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女人最赚钱的10大职业
女人最赚钱的10大职业
女人最赚钱的10大职业,我们在准备踏入职场生活时,都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些职业的前景是非常好的,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职业。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女人最赚钱的10大职业有哪些。
一、 公关
公关是女生的“传统优势项目”,也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一门高深的学问。在传统上,女生比男生具有更大的公关优势: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都比男生强而且更富于情感性。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眼球经济时代,公关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中高级公关小姐总是在全球各地飞来飞去,为效力的各大公司做专题、组织培训,以至企业战略咨询、与政府的联络等,成为最耀眼的白领女生之一。
二、 人力资源
在国外,没有行政经一职,只有人事经理,专门管理公司的行政事务、人事安排、职工考核培训,建立公司人事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等,权利自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国内随着体制改革和经济开发的深入,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现代企业,最重要的不是资金是否充足,而是是不是有一群有知识有能力并与企业同生共死的员工,而女性所特有的亲和力及号召力使她们更胜任人事经理的工作。
三、 传播媒介
如今可以叫做传媒时代,任何风潮可以在一夜之间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而传媒红人无不红的发紫,从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一飞冲天的倪萍,到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台柱之一的李湘,从由电影下来有操刀电视的第一富婆刘晓庆,到原来效力于传媒后来驾权传媒的杨澜,女生在传媒媒介中始终是一道亮丽养眼的风景线,她们的收入自然是一般人几十辈子也挣不来的。
四、 外企白领
严格说来,外企白领不是一种职业,而是很多种职业的总称,泛指在跨国企业里任中高级职务的人员,她们的言谈举止显示出她们经过了良好的专业培训,中文、洋文随口便来;她们衣级别不同,穿着不同档次的优雅套装,淡装浓抹,进出于高级写字楼;她们的收入是国内一般职员收入的几倍到几十倍,如以人民币计算,月收入应在七八千到数万不等,如果是年薪制则会更高。这一类的代表人物是曾经的吴士宏,她在微软任中国区总经理的'时候名利双收,荣获“打工皇后”桂冠,以至于无数少女都以她为榜样,发誓要像她那样出人头地。
五、 注册会计师
这是一个和男生争夺饭碗的行业,目前男女比例大约是一半对一半。虽然女生只占半壁江山,但整个行业的前景非常看好,市场缺口很大。最近几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统计数字很能说明问题,2001年各科通过考试(及格百分比如下:会计5.7%,审计13.6%,财务9.27%,经济法7.96%,税法6.81%,一次性五科全部通过的比例仅有0.36%,一方面是国家对于注册会计师质量的严格控制,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注册会计师是不折不扣的“紧销货”。
六、 保险经纪人
同保险代理人一样,保险经纪人代表投保险人购买保险单或介绍保险业务,促使保险合同成立。不同的是,保险代理人代表保险公司与投保人洽谈保险业务,保险经纪人的佣金,一般由保险人即保险公司支付,其主要形式有保险经纪人佣金、招揽佣金、特拥等。
美国保险经纪人平均年薪约在20—30万美元,属于高薪收入行业。随着中国加入WTO,保险业将开放,保险经纪人及相应的薪资水平将逐步普遍起来,是女生们大展宏图的好时机。
七、 职业经理人
女生做职业经理人是虎口扒食——这一向是男生的领地。但近年越来越多的女生进入这个行业。职业经理人一生的目标便似乎是在各个大公司里当经理,这里呆不下去。这个行业的女中豪杰里,前面说的吴士宏是一个,格力空调营销总经理董明珠是一个,在一些大的股份制企业里,副总经理的年薪达到50—60万元人民币,部门经理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可达到30—40万元人民币。
八、 金融银行业
金融银行业在国内算是垄断行业之一,一般职员的薪金在全国平均薪金中高高在上,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很不容易。加入WTO后,垄断打破,国外大量的资金进入,大量的投资人进入,必然带来大量的人才需求,必然拉动行业薪资水平的攀升,据预测,一般骨干员工的年薪在6万元人民币左右,中层管理人才的年薪20—30万人民币,高层管理人才的年薪可达50万人民币以上,甚至冲上100万元人民币大关。
九、 体育明星
男生有体育明星,女生也有体育明星,而且这个行业是少有的河水不犯井水的行业之一。体操、游泳、跳水等是女生历来的热门,并在今后若干年内将继续热门。她们平时的待遇跟男子足球运动员之类比起来尚有一定差距,但一旦拿个什么世界冠军,除了俱乐部的奖金、国家体育总局的奖金十万二十万,还有各种企业赞助和奖励,动辄几十上百万,而随之而来的广告收入让这些奖金简直不值一提——但是,这个行业的不确定性也是最突出的;谁能保证拼老命就一定有出头之日?
