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8.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级规范()开始实施
摘要 您好,按国家标准GB/T 36324-2018 《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级规范》 于2018年6月7日正式发布,并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
B.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级规范发布单位是什么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正式成立于2001年10月。2018年3月,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责划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外保留牌子。
国家 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主管机构。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也设有标准化管理机构,分工管理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市、县 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管理本行政区域的标准化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县政府部门也设有标准化管理机构。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标准化工作实行业务领导。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英文名称是:'sRepublicofChina,简称:SAC。中国是ISO的正式成员,代表中国的组织为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SAC)。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以下简称“工控安全”)是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基础保障。2016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导工业企业开展工控安全防护工作。工控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不断深入,工业控制系统从单机走向互联,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在生产力显着提高的同时,工业控制系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威胁。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等级是基于工业控制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划分的,由工业控制系统资产重要程度、受侵害后潜在影响程度、需抵御的信息安全威胁程度等三个定级要素决定。工业控制系统的分级,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分级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二者都会注重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以及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等,而工业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考虑工业生产运行安全、工业控制系统及其相关生产装置安全等事项。所以等级保护测评师,在进行工业控制系统等级测评过程中,也应该对此有所了解,怀着敬畏之心去接触工业控制系统,去做测评。
C. 我国政府哪个部门,何时印发《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
工信部协[2011]451号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
工信部协[2011]45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国有大型企业: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事关工业生产运行、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分布式控制系统(DCS)、过程控制系统(P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等工业控制系统广泛运用于工业、能源、交通、水利以及市政等领域,用于控制生产设备的运行。一旦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出现漏洞,将对工业生产运行和国家经济安全造成重大隐患。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及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工业控制系统产品越来越多地采用通用协议、通用硬件和通用软件,以各种方式与互联网等公共网络连接,病毒、木马等威胁正在向工业控制系统扩散,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2010年发生的“震网”病毒事件,充分反映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与此同时,我国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标准规范缺失,技术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防护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不高等,威胁着工业生产安全和社会正常运转。对此,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增强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
二、明确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要求
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领域包括核设施、钢铁、有色、化工、石油石化、电力、天然气、先进制造、水利枢纽、环境保护、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民航、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以及其他与国计民生紧密相关的领域。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明确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切实落实以下要求。
(一)连接管理要求。
1. 断开工业控制系统同公共网络之间的所有不必要连接。
2. 对确实需要的连接,系统运营单位要逐一进行登记,采取设置防火墙、单向隔离等措施加以防护,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不断完善防范措施。
3. 严格控制在工业控制系统和公共网络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以及便携式计算机。
(二)组网管理要求。
1. 工业控制系统组网时要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安全防护措施。
2. 采取虚拟专用网络(VPN)、线路冗余备份、数据加密等措施,加强对关键工业控制系统远程通信的保护。
3. 对无线组网采取严格的身份认证、安全监测等防护措施,防止经无线网络进行恶意入侵,尤其要防止通过侵入远程终端单元(RTU)进而控制部分或整个工业控制系统。
(三)配置管理要求。
1. 建立控制服务器等工业控制系统关键设备安全配置和审计制度。
2. 严格账户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分类设置账户权限。
3. 严格口令管理,及时更改产品安装时的预设口令,杜绝弱口令、空口令。
4. 定期对账户、口令、端口、服务等进行检查,及时清理不必要的用户和管理员账户,停止无用的后台程序和进程,关闭无关的端口和服务。
(四)设备选择与升级管理要求。
1. 慎重选择工业控制系统设备,在供货合同中或以其他方式明确供应商应承担的信息安全责任和义务,确保产品安全可控。
2. 加强对技术服务的信息安全管理,在安全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禁止采取远程在线服务。
3. 密切关注产品漏洞和补丁发布,严格软件升级、补丁安装管理,严防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侵入。关键工业控制系统软件升级、补丁安装前要请专业技术机构进行安全评估和验证。
(五)数据管理要求。
地理、矿产、原材料等国家基础数据以及其他重要敏感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利用等,要采取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灾难备份等措施加以保护,切实维护个人权益、企业利益和国家信息资源安全。
(六)应急管理要求。
制定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临机处置权限,落实应急技术支撑队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备机备件等容灾备份措施。
三、建立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测评检查和漏洞发布制度
(一)加强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关键设备的信息安全测评工作。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抓紧制定工业控制系统关键设备信息安全规范和技术标准,明确设备安全技术要求。重点领域的有关单位要请专业技术机构对所使用的工业控制系统关键设备进行安全测评,检测安全漏洞,评估安全风险。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对重点领域使用的工业控制系统关键设备进行抽检。
(二)建立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制度。工业控制系统运营单位要从实际出发,定期组织开展信息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堵塞安全漏洞。工业和信息化部适时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状况进行抽查,及时通报发现的问题。
(三)建立信息安全漏洞信息发布制度。开展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漏洞信息的收集、汇总和分析研判工作,及时发布有关漏洞、风险和预警信息。
