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系统 > 现代受众对于信息有哪些需要

现代受众对于信息有哪些需要

发布时间:2023-01-02 07:36:50

A. 网络是如何满足受众的内在需求

社会新闻是最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媒体赢得场、战胜竞争对手的一项有力的武器,因此社会新闻受到了各种媒体无与伦比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新闻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容易获得独家头条,更重要的是社会新闻满足了受众一定的心理需求。
1)社会新闻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 社会新闻相比起其它的新闻类型能更大地满足受众不同种类的好奇心,这就是它在今天受到受众喜爱和媒体重视的原因所在。不过好奇心也分高级和低级,对于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东西,充满好奇往往会造就一代伟人;但若是仅仅对一些阴暗、污秽、无用的东西表示好奇,那反而会造成负面的影响。现在有些媒体为了市场、利润而一味地迎合一些人的低级的好奇心,报纸上尽是“星、性、腥”的社会新闻,大大地降低了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从长远看,这反而是得不偿失的。
2)社会新闻能满足受众的窥私欲
每个人都只会把自己光明的一面呈现在别人面前,但是每个人又都很渴望看到别人秘密的一面,这就是一种窥私欲,而这种窥私欲只有社会新闻才能满足。近几年来,电视上的社会新闻经常采取隐性采访的报道方式,虽然说这种采访方式能够获得比较真实、客观的新闻,但是它在道德、法律上一直存在着疑点,不过媒体一直把这种方式作为一种强力的武器,这就是因为它非常受到大众的认可。它隐蔽的镜头感、乔装的访问方式,都给受众一种强烈的窥视感,受众甚至可以幻想自己正身临其境地窥视着别人的生活,窥视着别人秘密的一面。
3)社会新闻能满足受众的对比心理
一般受众在认识某种事物时都喜欢对比,这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有比较就有鉴别,一比较就立见高低良莠。受众在这时最容易产生的两种感情就是嫉妒心与同情心--嫉妒强者,同情弱者。这其中又以同情心为受众所欢迎。社会新闻中就有许多能激发起大众同情心的报道,特别是一些关于病人、贫困生等的报道,记者往往把报道的基调建立在同情弱者的基础上,这也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这种心态。媒体这种为了迎合受众同情弱者的基调,使得社会新闻的报道经常会失去其公正客观的立场,特别是在涉及到法律案件的一些社会新闻的报道上,媒体经常会无意识地为迎合大众的同情心,让案件往大众所期盼的方向发展而制造舆论对司法人员施压。在很多时候,媒体这种做法严重干预了司法的公正和独立,对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社会新闻能最大地满足受众的得益心理
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了解周围事物的变动,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及其信息更为关注。现在的社会新闻越来越强调带给受众一定的信息性,这种信息就是指要尽量满足受众的基本需求。相对于比较远离受众基本日常生活的经济、政治新闻,社会新闻受到受众的普遍喜爱是显而易见的。
5)社会新闻能满足受众的娱乐心理
游戏是人类的天性,有一种说法就认为艺术是自人类的游戏中产生的。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游戏更是每个人抒解压力的方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想要得到完全的游戏是很难的,这时由社会新闻提供一些有趣的、惹人发笑的新闻就成为一般人获得娱乐的最佳选择。

B. 受众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媒体中的有用信息

保有自我。
作为信息的接受者,我们需要独立思考,才能避免随波逐流。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C. 受众的心理需要有哪些

受众既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对象,对传播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受众的需求,受众对媒介信息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活动等,都对大众传播的效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1、认知心理
2、好奇心理
3、从众心理
4、表现心理
5、移情心理
6、攻击心理

D. 中国当代新闻受众的群体需求有哪些变化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E. 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方式和以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一 信息传播渠道不同:传播是针对较大数量的、异质的和匿名的受众;信息是公开传播的,传播是以同时到达大多数受众为目的;传播者一般是通过专门的传播机构,由职业传播者运作。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传统媒体也开始广泛的应用数字技术;传统媒体的迅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使拥挤的媒介市场处于明显地过剩状态;受众不再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他们开始苛刻地选择自己愿意接受的媒体。
二“碎片化”成为传播对象愿意接受的趋势。传媒将传播内容灌输给更多大众的传播方式转变为针对特定人群的窄众传播;更重要的是,新技术创造的媒体互动功能使传播由单向转变为互动,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他们同时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对等传播已经成为现代传播的重要形式。
三 淘汰旧传播方式进程加快。除了电视受众基本稳定外,其他三大媒体日到达率明显降低。从2001年到2006年,报纸的日到达率下降了4.2%,日到达率下降反映受众规模的减少。同时,受众对传统媒体的接触时间也在减少,用于上网的时间已经超过了读报时间,并且还在呈现上升趋势。就核心受众而言(即25~45岁、大专以上学历、个人月收入超过2000元的受众),五年来(2001~2005年)对于传统媒体的日接触时间明显减少(电视受众的日接触时间基本稳定),其中对报纸的日接触时间减少了20分钟,而对网络媒体的日接触时间则足足增长了1.7倍(增加了88分钟)。这进一步表明传统媒体的受众接触在向互联网转移,传统媒体在对于受众的吸引程度上正逐步让位于网络媒体。

