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行程码是通过什么记录行程的
行程码出门是通过大数据来调取你的记录行程的。
行程码是指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行程记录的,从而可以准确定位自己行驶过的轨迹。“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数据可以全国通用,真正做到全国一张网全面覆盖,还可以查询到本人国内手机号的国际行程。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基于电信大数据,由三大运营商统一提供接口,仅需填写手机号、验证码并确认本人授权,无需填写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不收集其他个人信息,操作上更为简便和安全,充分保护用户隐私。
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
Ⅱ 短信行程码怎么获取
联通用户漫游地查询公益服务如下:编辑短信CXMYD至10010,默认是本手机号持有者授权查询,确认查询请回复CXMYD#本手机号对应证件号后四位。
可查询您14日内曾到访城市。此业务为公益服务,漫游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最终判定依据。
1、在手机上点开短信息按钮进入。
“行程卡”所有人都能使用:
只要你有手机,并且是电信、联通、移动三家运营商中任何一家的用户,都可以使用该服务。但是新开户的用户满14天后才能使用该服务哦。“行程卡”用于帮助返岗复工用户证明自己近期所到访过的地区,因此用工单位、社区管理部门在进行流动人员行程查验时均可使用!
“行程卡”可以显示用户过往14天内到访国家(地区)和国内停留4小时以上的地市信息。如果你在使用过程中打不开网页、收不到验证码或者行程查询出现了问题,请立即拨打所属运营商的客服热线,还是熟悉的10000(电信)10086(移动)10010(联通)。
Ⅲ 行程码是通过什么记录行程的
行程码依靠手机的GPS进行定位,从而记录行程。
1、“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分析的是“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信令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自动化,有严格的安全隐私保障机制,查询结果实时可得、方便快捷。“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数据可以全国通用,真正做到全国一张网全面覆盖,还可以查询到本人国内手机号的国际行程。这些在确保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会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道路通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行程码是指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行程记录的,从而可以准确定位自己行驶过的轨迹。“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数据可以全国通用,真正做到全国一张网全面覆盖,还可以查询到本人国内手机号的国际行程。
2、“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基于电信大数据,由三大运营商统一提供接口,仅须填写手机号、验证码并确认本人授权,无须填写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不收集其他个人信息,操作上更为简便和安全,充分保护用户隐私。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
3、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分析的是“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行程记录的,从而可以准确定位自己行驶过的轨迹,信令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自动化,有严格的安全隐私保障机制,查询结果实时可得、方便快捷。“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数据可以全国通用,真正做到全国一张网全面覆盖,还可以查询到本人国内手机号的国际行程。这些在确保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会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道路通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
4、行程卡提供的位置查询服务数据来源是“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为确保通信连续、实现覆盖无盲区,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质量,行政区划交界处的两地基站信号可能会交叉覆盖,造成结果的偏差。如果用户居住在靠近城市边界的位置,或者长途自驾、乘坐火车等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Ⅳ 行程卡是根据什么定位的是手机卡还是微信
手机卡。
与健康码基于公民填报信息实现运转的机制不同,行程卡获取有效数据的手段,则是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城市基站实现定位,是由中国信通院联合移动、电信、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咱们手机的信令数据,实现用户真实14天行程轨迹查询及显示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移动、电信、联通俗称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我们所使用的手机通讯业务几乎完全基于这三家公司的服务,而他们所建的基站也可说覆盖全国,因此原则上来讲,只要你使用手机,插上了手机卡,你手机所发送的信号就会被附近的基站接收,并对你准确定位,因此只要你的手机有信号,行程卡就能获取你的准确位置信息,并且进行24小时持续更新。
介绍:
行程码是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通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同推出的公益性的行程查询服务。它可以免费为用户提供本人过往14天内到访过的国家和地区停留满4小时的国内城市证明。
这段对行程码的介绍非常详细,首先它是由国家工信部和三大通信运营商联合推出的,所以在中国,只要你的手机使用的是移动、电信或联通的手机卡,手机发出的信号就会被对应的通信公司检测到。
Ⅳ 行程码是怎么知道自己去到哪儿的
行程码到底是如何记录我们的行程呢?除了对于行程码感到神奇以外,我们心中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疑问,行程码是如何知道我们的行程的?其实,整个过程的记录是通过我们的手机来完成。而形成马的记录,也是基于手机的一个定位功能。
手机能够获取我们的定位,主要通过三个方面。
1.通过GPS定位
这一点其实很好了解。比如说当我们去一个城市打车的时候,利用高德地图或网络地图导航,那么手机都会提醒我们打开GPS,这样可以准确的收集到我们的定位。每个手机内都有GPS,通过与太空轨道当中的卫星接入,通过卫星系统的信号反馈,就能够得到我们具体的位置,而且这个误差是非常小的,甚至也就几米的距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打车,打开GPS导航,司机能够很快的锁定到我们的准确位置。
所以你可以思考一下,当我们经过的每一个地点,实际上GPS都能够记录得清清楚楚,我们整个的路线也是一览无余的。那么,行程码利用GPS的这个功能,记录我们途经的城市,自然也是非常轻松的。
所以也是基于这三个方面的综合应用,哪怕是我们在手机关机的情况下,行程码能够记录到我们的行程轨迹。
Ⅵ 行程码怎么看!
