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系统 > 信息技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诞生的

信息技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诞生的

发布时间:2022-12-21 05:10:00

① 中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史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文字的创造——这是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陶器上的符号: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

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社会生产状况和阶级关系,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也叫铜器铭文):商周一些青铜器,常铸刻在钟或鼎上,又叫“钟鼎文”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印刷术的发明,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纸叫“蔡侯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印刷中心:成都、开封、临安、福建阳。北宋平民毕升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400年。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的电脉冲来传递信息以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

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

1844年5月24日,他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议会厅作了“用导线传递消息”的公开表演,接通电报机,用一连串点、划构成的“莫尔斯”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该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

1864年英国着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世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获得成功。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

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

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

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1946~1958年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58~1964年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964~1970年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20世纪80年代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至今正在研究第五代智能计算机。

(1)信息技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诞生的扩展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

1、微电子向着高效能方向发展

当代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微电子学基础上的。过去在微电子学方面有一个摩尔定律:即芯片集成晶体管数量每18个月左右增加一倍。据最新研究,其已被突破,达到每12个月增加一倍。20世纪50年代,面积为0.1平方英寸的硅片上只能装上1个电子元件,现在则高达3万多个。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后光刻时代”,未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可能将使计算机建立在更微观集成、更高速的基础之上,引起筛子领域的一次新的革命。其结果是:(1)效率更高。纳米技术能制造更节能、更便宜的微处理器,使计算机效率提高百万倍。

可生产出更高效率的宽带网,海量存贮器,集传感、数据处理、通讯为一体的智能器件。(2)体积更小。纳米计算机可缩小到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美国已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了跳蚤大小的机器人,该项技术使用了微电脑,机器人具有初级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该机器人还能在绝对危险或人类所不能及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用它可以完成核反应堆内的故障处理,此项技术也可用于原子的运送及原子的重新排列。(3)功能更奇。可把装有飞机驾驶程序的纳米芯片植入人体体内,通过细胞接受信息,不用培训你就能驾驶飞机。

预计本世纪应用电子自旋、核自旋、光子技术和生物芯片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将要问世,可以模拟人的大脑,用于传感认识和思维加工。预计在未来十多年内可以产生存贮量达到每立方毫米100万G,而功耗仅仅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千万分之一的生物芯片。

总之,可以预见,微电子与电子器件及集成结构功能将向着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

2、计算机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1世纪,计算机向着超高速度、小型化、并行处理(同时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它的发展轨迹不同于自然界的“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谁占领了市场先机谁就成为主导产品。目前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10倍速定律:即每5~7年速度增加10倍,体积减少10倍。

价格下降10倍,这一定律也即将被突破。在超高速方面,IBM的高性能计算机峰值已达到每秒300万亿次以上。美国计划在2010年前研制出千万亿次计算机。从量子理论推出来的极限计算机,其速度将达1051次/秒,且内存可达1031比特。在小型化方面,日本在利用集成电路方面。

将一家电视台(包括设备和信息采集存贮)压缩到纽扣小的芯片上,取得了初步成功。他们准备将其再压缩到药片大小,甚至设想将检查设备通过药片置入病人体内,以直接观察病人的病情。在智能化方面,冰箱电脑里事先存储了你的饮食习惯,零食、油米酱醋等吃完了。

它会自动连接互联网,替你向超市订购;微波炉可以自动下载食谱,只要你事先把买回的鸡鸭鱼肉放进去,它便会在你预定的时间自动进行解冻,并做成香喷喷的美味佳肴。这些预测,实际为人们展现了信息技术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也说明信息技术离“成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网络向着高级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技术属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属信息传输技术,在它们各自独立发展阶段,信息技术很难有大的突破。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计算机技术日臻完善、通信技术普遍数字化后,这两大信息技术在兼容与共存的基础上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信息技术进入了信息传输、处理、储存一体化的新时代,一方面实现了现代通信系统在计算机的控制下传播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各种通信方式一体化;另一方面,使计算机借助通信线路实现了网络化。总趋势是数据、话音和图像三种技术的融合。

② 信息技术的由来是什么

语言的创造。从猿向人转变时发生,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语言,获得了人类特有的交流信息的物质手段,有了加工信息的特有的工具概念。