十、 影视明星
影视明星大约不需要多说,少男少女们都是最忠实的追星族,明星们长年在国内国外飞来飞去,在各种媒体上唱来跳去,惹红了多少人的眼!她们的显性收入其实不一定算得上最高,但隐性收大约无人能比,像走穴的、逃税的、广告的收入等等,没有人知道她们到底有多少钱,媒体上只有她们的豪宅名车——但这里我要重复一句老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行业也有个不确定性的问题:不是“先天资源”好就可以成明星的。
高薪职业名单排行
一、奢侈品创意总监(千万以上)
“顾客是上帝”的信条在奢侈品行业恐怕要变一下,在这个行业里,似乎创意总监才是上帝,一个奢侈品品牌拥有一个强大的创意总监来为品牌掌舵比什么都重要。当年将Christopher Bailey引荐到Burberry的伯乐汤姆·福特,早在2004年他还是古驰的打工仔时,就拿到了2300万美金的薪酬,同时还持有大量Gucci的股票;Burberry首席执行官及创意总监Christopher Bailey 年薪1千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亿5百万元);而另一位在时尚圈更牛气的存在——老佛爷Karl Lagerfeld,则是当之无愧时尚界第一人,香奈儿给他的工资就高达5800万美金。
二、金融精算师(51万~443万/年)
精算师,是处理风险及不确定性的金融风险的商业性职业,为了把未知事件带来的财务损失降到最低,精算师需要对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有可能导致的后果进行评测,如死亡、破产等。一般中国本土的精算师年薪在20万至40万元之间,海归或洋精算师的身价一般都在百万元之上甚至更高。如果能考到精算师资格证,工资更是翻倍增长,目前全国没多少人有精算师的资格,保险公司的首席精算师大多是外聘的,年薪在几百万元至几千万元不等,一般从业者虽然不会这么多薪水,但是年薪100万的精算师并不少见。据EzraPenland2017年关于精算师薪资的调查报告显示,根据不同工作年限和精算师级别,年薪在51万~443万之间。
三、奢侈品中国区负责人(150~200万)
财富品质研究院发布的2013《中国奢侈行业人力资源报告》称,奢侈品行业已成为中国薪酬最高的行业之一。报告显示,行业内有一半数量的从业者月薪在5000~10000元之间,这部分员工以有一定资历的门店销售人员为主;其次是10000~20000元,占比26%,这部分从业者多为店长及其初级运营管理层人员;月薪在2000~5000元的从业者基本为奢侈品门店的基层员工;月薪超过3万的员工人数占所调研人数的3%,这部分从业者基本是总监或更高级别的管理层。大品牌中国区主要负责人虽然人数很少,但作为这个行业的金领阶层,年薪大部分在150万~200万元之间,即平均月薪15万元左右。
四、基金经理(169万/年)
基金经理不仅需要具有较为专业的教育背景和深厚的研究功底,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还必须在业界有3年以上的从业经历。他们对于自己管理的基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金经理的收入是底薪、花红、奖金及佣金,收入与市场估值挂钩。据北京太智联合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提供的数据统计,基金经理的平均年薪(薪酬中位数)为169万元。
五、IT行业首席信息官(135万/年)
来自Spiceworks最新的2018年IT行业报告显示,首席信息官(CIO)的薪酬范围从第25百分位数的170500美元到第95百分位数的287000美元,中位数的薪酬将在202500美元左右。不仅是首席信息官,整个IT互联网信息行业的平均薪酬都是比较高的,18万华为员工2018年平均年薪60万,任正非感叹还是留不住人;阿里巴巴月薪3万以上的员工占比高达 63.3%,腾讯平均月薪28770
六、金融高管(120万/年)
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管理层中担任重要职务、负责公司经营管理、掌握公司重要信息的人员,主要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高管工资往往都比较高,据2017年上市公司披露的高管们的薪酬显示,2017年上市公司高管们共领取了约236亿元的薪酬,平均年薪为43万元,其中非银金融行业高管平均薪酬位列第一名,为119.93万元。在2017年薪酬最高的100位高管中,非银金融行业占了21人。
七、房地产高管(83万/年)
楼市火爆让开发商的高管,似乎都成了“打工皇帝”。碧桂园七个区域总年收入超亿元,旭辉、中梁……一大堆房企打出高层年薪千亿、中高层年薪千万的目标。A股的龙头房企万科薪酬前三名的高管总薪酬为2629.4万元,据2017年上市公司披露的高管们的薪酬显示,房地产高管的平均工资仅次于非银金融,为82.93万元。在2017年薪酬最高的100位高管中,房地产行业占了34人。
八、银行高管(75万/年)
作为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银行就是专门跟钱打交道的,他们的高管薪酬自然也不低,除了基本的工资以外,隐性的收入也非普通银行职员能比的。据2017年上市公司披露的高管们的薪酬显示,银行高管的平均薪酬为74.35万元。在2018上市银行披露的高管薪酬显示,平安银行的谢永林薪酬为477.7万元,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薪酬为447.08万元,都是银行高管中的佼佼者。
九、金融分析师(30~120万/年)
金融分析师又细分为证券分析师、股票分析师、外汇分析师等等,主要以利润率、流动性、稳定性,偿付能力、同业比较等等方法,对企业、项目、投资进行分析,提供买卖建议。全球只有不到4万人通过考试成为金融分析师。拥有CFA资格的人收入明显高于同行。相关数据表明,目前,全球特许金融分析师的平均年薪是17.8万美元,在我国香港,CFA的年均收入也达到13.6万美元,而一般中级人才在30万至50万元。
十、移动应用架构师(30~88万/年)
