❶ 我们进行自我认知的信息来源包括哪些《社会心理学》简答题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们相处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等)。
认识到自己在集体和社会中的地位及作用。要提高我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就应学会与同伴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做出评价。还应学会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自己。认识到内心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并进行自我意识训练,核心应放在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上。
(1)认知上有哪些信息扩展阅读
认识自我时 ,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我体验,提高认识自我的充分性,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符合群体规范,符合社会道德要求,提高学习效率。
1、经常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主体对自身的认识而引发的内心情感体验,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如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都是自我体验。
2、学会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作用,二是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
❷ 认知包括哪些方面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认知也可以称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对认知进行研究的科学被称为认知科学。
❸ 人的认知活动中的非感觉信息
概括起来说,外部信息来源有五个: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即:眼、耳、鼻、舌、身),这里的外部是指大脑(准确地说是意识)之外的信息,包括自身身体的信息。
所谓非感觉信息,那就是不通过以上五觉(感觉)而来的信息,那就是大脑自身处理、分析的信息,比如思维、梦或其他能量直接作用于大脑而获得的信息(也可能是意识之上的信息,一般是不会有的)。
到这里找找看是否有你要的东西网页链接
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❹ 认知包括哪些方面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具体来说,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如感觉到颜色、明暗、声调、香臭、粗细、软硬等。而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的认识,如看到一面红旗、听到一阵嘈杂的人声、摸到一件轻柔的毛衣等。
人们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之后,并没有马上消失,它还保留在人们的头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这种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就叫记忆。
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思维。
(4)认知上有哪些信息扩展阅读:
认知的过程:
亦称“认知历程”。(1)传统上指认识过程,指人脑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特性及其关系的心理过程。(2)皮亚杰学派用语,指通过对原有的认知结构(图式)对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达到平衡的过程。
这是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的观点。(3)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用语,指个体接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它通常由感知系统(接受信息)、记忆系统(信息编码、贮存和提取)、控制系统(监督执行决定)、反应系统(控制信息输出)等4种成分构成的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