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系统 > 信息技术的历史有多久

信息技术的历史有多久

发布时间:2022-12-06 16:17:39

❶ 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产品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当今世界上it产业(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资料表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有65%来自高技术产业,其中主要是it产业的推动(参见图1)。目前在我国,it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到30%,但正在迅速增长之中。例如,在it产业比较发达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区,工业产值仅占整个北京市工业产值的14%,但它对北京市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了50%,这充分说明了it产业的重要地位。因特网时期的到来

因特网的兴起是世纪之交的一件大事,现在因特网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个领域,使人类社会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重大的变化。例如电子商务将改变经济领域的格局,网上教育将冲破传统教育的限制,网上娱乐将使人们进入丰富多彩的“数字化生活”。围绕着因特网的发展,新技术、新业务、新用户、新环境等等层出不穷,整个it产业都将围绕着因特网向前发展。

我国因特网的起步较迟,如图2所示,目前在因特网上使用中文的比例还很少,但目前在我国,因特网的发展速度很快,图3的预测表明,十年内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的因特网大国,这正是我国it产业发展的绝好机遇。什么是“后pc”?

时期 以主机为中心 以pc为中心 以网络为中心
人和计算机的关系 许多人用一台计算机 一个人用一台计算机 一个人用许多台计算机
资源、计算能力、软件 集中在主机 集中在本地(pc和局域网) 分布在因特网上
使用方法 人适应计算机 人和计算机彼此适应 计算机适应

表1. 计算机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因特网时期是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第三个时期,各时期的主要特点如表1所示。在第一个时期,一台大型计算机可以带数以百计的终端给许多人共享,这种方式也被称为分时系统。那时数据信息、软件和计算能力都集中在主机上,而计算机的使用也很繁杂,主要地是作为专家的工具。在第二个时期,一个人用一台pc,数据信息、软件和计算能力集中在本地的pc和局域网上,计算机的使用也比较容易了,出现了更友好的图形界面,人们可以通过指点图标、菜单来进行工作。在第三个时期,一个人将使用许多台计算机,而数据信息、软件和计算能力则分布在因特网上。此外,计算机将变得更聪明、更友好,今后人不必适应计算机的要求而应当由计算机来适应人的要求,计算机将能听、能说、能看、能思考、能和人交流等等。现在我们正处在由第二个时期向第三个时期过渡的阶段,这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阶段,有人称之为“后pc时期”。

pc在因特网时期的地位

那么,pc时代是否已经过去了?对这个问题现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不久以前,ibm公司的总裁gerstner先生说,pc时代已经过去了。而微软的盖茨先生则认为,pc前途无量。他们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恐怕是因为pc给他们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方面,ibm的pc部门在1998年亏损高达10亿美元;而另一方面,盖茨因pc软件的收益使其个人财富在1998年超越了1000亿美元,所以他们两人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也是不足为奇的。

但即使说pc时代已经过去的人也承认,pc仍然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市场,在it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中,pc仍然处于领导地位。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pc已不再是主宰用户购买意向的主要因素,它也不再是应用发展的主要平台,现在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因特网已经取代了pc的地位,它已经比pc有更大的影响和更快的发展速度了。

看来,现在说“pc时代已经过去”或者说“pc前途无量”都有失偏颇,还是上面说的比较客观,即我们正处在由pc时期向因特网时期过渡的阶段,或者说从pc时期进入了后pc这个过渡阶段,并将逐步地过渡到因特网时期。