系统架构师是一个既需要掌控整体又需要洞悉局部瓶颈并依据具体的业务场景给出解决方案的团队领导型人物。一个架构师得需要足够的想象力,能把各种目标需求进行不同维度的扩展,为目标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需求清单。一般来讲,系统架构师都要具备 8 年以上软件行业工作经验、3 年以上的代码编写工作经验、C/S 或 B/S 体系结构软件产品开发及架构和设计经验等。根据猎聘网招聘信息显示,移动应用架构师的应聘年薪基本是30万起步,高者可达88万,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薪酬肯定不止这个数。
十一、软件开发经理(30~75万/年)
招聘求职网站Glassdoor整理了一份有关美国科技行业各种岗位收入的统计报告,报告显示,为了招募到急需的IT技术人才,科技公司愿意支付出可观的薪资。其中软件开发经理以年收入的中位数为11.2万美元位列科技行业收入榜第一。从世界范围内的均值来看,使用 Clojure(一种运行在Java平台上的 Lisp 方言)的开发者年薪最高,达到72000美元,折合人民币48万元左右,最低年薪也有50000美元。
十二、时尚买手(30~50万/年)
中产阶级购买力的日益提升,正促进中国消费市场的结构调整,在新零售背景下,具有差异化消费体验及更符合细分消费需求的产品与服务的品牌,将引领未来的时尚零售业。而当前最炙手可热”时尚买手”,是最符合当下零售市场与品牌转型变革的关键人物。所以,时尚买手的需求量可谓是极大,几乎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成为市场最紧缺的人才。由于行业发展迅猛,优秀的专业时尚买手年薪可达30-50万人民币,牛顿商学院时尚买手校友中,百万年薪的高级买手也不少见。
㈡ 我学的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想考研,想知道能报哪个学校以及考试的科目有那些
呵呵,这个专业是很好的一个专业。为什么呢。?
现在国家和企业都在倡导学校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良好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英语能力。。。。而信管这个专业是计算机与管理的结合,而且对英语的要求也比较高(毕竟计算机程序里面大都是英语吗)
现在市场正对于信管专业比较好的就业缺口是ERP(企业管理计划),
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
ERP人才在现在来讲只有3万不到,而企业需要十几万,ERP人才的起始工资就有5000,中高级ERP人才年薪10万左右,CIO(首席信息官)年薪50万。
说回正题,现在的医院对ERP的需求业比较高。ERP是专门为企业设计的,帮助企业整合资源的系统。
最好的ERP学校是清华大学,浙大。。。因为他们有专门的ERP系统供学生使用。
㈢ 薪酬体系中职位级别GM、M、p分别代表什么
总体来说分为p级与m级。
p级代表执行层,也就是员工;
m及代表管理层;
gm代表管理高层【如高级总监】。
薪酬方面:
每个职级应该都分为多个档位,如p1可能工资分为12档(大体如是),分别是1-12k;p2分为12档,分别是3-15k。薪酬也会出现倒挂的情况,如职级为p1,但是薪酬 是14k,那就会出现职级晋升为p2,但薪酬不调整的情况。
拓展资料:
薪酬体系是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之重要组成部分。薪酬体系是指薪酬的构成和分配方式,即一个人的工作报酬由哪几部分构成?一般而言:员工的薪酬包括以下几大主要部分:基本薪酬(即本薪)、奖金、津贴、福利四大部分。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以及所有员工最为关注的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对企业的整体绩效产生影响。灵活有效的薪酬制度对激励员工和保持
员工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薪酬管理,是指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达到吸引、保留、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运用薪酬政策,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是薪酬管理的关键,是企业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它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是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成败。
现代薪酬管理的四大目标:
1、吸收组织需要的优秀员工。
合理的高报酬不仅能为员工提升工作的热情还能为组织的未来发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
2、达到效率目标。
薪酬效率目标的制定其本质就在于要用适当的薪酬花费给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要站在产出的角度分析即薪酬能为组织绩效带来最大价值利益;
第二要站在投入角度分析即要实现薪酬成本的优化控制,用最合适的花费为组织谋取最大的利益。
3、起到激励作用。
薪酬发放的本质即在于对员工努力工作的付出提供等值的报酬。只有在员工的付出能够在得到相应的让其满意的报酬时,员工才能更有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参考资料:网络-薪酬体系
㈣ 科技公司十大高薪职位都有哪些
科技公司一向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发源地。因此他的高薪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那么究竟在科技公司有哪十大高薪职位呢?
