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息化战争是什么
问题一: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机械化战争、立体战争等用语用 得非常普遍。直至如今,这些用语仍在使用。但是,在海湾战争以后,出现了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新的用语,即信息化战争(信息战争)。用语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的战争形态的变化。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当战 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建立了CI系统,建立了信息化部队(数字化部队),病毒、黑客这些数字化程序化武器登上舞台并越来越起重要作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也就形成了。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简要地说,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就可称之为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
信息技术,是扩展人的获取、传递和处理、利用信息功能的技术,基本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当前战场上的传感技术十分发达,主要有各种侦察卫星、雷达、侦察机、无人侦察器、窃听器、地面传感器、海上侦察船、声纳、夜视器材等。构成了外层空间、空中、地面、海上、水下立体的全方位的信 息遥感控制系统。尤其是各种侦察卫星的使用,使战场空前透明。在海湾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各种侦察卫星,如电子侦察卫星,照相侦察卫星,大地测量卫星,气象卫星,预警卫星等,获得的信息量约占全部情报的90%。
从1980年代以来几场局部战争看,通信技术突飞猛进,通信卫星、光导纤维、数据、图象、传真通信以及正在发展的智能化通信,构成了当今战场的多样化,高速度的信息传递体系。海湾战争前后90天的通信量超过了全欧洲的40年。高峰期间,一天的电话呼叫达70多万次,军事卫星构成了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基本的指挥控制手 段,它不但在战区间、战区内发挥了主要作用,而且为精确制导武器提供了高速数据处理系统。美国国防卫星通信提供了所有战区间通信的75%,导航卫星还为“战斧”巡航导弹提供了精确的导航数据。
战争中大量信息的获取与传递,造成信息泛滥。在信息的浩瀚海洋里,如何整理归类,分析筛选,去伪存真,综合推断,决策处理,就需要借助于计算机的计算、记忆、检索、推理和部分思维功能。目前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完成一个人需要花几天、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运算。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格化发展,已在战争中发挥很大作用。海湾 战争期间,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11万多架次,从不同机场、不同方向、不同高度、不同时间,在同一个伊、科战场空域作战,而且还要克服多国部队的不同语言障碍,基本上做到协同的秩序井然。其中得力于计算机技术,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反映了计算机在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一个侧面。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对抗模拟方面,可以提出若干方案的选择比较,为指挥战争(作战)提供参考。
正是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才编织成信息化战争之网。
信息与能量相结合形成信息武器系统
信息武器不只是停留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功能上,而且扩展成为信息进攻和信息防御、硬杀伤和软杀伤武器,主要是信息压制、信......>>
问题二:信息化战争是由什么战争发展而来的 信息化战争是由机械化战争发展而来的。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问题三: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什么意思 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是指一切与敌我双方军队、武器和作战有关的事实、过程、状态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被特定系统所接收和理解的内容。就对信息(数量和质量)的依赖程度而言,过去的任何战争都不及信息化战争。在传统战争中,双方更注重在物质力量基础上的综合较量。如机械化战争,主要表现为钢铁的较量,是整个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竞赛。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物质力量的较量,但更主要的是知识的较量,是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的竞赛。知识将成为战争毁灭力的主要来源,“计算机中一盎司硅产生的效应也许比一吨铀还大”。火力、机动、信息,是构成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内容,而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作战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志。信息能力,表现在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利用和对抗等方面,通过信息优势的争夺和控制加以体现。信息优势,实质就是在了解敌方的同时阻止敌方了解己方情况,是一种动态对抗过程。它已成为争夺制空权、制海权、陆地控制权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当然,人永远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宰者。战争的筹划和组织指挥已从完全以人为主发展到日益依赖技术手段的人机结合,对军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从信息优势的争夺到最终转化为决策优势,更多的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信息化战争进入信息化社会后,不仅人类社会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连战争的式样也变得面目全非了。