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系统 > 如何看待中信银行透露用户信息

如何看待中信银行透露用户信息

发布时间:2022-12-24 16:33:50

㈠ 中信银行提醒:消费者如何安全用卡

随着信用卡的使用日益普及,如何安全用卡,成为关系消费者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对此,中信银行提醒消费者,要提高防范意识,形成良好的用卡习惯,在以下方面更须特别注意:ATM安全防范在ATM上查询、取款时,要留意ATM上是否有多余的装置或摄像头;输入密码时应尽量快速并用身体遮挡操作手势,以防不法分子窥视;不要向他人透露您的密码;也不要设定简单数字排列(如888888)或本人生日日期作为密码;刷卡进入自助银行的门禁无需输入密码。选择打印ATM交易单据后,不要将它们随手丢弃,应妥善保管或及时处理、销毁单据;操作ATM时,如果出现机器吞卡或不吐钞故障,不要轻易离开,可在原地及时拨打ATM屏幕上显示的银行服务电话或直接拨打银行的客户服务热线进行求助;刷卡消费防范在商场刷卡消费时,不要让银行卡离开您的视线范围,留意收银员的刷卡次数;输入密码时,应尽可能用身体遮挡操作手势,以防不法分子窥视;拿到收银员交回的签购单及卡片时,应认真核对签购单上的金额是否正确,卡片是否确为您本人的卡片;刷卡消费时若发生异常情况,要妥善保管交易单据,如发生卡重复扣款等现象,可凭交易单据及对账单及时与发卡行联系。妥善处理您的银行账单。网上银行安全防范登录正确的网上银行网站。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银行网站地址进入网站页面,并将该网址添加至您的收藏夹,方便下次使用;不要通过其它网站链接访问网银网站。不轻意透露账号和密码。不要向任何人透露账号、密码信息,不要相信任何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方式索要账号和密码的行为。对于已经向不明人员或网站提供账号及密码的,请立即通过网上银行或柜面服务修改密码,或通过发卡银行客户服务电话申请挂失。网上购物须谨慎。了解与您交易的网上商户。

㈡ 中信银行遭遇疯狂声讨背后:不冤,“惯犯”!多次因泄露信息被罚

文 张洋 林夏淅

编辑 ✎ 邢昀

最近银行的幺蛾子真不少。

前脚有中行原油宝事件,让投资者不仅亏了本金,还得倒贴银行一大笔;后脚中信银行被曝泄露个人账户流水,在脱口秀演员池子与其经纪公司笑果文化的矛盾中成为焦点。

原油宝事件涉及到的投资者还只是6万余户,银行流水若未经严格管控,涉及到的可就是正在吃瓜的你我他了。

这一波操作,实实在在撕开了银行的内控问题,失信于客户。目前,上海市银保监局已经介入调查。

01

配角变主角

池子与笑果文化的解约大战,最先倒下的是中信银行。

池子和笑果文化“一拍两散”,原本只是众多艺人与经纪公司合约矛盾中的一例。但池子在笑果文化寄来的材料中发现自己在中信银行的账户流水后,事情就变了味道。

大家吃瓜的主角也变成了中信银行。

根据池子的说法,中信银行为了“配合大客户要求”,未经本人要求和允许,向笑果文化提供个人账户明细。

虽然笑果文化回击称,池子未经允许擅自参加商业活动,自己委托律师代理处置双方经济纠纷,采取的财产保全、提起仲裁、证据收集等法律行动,均在法律及合同的框架之下进行。

不过中信银行5月7日凌晨给出的回应承认了自己的违规行为,笑果文化确实联系过开户支行(虹口支行),要求查询其为池子支付劳务工资记录,该行员工未严格按规定办理,提供了池子的收款记录。

中信银行处分了相关员工,撤了支行行长的职,并向池子进行了郑重道歉。

不过这事并没有完,中信银行这波操作秀了下限。为了服务好大客户,违规泄露客户个人账户交易明细,普通人是不是基本等于“裸奔”。

在银行里,大客户基本上是“上帝”。某银行客户经理告诉市界, 各银行支行之间或多或少会因业绩压力存在抢客户的行为,大客户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优势。