8.企业架构师。负责维护和部署企业内部服务器。提出和推动企业IT计划战略。
9.开发与运营工程师。就是我们日常称之为的程序员。负责科技公司内部,内部代码及编程处理。
10.信息安全工程师。顾名思义,就是科技公司内部负责,保护公司数据。防范黑客以及,其他恶意方对公司系统的引入,及时发现公司系统内部的漏洞并及时修复。
以上就是科技公司10大高薪职位。
㈤ ceo,cio是什么职业他们是做什么的
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缩写CEO)是在一个企业中负责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官员,又称作行政总裁、总经理或最高执行长。
他向公司的董事会负责,而且往往就是董事会的成员之一。在公司或组织内部拥有最终的执行权力。在比较小的企业中首席执行官可能同时又是董事会主席和公司的总裁,但在大企业中这些职务往往是由不同的人担任的,避免个人在企业中扮演过大的角色、拥有过多的权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公司本身与公司的所有人(即股东)之间发生利益冲突。
企业首席执行官制度的出现是对传统公司治理结构的新挑战
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纷纷实行首席执行官制度,出现了我国历史上首批企业首席执行官(以下简称CEO)。为此,我们首先要回答的是:什么是CEO?中国为何要有CEO?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涵义,按照我的理解,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领导人与职业经理人两种身份的合一。
企业CEO制度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高层经理人员所组成的执行机构这样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公司执行机构由高层执行官员组成。这些高层执行官员即高层经理人员受聘于董事会,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拥有对公司事务的管理权和代理权,负责处理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该执行机构的负责人就称为CEO,也就是首席执行官。担任企业CEO的,可以是董事长或副董事长,也可以是总经理。CEO的主要职责是:(1)执行董事会的决议;(2)主持公司的日常业务活动;(3)经董事会授权,对外签订合同或处理业务;(4)任免经理人员;(5)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业务情况,并提交年度报告。
CEO领导下的执行班子,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总会计师、总工程师等。
我们发现近来一些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成功企业,正在竞相推行CEO制度,于是产生了中国的首批企业首席执行官。
在国外,CEO是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已建立并运转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国公司全球业务的拓展,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日渐繁忙。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存在的信息传递阻滞和沟通障碍,影响了经理层对企业重大决策的快速反应和执行能力,一些企业开始对传统的董事会——董事长——总经理式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变革。CEO就是这种变革的产物之一。它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原来董事会手中的一些决策权过渡到原有经营层手中。CEO不是总经理,也不是总裁,它的权力非常大,其中有40%~50%是董事长的权力。董事会成为小董事会,其主要职能是选择、考评和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及其薪酬制度。CEO虽不是企业的出资人,但它对重大决策却有拍板权。在国外,对CEO的约束主要不是董事会,而是企业中一个称为战略决策委员会的机构。这种战略决策委员会才是支持或否定CEO经营决策的主要权力机构。在许多国家,组成战略决策委员会的人员大部分不是企业中的人,更不是企业的出资人,而是社会上从事企业管理、经济学、法学等方面专业的知名人士。所以说,是人力资本控制了企业,而不是出资人,出资人的利益仅仅表现在产权的利益回报上。
CEO的设立,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为人力资本合理定价的思想。我们通常所讲的两权分离理论为基础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模式正在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事实显示,现代生产正在由围绕机器转向围绕知识进行。人力资本由此取得了对货币资本的压倒性地位。人们不难发现,年薪制、股票期权以及其他类似的激励举措只不过是市场为合理定价企业家人力资本而顺理成章作出的制度安排。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家人力资本必然会找到自己的合理价位。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进入企业之后,已经引发了企业产权制度的巨大变革。人力资本除了获得工资之外,还应该获得产权回报。企业由出资人完全拥有的现象正在逐渐改变。CEO的出现,也标志着传统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必须分立的理论也已经有了重要修正。
面对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加入WTO,让许多企业都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忙着策划、调整,厉兵秣马,以应对世界市场的挑战。CEO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在我国出现的。也应看到,我国一些企业的CEO只是称谓上作了更改,实际上还是董事会决策下的总经理日常负责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CEO。应该说,人力资本作为资本走上前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一个企业总经理的称谓改称CEO,不能仅仅只是称谓上与国际惯例的接轨,让企业在产权制度、治理结构以及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应为更重要。
CIO的英文全称是chiefinformationofficer,它的中文意思是首席信息官或信息主管。这种职务在国外某些公司企业中是一种与公司中其他的最高层管理人,如首席行政官(CEO)、首席财务官(CFO),这一类职务相对应,而权力比CEO小的职务。有些国家(如美国)的政府机构内或非商业性机构也设有这种职务。
在西方工商企业界眼中,CIO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管理者。他(她)们不同于一般的信息技术部门或信息中心的负责人,而是已经进入公司最高决策层,相当于副总裁或副经理地位的重要官员。
首次提出CIO概念的不是信息界,而是工商企业界。1981年,美国波士顿第一国民银行经理williamr.synnott和坎布里奇研究与规划公司经理williamh.grube二人在一部着作《信息资源管理:80年代的机会和战略》中首先给CIO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CIO是负责制定公司的信息政策、标准、程序的方法,并对全公司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
㈥ 银行高管和普通员工收入差距得多大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国银行高管和普通员工收入差距一般是十倍左右,在发达国家,银行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一般是二十倍左右,美国投资银行这个部门高管的收入是普通员我的三十倍到五十倍。是什么原因造成银行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这么大呢?
