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系统 > 声学通讯技术是利用什么传递信息

声学通讯技术是利用什么传递信息

发布时间:2022-12-29 16:07:10

⑴ 水声技术是怎样

我们知道,在空气中能够有效承担通讯与探测任务的主要是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线、紫外线等形形色色的电磁波。可这些电磁波一旦接触到海水便衰减得极快,而且波长越短,损失越大。同时,海水对光波的吸收与散射也极其严重,人们潜到海中望月就如同雾里看花,至于几千米的深海之处,则更是“伸手不见五指”。

1826年,瑞士物理学家J.D科拉东和法国数学家F·斯图在日内瓦湖测出水中声速是1435米/秒。从那时起,人类才知道声音不仅可以在水下传播,而且在水下传播得比在空气中还要快。1912年,英国的“坦塔尼克”号大客轮在赴美途中撞冰山沉没,为了寻找沉船,美国科学家费森登设计出世界上第一台回声探测仪,并于1914年使用这台探测仪发现了3公里以外的冰山,从此开始了海中探测采用水声技术的时代。

水声技术是指研究和开发海洋所采用的声学技术,一般包括回声探测、被动探测、声纳重入系统、水声通讯等。回声探测设备是利用一组换能器发射声信号,通过另一组换能器接收从目标反射的回声信号,再由处理后的信号判断目标的参数和性质。采用这种原理的水声设备多种多样,主要有声学多普勒海流计、侧扫声纳、鱼探仪和回声探测仪等。被动探测设备是用于接收水中传来的声信息,并由此判断发声体的位置与特性的装置,目前已广泛用于监视鱼群回游特性的技术系统,为海洋捕捞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同时,利用该设备制成的深海水听器系统,能够准确测出水下地震、水下火山爆发的位置及其强度等。声纳重入系统是一种具有搜索、定位及测定距离海底高度的声纳设备,主要用于海底勘探和海底油气开发。例如,在深海钻探时必须使钻探船保持原位,当风暴来临或出现其他变故,需要拔出钻头离开,暂避之后再恢复原位时就需要使用声纳重入系统来找到井口,并引导钻杆穿过急流落到安置在井口的“漏斗”内,进入原井口。

水声通讯则是利用声波在水下传递信息,有近程、中程和远程之分,最远距离可达4000多千米。目前,应用最广的水声通讯设备包括通讯声纳、水声应答器和水声遥控系统等。其中,通讯声纳又叫水电通讯机,它是采用一种特殊的单边带技术来传递信息。水声应答器是一种收到声询问信号后就能自动回答的声信号装置。至于水声遥控系统实际上是一种传送信息的通道,常用脉宽、脉冲重复频率、数字编码等脉冲调制形式传输信息。

⑵ 声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吗

对啊,声纳是仿照海豚的声纳系统做的,可以接收发射出去而返回的超声波

⑶ 声音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声音传递信息的方法是: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4、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声音能够被反射,当声音被高大物体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多,我们就听到了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人耳就可以听到回声(空旷的地方);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则使原声加强(狭窄的地方).

⑷ 声呐是利用什么传递信息

作为一种声学探测设备,主动式声呐是在英国首先投入使用的,不过英国人把这种设备称为"ASDIC"(潜艇探测器),美国人称其为"SONAR",后来英国人也接受了此叫法。
由于电磁波在水中衰减的速率非常的高,无法做为侦测的讯号来源,以声波探测水面下的人造物体成为运用最广泛的手段。无论是潜艇或者是水面船只,都利用这项技术的衍生系统,探测水底下的物体,或者是以其作为导航的依据。
作远距离传输的能量形式。于是探测水下目标的技术——声呐技术便应运而生。声呐技术至今已有100年历史,它是1906年由英国海军的刘易斯·尼克森所发明。他发明的第一部声呐仪是一种被动式的聆听装置,主要用来侦测冰山。这种技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应用到战场上,用来侦测潜藏在水底的潜水艇。