2019年4月,笑果文化完成B轮融资后,新增两位股东,注册资本从183.54万元增至189.21万元,当时媒体报道笑果文化的新估值大概在30亿元,货真价实的“大客户”。

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对市界分析,流水是柜台打的,所以大客户应该找行长级别的人去查某个人流水,然后行长再去找柜员进行操作。柜员可以选择同意或拒绝,这取决于个人选择,但拒绝后确实很可能被施压。

据市界了解,柜员其实只需要根据对方姓名和身份证号就能在系统里查询到客户流水,并且不留下痕迹(各家银行系统可能有所不同), 如果出于私下关系查询,这种行为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也不合规,但不太会出问题,算是行业内“默认规则”。

上述银行工作人员分析,“一旦打印出来,性质就不一样了,更何况还盖上了公章”。

根据双方的矛盾点,笑果文化要求中信银行提取池子的银行流水,大概率是为了证明池子曾经参加过其他商演且获得了酬劳,或者是证明自己向池子足额支付了演出报酬。

但不管是出于哪种目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通过这种违规方式获得的银行流水,能够作为笑果文化在经济纠纷中的证据吗?

某执业律师告诉市界,因取证过程有问题直接导致证据作废在中国很少,这属于程序正义的做法,欧美国家的刑事案件比较重视,而国内目前更重视结果正义,只要这个证据有助于查清事实,一般不会作废。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的执行法官表示,法院也会根据材料进行调查证实,如果材料真实,就具有证明力,可以作为证据,只是出具人(银行)会受到处罚。

02

不是第一次

泄露客户信息,中信银行不是第一次,在国内也不算新鲜事。

李彦宏曾说“中国人多数情况下愿意用隐私换便利,获用户许可后可收集数据”。

他因为这句话触犯众怒,被骂得狗血淋头,但也只是骂骂而已,因为客户对公司来说,就像是放在案板上的肉。

这就是我们所处的商业环境。 客户隐私相比公司通过出卖客户信息获得的利益,就是九牛一毛,根本不值得一提。

池子有400万粉丝,可以在微博上曝光中信银行为讨好大客户泄露客户信息的行径,但大多数普通人,连信息被泄露都不知道,更别提维权。

实际上,银保监会和央行一直在严厉约束银行泄露客户信息行为,一旦银行违规就会受到处罚。

中信银行一份发行文件中显示,2014月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三年时间内中信银行子公司、分支机构受到银监会、央行行政处罚的案例,多达150多起,累计罚款金额为1.1亿元。

这其中有一些处罚正是因为泄露客户信息。

2014年,中信银行石家庄支行因为查询客户关联企业的信用报告,但未按规定取得信息主体书面授权,被罚款6万元。跟这次查询池子银行流水的操作如出一辙。

虽然受到处罚,但中信银行并未从中吸取教训,石家庄支行之后,太原支行、天津支行、厦门支行照样为其他人查询客户的征信或信贷信息,均遭到罚款,每笔罚金为5万元。

银行不可能不知道泄露客户信息是违规的,但依旧有动力顶风作案,恐怕区区5万罚金,跟争取大客户动辄上亿的存款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个人或企业信息泄露外,中信银行还有不少其他违规行为被罚。

2020年2月,北京银保监局对中信银行开出2020万元的罚单,原因包括流动信贷资金被挪用流入房地产开发公司、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违规为房地产企业支付土地购置费用提供融资等。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银行设法为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不惜违规操作,背后仍然离不开一个利字。

Wind数据显示,中信银行近几年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状态,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信银行的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75.84亿元和480.1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79%和7.87%。

与五大行相比,中信银行2019年收入规模是排名第一的工商银行的1/5左右,但增长幅度已经超过了五大行。

这一波操作之后,中信银行的信任危机不知道是否会给业绩带来反噬。

03

个人维权之路艰难

广东圣马律师事务所丁倚健律师告诉市界,“中信银行的行为已经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罪,池子还可以追究中信银行隐私权民事侵权,以及违反存款储蓄合同的责任,并寻求赔偿”。