人们普遍地认为,未来战争将不再是“短兵相接”,而是信息化战争。电子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敌对双方所进行的电磁斗争。它主要有三种方法: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电磁波为“武器”,所打击的目标不是敌方的有生力量,而是敌方的通信、雷达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电子设备。其目的是使敌方的通信中断,雷达迷盲,兵器失控,指挥瘫痪。电子侦察是用装载精密电子设备的侦察卫星群、侦察飞机和进攻性武器中的侦察装置来探明敌方电子系统的情况,搜集军事情报。例如,当对方发射导弹时,侦察卫星中的红外线探测器便能迅速探测到导弹的行踪。这一信息立即被送到地面雷达网,指使雷达网对导弹进行跟踪,同时将有关信息送往指挥中心的计算机;计算机很快便分析出导弹的飞行方向,并指挥己方的导弹予以拦截。电子干扰就是通过电子手段来扰乱敌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这里所说的电子手段是指有意识地发射或反射某种电磁波,使对方的电子设备产生“错觉”或无法正常工作。根据干扰对象的不同,电子干扰可分为通信干扰、雷达干扰、制导武器干扰和指挥系统干扰等。有干扰,必有反干扰。反干扰的目的是尽一切努力削弱以至消除敌方干扰给己方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现代战争中,干扰与反干扰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不相让。“摧毁”是一种硬杀伤手段。它是在电子侦察的配合下,通过电子摧毁或力摧毁手段,使敌方重要的电子设备或系统永久失效或彻底破坏。在这方面,除了使用爆炸性武器外,还大量使用电磁能武器(如高能激光器、微波武器)和电子计算机病毒等。“反摧毁”的手段也很多,例如,就通信而言,常常是同时运用多种通信手段,实现多径传输,使得一个系统受到破坏时,能有其他系统可以代替或迂回。有人认为,在21世纪,类似1942年“珍珠港事件”的突然袭击,很......>>
问题四:什么是信息化战争?它有那些主要特点?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将成为21世纪战争打得主要表现形式。信息化战争是信息起主导作用的战争,是使用信息、信息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关键词:制信息权 知识化 战争目的 精确打击 一体化 空袭
前言
信息化战争的内涵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运用,特别是建立一个确保包括军队成员在内的全体成员使用的、极大容量的信息网络,通过对军事信息的收集与积累、军事信息的处理与流通、军事信息的控制与利用,使部队的建设、训练和作战发生根本性变化,全面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一、 信息化战争争夺的核心是制信息权
信息是信息化战争的基础,离开了信息就难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性,更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实战证明,信息已成为影响战争全局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战争的各种要素之中,上升到战争的主导地位,信息对抗、争夺制信息权,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核心。
从一定意义上讲,争夺信息控制权的斗争,在深层次上表现为信息技术力量间的斗争,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制信息权的争夺。争夺制信息权的激烈斗争更表现在计算机网络空间中。信息化战争中制信息权的掌握与否关系到战争全局。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权的争夺将异常激烈。
二、 信息化战争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将成为可能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文明的”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一改过去追求杀伤力的作战指导,是更加注重效益的战争,技术手段为战争指导者,通过兵不血刃而达到战争的可能,这是使“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思想可能在信息战争中成为可能。 在信息化战争中,由于信息化装备主宰战场,距离将不再是战争的障碍,“战争迷雾”将被驱散,火器的命中率将极大提高,因而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将“附带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从古至今无法实现的愿望真正变成现实。
三、 信息化战争是知识化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作为21世纪的战争,战争的较量主要是知识之间的较量,当然也包括智谋的骄较量。信息化战争不是不要物质力量和物质基础,他不仅需要物质基础、物质力量的支持,而且对于物质基础、物质力量的需要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欲望,超过任何一个时代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将是一种知识力量之间进行较量的新型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和知识制胜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通过信息和知识实现国家行为,达到国家目的,夺取战争胜利的战争。
四、 信息化战争是目的有限、过程短暂的战争
由于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技术等诸多因数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和信息武器的出现,信息化战争是呈现的一个特点。
一、信息化战争目的有限。
二、信息化战争过程短暂。
五、 信息化战争是远程与精确打击的战争
信息化远程打击与精确打击,是信息化战争的又一个突出特点,它既不受距离的约束,又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精确打击。
一、继续增强远程打击能力。
二、不断提高精确打击效果。
1/2