声呐是各国海军进行水下监视使用的主要技术,用于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分类、定位和跟踪;进行水下通信和导航,保障舰艇、反潜飞机和反潜直升机的战术机动和水中武器的使用。此外,声呐技术还广泛用于鱼雷制导、水雷引信,以及鱼群探测、海洋石油勘探、船舶导航、水下作业、水文测量和海底地质地貌的勘测等。
和许多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样,社会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声呐技术的发展。[1]俄罗斯海军专门将一艘核子K-403号潜艇改成声呐测试用艇,可见重视程度。
2工作的原理
编辑

声波是观察和测量的重要手段。有趣的是,英文“sound”一词作为名词是“声

声呐模式
”的意思,作为动词就有“探测”的意思,可见声与探测关系之紧密。
在水中进行观察和测量,具有得天独厚条件的只有声波。这是由于其他探测手段的作用距离都很短,光在水中的穿透能力很有限,即使在最清澈的海水中,人们也只能看到十几米到几十米内的物体;电磁波在水中也衰减太快,而且波长越短,损失越大,即使用大功率的低频电磁波,也只能传播几十米。然而,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衰减就小得多,在深海声道中爆炸一个几公斤的炸弹,在两万公里外还可以收到信号,低频的声波还可以穿透海底几千米的地层,并且得到地层中的信息。在水中进行测量和观察,至今还没有发现比声波更有效的手段。
3结构与分类
编辑

结构

声呐装置一般由基阵、电子机柜和辅助设备三部分组成。基阵由水声换能器以一定几何图形排列组合而成,其外形通常为球形、柱形、平板形或线列行,有接收基阵、发射机阵或收发合一基阵之分。电子机柜一般有发射、接收、显示和控制等分系统。辅助设备包括电源设备、连接电缆、水下接线箱和增音机、与声呐基阵的传动控制相配套的升降、回转、俯仰、收放、拖曳、吊放、投放等装置,以及声呐导流罩等。
换能器是声呐中的重要器件,它是声能与其它形式的能如机械能、电能、磁能等相互转换的装置。它有两个用途:一是在水下发射声波,称为“发射换能器”,相当于空气中的扬声器;二是在水下接收声波,称为“接收换能器”,相当于空气中的传声器(俗称“麦克风”或“话筒”)。换能器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同时用于发射和接收声波,专门用于接收的换能器又称为“水听器”。换能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某些材料在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下发生伸缩的压电效应或磁致伸缩效应。
分类

声呐的分类可按其工作方式,按装备对象,按战术用途、按基阵携带方式和技术特点等分类方法分成为各种不同的声呐。例如按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声呐和被动声呐;按装备对象可分为水面舰艇声呐、潜艇声呐、航空声呐、便携式声呐和海岸声呐等。
主动声呐:主动声呐技术是指声呐主动发射声波“照射”目标,而后接收水中目标反射的回波以测定目标的参数。大多数采用脉冲体制,也有采用连续波体制的。它由简单的回声探测仪器演变而来,它主动地发射超声波,然后收测回波进行计算,适用于探测冰山、暗礁、沉船、海深、鱼群、水雷和关闭了发动机的隐蔽的潜艇;
被动声呐:被动声呐技术是指声呐被动接收舰船等水中目标产生的辐射噪声和水声设备发射的信号,以测定目标的方位。它由简单的水听器演变而来,它收听目标发出的噪声,判断出目标的位置和某些特性,特别适用于不能发声暴露自己而又要探测敌舰活动的潜艇。
4影响因素
编辑