丁倚健觉得最好的维权方式,就是直接将中信银行告上法院,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池子追究中信银行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253条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在美国,类似的案件,一般是通过集体诉讼的形式完成。2018年万豪集团5亿客户信息遭到泄露,几个小时后就有客户对万豪酒店提起了集体诉讼,索赔125亿美元,受影响的客户每人分得25美元。

集体诉讼让泄露信息的公司针对所有受害者进行赔偿,因此赔偿金额通常较大,会吸引律师积极参与。目前,我国并没有与美国一样的集体诉讼制度,但设立了与之类似的共同诉讼与代表人诉讼制度。

目前,更好的方式是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行政机关、检察院作为代表,向泄露信息的公司提起公益诉讼。

我国第一起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是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北京网络网讯 科技 有限公司涉嫌违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及相关问题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2018年1月,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立案,不过两个月后,鉴于网络公司对App整改到位,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申请撤诉了。

信息泄露的问题上,个人维权获得的赔偿跟投入的诉讼精力不成正比,导致多数人只能选择忍耐。

而银行业务依靠信任维系,客户基于信任,把储蓄、交易信息、身份信息全部交付给银行保管,中信银行的骚操作正在让这种信任化为泡影。

㈢ 中信银行泄露储户信息,农行员工转走储户存款,银行还安全吗

2020年不知道怎么了,先是一波说来就来的疫情,让大家措手不及。而受疫情的影响,经济整体下行,大家都感受到生活的压力。

而紧接着,银行频频爆出负面新闻,这让很多普通老百姓很迷茫,“我的钱到底放在哪才安全呢?”

先来盘点一下,近期银行爆出的负面新闻。

河南一孤寡老人去世,住院期间,告诉侄女自己有一个8万元的存折,并把密码告诉了侄女。

这位孤寡老人,既无子女,兄弟姐妹也都去世了,这个侄女是她唯一的亲人。而且,老人生病期间,一直是这个侄女在照顾,其后事,也只能有这唯一的侄女来料理。

但老人去世后,侄女去银行取钱,却无法取出。银行给出的答复是:不知道是否有其他亲属和有继承权的人,怕引起纠纷。而咨询相关法律人士,给出的答案是,侄女既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也不是第二顺序继承人,无法继承老人遗产,这笔钱归国家所有。

既然法律有明文规定,自然有其道理,但法律界内人士表示,这种情况可以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决,也就是说,老人的侄女还是有希望拿到这笔存款。

河南的郅女士称家里老人210万存款被银行工作人员转走,家人8年后才发现。
郅女士称,疫情期间在家里对账,发现有210万对不上账。原来,在2012年,因为做生意经常需要转账,农行的一名工作人员称,可以办理U盾网上银行,可以网上转账。并说:卡你拿走,可以网络转账,这样也省得来回跑银行。

结果几天之后,郅女士母亲收到短信,有210万被转走,于是给这位银行工作人员打电话。银行工作人员说,钱是借给别人用,给利息。
直到2020年,郅女士才得知实情。郅女士来到巩义市某农行,这名银行工作人员并未正面回应,而是躲躲闪闪。

郅女士称,之前来银行,该工作人员已经承认此事,并说,一年还12万,还20年。郅女士不同意,但U盾还在该工作人员手中。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说到泄露个人信息,是令每一个人都烦恼的,而现在的人,都非常注重保护个人的信息。

但就在几天之前,却发生了银行泄露储户信息的事情,让大家感到非常震惊。

5月6日,脱口秀演员王越池(艺名:池子)发微博称,中信银行将其近两年银行交易流水泄露给笑果文化,原因竟然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

池子原本也是笑果文化旗下艺人,后因民事纠纷与笑果文化打官司。

而就在几天前,笑果文化寄给他的案件材料里竟然有他在中信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

未经过王越池本人同意,也没有司法机关的调查令,中信银行向笑果文化泄漏其银行交易流入的行为,这已然违法。

更令人震惊的是,中信银行称这是“配合大客户的要求”。

目前,银保监会已经就此事展开立案调查。

银行频发爆出负面新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银行在制度建设、监管、员工管理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那这是否就意味着银行就不值得被信任?我们老百姓的钱放在银行安全不安全呢?