六、 信息化战争是全方位一体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形态与机械化战争形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战争的战场环境全方位、战争力量的组织形式一体化。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不论其规模大小、地域差异、条件不同,战争形态都将表现为以网络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由多维战争空间力量和多个战争力量单元共同参与的联合行动。
一、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一体化。
二、信息化战争军事力量一体化。
三、信息化战争作战指挥扁平一体化。
四、信息化战争必须坚持对敌实施整体化打击。
七、 信息化战争中的空袭与反空袭地位突出
在未来的信......>>
问题五: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望采纳)!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二、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法。
三、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
四、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
五、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
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
问题六: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化军队建设和占领信息优势高地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二、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和政治战略需求的变化,信息化战争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催生新的作战方场。
三、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使战争体系的效能不断提高,人类的战争能力呈现持续提升的趋势。
四、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信息化战争对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有很大的依赖性。
五、战争的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
在目前发生的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往往在战争体系、战争力量、战略资源、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和战争结局等方面具有多侧面的不对称性。
问题七:信息化战争以什么为目的 减少伤亡,打赢战争。
问题八: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
问题九:什么是信息化战争,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以信息为基础的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将成为21世纪战争打得主要表现形式。信息化战争是信息起主导作用的战争,是使用信息、信息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关键词:制信息权 知识化 战争目的 精确打击 一体化 空袭
前言
信息化战争的内涵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运用,特别是建立一个确保包括军队成员在内的全体成员使用的、极大容量的信息网络,通过对军事信息的收集与积累、军事信息的处理与流通、军事信息的控制与利用,使部队的建设、训练和作战发生根本性变化,全面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一、 信息化战争争夺的核心是制信息权
信息是信息化战争的基础,离开了信息就难以掌握战争的主动性,更不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实战证明,信息已成为影响战争全局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战争的各种要素之中,上升到战争的主导地位,信息对抗、争夺制信息权,已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核心。
从一定意义上讲,争夺信息控制权的斗争,在深层次上表现为信息技术力量间的斗争,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制信息权的争夺。争夺制信息权的激烈斗争更表现在计算机网络空间中。信息化战争中制信息权的掌握与否关系到战争全局。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权的争夺将异常激烈。
二、 信息化战争中,“不战而屈人之兵”将成为可能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文明的”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一改过去追求杀伤力的作战指导,是更加注重效益的战争,技术手段为战争指导者,通过兵不血刃而达到战争的可能,这是使“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争思想可能在信息战争中成为可能。 在信息化战争中,由于信息化装备主宰战场,距离将不再是战争的障碍,“战争迷雾”将被驱散,火器的命中率将极大提高,因而可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将“附带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从古至今无法实现的愿望真正变成现实。
三、 信息化战争是知识化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作为21世纪的战争,战争的较量主要是知识之间的较量,当然也包括智谋的骄较量。信息化战争不是不要物质力量和物质基础,他不仅需要物质基础、物质力量的支持,而且对于物质基础、物质力量的需要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欲望,超过任何一个时代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将是一种知识力量之间进行较量的新型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和知识制胜的战争;信息化战争是通过信息和知识实现国家行为,达到国家目的,夺取战争胜利的战争。