首先,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银行对金融专业能力要求很高,银行即要控制风险又要实现高利润,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高利润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对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有着极高的要求,银行需要赚钱,赚高利润,利润低了无法维持银行的运转,就以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来说,我国银行的大部分普通企业贷款综合成本实际上已经达到了10%的,优质企业和央企贷款利息比较低,可是优质的企业和央企所有的银行都会去抢,而大部分普通的企业才是银行的大量客户,在目前情况下普通的企业支付一年10%的融资成本后还有利润的并不多,大部分制造业的利润只有一年百分之几,风险怎么控制?这都需要非常强的专业能力。
其次,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银行普通员工的工作逐步会被机器取代,而银行高管的工作机器无法代替,银行高管的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长期的实践经验积累。
其三,投资银行的业务为什么在美国高管是普通员工的几十倍,是因为投资银行的高管对能力的要求更高,只有专业能力非常强的一流金融人才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后,才能胜任投资银行的高管,投资银行的高管投对一个项目就会带来几十亿上百亿的利润,投错一个项目就会赔上几十亿上百亿,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收入是普通员工的几十倍,是非常正常的。
其四,金融行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一流的金融人才是金融机构的资本,一流的金融人才决定了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普通的员工只是从事简单的工作,满大街都是过剩的。
所以,在金融行业普通员工与高管之间的收入差距十倍到几十倍是正常的。其实就是传统行业普通员工与高管之间的差距也是十倍到几十倍,传统行业的高管也有一部分是年薪几百万到上千万。
国有银行的工资总额是根据财政部的相关规定核定的,再由总行对省分行进行考核分配,并由各省分行进行再分配。各分行和部门还要再进行二次分配。蛋糕就这么大,毫无疑问高管和总行肯定要切大头,而到真正干活的基层行普通员工时,收入可以说少得可怜。在这种体制下,银行员工的工龄和职称没有职务管用。比如,某长三角地区国有银行快退休普通员工的年税后收入可能还不到10万,不如一个刚进银行的大学生,与管理层相比,其收入更是天壤之别。银行高管动动嘴,普通员工跑断腿,其收入也只有高管的零头的现象在银行中比比皆是。现在有银行高管愿意拿自己的收入与西方国家的银行比,但是就是不愿意拿管理能力、盈利水平、不良率等经营指标与西方国家比。这些可以从上市银行披露的信息中看出端倪。现在银行间抢存款、乱收费、傍大款、中小企业融资难就是银行现行考核体制造成的问题。
在银行,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普通员工一个月发到手两三千甚至更少都不足为奇,中层管理者一个月收入可以一两万、两三万,高层管理者就更多了,一般在三五万。这里中层管理者指二级部经理、部分老总、主任等等,高层指分行行长、支行行长。
这还没完,还有年终奖,这个普通员工年一般集中在终奖三五万,中层集中在十五万左右,高层集中在三五十万。还不算绩效、奖励、公积金,我们都知道公积金银行都比较高,很多中高层公积金能达到几万块,当然了各个银行业绩待遇会有差异,这些数据多多少少会有出入。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原因呢?
1首先银行毕竟属于企业,只不过要受的监管和政策更复杂,我们都知道很多大企业的CEO年薪百万甚至千万,所以银行的行长年薪百万无可厚非,因为他们都是稀缺资源,银行行长的稀缺资源主要体现在财富资源上,行长的人脉一般都比较广,最后大部分都体现在给银行带来存款和贷款业绩上。
2银行对于普通没人脉没资源的员工其实很残酷的,因为银行的业务其实没那么复杂,不管是对公客户经理、对私客户经理亦或会计会员,基本半年之内都能上手熟练,当然了一些偏门冷门和特殊情况需要岁月和经验的积累,普通员工如果想大幅增加收入,很多时候都需要部门或者支行领导的“提携“,说白了就是遇到能力强的行长或者部门老总都会有很多资源和客户,他还愿意带你,愿意分给你户去打理,你就成长的更快、收入也会因为手上的业绩而大幅增长。但是反之,如果领导资源有限,或者不愿意带你,对下面年轻人比较心胸狭隘,那确实会限制年轻人发展。
3特别是现在经济下行、银行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发展客户越来越困难,像过去那客户主动上门找你的情况越来越稀有,原来给客户放笔贷款做比业务,客户非常感激,甚至可以结交成朋友,帮你介绍业务和客户,现在地位明显反转,有的时候拉一笔业务做一笔质押需要动用各种人脉才能做成。十年前来银行是爱存不存,现在是银行天天培训员工对客户跪式服务。所以业绩大幅下滑,先砍的待遇肯定是小员工的待遇,说残酷点:你爱干不干,后面有一堆人等着想进银行。这就导致银行普通员工的幸福指数非常低,上升通道又很窄,离职率不断攀升这就是题外话了。
等级观念造成的,特权思想造成的。按理说国企不应该如此。工作确实抓的好,企业效益明显,年底给予次性奖励无可非议,但工资这一块不应差异很大。更为可恨的是,拿着高薪,而把企业搞垮了。工人没饭吃了。他们却拍屁股走人,去祸祸另一个企业或到政府部门做官。只做官,不负责,这是我们企业管理中的最大问题。
银行的高管和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可能都在1--20倍以上吧。大家可以看最近披露的几单金融系统的经济贪腐案件,就能看到那些所谓高管的薪资有多高。
