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医疗卫生人员实施接种应当告知
法律分析:医疗卫生人员实施接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现场留观等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第四十五条 医疗卫生人员实施接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现场留观等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有接种禁忌不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向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如实记录提出医学建议情况。
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核查接种禁忌,查对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核对受种者的姓名、年龄和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做到受种者、预防接种证和疫苗信息相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
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受种者在现场留观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采取救治等措施。
⑵ 预防接种时的“三查七对五告知”制度具体内容是什么
“三查七对”,是指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查对预防接种证(卡),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
核对受种者的姓名、年龄和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做到受种者、预防接种证(卡)和疫苗信息相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
五告知是指告知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价格和接种后的留观时间。
(2)接种疫苗应当告知哪些信息扩展阅读:
2019年4月20日,针对一些地方在预防接种环节发生的疫苗过期、掉包等事件,20日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的疫苗管理法草案提出,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管理,规范预防接种行为,明确将“三查七对”要求和接种信息可追溯、可查询写入法律草案。
草案二审稿增加了四方面规定。
一是接种单位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应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
二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加强对接种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疫苗使用的管理。
三是明确“三查七对”要求,规定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严格核对有关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接种。
四是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完整、准确记录接种疫苗的最小包装单位的识别信息、有效期等,确保接种信息可追溯、可查询。
⑶ 预防接种第二类疫苗应当告知什么内容
No.1 疫苗的分类
1、免疫规划疫苗,是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原来名称:第一类疫苗)
2、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由居民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原来名称:第二类疫苗)
No.2 预防接种前告知和记录
1、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
2、有接种禁忌不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向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如实记录提出医学建议情况
No.3 请接种疫苗前做好三查七对
1、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
(1)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
健康状况:体温、皮肤;接种禁忌
(2)查对预防接种证(卡)
证、信息化系统、卡信息
(3)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
检查程序
(4)核对受种者的姓名、年龄和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2、做到受种者、预防接种证(卡)和疫苗信息相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
No.4 接种后留观
1、疫苗对于人体毕竟是异物,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
2、受种者接种后要在接种单位留观至少30分钟
No.5 国家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1、在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或者出生医院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接种单位或者出生医院不得拒绝办理。监护人应当妥善保管预防接种证
2、预防接种实行居住地管理,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No.6 预防接种证办理管理
1、预防接种证是儿童接种疫苗的证明性文件,是一种健康信息管理的方式
2、儿童接种疫苗时,监护人需要携带预防接种证
3、医疗卫生人员接种疫苗做好记录后,需要将预防接种证交回监护人
4、预防接种证是疫苗接种信息的凭证,是有关疫苗接种状况的证明,也是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依据,需要长期妥善保管
⑷ 接种后应当告知受种者或其家长监护人哪些内容
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核查接种禁忌,查对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核对受种者的姓名、年龄和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做到受种者、预防接种证和疫苗信息相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
一、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疫苗接种前,对受种者应履行什么告
1,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 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 情况。
2.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
3.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 学建议。受种者或监护人要求自费选择接种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疫苗的,提供服务的接种单位还应当告知费用承担、异常反应补偿方 式等。
二、医护人员在接种疫苗时,没有严格按照接种规范操作致损,应当如何赔偿?