四、 信息化战争是目的有限、过程短暂的战争
由于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技术等诸多因数的影响,以及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和信息武器的出现,信息化战争是呈现的一个特点。
一、信息化战争目的有限。
二、信息化战争过程短暂。
五、 信息化战争是远程与精确打击的战争
信息化远程打击与精确打击,是信息化战争的又一个突出特点,它既不受距离的约束,又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精确打击。
一、继续增强远程打击能力。
二、不断提高精确打击效果。
1/2
六、 信息化战争是全方位一体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形态与机械化战争形态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战争的战场环境全方位、战争力量的组织形式一体化。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不论其规模大小、地域差异、条件不同,战争形态都将表现为以网络化信息技术为支撑,由多维战争空间力量和多个战争力量单元共同参与的联合行动。
一、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一体化。
二、信息化战争军事力量一体化。
三、信息化战争作战指挥扁平一体化。
四、信息化战争必须坚持对敌实施整体化打击。
七、 信息化战争中的空袭与反空袭地位突出
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有目的、......>>
2. 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多维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信息化战争的战场空间多维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从陆海空的三维空间向外层空间,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扩展。
1、信息化兵器成为信息化战争的战场主导兵器
所谓信息化兵器主要是由信息化弹药和信息化作战平台构成,信息化弹药主要指精确制导武器;而信息化作战平台主要指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使作战平台的控制、制导、打击等功能形成自动化、精确化和一体化水平的各种武器装备系统。
它主要包括太空中的各种侦察、预警、通信卫星;空战场上的第三代以上的战斗机、各种预警机等;海战场上的各种高技术战舰等;地面战场上各种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坦克、装甲战车等,它们都是信息化作战平台。
2、“三大系统”成为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目标
信息化战争作为一种新型战争形态,在战场较量方式上,改变了机械化战争的那种陆海空单元战场、单一军兵种、单一作战领域的单元式战场较量方式。
而是以信息化战场为依托,以战场认识系统、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战场打击系统(包括兵力、火力)、支援保障系统等五大分系统构成的作战体系间的整体较量。
(2)信息化战争空间由什么组成扩展阅读
信息化战争的形成条件
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是促使信息化战争形态到来的原动力。
二、军事斗争的需求是信息战争形成的直接动力。
三、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出现是战争形态自身发展的必然。
四、战争目的和手段的矛盾运动,推动高效益战争样式应运而生,引起战争形态的质变。
3. 信息化战争中,战场具有多维性的显着特征,这种多维性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信息化战争中,虽然活动的依托仍然离不开物理空间,但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信息空间。主要包括网络空间、电磁空间和心理空间。近斯世界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空间明显拓展,呈现出陆、海、空、天、电等多维一体化趋势。信息化战争作战空间的这种多维性和复杂性,打破了传统的作战空间概念。
一是物理空间超大无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决定战争胜负的马恩战役、亚眠战役,战场范围仅有数百平方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决定战争胜负的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柏林战役、诺曼底战役,战场范围也不过数万平方公里。而海湾战争,战场空间急剧扩展,东起波斯湾、西至地中海、南到红海、北达土耳其,总面积达1400万平方公里。阿富有汗战争,其作战规模远不及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但其作战空间范围要远比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大的多。美军在空中部署有各种侦察、预警飞机,全方位、全时段监视对方的所有行动。在外层空间利用多颗卫星组成太空侦察网,全面监视、搜寻塔利班和拉登的动向。随着军事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未来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空间将在目前陆、海、空、天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二是信息空间多维广阔。信息空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包括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渗透于陆、海、空、天各个战场领域。由于信息和信息流“无疆无界”,使得信息作战的领域大大突破了传统的战场界限,是一个超大无形、领域广阔的作战空间。
三是电磁空间是信息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磁战场被称作是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