创造出来的语言重要性:

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它必然会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本身产生影响。语言这种文化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其现今的空间分布也是过去发展的结果。

(2)信息技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诞生的扩展阅读:

信息技术的继续发展:

1、文字的发明。发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它使人类信息传递突破了口语的直接传递方式,使信息可以储存在文字里,超越直接的时空界限,流传久远。

2、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是在封建社会发生的变革。这一发明扩大了信息的交流和传递的容量和范围,使人类文明得以迅速传播。

3、电报、电话、电视等现代通讯技术的创造。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这些发明创造,使信息的传递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加快了信息传输的速度,缩短了信息的时空范围,信息能瞬间传遍全球。

3、电子计算的发明和应用。20世纪中叶出现的电脑,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加工信息的手段,突破了人类大脑及感觉器官加工处理信息的局限性,极大地增强了人类加工、利用信息的能力。

③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英文) 简称IT
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 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

2.信息传递技术 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 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

4.信息施用技术 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由上可见,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摘自《江苏科技咨询网》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凡涉及到这些过程和技术的工作部门都可称作信息部门。

信息技术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信息技术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激光的;可能是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

传感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则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缩微技术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贮信息的功能。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大致的,没有截然的界限。如传感系统里也有信息的处理和收集,而计算机系统里既有信息传递,也有信息收集的问题。

目前,传感技术已经发展了一大批敏感元件,除了普通的照相机能够收集可见光波的信息、微音器能够收集声波信息之外,现在已经有了红外、紫外等光波波段的敏感元件,帮助人们提取那些人眼所见不到重要信息。还有超声和次声传感器,可以帮助人们获得那些人耳听不到的信息。不仅如此,人们还制造了各种嗅敏、味敏、光敏、热敏、磁敏、湿敏以及一些综合敏感元件。这样,还可以把那些人类感觉器官收集不到的各种有用信息提取出来,从而延长和扩展人类收集信息的功能。

通信技术的发展速度之快是惊人的。从传统的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到如今的移动电话,传真,卫星通信,这些新的、人人可用的现代通信方式使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使过去必须由专业的电信部门来完成的工作,可由行政、业务部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直接方便地来完成。通信技术成为办公自动化的支撑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计算机技术同样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从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到微型机,笔记本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等。从PC 机,286,386到486,586等,计算机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例如,电子出版社系统的应用改变了的传统印刷、出版业;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应用使作家改变了原来的写作方式,称作“换笔”革命;光盘的实用使人类的信息存储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延伸,出现了电子图书这样的新一代电子出版物;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音乐创作、动画制作等成为普通人可以涉足的领域。

国外的缩微技术发展很快,美国是缩微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例如闻名世界的美国UMI 公司是一个收集、贮藏,以及提供文献检索的出版公司,其服务范围包括近一百五十万册历代书籍、期刊、博士论文、档案以及原件。它的产品不但包括印刷品、缩微平片,而且提供机读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公司利用所谓缩微技术,抢救了大英博物馆的许多珍贵文献。迄今为止,该公司存有自15世纪至今的10万种世界各地的绝版书

④ 信息技术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

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语言的使用
第二个阶段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个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个阶段是电视、电报和电话的发明和使用
第五个阶段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发明和使用

⑤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 PC机
耗资 100万美圆 600美圆
重量 30吨 10kg
占地 150平方米 0.25平方米
电子器件 1.9万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 5000次/秒 500万次/秒

二、计算机发展历史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

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⑥ 信息技术的五次发展历程分别发生在什么年代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拓展资料:

《财富》全球论坛年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这些影响世界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有形投资,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描绘,从智力的较量所折射出的各自成功历史的光环,展现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初现端倪的十大趋势。

趋势一

快吃慢。正处于局部大爆发阶段,占领局部市场(特别是美欧市场)的领先地位将有利于成为全球市场标准化制定者,成败的关键正从传统意义上的"大吃小"模式转化为"快吃慢"。

趋势二

地变天。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跨国界,传统意义上的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军事、地缘政治正在让位于现代意义上的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网络军事、网络政治等。

