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般认为信息产业最先出现在哪个国家
一、美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一)美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1.实施标准战略谋求在信息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美国强调把美国的标准哲学及标准推广到全世界,试图建立全球统一标准。美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信息产业,美国把产业自愿原则及美国标准推向全球,明显是有利于美国信息产业界的。1987年劝服了ISO和IEC两大国际组织,成立了“信息技术国际标准第一届联合委员会”,为美国在国际信息技术标准制订中赢得了优势地位;劝服。国际电信联盟(ITU)等采纳“产业界自愿同意”原则重新修订其标准;从1989 年开始和东欧、远东、环太平洋和中南美洲地区的标准合作。1995年通过的《联邦技术转移促进法》等,都在技术标准方面更加有利于信息产业的发展。 2000年下半年,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等出台了《国家标准战略》,明确提出要利用美国标准体系的优势,整合各方面资源,大力推进美国标准的国际化,使美国标准更容易被国际市场接受。2005年12月,《美国标准战略》的正式签署,2006年4月美国国家标准学会宣布启动《美国标准战略》执行情况追踪系统。
2.谋求在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领先优势。美国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由政府精心选择并牵头组织部分具有战略性、前瞻性有助于产业技术领先地位的维护的重大科技项目。美国政府力图全面控制和抢占新时期科技制高点、保持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的优势地位。美国于1991年颁布了《高性能计算法案》,并据此在1992年。1996年间实施了《高性能计算与通信计划》(HPCC)。该计划的目标主要是扩大美国在高性能计算与通信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并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撑技术和应用软件。在1991年布什总统向国会提交《国家的关键技术》报告提及的6大领域22项高技术发展计划中,“信息与通信”单列1项占7项。该报告对美国在90年代的信息技术发展提出了总的要求,是其保持全球技术领先地位的重要支持。2004年美国投入巨资推行一系列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被称为“美国创新的基础”的重大研究发展计划,确保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领先地位。
3.力保在计算机机领域的的“一超”地位。计算机产业是美国的战略性产业,美国的战略目标是使其计算机产业在全球占居和保持领先地位。为保持信息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领先地位,美国政府通过对长期基础性研究资助、资助计算机研究的基础设施以及为发展计算机产业提供人才,来支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美国一直试图并保持着在超级计算机领域的领先地位。2002年日本宣布其开发的超高速计算机(NEC的“地球模拟器”)的运算速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即美国的ASCIWhite系统)速度的5倍时,美国政府马上提出一个发展超高速计算机战略,并在橡树岭实验室建立用于开放式科学和工程研究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为占领21世纪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制高点,美国政府于20世纪末还推出多项跨世纪的发展计划,如1000万亿次超级计算机计划、开发未来芯片及在 2010年前发展10项高新电子技术等。未来芯片的储存能力将是目前速度最快的芯片的l000倍,使用这种芯片的微机系统,其运行速度也将是目前速度最快微机的100倍等。
(二)美国发展信息产业的战略举措
1.政府实施战略性计划促进信息产业的不断升级和结构优化。20世纪90年代初政府发起的NII、GII等计划为信息产业的兴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促进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1997年开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等12个部门联合实施了《计算、信息与通信计划》使美国在计算、通信和信息技术方面保持了领先地位。另外,1997年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及1999年《2l世纪信息技术计划》(简称IT2计划),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和美国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保证了美国信息产业健康快速地成长。
2.全面发挥政府在促进信息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美国政府通过宏观科技体制组织、协调信息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政府主要从宏观上把握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信息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突出政府的导向功能:(1)成立一些特定的政府组织,发挥其政策咨询和管理的职能支持信息产业向全球发展。1993年美国在原有的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和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之外又成立了内阁级的国家科技委员会。(2)政府不断投入巨资直接资助信息技术领域一系列项目,利用税收手段来间接刺激投资。以1996年为例,在美国总共1843亿美元研究与开发支出中,联邦政府支出为162亿美元,其余均为企业投资。微软公司从 1989年~1995年间每年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投入与其经营利润比值均在1/3~1/2之间。(3)借助政府的规制实现信息产业重要领域的跨越式飞跃。政府重视推动信息技术的商业化及其扩散,积极发挥国防工业的主导作用、通过政府采购为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提供了初始市场。(4)政府积极干预对外贸易、为美国信息产业开拓国际市场。如通过减免或取消信息产品的关税促进信息产品出口。(5)加强法制建设,尤其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美国利用长期积累的科技成果,巩固和加强知识产权优势,以保持美国在信息技术中的霸主地位,成为美国企业与政府的统一战略。