四是网络空间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必然产物。信息时代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国际互联网络将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连为一体。信息高速公路全球范围内逐步建成,时空的概念正在急剧缩小。网络空间的出现,使地理上的距离概念和国家之间的地理分界线将在信息对抗中失去意义,凡是与网络空间相联系的目标都可能遭到攻击。
五是心理空间特别是决策者的思维空间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心理是控制和决定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心理空间的对抗倍受各国军队的重视。美军不仅编有心理战部队,而且正在研制“噪声仿真器”、“电子啸叫器“等专用心理战武器。美军在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都采取了军事打击与攻心并举的方针,成功地实施了心理战。战争实践证明,心理空间作为信息作战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体现得非常明显。
4. 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空间主要指哪些空间
信息空间是指
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
5. 信息化战争中,什么是构成信息化战场的三个主要和支柱。
所谓“三大系统”,即战场认识系统、战场通信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在信息化战争中,“三大系统”已经成为构成信息化战场的三个主要和基本的支柱。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了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争夺信息资源为直接目标,并以相应的军事理论为指导的战争。信息实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太空兵器,智能部队,以及具有高技术、高知识、高素质的人员。
6. 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急~
信息化战争包含所有信息平台,只要是可以联网或者在网上的东西,都是信息化战争的要素
7. 信息化战争构成的要素包括
信息化战争构成要素为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
信息化战争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争夺信息资源为直接目标,并以相应的军事理论为指导的战争。
信息实力包括:
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太空兵器、智能部队以及具有高技术、高知识、高素质的人员。
而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作战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志。信息能力,表现在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利用和对抗等方面,通过信息优势的争夺和控制加以体现。
信息优势,实质就是在了解敌方的同时阻止敌方了解己方情况,是一种动态对抗过程。它已成为争夺制空权、制海权、陆地控制权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
(7)信息化战争空间由什么组成扩展阅读
信息化战争所描述的战争形态有以下6种表现:
①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
②以信息为主要战略资源;
③以信息中心战为基本作战方式;
④以争夺信息资源为战场目标;
⑤以信息化武装力量为主体;
⑥实行以信息化军事理论为基础的战争指导。
8. 信息化战争作战空间的维度一般包括哪几维
陆、海、空、天、电。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了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8)信息化战争空间由什么组成扩展阅读:
信息化战争能量释放空间之有限、相关作战空间之广阔,要求战争主体能够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内构建作战要素无缝链接、作战单元自主协同、作战力量整体联动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在决定性的时间把分散在各个空间维度的战争能量有效聚焦到有限交战空间上。
因此,在信息化战争中,全维造势、异域协同是作战力量运用的鲜明特点,多维空间融合、诸军兵种一体的联合作战是作战行动的典型样式,“平台作战、体系支撑,战术行动、战略保障”是战役战斗的基本要求,在防区外对全纵深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成为重要的作战方式。
比如,伊拉克战争的战场范围虽然主要局限在40多万平方公里的伊拉克本土境内,但分散部署在波斯湾、阿曼湾、红海、地中海等几十倍伊拉克国土面积上的美英联军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了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信息化战争
9. 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除了平常的海陆空之外,还有
天、电多维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逐渐呈现出日益拓展的趋势。在高技术战争中,一方面,两军直接交战的战场空间缩小,使用的力量高度集中,对目标的打击高度精确。
另一方面,由于大量高新技术综合运用于战场,战争以由陆地、海洋、空中的三维空间,扩展为陆、海、空、天、电多维空间,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远程打击能力和情报侦察能力显着增强,前线与后方、进攻与防御的界线模糊,战争的相关空间即战争部署和作战行动涉及的空间大大扩展。
战争规律表明:
战争形态的变化,盖源于作战主导因素的变化。战争在经历了线性作战、纵深防御和立体突击之后,战场空间的主体开始了从三维到多维、从有形到无形的转变。
导致这些变化的重要根源,是电磁物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五维空间作为信息化战争的主体,不仅单独构成独特的电磁对抗空间,而且关联和影响其他作战区域和空间,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导因素。
我军全力推进的军事训练转变,必须把复杂电磁环境作为重要切入点,唯此方能使今天的训练与明天的战场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