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申请信息系统集成资质需要什么条件
一级资质:须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人员资质的人数不少于30 名,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10 名,中级不少于20人;
二级资质:须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人员资质的人数不少于18 名,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4 名,中级不少于14人;
三级资质:须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人员资质的人数不少于6 名,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1 名,中级不少于5人;
四级资质:须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人员资质的人数不少于2 名
拓展资料:
初次申请只能是三级和四级。
三级资质:
(一) 综合条件
1、企业变革发展历程清晰,从事系统集成两年以上;
2、企业主业是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收入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3、企业产权关系明确,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
4、企业经济状况良好,近三年系统集成年平均收入1500万元以上,财务数据真实可信,并须经会计师事务所核实;
5、企业有良好的资信,近三年没有触犯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 业绩
1、近三年内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总值4500万元以上,工程按合同要求质量合格,已通过验收并投入实际应用;
2、近三年内完成至少一项500万元以上的项目;
3、近三年内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中软件费用(含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费用,但不含外购或委托他人开发的软件费用、建筑工程费用等)应占工程总值30%以上(至少不低于1350万元),或自主开发的软件费用不低于750万元;
4、近三年内未出现过验收未获通过的项目或者应由企业承担责任的用户重大投诉;
5、主要业务领域的典型项目具有较先进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三) 技术和管理能力
1、已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认可的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并能有效运行;
2、具有完备的客户服务体系,配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
3、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具有3年以上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企业管理经历,主要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以上学位或电子信息类中级以上职称、且从事系统集成技术工作不少于3年,财务负责人应具有财务系列初级以上职称;
4、在主要业务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5、有专门从事软件或系统集成技术开发的研发人员及与之相适应的开发场地、设备等,有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和工具且用于已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中;
6、用于研发的经费年均投入在50万元以上。
(四) 人才实力
1、从事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相关工作的人员不少于50人,且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不低于80%;
2、具有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6名,其中高级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1名;
3、具有系统地对员工进行新知识、新技术以及职业道德培训的计划,并能有效地组织实施与考核。
四级资质:
1、企业变革发展历程清晰,从事系统集成两年以上;
2、企业主业是系统集成,系统集成收入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3、企业产权关系明确,注册资本30万元以上,近三年经济状况良好;
4、企业有良好的资信,近三年没有触犯知识产权保护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5、近三年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总值1000万元以上,其中软件费用(含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费用,但不含外购或委托他人开发的软件费用、建筑工程费用等)应占工程总值30%以上(至少不低于300万元),工程按合同要求质量合格,已通过验收并投入实际应用;
6、近三年内未出现过验收未获通过的项目或者应由企业承担责任的用户重大投诉;
7、已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能有效实施;
8、建立客户服务体系,配备专门人员;
9、具有系统地对员工进行新知识、新技术以及职业道德培训的计划,并能有效地组织实施与考核;
10、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具有2年以上从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企业管理经历,主要技术负责人应具备电子信息类专业硕士以上学位或电子信息类中级以上职称、且从事系统集成技术工作不少于2年,财务负责人应具有财务系列初级以上职称;
11、具有与所承担项目相适应的软件及系统开发环境,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有自主开发的软件产品且用于已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中;
12、从事软件与系统集成相关工作的人员不少于15人,且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不低于80%,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经理人数不少于3名;
㈡ 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请简要解释。
1、系统目标
2、企业战略计划
3、当前系统分析
4、新开发项目介绍
5、管理战略
6、实施计划
7、预算需求