影响声呐工作性能的因素除声呐本身的技术状况外,外界条件的影响很严重。

可变深度声呐
比较直接的因素有传播衰减、多路径效应、混响干扰、海洋噪声、自噪声、目标反射特征或辐射噪声强度等,它们大多与海洋环境因素有关。例如,声波在传播途中受海水介质不均匀分布和海面、海底的影响和制约,会产生折射、散射、反射和干涉,会产生声线弯曲、信号起伏和畸变,造成传播途径的改变,以及出现声阴区,严重影响声呐的作用距离和测量精度。现代声呐根据海区声速--深度变化形成的传播条件,可适当选择基阵工作深度和俯仰角,利用声波的不同传播途径(直达声、海底反射声、会聚区、深海声道)来克服水声传播条件的不利影响,提高声呐探测距离。又如,运载平台的自噪声主要与航速有关,航速越大自噪声越大,声呐作用距离就越近,反之则越远;目标反射本领越大,被对方主动声呐发现的距离就越远;目标辐射噪声强度越大,被对方被动声呐发现的距离就越远。
5历史沿革
编辑

声呐技术至今已有超过100年历史,它是1906年由英国海军的刘易斯·尼克森所发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被应用到战场上,用来侦测潜藏在水底的潜水艇,这些声呐只能被动听音,属于被动声呐,或者叫做“水听器”。
在1915年,法国物理学家Paul Langevin与俄国电气工程师Constantin Chilowski合作发明了第一部用于侦测潜艇的主动式声呐设备。尽管后来压电式变换器取代了他们一开始使用的静电变换器,但他们的工作成果仍然影响了未来的声呐设计。
1916年,加拿大物理学家Robert Boyle承揽下一个属于英国发明研究协会的声呐项目,Robert Boyle在1917年年中制作出了一个用于测试的原始型号主动声呐,由于该项目很快就划归ASDIC,(反潜/盟军潜艇侦测调查委员会)管辖,此种主动声呐亦被称英国人称为“ASDIC”,为区别于SONAR的音译“声呐”,将ASDIC翻译为“潜艇探测器”。
1918年,英国和美国都生产出了成品。1920年英国在皇家海军HMS Antrim号上测试了他们仍称为“ASDIC”的声呐设备,1922年开始投产,1923年第六驱逐舰支队装备了拥有ASDIC的舰艇。
1924年在波特兰成立了一所反潜学校——皇家海军Ospery号(HMS Osprey),并且设立了一支有四艘装备了潜艇探测器的舰艇的训练舰队。
1931年美国研究出了类似的装置,称为SONAR(声呐)。
6生物“声纳”
编辑

声呐并非人类的专利,不少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声呐”。蝙蝠就用喉头发射每秒10-20次的超声脉冲而用耳朵接收其回波,借助这种“主动声呐”它可以探查到很细小的昆虫及0.1mm粗细的金属丝障碍物。而飞蛾等昆虫也具有“被动声呐”,能清晰地听到40m以外的蝙蝠超声,因而往往得以逃避攻击。然而有的蝙蝠能使用超出昆虫侦听范围的高频超声或低频超声,从而使捕捉昆虫的命中率仍然很高。看来,动物也和人类一样进行着“声呐战”!海豚和鲸等海洋哺乳动物则拥有“水下声呐”,它们能产生一种十分确定的讯号探寻食物和相互通迅。
多种鲸类都用声来探测和通信,它们使用的频率比海豚的低得多,作用距离也远得多。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如海豹、海狮等也都会发射出声呐信号,进行探测。

座头鲸,也运用了声原理
海豚声呐的灵敏度很高,能发现几米以外直径0.2mm的金属丝和直径lmm的尼龙绳,能区别开只相差200卜s时间的两个信号,能发现几百米外的鱼群,能遮住眼睛在插满竹竿的水池子中灵活迅速地穿行而不会碰到竹竿;海豚声呐的“目标识别”能力很强,不但能识别不同的鱼类,区分开黄铜、铝、电木、塑料等不同的物质材料,还能区分开自己发声的回波和人们录下它的声音而重放的声波;海豚声呐的抗干扰能力也是惊人的,如果有噪声干扰,它会提高叫声的强度盖过噪声,以使自己的判断不受影响;而且,海豚声呐还具有感情表达能力,已经证实海豚是一种有“语言”的动物,它们的“交谈”正是通过其声呐系统。尤其是仅存于世的四种淡水豚中最珍贵的一种-我国长江中下游的白鳍豚,它的声呐系统“分工”明确,有为定位用的,有为通讯用的,有为报警用的,并有通过调频来调制位相的特殊功能。
终身在极度黑暗的大洋深处生活的动物是不得不采用声呐等各种手段来搜寻猎物和防避攻击的,它们的声呐的性能是人类现代技术所远不能及的。解开这些动物声呐的谜,一直是现代声呐技术的重要研究课题。