最近一旦披露出来的长沙银行原副行长孟刚,其实他也就是城市信用社的联合体。他这个职位可能都达不到四大谢谢银行在长沙市分行的副行长级别呢。,但是刑事判决披露出其年薪超过了130万。长沙银行的一线柜员,其实全年的薪酬也就仅仅10万之内。我们可以看到这差距有多大。
在最近披露的青岛银行事长郭少泉2019年薪酬为218.91万元,相比2018年增加35.47万元。青岛银行也只不过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城商行而已,想想他们的一线员工薪酬能有多少?估计也就是董事长的1/20啊。
那么在银行系统高管和普通员工的薪酬差别这么大,是有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就是由银行内部制定的所谓考核体系所约定的。在基本工资发放方面,其实高管同普通员工的差别不大。但是在绩效考核方面基本上是偏向了所谓的领导和上级。
银行的绩效体系非常复杂,其中包含按月分发的绩效,按季度发的绩效,按半年发的绩效,以及按年度发放的绩效。银行的绩效体系其实就是高管同员工拉开差距的最主要方式,在日常月度工作基本薪酬中,假如一个普通柜员可能拿到6000元,但是支行长可能就能拿到1.2万元,在向上的高管又一次进行翻倍。但是如果加入月度的绩效,基本上柜员每每增加100元,上面的管理层会增加1000元。
银行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其上下等级是一个森严的存在。因为存在着风险承受级别的约束,从而也有着自上而下的授权系统。导致职位每高一层,其权威要大了好几倍。最终造成的考核方式也是如此。
但是即使如此,有那些贪念的高管还仍然控制不住自己的贪念。现在金融反贪腐进入到深水区,过去只要做过违规违纪事情的早晚都要被翻出来。在金融圈信誉还是很重要的,一旦被处理过,基本上就断送了自己的金融前途。
这个问题本人可以给你提供精确的信息,因为本人就在这个系统。
一、昆明地区某国有银行待遇,以昆明分行本部机关同等级平均为例(银行包括网点、城区二级支行、昆明分行、省分行等各级机构)。以下数据均为每月平均税后(公积金扣缴12%,养老保险8%,企业年金约2%,其他五险及所得税按国家规定比例)。
1、经办(业务员):8000
2、管理岗业务副经理(副科):1.6万 专业技术岗副科:1万
3、管理业务经理(正科):2.1万 专业技术岗正科:1.2万
4、管理岗副总经理(正科):3万 昆明行副总与业务经理是一个级别。
5、管理岗总经理(副处):4.2万 专业技术岗副处:2.2万
5、管理岗副行长(正处):6.5万 暂无专业技术岗
6、管理岗行长(副厅):不知道,无法查询。
二、银行的高管和普通员工待遇差异极大。银行一般业务员待遇比昆明市局机关公务员待遇还低一点,但银行的正处比公务员的正处高了几倍。
三、造成这样的原因:银行是企业,所以按照企业制度执行薪酬标准,对企业来讲,高管和员工待遇差距本来就很大。只是对于国有银行来说,一线员工辛苦却工资低,中层事少却工资高,许多人不平衡罢了。
国有银行的高管们其实就是自己以集体决定为幌子,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高薪的制度,即所谓的年薪制。不要嫌我吐槽,前些年效益好的国企老板们亦早已为高层或中层领导干部制定好了年薪制,每年的收入都是普通员工的几倍或十几倍,这样做看似合法,实则是有打着合法合规的幌子私分国有资产的嫌疑吧!疑问而已,千万别叫人请我去喝茶。我不反对企业高管拿年薪稍高点,但就是觉得他们有些人薪金高的离奇。毕竟是全民企业,大家都在为之奉献,既然是劳动所得,难道被委派的领导人、高管就理应比普通员工多那么巨额的薪水吗!?
银行高管和普通员工收入差距用三个字表示-无限大!最大可以相差100倍以上,最小也有10几倍。差距天大的原因, 一个是工作能力的体现,一个是工资考核制度的差异。
银行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
每个银行中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收入有差异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没有任何人有反对观点,但是每个银行实际情况不同,导致差距各不相同。以我个人工作的单位为例来看,我个人2018年最低月收入为1700元,而高管的工资没有一个月下20000元,二者相差十倍多,差距最大的时候记得2015年一个同事实发工资156元,高管当月最低月薪1.5万元,二者相差近100倍。
银行高管作为银行的决策发起人,在收入方面具有高收入且收入稳定的特点,普通员工收入有一搭无一搭的,这个月发了一两千,谁知道下个月还发不发工资!导致差距的原因:
一是工作能力的体现
能够坐到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这个位置上的,多数都是有工作能力的人,一般都是银行业务的多面手,业务精通、管理方法得当,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两把刷子,也都是在基层出类拔萃、一步一步地从底层干出成绩来提拔的。能够当上主管必然有过人之处,对单位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员工才有机会升到高管的位置。
二是工资考核制度的差异
工资考核机制决定了高管和普通员工必然存在着收入差距,高管本身就是工资考核机制的制定者、工资核算的复核签字者,肯定在工资考核核算中,做出更有利于自己收入的决策。比如我个人作为普通员工,除了1600的基础工资,剩下的就是存贷款绩效任务考核,撑死加起来超不过3000块钱,而高管光基础工资一项就高出我工资总数了,还有包括拿全行平均绩效系数(n万元),岗位补贴3000元,车补油补、存款绩效、贡献奖,杂七杂八加起来好几万,扣了税也有两万元以上。这个也没办法,谁叫自己不是高管来,只能每次发了工资恨自己不是高管了。
银行属于企业,不像公务员、事业单位按照级别统一收入标准,还是多劳多得,不劳不得,高管要体现高管的价值,普通员工没有地方可以体现价值,就默默地先在一线岗位任劳任怨干好工作,得到领导认可再说吧,领导认可才能提拔,提拔晋级才能加薪。普通员工们好好努力加油搬砖干活吧!