3.通过实施人才战略促使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随着信息产业近十年来持续快速增长,美国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了人才不足的缺陷。为此政府专门出台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政策,专门投入巨资培训IT人才,支持企业进行的培训活动,以此来加速人才培养,为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如针对IT产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急需大量外国高技术人员的特点,1998年美国国会将外国赴美高技术人才的签证数额扩大到11.5万人/年,这导致了IT产业成为全美中外国雇员最多的行业。
4.通过灵活的信息产业政策保证国家产业战略的实施。一方面,为了保持信息产业的自由竞争,美国信息产业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定和完善竞争法律,在微观层面上任由企业自主创新、自由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如1996年美国克林顿总统批准了新的电信法案,对有关法规政策中不利于自由、开放、竞争的都要进行修改。对微软进行拆分,因为微软公司的软件技术已经垄断了整个世界市场并且目前还没有能够同微软相抗衡的软件公司;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加剧的形势要求,遵循在全球范围内国家整体战略利益最大的原则发挥信息产业的规模经济优势,从而积极参与全球垄断性竞争。如美国在线公司 (AOL)并购时代华纳公司时,政府出于同欧洲同行竞争的战略目的而未对此予以反对。
5.充分发挥信息产业基地的作用。美国的硅谷聚集了9324家高技术公司,其中60%为以IT为主的实业公司,如思科、太阳微系统、惠普、网景、英特尔等世界最着名公司。硅谷信息产业奇迹般地发展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通过各种手段保护和调动创业者的积极性,起到了催化剂和润滑剂的作用,如放宽政策、明确产权、允许技术人股等。通过订单方式美国政府多次向硅谷一些信息产业项目提供联邦补贴,用于研究开发。如仙童公司、网景在成长过程中都获得了美国政府投资的研究项目的支持。政策优惠方面,加州政府有一套完整的《加州投资政策与指南》,包括鼓励政策、企业保护区、雇佣信息查询和雇主附加值服务、金融援助、地方政策鼓励等。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一些影响企业改革和创业的法律,如专利法、反垄断法、移民法等,这些法律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硅谷信息产业的发展。
‘贰’ 1993年,美国政府率先提出国家信息化基础建设计划,即信息 建设。
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
在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都已建成了本国现代化的教育信息网络。多年来,以美国、日本、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政府和教育部门,一直在积极推行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均已取得了可喜成绩。
美国:率先实施教育信息化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在信息技术发展方面也始终走在世界前列。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开始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并把信息技术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到2003年,美国政府及其相关科研机构已经制定出台多达数十份教育技术政策报告,其中多数报告中包含涉及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建议,积极敦促政府改善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开发信息资源和软件、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增加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与评估等。目前美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全国大中小学校的网络普及率高、设备先进、应用广泛,许多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美国实施的教育信息化战略,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榜样,许多国家积极制定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鼎力推进本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
日本:多措并举实施教育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日本。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从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提出的一种反映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学说中就包含了信息化的概念。日本在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采取了政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学校信息教育推进等多种有效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政策推进方面,从1992年到2002年,日本文部省5次制订出台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使得日本大中小学校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进程大大提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日本从1994年开始,为实现已经确立的教育信息化目标,政府加大经费投入,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计算机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的建设进程,甚至创建了所有年级的全部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运用互联网交流的环境。