我想,这个问题还是要辩证的看待。

首先,虽然近期接连爆出银行负面新闻,但应该说这是个案,并不具备代表性。

就以农业银行来说,全国营业网点超过2万个,仅员工就有47万。这么多的营业网点,这么多的员工,只有某一个员工发生这个问题,也是在所难免。

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个别人发生问题,要想完全杜绝,难度还真是不小。

况且,作为普通老百姓,如果不把钱存在银行,危险性可能更大。

前不久,也有这样一件事。一个农户做生意赚了200万,他不放心银行,觉得银行不安全,就把钱埋在了院子里。

可几年之后挖出来,钱全部霉烂变质了,直接经济损失几十万元,这也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啊。

如果我们把钱存进银行,就算发生了什么问题,我们还可以寻求途径解决。如果钱在自己手里发生了问题,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所以,目前来看,钱还是放在银行最安全,您觉得呢?

㈣ 中信银行泄露池子个人流水被罚450万,这件事情对中信的影响有多大

据有关报道,这几天中信银行泄漏了脱口秀演员池的用户隐私。3月19日,银保监会对中信银行公布行政许可信息公示表,中信银行关键违反规定违反规定客观事实偏向顾客信息收集、保障等,处罚四百五十万余元。处理决定的时间是二零二一年3月4日。

对于此事,中信银行指出,“相关查验发现问题,本行十分重视,详细分析,立案侦查改革创新,进一步健全查验体制,提升核查、惩罚和责任追究的关键步骤流程优化,提升对外包公司顾客信息管理系统的强制性管束和监管等。目前为止,相关难题早已整顿结束。目前为止,脱口秀演员池和米未传媒经济发展合同纠纷案中,米未传媒寄来他的材料包含池自己银行帐户交易明细。以后,池塘在社交平台上述说中信银行没经自身愿意私自泄漏了自身的银行流水账单。

㈤ 中信银行泄露池子个人流水被罚450万。对此,你怎么看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信息不安全,经常被泄露。着名脱口秀演员到中信银行个人银行上次水池,中信银行的这种行为,池塘直接在微博上曝光,将中国中信银行告上法庭,甚至几个月后,这种情况下有一个结果,池中最终赢了,中国中信银行因为处罚450万泄露用户数据。游泳池的个人用水漏了。让我们来看看它对泳池的影响。

这对泳池有什么影响?

当时,有一个游泳池和文化之间的经济矛盾Xiaoguo,但中信银行提供的收入记录文化的辞职Xiaoguo私下里,这非常不利于池,池,甚至可能导致失去诉讼,甚至赔偿一大笔违约金。虽然这次起诉中信银行时,迟震采取了强硬态度,虽然拖延了10个多月,但迟震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获得了相应的经济补偿。

㈥ 我从来没有办过中信银行的卡,也没有预留电话,为什么会收到中信银行的短信信息如下:

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有两种可能。 一是您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被他人用于银行卡。 第二个是你的手机号码。 原主没换手机号,但之前有相关账号 。
拓展资料
银行卡有两种,借记卡和信用卡。 借记卡是我们平时在银行柜台办理并存钱的卡。 我们用多少钱,没有透支功能。 信用卡就是我们所说的信用卡。 银行会给客户一定的金额。 客户可在最终还款日前提前消费并还款。
先说信用卡。 一般来说,有两种方法可以查询您的信用卡。
1.信用报告查询。 通过征信报告获取信息是最简单、最便捷的方式。 一般建议朋友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官网网上征信平台查询自己的征信报告。 征信报告会详细记录您名下的信用卡数量、信用额度、银行和当前状态。 通过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将我们所有的信用卡一一列出,留作备用。
2.客服电话查询。 通过电话银行查询也是可行的,但前提是大家要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知道我们有好几张银行信用卡,然后再打电话一一查询具体的信用卡信息。
我也有两种方法可以查询我的借记卡。
1. 网上银行或手机银行。 登录后,我们可以查看银行是否有借记卡,我们名下有多少借记卡,他们有多少钱等等。 如果您不记得您的用户名或密码,您现在可以自行找回。 如果你从来没有注册过,各大银行也已经实现了网上自助注册。 2.短信查询。 很多朋友没有注意到。 事实上,我们每天收到的短信中都有一定的信息量。 一般来说,只有在银行开户的朋友才能收到银行发送的短信,比如生日祝福、理财推荐、优惠活动等。 如果我们没有删除短信的习惯,只要在短信中查找“银行”二字,就可以知道自己办理了哪些银行业务,留下了信息。 然后,我们可以拨打这些银行的客服电话,输入我们自己的身份信息,查询我们在银行的具体业务情况。
操作环境:小米11

㈦ “脱口秀大咖”池子银行流水外泄事件,给银行敲醒了哪些警钟

2020年5月,脱口秀演员池子在微博上公开报道,中信银行未经授权将其个人信息泄露给了“前老板”小国文化。随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保护局对中信银行展开了调查。经过10个月的调查,结果终于发布了。 3月19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处以罚款,中信银行被罚款450万元。其主要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包括:不完整的客户信息保护系统和机制;客户敏感信息管理不善;并在未经客户授权的情况下进行查询。向第三方提供各种内容,包括其个人银行帐户的交易信息。

中信表示,整改已经完成。 2020年5月7日凌晨,中信银行通宵公开致歉信,确认其员工“未严格遵守规定”,已按照规定对相关员工实施了制裁,并撤销了该分支机构。经理。 。罚款公告后,中信银行还回应称,中行高度重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立即进行了调查和整改。到目前为止,相关问题已得到纠正。

㈧ 中信银行泄露池子个人流水,被罚450万!侵犯公民隐私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近日,中信银行不经过本人同意泄露了池子(王越池)的个人流水信息,最后导致被罚款450万元人民币。

很多人看到“脱口秀演员池子手撕中信银行”的词条都应该感到熟悉,在2020年池子与笑果文化闹翻了,此事还闹上了热搜。历时10个多月,这件事终于有了下文。

不经过公民本人同意,就私自泄露公民的信息,这侵犯了公民隐私的什么认定标准?
这要看泄露的公民信息数量、透露信息的隐秘程度、和被扩散信息的时空范围,以及对被扩散人造成的精神伤害和物质造成等等方面综合进行判定。

如果公民的手机收到了来自房产公司,中介等等各种推销电话短信的狂轰乱炸,这个时候公民的个人信息很有可能就被被卖了,这是一种灰色的产业链。而这种行为就是触犯了公民的隐私权益,涉嫌违法犯罪。

阅读全文

与如何看待中信银行透露用户信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宏基笔记本怎么样关闭程序 浏览:522
邯郸有哪些铁板市场 浏览:850
问道如何查询账号信息 浏览:323
工商银行交易4204是什么意思 浏览:454
食品产品标准号怎么解读 浏览:536
我爱我家链家为什么退出北京市场 浏览:648
男生如何缩小脸部毛孔产品 浏览:199
数据线方头卡扣怎么卸 浏览:668
宫颈代理怎么做 浏览:815
想做食品代理商怎么样 浏览:366
农资加盟店需多少钱代理商 浏览:492
信息验证码如何设置 浏览:296
设计时必要准备的数据有哪些 浏览:886
采取的程序是有什么优势 浏览:115
伪中币交易网站有哪些 浏览:870
代理记账专家多少钱 浏览:529
怎么在淘宝上产品链接 浏览:967
电工技术为什么要讲参考方向 浏览:841
如何清理网络有害信息 浏览:267
微信全国用户一天有多少数据量 浏览: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