银行高管与普通员工收入差距较大,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按照国企改革的规定,高管薪酬水平不得超过下属平均工资的7-8倍。但是,作为国企的银行,高管和基层员工的收入差距在十几倍甚至二十几倍左右。普通基层员工月收入2000-3000元,而高管的工资通常是2万至3万元起。
这还没有结束,如果遇到银行效益不好,银行普通员工的年终奖也就一二万元,甚至有年终无年终奖,而高层会达到三五十万。特别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很多银行的中高层每月公积金都要缴纳几万元,这样有利于其未来购房置业之用。所以,银行高层的了隐性福利还要更高。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在银行基层员工收入这么低,而高层员工的收入这么高,咋就一个天一个地的差距呢?首先,与外资企业一样,银行的行长年收入上百万也在情理之中。原因是,银行行长这样的人才,是稀缺资源,这倒不是其业务要有多么出众,而是银行行长人脉相当广,能给银行带来大量的贷款和存款客户。而基层的普通员工因为没有人脉资源、没有背景,一个月也只能发个二三千元钱了。
再者,基层员工的收入与银行行长不能比,那与中层干部(是指二级部经理、主任等)总能比一下吧?事实上,银行的基层业务并不复杂,基本几个月就可以很熟练掌握了,归根结底,你手里要有客户的资源。而理 财经 理等中层干部,经过了长期的人脉积累,多少也有些资源了,他们的收入也是不错的。
所以,这要看基层员工能否遇到一个好领导了,如果领导自己生意忙不过来,让分给你一些客户去打理,那你成长的很快,收入也会提升得很快。而遇到领导资源也不多,或者不愿意提携你的人,那基层员工的收入也只能是拿最低一档,除了跳槽,就永远出头之日了。
最后,过去客户主动找银行来办事,银行的基层人员还可以省点力,现在地位明显反转,有的时候为了拉一笔企业大额存款或者做一笔质押业务,银行工作人员要使出浑身力气,打通各种人脉才能完成。
而对于没有人脉,业务不佳的基层小员工来说,一旦遇到银行业绩下滑,经济不景气,就先砍基层人员的待遇,再减少人员,反正后面还有很多人想干银行这份工作呢。正是因为银行普通员工升迁机会少,幸福指数低,劳动强度高,所以,银行基层员工的人员流动还是蛮大的。
银行高管和普通员工收入差距通常在10多倍不稀奇。这倒不是银行高管在处理各种业务能力方面有多强大,而是高管有各种人脉,最后都体现在存款和贷款的业绩之上,而普通小职员整天忙忙碌碌的干活,收入水平当然是最低的。如果没有上司的提携和培养,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的。现在国企高管收入高,与基层员工收入差距大是普遍现象。而银行的各个岗位收入差距主要体现在你的业绩方面。
银行高管和普通员工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三大因素与你想象的不同。
第一大因素,银行业还是高收入行业吗?银行业的收入真的很高吗?
要想说明银行高管与员工的收入差距,我们先要明确银行还是高收入行业吗?如果银行已经不是高收入行业,那么我们再看这种差距就已经失去了意义。毕竟高收入的行业中高管与员工的收入差异是比较大的,而收入低的行业高管与员工的薪酬相对而言比较小。
首先从银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银行业仍然属于高收入行业。
平均薪酬水平可以看出这个行业整体的收入水平,从而看看这个行业的收入是否属于高收入行业。
根据2018年银行的平均薪酬水平看,五家国有银行人均薪酬支出的平均值为28.6万元,薪酬水平最高的交通银行人均薪酬为33万元;薪酬水平最低的农业银行为26.1万元。五家国有大银行的平均薪酬收入差距不大,基本在26万元到33万元之间。2019年平均薪酬接近,交通银行最高为37.5万元,建设银行人均年薪略超30万元,农业银行最低为26.8万元。
而12家A股上市城商行人均薪酬差异就比较大,平均薪酬水平为40.9万元,各银行大约在30万-50万之间,薪酬水平最高的上海银行薪酬水平达到51.9万元,薪酬水平最低的西安银行只有27.7万元,与国有大银行差不多。2019年度银行薪酬最高的是浙商银行的60.3万元、平安银行的60.1万元、招商银行为53.7万元。
民营银行的薪酬水平最高,当时的13家民营银行2018年人均薪酬达到了57.4万元。人均薪酬最高的北京中关村银行达到91万元;薪酬水平最低的是重庆富民银行薪酬水平为26.2万元,也已经与国有大银行持平。
其次,从目前金融业整体收入水平看,金融业仍然是吸金最多的行业。
更有趣的是,金融服务人员在高价位以外的其他价位的工资水平均为最高,分别为4.34万元、6.79万元、10.24万元、15.33万元,甚至高于同当次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工资价位3.76万元、5.10万元、7.86万元、13.91万元,分别高出0.58万元、1.69万元、2.38万元和1.42万元,真正体现出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职业薪酬逻辑。
从上面的两个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金融业目前依然是从业人员吸金能力最强的行业,金融服务人员在各个工资价位段都碾压其他行业,也说明金融服务行业的各段位收入差异要比其他行业小。
第二大因素,银行的高管与员工的收入水平到底差距有多大?实际上情况与想象的不同。
薪酬平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说明整体薪酬支出与员工平均人数的对比,但平均水平往往掩盖薪酬的真实水平,根本的原因就是内部收入差异的大小被平均水平所掩盖。