日本计划到2010年底,100%的家庭建成高速、高效的信息互联网络。在学校信息化教育方面,日本重视开展信息教育工作,在中学阶段开设《信息基础》、《信息处理》选修课,在高中阶段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日本还非常重视电子数字化教材的开发,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重视教师信息教育技能的培训,所以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推进了日本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英国:立法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英国是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在信息化教育领域以其战略上的远见卓识和策略上的求新务实着称。1998年,英国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在全国中小学中将原来的选修课全部改为必修课,并拟定了中学信息技术课评价的9项标准。在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中,法定的6%必须作为学校专款专用的微机购置费,以保证20%以上的中小学能够上网。从上世纪末以来,英国充分发挥综合国力强的优势,加大经费投入和科研开发,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人才优势,促进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英国的全国学习网络是欧洲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具备强大的搜索功能。英国通过立法的形式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使得英国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构学习化社会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英国的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2000年,英国政府借助信息技术运作的“产业大学”,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们把学习者的需求和各类教育资源的供给及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个学习网由遍布全国、分布合理的各个学习中心构成,是一个面向所有人的学习需要并向所有学习者提供最适当学习资源的新型组织,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终身学习社会的构建。
总体看来,国外教育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从重视教育教学和重视管理,转向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重视信息技术向重视教育本位回归;从重视硬件建设转向重视应用建设;更加重视教育信息系统、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的提升。
‘叁’ 韩国是科技强国吗
韩国是科技强国。
大韩民国(韩语:대한민국;英语:Republic of Korea,South Korea),简称“韩国”,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总面积约10.329万平方公里(占朝鲜半岛面积的45%),通用韩语,总人口约5200万。首都为首尔。
韩国矿产资源较少,已发现的矿物有280多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50多种。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矿物有铁、无烟煤、铅、锌、钨等,但储量不大。自然资源匮乏,主要工业原料均依赖进口。
韩国是世界造船强国,很长一段时间也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国。全球船厂前十强中韩国占有七席,包揽前六位,其中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和STX造船海洋是世界前四大造船厂。韩国在建造高附加值船舶方面有显着优势。
韩国是世界电子产品的佼佼者,内存、液晶显示器及等离子显示屏等平面显示装置和移动电话都在世界市场中具领导地位。世界知名的韩国电子产品制造商有三星、LG、SK等,其中三星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
‘肆’ 未来中国与美国的科技谁更强除了中美还有哪些未来科技强国
进入二十一世界是中国人的世界,很多专家学者都拿中美两国作比较,有不少外媒都表示看好中国的发展,甚至表示中国未来可能会超越美国,而我国的很多专家也曾预测中国和美国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示中国未来将会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美国则将面临衰退,虽然这仅仅是预测,但目前来看,美国的经济的确已经有了衰退的迹象,特别是2020年的疫情就足以让美国忙几年了。
目前,美国的总体实力是排世界第一,但是中国已经有几十项高勀排在世界前茅。在经济方面,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美国的67%。在军事方面,美国猛禽战斗机是先进武器的代名词。中国的轰炸20由于美国的猛禽哈!
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结论。
科技 以落地为王。
科技 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才有意义。
若论 科技 对生产力的提升效果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
生产力就是 科技 实力。
现在世界 科技 格局是中美主导列强并存时代。
第四次 科技 革命由中美共同领导其地位不可替代。
齐头并进才是科学发展的王道!