㈢ 建立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满足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1、规范化的管理体制。
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具有市场信息管理、财务管理、原材料供应与库存管理、成本核算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人事与劳资管理、生产与管理流程管理等功能,而且所有功能都应该与总体目标相一致。
2、具备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或条件。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和发展与组织的目标和战略规划是分不开的。组织的目标和战略规划决定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实现这些功能的途径。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计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挖掘和培训一批能够熟练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人才。
一个项目能否得到成功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人才系统运行的状况和人才存量对项目目标、组织任务的适应状况。要在企业中成功实施信息化管理,就要求企业配备相应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挖掘其他企业的人才;培训企业内部现有人才。
4、明确系统的管理需求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待开发系统的系统元素)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只描述系统要完成的功能和要处理的数据),解决目标系统“做什么”的问题,所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3)信息系统开发需要哪些条件扩展阅读
管理信息系统作的用
1. 管理信息是重要的资源
对企业来说,人、物资、能源、资金、信息是5大重要资源。人、物资、能源、资金这些都是可见的有形资源,而信息是一种无形的资源。以前人们比较看重有形的资源,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以后,信息资源就显得日益重要。因为信息资源决定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物资资源。
2. 管理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决策是通过对客观情况、对客观外部情况、对企业外部情况、对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所以,决策和信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过去一些凭经验或者拍脑袋的那种决策经常会造成决策的失误,越来越明确信息是决策性基础。
3. 管理信息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在管理控制中,以信息来控制整个的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运作,也靠信息的反馈来不断地修正已有的计划,依靠信息来实施管理控制。有很多事情不能很好地控制,其根源是没有很好地掌握全面的信息 。
4.管理信息是联系组织内外的纽带
企业跟外界的联系,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也是通过信息互相沟通的。因此要沟通各部门的联系,使整个企业能够协调地工作就要依靠信息。所以,它是组织内外沟通的一个纽带,没有信息就不可能很好地沟通内外的联系和步调一致地协同工作。
㈣ 一个企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做好哪些基本工作
我先说下几个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途径,之后我着重介绍下自主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成熟理论。
首先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现成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几种形式。一般来说选择哪种应该根据企业的技术力量、资源及外部环境而定。
应对你想探讨的基本条件问题,我先借用英国比较成熟的的SSADM系统论来展示实施信息系统建设的一般步骤,然后再提出需要的资源和基本条件就比较直观了。
SSADM这套理论大概包含8各阶段:
1.业务规划2.可行性分析3.需求分析4.需求确定5.逻辑设计6.物理设计7.程序实现8.系统实施
以上介绍的就是企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步骤(SSADM系统论),基本条件(钱和两类人员),基本工作(新系统的范围、逻辑流程拆解和电子数据流设计)。
㈤ 信息系统开发有哪些基本要求
信息系统开发的本要求:
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业务部门的积极配合
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开发队伍
一定资金做保证
实施项目管理
㈥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条件是什么
一、领导重视
MIS开发周期长,耗资大,且涉及管理方法的变革,必须主要领导亲自抓才能成功。MIS的开发是
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组织日常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需要领导出面组织力量,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没有领导的支持,MIS系统开发将面临巨大的阻碍,系统的开发很难成功。前苏联提出了“第一把手原则”。美国等国和我国的实践也证明,系统开发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领导不是参加者,而是旁观者。
二、业务管理部门的支持
开发好MIS,各业务管理部门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各级业务部门应选派最熟悉本部门的业务流程及信息需求的管理人员参与加到MI S的开发工作,这样他们才能对MIS构成和应有的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为真正开发出一个适应部门管理要求的 MIS打下基础。
三、管理基础工作的规范化
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基础工作,MIS是不可能成功的。企业MIS的开发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只有在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化的报表体系、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可靠完整的数据资料的基础之上,才能有效的开发计算机MIS。为了适应MIS开发的要求,必须完善管理的基础工作,实现基础管理的规范化,管理业务的程序化,指标和定额的科学化,报表文件的统一化,代码名称的标准化。