任何银行内部都有高管和员工的存在,甚至都有各种等级的存在,虽然我们强调员工是平等的,但是工资是不平等的。有的银行员工薪酬分12级,有的银行员工等级分为15级,还有的分为24级。不管怎么划分,都是级别越高收入越高。
关于高管的薪酬与员工薪酬差异的比较,事实上存在一个国有银行限薪的大背景,导致国有银行的高管和部分地方国有银行的高管收入畸低,从而将银行高管的薪酬与员工薪酬的比较变得友好而差异缩水。
根据年报显示,2018年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税前支付薪酬仅为54.6万元,即使加社保公积金后总薪酬为67.3万元;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总薪酬为71.13万元、中国银行董事长陈四清总薪酬为69.04万元、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总薪酬为70.30万元、原交通银行董事长彭纯总薪酬为72.45万元。2019年工商银行行长谷澍为70.7万元;交通银行副行长侯维栋为70.4万元;中国银行副行长吴福林66.6万元;邮储银行副行长张学文58.4万元。
如果我们将五大国有银行的董事长薪酬与收入最低的银行柜台人员收入比较,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五大行的柜台人员全国平均工资都在4500-5500之间;如果再加上各种补贴和绩效,五大银行柜台人员的平均年收入应该在10万元左右,与董事长的薪酬水平在7倍左右。
当然国有大银行总行部门老总、各种总监、市场招聘管理层的薪酬水平仍然是比较高的,高管和基层员工的收入差距在十几倍甚至二十几倍左右。
银行高管与员工薪酬水平差异比较大可能是民营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根据年报数据,宁波银行董事长和行长2017年的薪酬水平分别为270万元,常熟银行为179万元。2019年薪酬最高的是平安银行行长胡跃飞税前年薪466万元,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465.8万元,排民生银行行长郑万春429万元。
青岛银行行长王麟年薪253.8万元、郑州银行行长申学清180.3万元和长沙银行行长赵小中171.5万元位列城商行前三位;收入较低的苏州银行行长赵琨、渝农商行行长谢文辉只有63.1万元、49万元。是不是比我们想象的要低呢?
民营银行高管薪酬比较高,主要是市场人引进,如安徽新安银行招聘的行长、副行长级别的薪酬达到了400万元到500万元。计划财务部负责人、审计部负责人及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岗位年薪也达到了100万元至150万元。某招聘网站上刊登了多起民营银行招聘广告,位于武汉的一家民营银行招聘首席信息官,给出了200万元至260万元的薪酬。
第三大因素,银行还隐藏着众多的高薪群体,这些人的高薪程度可能要比银行高管的薪酬更高
从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银行高管的薪酬确实比普通员工要高得多,而且有的银行高管的薪酬比员工高得非常多。但对于部分银行来说,高管的薪酬并没有大家想象的多,也并没有想象的差异有那么大。这当然与工资薪酬体制、银行发展业绩相关。
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银行高管的薪酬除了管理体制因素以外,银行的业绩起决定性的作用。
在银行无论是职务提升还是收入提高,最核心的基础当然是业绩,而业绩不仅决定了银行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同时也决定了银行高管的收入水平。
实际上,银行的高管也许并不一定是收入最高的群体,而银行另外真正的高收益群体可能往往被我们忽略了。
实际上,银行收入最高的群体有以下几大群体:投资银行部门、金融市场部门或者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支行长或者分行长。
投资银行部是银行工作待遇好、收入比较高的部门,如果遇到几个好的项目和比较大的项目成功实现,那么年收入百万甚至几百万、上千万都根本不是梦想。
金融市场或者资产管理部门就是传说中的理财部门,由于资产管理业务和理财业务风险大、收益比较高,虽然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但如果市场行情好、理财收益较好,员工的薪酬也是水涨船高。
另外就是银行业绩好的支行长收入很高,业绩好的客户经理收入也很高,甚至有的客户经理的收入高于支行长。很多大的客户经理、业绩好的客户经理,年收入上百万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上千万的人也大有人在。
薪酬是能力、贡献的象征,实际上分析高管与员工薪酬差异意义并不大,因为只要你有能力、有业绩,即使你不当银行的高管,也可能会拿到比高管薪酬更高的薪酬 。(麒鉴)
㈦ 网络安全就业薪资大约多少
首先说,任何一个专业工资都有高低,互联网的岗位工资偏高,传统企业偏低。
网络安全就业薪资,低的6-10K,中的10-20K,高的2-3万都有。
受影响的条件最关键:
1.学历,学历高相对工资高,特别是大厂。比如本科以上待遇更佳。。
2.年龄,年龄太小工资一般会低,比如20岁以下,26-30岁年龄最佳。
3.能力,就是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是影响新手工资的关键指标。
知识能力水平的高低,往往是选择决定的,比如自学,参加培训(以及选什么培训机构)
导致掌握知识层次和能力不同。
新手,特别是缺乏自控建议参加培训,下面是我自学及参考培训机构学习的图谱,掌握这个图谱80%月薪可以过15K,掌握50%可以过万。
网络安全知识图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