未来中国和美国的 科技 谁更强,这是一个不好预测的命题。未来 科技 对于中美这样的大国来说,那不是争一朝一夕或者争一城一池,必须在全方位的领先或者并驾齐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就拿现在美国在 科技 领域领先中国的地方。互联网 科技 、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业、纳米技术、高端制造业、军工技术等。
反观中国,领先美国的 科技 有核电清洁能源技术、超高压输出技术、高铁技术、量子通信 科技 、超级计算机等。两相对比不难发现,中美都有自己领域擅长的科学技术,而且有不小幅度的领先,但是有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美国的大部分技术是源自基础科学深耕发展而来的,而中国的 科技 成果大部分是在别人研究完成的基础科学之上搭建起来的。换言之,我们想要取得真正的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说起 科技 研究,就要讨论一个话题,那就是人。美国人和中国人,美国人的行为处事让我们看起来很难理解,那是因为文化不同,他们看我们的行为也很难理解。在我们眼里,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比较斤斤计较,认死理很不讲情面。他们做科研就会从最开始的地方开始研究,从最底层的逻辑开始研究。电是什么,电是怎么产生的,最后才到电能用来干嘛。而中国人就不同,中国这两年能看到的成就,有部分人认为那是因为中国人急于求成,看到别人成功就会去效仿,比如火药是我们发明的,但是为什么火药是这几种元素构成的,这个是西方人告诉我们的,又比如地沟油、老酸奶、阿里巴巴、网络等等。
你要说中国人的科研能力不行吗,还真不是,我们有两弹一星、我们有高铁、我们有5G通讯、我们还有量子通讯技术。这些都是建立在科学研究人才基础上而来的。科学竞争说到底就只有两个竞争,第一是人才的竞争,第二就是对科学研究投入的竞争。
美国的人才全球供应,因为他们有世界最好的科研环境和科研土壤,当然还有高薪。中国的人才只能内部供应,甚至还要担心人才外流,那就先补好科研环境不是很好这个短板,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我们现在的科研投入在逐年增加。因为大环境的影响,在可预见的未来10-20年,中国想要在 科技 领域赶上美国都难,超过就更难了。我们现在种的地,就算勤劳的中国人来耕耘,开花结果也需要20年以上。等到建国100年之际就用科学技术独步全球给共和国的献礼。祝祖国繁荣昌盛
肯定是华夏。因为,从2021开始,将会有许多•许多太阳里面的神仙回来投胎转世,带来极多•极品•极新 科技 ,华夏大地从此腾飞。
未来哪个国家的 科技 实力谁最强,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人才的流向,第二国家经济的发展。
日本、德国、美国尤其还有犹太人都是 科技 强国。中国后来者居上!
先是要知己知彼吧。看了下已经有的回答,实话实说主观臆测居多,只是煽动情绪对一般读者帮助不大。我倒是建议读者去混一混国外的一些专业论坛,政治,经济都可以。看看人家是怎么讨论这些大问题的。说实话老牌国家的人有知识,有见识,分析严密,数据详实,论坛发个帖都像是写论文。等我们的老百姓平均水平到了那个样子,就是我们到了 科技 强国的那一天。大家少YY,从我做起吧。
未来中国一定会超越美国,这是人类 历史 发展规律决定的!按 历史 唯物主义观点,任何事物都会经历发生、发展、鼎盛和衰亡几个阶段,国家亦然。美国建国二百余年,从一战后至今已做世界霸主近百年,看来极盛阶段将尽,这是 历史 必然。稍了解世界史的都知道,单说西方世界,从古希腊、古罗马、葡葡牙、匈牙利,再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前后的英、法、德、意等国,在 科技 和国力上都做过西方乃至世界老大,最后又都走下神坛。美国照样逃脱不掉荣枯盛衰,最后被别国取代的 历史 宿命!我中华在 科技 和国力上超越美利坚,是板上钉钉的事,不以老美意志而转移。至于还有哪些国家可成为未来的 科技 强国,主要看哪国具有超前的 科技 兴国意识,进行大量的科研投资!
未来中国与美国 科技 谁最强?认为中国想要超火追上美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从两国的教育体制来看,美国仍然优于中国的教育体制和科学研发体制。美国科学研发体制。投入很大。想象超前。我国的科研研发系统。我教育系统。有垄断和保守的现象。那想窗户美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日本科研体制基础很强。你多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一旦中国被欧美打压封堵。我们的 科技 创新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伍’ 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是哪个
确实是美国,我国和美国还是会有很大差距的,不过正在一步步缩小差距!
‘陆’ 目前欧洲科技强国是哪个有排名吗
欧洲科技强国有不少,比如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和德国都是着名的科技强国,不少制造业在全世界都有着很高的地位与影响力,具体排名很难排,因为各自的领域不同。
而德国,他们的汽车工业在世界上也是大名鼎鼎的存在,我们身边绝大多数的汽车品牌都来自于德国,其次就是日本,德国也是一座注重精益求精的国家,意大利的汽车工业亦是相当强大,但是因为品牌比较高端,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意大利的汽车,像玛莎拉蒂,法拉利都是来自意大利的豪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