因特网家电应运而生

因特网的发展使联网成为人们工作、生活、教育、娱乐等等的必要条件。虽然pc已经把联网作为它的主要应用,但pc不可能是联网的唯一手段,将会有愈来愈多的联网设备涌现出来,人们不认为它们是pc,它们看起来也不象pc,所以人们称之为“因特网家电”或“信息家电”。这类信息家电,将包括电视机顶盒、联网电话(有线和无线)、联网游戏机、掌上计算机、专用联网控制器以及所有能够联网的设备在内,它们将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用户的各种联网需求而迅速普及。估计四、五年后,这些信息家电的总数将会超过pc,成为主要的联网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pc是否会退出历史舞台?对此我们大可不必担心,pc的强大处理能力和通用性使它仍将是因特网上的主角,尤其是它将是因特网上内容和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另外,我们不要小看pc的适应能力,历史证明,它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例如两年多以前,oracle和sun公司曾经利用因特网的兴起,发动了一场旨在对抗pc的“网络计算机(nc)”运动,但pc业界很快作出反应,吸收了nc的合理思想,使pc适应了nc的要求并最终扼杀了nc。现在,当信息家电萌发生机之时,pc也迅速作出了应变,我们看到pc的价格一降再降,并出现了“免费pc”,例如有些公司宣布,只要签订三年的入网协议,就可以送一台pc(有的是退给用户400美元左右,这也相当于送一台最便宜的pc),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以收取入网费代替购买pc的价钱,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上述这些措施都将增强pc作为联网设备的竞争力,对信息家电形成挑战。预计今后pc将继续以低价和它的通用性、高性能等等优势来维护其作为联网首选设备的地位。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认为比pc便宜是促使信息家电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联网作为主要应用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已经不是计算机的速度、容量等等技术指标,而是如何使用户更容易获得信息,在这方面目前的pc并不是很理想的。尽管pc的用户界面比过去的主机有了很大的改进,通过引入所谓图形界面后,用户已经可以不记命令,只需要用鼠标器指点图标或菜单就可以进行操作了,但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pc还是太难用,令人望而生畏。另外,pc的功能也太多、太“通用”了,以致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永远只用到它的很小一部分功能。再说,pc的初衷是作为人们的工作工具,在联网应用的情况下,人们需要达到多种多样的目的,包括购物、娱乐、通信、教育、管理家务等等,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专用联网设备,这决不是哪一种“通用”设备能够包打天下的。正是上述这些不同的需求使更便宜、更小巧、更专用的信息家电在很多场合比pc更适合人们的需要,这是信息家电能够挑战pc、迅速发展起来的主要原因。

3c——计算机、通信、家电的融合

信息家电是是几个领域彼此融合的产物,主要是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电子产品三个领域的 融合,鉴于这三个英文词的头一个字母都是“c”

❷ 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

http://www.dczx.net.cn/student/content.asp?id=10
http://www.thjy.e.cn/uploadfile/20059160125864.doc

❸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分哪几个阶段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50 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
第三次信息技术的革命是印刷的发明。大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制、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得到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❹ 说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哪5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联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❺ 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分哪几个阶段

1、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2、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3、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4、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5、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5)信息技术的历史有多久扩展阅读

信息的作用

1、信息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已进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社会,而信息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则是信息,主要表现为知识或智力,从而使信息成为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2、信息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管理。从静态构成看,管理离不开人、财、物、事等因素。而有效的管理在一定的意义上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必须了解人、财、物、事的过去,分析其现状并预测其未来的变化趋势,而这正是管理信息的基本内容。

3、信息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现代社会,决策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关键在于是否能够获取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准确地掌握信息,正确地使用信息,可以大大提高各级部门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❻ 信息技术的五次发展历程分别发生在什么年代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拓展资料:

《财富》全球论坛年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这些影响世界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有形投资,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描绘,从智力的较量所折射出的各自成功历史的光环,展现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初现端倪的十大趋势。

趋势一

快吃慢。正处于局部大爆发阶段,占领局部市场(特别是美欧市场)的领先地位将有利于成为全球市场标准化制定者,成败的关键正从传统意义上的"大吃小"模式转化为"快吃慢"。

趋势二

地变天。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跨国界,传统意义上的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军事、地缘政治正在让位于现代意义上的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网络军事、网络政治等。

趋势三

西融东。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将使世界的财富在三维空间再一次进行划分,作为技术革命发源地的西半球经济圈对乍暖还寒的东半球经济圈渗透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东半球国家借助信息革命升级换代自身产业结构,以摆脱下个世纪被沦为新一轮全球网络圈地战的"殖民地",对西方先进技术也在无奈中积极引进着。

趋势四

聪变傻。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已从单一信息技术产业扩张为跨产业的革命,越来越多的聪明人,不断推出"傻瓜版"的信息技术产品,以面向成百上千倍于技术用户的普通百姓。

趋势五

窄拓宽。以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电子商务革命,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走向终端用户的传输通路提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无论是在电信基础层,还是接入服务层,还是商务应用层,带宽越拓越宽,已成为竞争与制胜的重要因素。

趋势六

分让直。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可以将厂商与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起来。传统意义上的分销代理制正在受到直销交互制的冲击。

趋势七

老让少。由于创新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灵魂,那些成于过去也终将归于过去的老资格企业、老朽思想的企业家将让位于致力革新,充满生气的新企业和少年英雄(美国1999年40位最富有的年轻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来自信息技术)。