F. 受众信息接受的机制是什么

其实质就是把受众看作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很明显,在这些理论中传者是...至于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

G. 媒介内容要完全满足于受众需求嘛

不是要完全满足,媒介内容满足于一下需求
1.一般资讯需要是受众最基本的信息需要。
在受众的信息需求系统中,资讯需求占据主导地位人类的很多共同活动和交换活动在信息交换的基础上才相以进行。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获得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比如天气物价等,并根据这些信息采取行动。
当人们所面对的环境极其复杂,几乎不可能靠自身去获得有关环境的全部信息时,大众媒介就成为一个很好的信息提供者。特别是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识在时空上都具有局限性,大众媒介在人们认识周围社会环境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
2.社会化需要。
社会化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平。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一是使自己知道社会和他人对自已有哪些期待,二是使自己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能力,更好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角色。家庭学校和社会组织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大众媒分特别是电视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人们经营通过电视等大众媒介了解社会,了解时代的需求,并通过电视学习专业知识,还渐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大众媒介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众多调查发规,信息时代的儿童受到媒介的影响很大他们从电视中初步接触社会的规则,角色关系和道德标准,并在随后的生活中将这些经验运用到其中。
3.情绪调节需要。
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大,大众媒介提供的节目(尤其是一些娱乐综艺、体育类内容)往往能使受众的情绪得到调节,在宜泄、刺激和兴奋中释放心里的压力,从而获得轻松感。借助媒介调节情绪是现代人接触媒介信息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 ,受众可能某些特殊心理的需要,如从媒介内容中寻找生活的结合点,寻找认同感;也可能通过媒介了解信息,从而增加人际交流中的共同语言等。受众使用媒介并不都是单一需求驱使的, 一般是以某种动机为主,但也不排除其他动机的存在

H. 求问大众传播的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会经历哪些心理历

所谓受众,就是指信息传播的对象,信息的接受者。举例来说就是:书籍报刊的读者,电影电视的观众,广播的听众等,受众是信息传播的最终目的地。
受众的心理选择过程包括以下三个环节:一、选择性注意;
选择性注意又被称为选择性暴露、选择性接触,是指媒体和信息是否受到受众的注意,受众会对这些媒体和信息进行选择。
受众是一个多元化的群体,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各个年龄、各种学历、各行各业的人。那么,由于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收入等等的不同,他们对信息的选择也就不同。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这样认为:
受众参与传播就好像在自助餐厅就餐,媒介在这种传播环境中的作用只是为受众服务,提供尽可能让受众满意的饭菜(信息)
。至于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也就是说,受众是积极的寻求和接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受众接受信息是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决定的。例如:一个身患重病的人,他不会去关心国际时事,而是会更注意是否有新药特药的推出;一个居住在国外的人,他每天更关心的是本国本地区的天气状况。这两个例子都是受众从自身的需要,而选择接受信息的。
对于传播者来说,它不能强迫受众去接受自己所传递的信息;但是它可以考虑到受众的心理接受习惯,
适当改变传播方式、强化和更新传播内
容,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引起受众的注意。
二、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理解是指受众从自身的立场和利益出发,对信息作出的解释。
由于信息接受者的教育程度、心理思想、社会经历、个人需求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因此他们对相同信息的理解也就有所不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人们有选择的接触了一个信息后,会按照当时的需要、兴趣和情绪进行理解。
同一条信息,由于受众不同,所做出的解释也就不同。例如:报纸上有一篇报道,一对父母将自己年满十八岁孩子赶出了家门。有人会批评这对父母不尽人情;可有人会赞同这对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独立的教育方式。
三、选择性记忆;
选择性记忆是指受众对信息的记忆是有选择的,他们会对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记忆深刻;而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没有给自己的大脑形成刺激的内容加以遗忘。
选择性记忆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一样,十分注重受众本身感兴趣的、自身需要的、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
容易遗忘那些与自身生活无关、不感兴趣、与自己原有态度不相符合的讯息
受众是大众传播的积极参与者,没有受众的参与,这个传播活动就不完整。在
现代社会,人们的教育水平、职业、地缘、收入水平、心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他们对传播媒体的要求越来越高。

阅读全文

与现代受众对于信息有哪些需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短期交易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464
客房入住信息多久消失 浏览:510
别人问我产品真假怎么回答 浏览:545
怎么做代理油漆 浏览:632
彩妆属于什么产品大类 浏览:281
泉州货运代理进口食品价格多少 浏览:71
头条为什么没有房产信息 浏览:59
qq飞车手游赛车数据怎么查看 浏览:676
二手房交易后银行多久清算 浏览:528
义乌外企税务代理多少钱一个月 浏览:801
宁夏资质化工产品有哪些 浏览:836
纳米技术与技术的简称是什么 浏览:987
汽修厂如何做代理 浏览:731
和房主直接交易需要交什么费 浏览:585
三星a7程序锁在哪里 浏览:234
oppo数据线接口发黄是怎么回事 浏览:351
看国漫用什么小程序 浏览:147
惠州政府支持哪些技术院校 浏览:968
5gran设备技术特点有哪些 浏览:487
mate10如何关闭后台运行程序 浏览: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