趋势三

西融东。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将使世界的财富在三维空间再一次进行划分,作为技术革命发源地的西半球经济圈对乍暖还寒的东半球经济圈渗透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东半球国家借助信息革命升级换代自身产业结构,以摆脱下个世纪被沦为新一轮全球网络圈地战的"殖民地",对西方先进技术也在无奈中积极引进着。

趋势四

聪变傻。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已从单一信息技术产业扩张为跨产业的革命,越来越多的聪明人,不断推出"傻瓜版"的信息技术产品,以面向成百上千倍于技术用户的普通百姓。

趋势五

窄拓宽。以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电子商务革命,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走向终端用户的传输通路提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无论是在电信基础层,还是接入服务层,还是商务应用层,带宽越拓越宽,已成为竞争与制胜的重要因素。

趋势六

分让直。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可以将厂商与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起来。传统意义上的分销代理制正在受到直销交互制的冲击。

趋势七

老让少。由于创新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灵魂,那些成于过去也终将归于过去的老资格企业、老朽思想的企业家将让位于致力革新,充满生气的新企业和少年英雄(美国1999年40位最富有的年轻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来自信息技术)。

趋势八

收即开。当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潮流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传播时,既要妥善处理好技术领先国与技术接受国之间平等与不平等关系,又要处理好东西政治体制的不同,南北贫富差距加大的现实关系,稳健的信息技术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要,先制定规则,再进行开放可能是明智之举。

趋势九

高喝低。由于这场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东西方政治与军事冲突出现有利于西方的不均衡,南北方经济与利益摩擦差距拉大,全球产业将再次划分结构,高技术含量的剥削低技术含量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掀起。

趋势十

技变贸。信息技术革命从军事到科研,从教育到商贸,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仅企业之间的贸易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以信息技术革命为诱因,以全球电子贸易为形式,以争夺全球财富的制高点为实质的新世纪"制网权"战争已经开始。

⑦ 信息技术的五次发展历程分别发生在什么年代具体点可以吗 谢谢了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着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⑧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莫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于是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1844年5月24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美国国会大厦传送到了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城。1864年英国着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3月10日,美国人贝尔用自制的电话同他的助手通了话。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1894年电影问世。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摘自SOSO问问。

⑨ 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时间各是多少

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时间: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000年-50000年前。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3、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4、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时间在19世纪。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计算机联网后其发展趋势表现为:

1、普及无线联网

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互融合,进一步发展为以无线保真技术为基础的无线联网。它可以通过便携式电脑或其他运算器件随时随地高速联网,而无需电缆。无线保真技术将使个人拥有网络通信能力,这是一次深刻的社会进步。

2、功能逐步完善

传统网络由于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局限,在网络安全、规模、性能、提供的业务能力方面都存在缺陷,未来的网络必将朝着更大、更快、更及时、更安全、更方便的方向发展。

3、能量无限扩充

网络的出现,使信息资源真正成为了继物质、能源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资源。计算机联网,特别是1994年因特网商业化以来,因特网带来的网络革命的冲击使世人震惊。网络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的能量实现了无限扩充,信息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因为,一个设计优良的网络能够把联机的累积力量植入每个单机;一部微机所联系的网络越大,它的用处越多,力量也越强;上网工作时,不是在使用个人的计算机,而是在使用一台能量无限扩充的庞大计算机。

阅读全文

与信息技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诞生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家庭医生产品如何销售 浏览:304
如何查北京成交数据 浏览:246
物流信息多久就没有了 浏览:719
wps两列怎么选出不一样的数据 浏览:234
交易施罗德后湖人还有什么操作 浏览:961
手机如何拍美容产品照片 浏览:77
省交易中心属什么机构 浏览:316
数据库分类产品有哪些 浏览:816
蒸汽账号技术升级怎么注册账号 浏览:385
销售每天统计哪些数据 浏览:221
通达信数据统计如何设置 浏览:644
唐山原装红酒代理怎么谈 浏览:834
两张表格长度不一样怎么整合信息 浏览:831
数据分析师如何更好理解业务 浏览:867
窝轮交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浏览:191
产品品质如何快速提升 浏览:940
石碣有哪些人才市场 浏览:666
如何把小程序的文件打印出来 浏览:588
数据公司就业前景如何 浏览:96
电脑出现蓝屏程序怎么改 浏览: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