⑸ 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吗

本题考查生活中的信息。A选项,“蛟龙”号先进的声呐通讯系统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故A正确。B选项,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我们能闻到阵阵花香,故B正确。C选项,电磁波能在真空中

⑹ 现代社会,手机已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通信工具,它是利用______(选填“电磁波”或“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手机是靠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3×108m/s,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等于340m/s;
手机信号的频率f=1.5×109Hz,手机信号是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c=3×108m/s,手机信号的波长λ=

c
f
=
3×108m/s
1.5×109Hz
=0.2m.
故答案为:电磁波;3×108;340;0.2.

⑺ 手机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手机是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超声波是机械波,频率很大,波长很短,很容易被散射,也就是说,超声波不适合用来定向传播信息。蝙蝠用超声波定位就是因为一束超声波发出之后会迅速地改变方向,以一种球形的状态四散传开。
武侠小说上说千里传音,其实就是类似一种次声波的声音,次声波由于其频率低、波长长,不易被散射,所以常用于定向传递能量,注意,是能量。所谓的声波武器,其实就是大功率的次声波产生器。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你觉得手机可能用这么慢的速度传递信息么?比如一个人从北京给在上海的你打电话,直线距离都是几千公里,人家那边给你说句话,你要好几分钟之后才能听到……
所以,无论怎么看,手机都不可能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电磁波的速度是光速~,传递信息很快的!

⑻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还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首先应该明确一点,次声波是什么。
本身波就携带着能量,所谓“波形”其实是能量的传播形式。
地震波、声波、次声波,都是能量以波的形式传播。
利用声学仪器判断地震方位是因为在地震时伴随的有次声波的产生,这种波频率低,衰减小,传播距离较长。
无论利用地震波定位,还是利用次声波判断方位,其实都是一样的原理,波在介质中传播携带着能量源的信息以及介质的信息,接收端通过对波形的分析来推算介质信息和能量源信息,也就是你说的地震方位,强度。

⑼ 下列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B.利用

A、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B、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C、医生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工作状况,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故选D.

⑽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是利用声的船比能量,还是利用声的传递信息。

当前测定地震,不是用声学设备。当然,对于较大地震,震前或震时发出的次声可能被声学仪器记录到,可能判断方位,但不能推断能量。

阅读全文

与声学通讯技术是利用什么传递信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excel如何输入规律数据 浏览:961
如何落实产品一致性检查 浏览:987
民房交易在什么地方办理 浏览:368
程序后面加点什么意思 浏览:346
小程序每日交作业怎么批改 浏览:99
交易成功结束是什么意思 浏览:652
poss机的代理怎么做 浏览:139
如何看懂交易所的k线图 浏览:320
朋友送的减肥产品怎么样 浏览:986
微信查社保的小程序是什么 浏览:810
政府名下房产交易有哪些规定 浏览:742
台风信息怎么查 浏览:686
记账代理哪个品牌好 浏览:75
程序员的手速怎么练出来的 浏览:660
银行卡如何修改手机号信息 浏览:15
饮料代理要什么车送货比较合适 浏览:926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哪个牌子银鳕鱼 浏览:466
如何解决后台程序加载问题 浏览:934
饮料产品提供不了三证如何处理 浏览:422
工银股混a基金如何交易 浏览: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