四、建立一支开发应用队伍
在MIS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建立一支由既懂计算机又懂管理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两方面人员组成的开发队伍,只有计算机技术人员和业务管理人员的紧密配合,才能开发出一个良好的MIS。缺乏业务管理人员参与开发的MIS,即使设计、编码工作做得很出色,至多只是代替手工、完成部分手工劳动的系统。这支队伍包括:
系统分析员:负责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员:负责系统设计
程序员:负责应用程序设计
操作员:包括硬件操作和数据录入人员
系统维护人员:负责系统硬件和软件维护
信息控制人员:负责信息收发、调度和核对
管理人员:负责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的组织与领导工作
在MIS开发过程中,系统分析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要主持整个系统开发,确定工作目标及确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案。系统分析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决定了MIS的质量,系统分析员必须具备专业技术及组织管理的才能。缺乏称职的系统分析员是目前制约MIS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建立MIS开发的组织机构,也就是成立由企业领导亲自挂帅的系统开发领导小组(信息委员会),它是系统开发的最高决策机构。领导小组的负责人应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成员应包括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有经验的管理专家、系统分析员。开发领导小组不负责开发的具体技术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提出和确定新系统的目标、规划和总策略;对开发项目的目标、预算、进度、工作质量等进行监督和控制;审查和批准系统开发各阶段的工作报告;协调系统开发中有关的各项工作;向上级组织报告系统开发的进展情况;组织系统的验收;负责主要成员的任用和规定各成员的职责范围等。
系统开发领导小组下设的系统开发小组负责具体的开发技术工作。系统开发小组由系统分析员负责,其任务是根据系统目标和系统开发领导小组的指导开展具体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各类调查的设计和实施;调查结果的分析;撰写可行性报告;系统的逻辑设计;系统的物理设计;系统的具体编程和实施;制定新旧系统的交接方案;监控新系统的运行;协助组织进行新的组织机构变革和新的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等。
要开发好MIS,组织是关键。建立适应MIS开发需要的专门组织机构是MIS开发成功的保证。
六、具备一定的资金能力
MIS开发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MIS开发是一项投资大、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企业在MIS开发过程中,需要购买机器设备,购买软件,消耗各种材料,发生人工费用、培训费用以及在开发过程发生的其他各种费用。这些对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为了保证MIS开发的顺利进行,开发前应有一个总体规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所需资金应有一个正确的预算,制定资金筹措计划,保证资金的按期到位,开发过程中要加强资金管理,防止浪费现象的发生.
㈦ 开发软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通常情况下,软件工程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结构:
第一:操作系统知识。操作系统知识是软件工程师必须具备的重要内容,Web开发领域可能会使用到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大数据和物联网方向要使用到Linux系列操作系统,掌握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是进行软件研发的重要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管理、任务调度、并发管理、权限管理、网络管理等内容。
第二:编程语言和算法。编程语言是软件工程师必备的技能,不同方向的开发需要使用到不同的编程语言,比如Web开发可能会使用PHP、Python、Java等语言,而大数据可能会使用Java、R、Scala等语言,而物联网开发可能会使用到C、C++等编程语言。通常来说,软件工程师往往需要掌握多门编程语言,以应对不同的开发环境。算法是软件工程师的重点知识结构,因为软件研发说到底就是个数学问题,所以算法的掌握情况往往能够决定软件工程师的成长高度。当然,对于应用级软件工程师来说,也有可能不会接触到更多的算法。
第三:领域知识。不同开发领域需要掌握不同的知识结构,比如大数据软件工程师往往需要掌握Hadoop、Spark平台的使用,而Web开发工程师往往还需要掌握前后端开发技术,包括一系列Web开发框架的使用等等。
软件工程师需要学习以下知识:
(1)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
(2)熟悉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3)理解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方法;
(4)熟悉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5)熟悉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基础知识;
(6)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和主要的安全协议与安全系统;
(7)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基本原理;
(8)掌握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标准化知识;
(9)掌握局域网组网技术,理解城域网和广域网基本技术;
(10)掌握计算机网络互联技术;
(11)掌握TCP/IP协议网络的联网方法和网络应用服务技术;
(12)理解接入网与接入技术;
(13)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14)熟悉网络系统的基本性能测试和优化技术,以及可靠性设计技术;
(15)理解网络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16)理解网络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17)了解有关知识产权和互联网的法律、法规;
(18)正确阅读和理解本领域的英文资料。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