四、进一步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将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作为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信息安全责任制。各级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有关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结合行业实际制定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提出具体要求,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加快推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加大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检测技术和工具研发力度。国有大型企业要切实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制,将重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责任逐一落实到具体部门、岗位和人员,确保领导到位、机构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D.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级规范的发布单位是什么
“国家标准GB/T 36324-2018 《信息安全技术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级规范》 于2018年6月7日正式发布,并将于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
E.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级规划什么时候开始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级规划是2019年1月1日开始的。
等保2.0相比1.0主要有四大方面的变化:
(1)名称上的变化
名称上由“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转变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2)法律效力不同
《网络安全法》第21条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上升为法律义务。
(3)保护对象有扩展
等保1.0主要是信息系统。而等保2.0将网络基础设施(广电网、电信网、专用通信网络等)、云计算平台/系统、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系统、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纳入到等级保护对象范围中。
工业控制系统:
工业控制系统是对诸如图像、语音信号等大数据量、高速率传输的要求,又催生了当前在商业领域风靡的以太网与控制网络的结合。
这股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化浪潮又将诸如嵌入式技术、多标准工业控制网络互联、无线技术等多种当今流行技术融合进来,从而拓展了工业控制领域的发展空间,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F.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级规范单位是什么
摘要 所谓“电脑肉鸡”,是中了木马、或者留了后门,被别人拥有远程管理权限的电脑,也就是受别人控制的远程电脑。肉鸡可以是各种系统,如win,linux,unix等,甚至可能是公司企业学校甚至是政府军队的服务器
G. 18.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级规范什么时间开始实施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8
H. 工业控制系统定级对象是什么的一部分
工业控制系统定级对象是一个具体的完整的工业控制系统,也可以是工业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业控制系统。
对工业控制系统划分信息安全等级,其定级对象是一个具体的完整的工业控制系统,也可以是这个工业控制系统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
以汽车制造企业为例,定级时可把冲压、焊装、涂装和总装车间整体工业控制系统进行定级,亦可对关键的总装车间工业控制系统进行单独定级,但是一般情况下工业控制系统中相对独立的一部分的安全等级不应高于其整体的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等级。
分级规范中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级别是依据风险影响等级来界定的,分为四级。同时对1-4级工业控制系统的特征进行了界定,主要从受破坏后的影响程度、抵御威胁程度、安全防护能力和上级监管四个维度进行特征的区分和定义,对工业企业的防护粒度、上级监管力度上有显着的等级差异,为用户方和监管单位提供参考。
I. 等保标准演变史(1.0~2.0)
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概念已经不能涵盖全部,特别是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大数据价值的凸显。云计算、大数据、工业控制系统、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不断拓展已经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坚实基础,而其中网络和信息系统作为新兴产业的承载者,构建起了整个经济 社会 的神经中枢,保证其安全性不言而喻。
由于业务目标的不同、使用技术的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等因素,不同的等级保护对象会以不同的形态出现,表现形式有 基础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物联网系统、工业控制系统 等。形态不同的保护对象面临的威胁有所不同,安全保护需求也会有所差异。现有的标准体系需要提升台阶,去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等级保护的相关标准也需要跟上新技术的变化。 “等保1.0”的标准体系在适用性、时效性、易用性、可操作性上需要进一步扩充和完善,因此“等保2.0“应运而生。
图注:等级保护2.0安全框架
针对等级保护对象特点建立安全技术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具备相应等级安全保护能力的网络安全综合防御体系。应依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政策和标准,开展组织管理、机制建设、安全规划、通报预警、应急处置、态势感知、能力建设、监督检查、技术检测、队伍建设、教育培训和经费保障等工作。
首先安全的内涵由早期面向数据的信息安全,过度到面向信息系统的信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并进一步演进为面向网络空间的网络安全。网络安全(cybersecurity)以其更丰富的内涵逐步取待信息安全成为安全领域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相关法律条文和标准也需保持一致性, “等保2.0“与时俱进的将原标准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改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例如《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改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等保2.0对定级指南、基本要求、实施指南、测评过程指南、测评要求、设计技术要求等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以满足新形势下等级保护工作的需要,其中《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要求》已于2019年5月10日发布,并将在2019年12月1日实施。
在开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应首先明确等级保护对象。
等保1.0定义等级保护对象为: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直接作用的具体信息和信息系统。随着云计算平台、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新形态的等级保护对象不断涌现,原定义内涵局限性日益显现。
等保2.0定义等级保护对象为: 包括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平台/系统、大数据应用/平台/资源、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和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系统等。
(以基本要求为例)
等保1.0:安全要求
等保2.0:安全通用要求和安全扩展要求
注:等保2.0安全通用要求是普适性要求,是不管等级保护对象形态如何,必须满足的要求;针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系统,除了满足安全通用要求外,还需满足的补充要求称为安全扩展要求。
云计算安全扩展要求针对云计算的特点提出特殊保护要求。云计算环境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基础设施的位置”、“虚拟化安全保护”、“镜像和快照保护”、“云服务商选择”和“云计算环境管理”等方面。
针对移动互联环境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无线接入点的物理位置”、“移动终端管控”、“移动应用管控”、“移动应用软件采购”和“移动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
物联网安全扩展要求针对物联网的特点提出特殊保护要求。对物联网环境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感知节点的物理防护”、“感知节点设备安全”、“感知网关节点设备安全”、“感知节点的管理”和“数据融合处理”等方面。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扩展要求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的特点提出特殊保护要求。对工业控制系统主要增加的内容包括“室外控制设备防护”、“工业控制系统网络架构安全”、“拨号使用控制”、“无线使用控制”和“控制设备安全”等方面。
以基本要求为例,充分体现一个中心,三重防御的思想(和GB/T 25070保持一致,与设计要求融合)。
1、等级保护的基本要求、测评要求和设计技术要求统一框架,构建“一个中心,三重防护“的安全体系;
2、通用安全要求+新型应用安全扩展要求,将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列入了标准规范。
基于这些变化,进入等保2.0时代,我们应重点对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以及大数据安全等进行全面安全防护,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J. 18.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分级规范什么时间开始实施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