趋势八

收即开。当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潮流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传播时,既要妥善处理好技术领先国与技术接受国之间平等与不平等关系,又要处理好东西政治体制的不同,南北贫富差距加大的现实关系,稳健的信息技术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要,先制定规则,再进行开放可能是明智之举。

趋势九

高喝低。由于这场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东西方政治与军事冲突出现有利于西方的不均衡,南北方经济与利益摩擦差距拉大,全球产业将再次划分结构,高技术含量的剥削低技术含量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掀起。

趋势十

技变贸。信息技术革命从军事到科研,从教育到商贸,2003年全球电子商务仅企业之间的贸易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以信息技术革命为诱因,以全球电子贸易为形式,以争夺全球财富的制高点为实质的新世纪"制网权"战争已经开始。

❼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信息革命)的时间

第一次是语言的使用,语言成为人类进行思想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可缺少的工具。(时间:后巴别塔时代)
第二次是文字的出现和使用,使人类对信息的保存和传播取得重大突破,较大地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时间:铁器时代,约公元前14世纪)
第三次是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书籍、报刊成为重要的信息储存和传播的媒体。(时间:第六世纪中国随代开始有刻板印刷,至15世纪才进入臻于完善的近代印刷术)
第四次是电话、广播、电视的使用,使人类进入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时代。(时间:19世纪)
第五是计算机与互连网的使用,即网际网络的出现。(时间:现代,以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标志)

❽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五个阶段:
1、语言的使用
2、文字的出现和使用
3、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
4、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简介: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特征:
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❾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时间