行程码查询个人行程可以通过微信扫码查询,查询方法为:
1、第一步,首先打开手机,点击微信app进入。
查询结果规则
查询结果显示到访的省市(国内) 、国家和地区(国际),-共分为绿色、黄色、红色三种卡片,规则会按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用户前14天内的。
行程计算是在运营商后台完成的,结果有-天的延迟,比如3月5日计算的是3月4日之前14天内的行程数据(2月20-3月4日之间)。
另外,由于服务使用的是基站数据,为了确保通信连续、实现覆盖无盲区,行政区划交界处的两地基站信号可能会交叉覆盖,造成结果的偏差,使用时可结合其他证明做相应调整。
查询结果页会使用绿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种颜色进行标记,规则会按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
Ⅶ 行程卡是根据微信来的还是身份证号来的
都不是,通信行程卡是通过手机信号定位的。
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推出的行程查询服务,该服务于2月13日面向公众推出,用户可免费查询本人14天内的到访地。行程卡提供的位置查询服务数据来源是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
为确保通信连续、实现覆盖无盲区,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质量,行政区划交界处的两地基站信号可能会交叉覆盖,造成结果的偏差。如果用户居住在靠近城市边界的位置,或者长途自驾、乘坐火车等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拓展:
通信行程卡查行程问题:
1、与实际行程不符
由于基站信号交叉覆盖,管理部门如果在行程查验过程中遇到用户的查询结果和实际行程不符的情况,需要结合用户提供的车票、机票或其他证明材料,综合判断查验结果。
2、通信行程卡查询时无法打开网页,未收到验证码等问题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打不开网页、收不到验证码或者行程查询出现了问题,请立即拨打所属运营商的客服热线:10000(电信)、10086(移动)、10010(联通)。
Ⅷ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通过什么来确定使用者的行程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提供的位置查询服务数据来源是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
在工信部的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合推出了行程查询服务。
为了保证持续通信,实现无盲区覆盖,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质量,位于行政区划交接处的两个基站信号可能会发生交叉覆盖,导致结果偏差。如果用户住在靠近城市边界的地方,或者他们开很远的车,或者乘火车等,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8)行程卡的信息从哪里得来扩展阅读:
作为一项公共服务,通信大数据出行卡允许用户使用它来证明自己的出行。如果管理部门在行程检查过程中遇到用户查询结果与实际行程不符的情况,建议结合用户提供的机票、机票等辅助材料,对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用户无法打开网站,收不到验证码或旅行查询问题,请立即拨打运营商客服热线:10000(电信)、10086(移动)、10010(联通)。
Ⅸ 行程码怎么获取
微信行程码,打开手机微信,点击发现,点击右上方放大镜图标,输入行程码,下面就会有通信行程卡服务点击下面的前往获取。
输入你的手机号,点击获取验证码,输入验证码,勾选同意并授权运营商查询本人在疫情期间14天内到访地信息,点击查询,即可获取行程码。
出台标准:
2020年3月5日,《防疫通行码参考架构和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标准”)送审稿通过专家评审会审核,并正式报批。该标准的出台,为防疫通行码的开发企业提供了技术规范,并对防疫通行码使用单位的人员管理、授权管理、采集点管理等所需具备的功能等,进行了规范和要求。
2020年4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印发公告,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该系列标准采用了国家标准快速程序,从立项到发布仅用了14天时间。
该系列国家标准实施后,可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码的码制统一、展现方式统一、数据内容统一,统筹兼顾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共享利用,适用于指导健康码相关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