绝大多数研究人类起源的专家认为:通过口语进行交流,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显着的特征。一些科学家曾成功地训练黑猩猩使用复杂的手势或辅助工具交流信息,但无论怎样训练,这些人类的远亲始终只能发出少数单词的音,“口语能力”实在是糟糕透顶。
人类社会也存在许多有趣现象,对英国16000对双胞胎的研究表明,语言障碍和遗传有很大的关系,但这些症状很难和某个具体的基因联系起来。对天才语言学家(他们能流利地说多种语言)的基因和大脑的研究,可能揭示基因对语言学习方面的贡献,尽管这种看法一直被人忽略,但事实上多得惊人的职业语言学家本身就是语言学家的后代。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猜测人类拥有与语言能力有关的独特基因,理由是语言如此复杂,普通的儿童却能在年幼时自然地学会说话。最新科研成果揭示:语言与基因之间的确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世纪90年代,牛津大学威康信托人类遗传学中心及伦敦儿童健康研究所的科学家对一个患有罕见遗传病的家族中的三代人进行了研究,这个家族被研究者称作“KE家族”,“KE家族”的24名成员中,约半数无法自主控制嘴唇和舌头,阅读存在障碍,而且记不住词汇,不能理解和运用语法,难以组织好句子。该家族三代人中存在的语言缺陷使科学家们相信:是他们身体中的某个基因出了问题!
最初,他们把这个基因叫做“语法基因”(即“KE基因”)。尽管揭示人类语言能力的奥秘还需要获得更多的遗传信息,但这个英国家族的机能缺失现象表明了基因对人类普遍语言能力的重要意义。知道“KE基因”是语言的主宰者远远不够,还必须搞清它们究竟在哪里。为了找到“KE基因”的栖身之处,牛津大学的遗传学家安东尼·摩纳哥(Anthony Monaco)和他的研究小组寻找了几年,直到1998年,他们才把范围缩小到7号染色体区域,而这个区域内存在约70个基因。安东尼说:“这几年的研究工作就像是一次寻找基因的‘染色体长征’。”
两年前,他们的研究有了一个历史性的飞跃,一个叫“CS”的英国男孩出现了,他虽然和“KE家族”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却患有类似的疾病。通过两者基因的对比,研究者们发现,一个被称为“FOXP2”的基因在这个男孩和“KE家族”的身上同样遭到破坏,这也是他们病症所在。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十分兴奋地说:“相同病例的突然出现,使我们漫长的寻找时间缩短了1—2年。”于是,“FOXP2”基因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称呼——语言基因。
研究者发现,“FOXP2”基因属于一组基因当中的一个,该组基因通过制造一种可以粘贴到DNA其他区域的蛋白质来控制其他基因的活动。而“CS儿童”和“KE家族”的“FOXP2”基因突变,破坏了DNA的蛋白质粘合区。具体说,是构成“FOXP2”基因的2500个DNA单位中的一个产生了变异,使它无法形成大脑发育早期所需的正常基因顺序。科学家们对“KE家族”的大脑图像进行研究后发现,患有遗传病成员的基础神经中枢出现了异常。口舌的正常活动正是由这个区域来控制的,患者脑皮层中与讲话和语言相关的区域也不能正常工作。
“FOXP2”基因的发现,为基因学家们提供了一个继续寻找其他与发音相关的基因的机会,尤其是那些由它直接控制的基因。这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这么一个微小的基因变化,竟然能破坏像语言这么重要的功能。尽管人类的每一个基因都有两个副本,而“FOXP2”基因当中的一个副本出了问题,就能造成大脑发育不完全的严重后果。
此后,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了语言基因“FOXP2”。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2002年8月27日报道,继去年10月第一个语言基因FOXP2的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之后,部分科学家以老鼠、猴子及人类为实验对象,研究“FOXP2”基因在不同物种中的表现,并进一步论证语言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联。结果令人难以想象:语言源于“FOXP2”基因的变异,人类会说话是个意外。
由德国莱比锡市马普人类进化研究所的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bo)率领的小组与英国研究者进行了合作,着手追溯“FOXP2”基因的进化历史。他们测定了一些灵长类(黑猩猩、大猩猩、猩猩和猕猴)及小鼠的“FOXP2”基因,并与人类“FOXP2”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小组在2002年8月14日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人类和小鼠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约7000万年以前,从那时到现在,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上只产生了3处变化。其中2处变化发生在约600万年前人类支系与黑猩猩分离以后。基因掌握着蛋白质形成的“密码”,而蛋白质是生物体中一切运动的杠杆和传动装置。“FOXP2”基因上的变异明显改变了相关蛋白质的形态,因此,某种程度上使得变异基因赋予人类祖先更高水平的控制嘴和喉咙肌肉的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发出更丰富、更多变的声音,为语言的产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FOXP2”基因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FOXP2”基因关键的片断上共有715个分子。其中,老鼠只有3个分子和人类不一样,黑猩猩则更少,才2个。这极其微小的差别,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因的变异在自然界中非常普遍。它主要由细胞的复制机制出了问题而引起。大多数的变异有害无益,但也有意外。这种“偶尔的意外”因为它的先进性而得以在人类进化中迅速传播。FOXP2就是例证之一。德国科学家们指出,这种变异正好发生在20万年前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出现的时候,之后,现代人就取代了原始祖先,并排挤掉其他原始的竞争对手,主宰了地球。
“FOXP2”基因是目前发现的第一个与语言有关的基因,研究人员现在还不知道其他基因在语言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更不清楚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认为,还有很多很多的语言基因有待探索。类似“FOXP2”这样与人类语言能力相关的基因,可能还有10个到1000个之多,尚待继续研究。专家们认为,语言基因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最终,我们需要知道语言基因如何导致脑结构的诞生,以及脑结构如何导致语言的产生。这一工作刚刚开始。要完全把握这一过程要花费50到100年的时间。科学家希望,能再找到更多与语言有关的基因,并逐渐证实语言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

❿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分五步,一、语言的产生,二、文字的产生,三、印刷术的产生,四、电磁波的产生,五、多媒体技术的产生。

阅读全文

与信息技术的历史有多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运行戴尔诊断程序 浏览:195
渤海证券的交易密码多少位 浏览:820
传媒技术哪个学校好 浏览:557
产品溢价是什么意思 浏览:618
什么方法躲过大数据 浏览:53
react的props有哪些数据 浏览:827
苹果快充数据线有什么区别 浏览:501
红枣加工有哪些技术 浏览:87
小程序怎么加流量 浏览:570
怎么提取程序代码 浏览:26
甘南咖啡技术培训哪里找 浏览:306
大学生做代理有什么现象 浏览:699
微信哪里看房产信息 浏览:217
质量技术监督局操作证如何查询 浏览:872
怎么往产品中加水 浏览:74
浏览器中怎么没有华为应用市场 浏览:31
为什么改装轮毂没有原厂数据 浏览:833
淘宝接收信息的旺旺是哪个 浏览:235
全国公安dna数据库在哪里弄 浏览:576
什么是医学中的适宜技术 浏览: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