1.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2.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并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的规定,填写并保存接种记录。如果医护人员在接种疫苗时违反操作规范则推定医院有过错,应承担赔偿责任。
三、医疗卫生人员实施预防接种前应做好哪些工作
1、确定受种对象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规定的免疫程序,确定受种对象。受种对象包括:本次应种者、上次漏种者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中的未受种者。清理接种卡(簿),根据接种记录核实受种对象。主动搜索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受种对象,与本地儿童同样管理。
2、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
采取预约、通知单、电话、口头、广播通知等适当方式,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相关要求。
3、分发和领取疫苗
根据各种疫苗受种人数计算领取疫苗数量,做好疫苗领发登记。
4、准备器材
按受种对象人次数的1.1倍准备注射器材。自毁型注射器和普通一次性注射器由上级单位随疫苗一并下发,领发时做好登记。使用前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备好喂服脊灰疫苗的清洁小口杯、药匙。
5、准备药品、器械
准备75%乙醇、95%乙醇、镊子、棉球杯、无菌干棉球或棉签、治疗盘、体温表、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1:1 000肾上腺素、自毁型注射器回收用安全盒及污物桶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第四十五条
医疗卫生人员实施接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现场留观等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有接种禁忌不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向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如实记录提出医学建议情况。
⑸ 新冠疫苗接种提醒短信有哪些
如下:
1、【xxx街道办】温馨告知:新一批新冠疫苗(第一针次)接种开始了!数量有限打完为止。6月xx日(本周二)下午xxx点开始;地点:xxx妇儿医院(xxx27号),请携带身份证接种疫苗,注意事项可咨询区疾控中心电话xxxxx。
2、【xx街道办】18岁以上居民朋友可于xx月xx日14:30-20:00,免费接种新冠疫苗。请携带身份证前往xx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疫苗有限,尽量早到。
介绍
2021年6月15日,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突破9亿剂次,覆盖超过6亿人,疫苗接种剂次和覆盖人群数量,都居于全球首位。
截至2021年10月1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2550.4万剂次。
⑹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规定,应当向受种者或监护人告知什么内容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⑺ 接种疫苗须知
法律分析: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1、正在发热或持续发热者,应查明原因,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接种为宜。2、过敏体质,如有哮喘、血清病、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福尔马林等药物过敏者注意疫苗免疫接种时出现过敏反应。3、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如低体重、早产。4、对现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肾脏疾病、严重心脏病等)或其痊愈后还不足两周的患者,建议暂时不接种疫苗。5、神经系统疾病、严重佝偻病、重度营养不良不宜接种疫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 第四十五条 医疗卫生人员实施接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现场留观等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有接种禁忌不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向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如实记录提出医学建议情况。
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核查接种禁忌,查对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核对受种者的姓名、年龄和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做到受种者、预防接种证和疫苗信息相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
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受种者在现场留观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采取救治等措施。第四十五条 医疗卫生人员实施接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现场留观等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有接种禁忌不能接种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向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并如实记录提出医学建议情况。
医疗卫生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检查受种者健康状况、核查接种禁忌,查对预防接种证,检查疫苗、注射器的外观、批号、有效期,核对受种者的姓名、年龄和疫苗的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做到受种者、预防接种证和疫苗信息相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实施接种。
医疗卫生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受种者在现场留观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及时采取救治等措施。
⑻ 接种麻风疫苗免疫告知的内容包括哪些
告知的内容包括:预防的疾病、疫苗的主要成分、作用、接种对象、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收费标准等。
接种麻风疫苗可以预防麻疹和风疹;接种对象主要为≥8月龄儿童。
【禁忌】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及抗生素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注意事项】
(1)接种疫苗之前,应如实向预防接种医生告知儿童身体健康状况。若有感冒、发热等症状,请咨询预防接种医生,根据医生建议进行接种;
(2)接种疫苗后,须在接种单位留观至少30分钟。若儿童出现轻度发热等一般反应,通常不需任何处理。高烧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若儿童此前注射过免疫球蛋白,则应间隔≥3个月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⑼ 疫苗接种宣传内容有哪些
疫苗接种宣传内容:
1、给儿童适时免疫是每个儿童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2、儿童免疫要全程,儿女才有好前程。
3、预防接种,享受健康。
4、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
5、免疫接种是保障儿童身体健康的一次最佳机会。
6、关爱儿童做好免疫从现在开始。
7、好好免疫,天天健康。
8、让每个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9、一分预防一片心,预防接种献爱心。
10、为了孩子的健康和未来。
11、接种疫苗花费少,漏种疫苗患病花费大。
12、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13、要健康,先预防。
14、接种疫苗保障儿童身体健康。
15、是每个儿童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16、常打预防针,宝宝不生病。
17、预防接种,为儿童筑起健康的起跑线。
18、让每一名儿童都能按时接种疫苗是各级政府的责任。
19、宝宝即时接种,就是种下希望。
20、计划免疫——一个都不能少。
21、免疫——传染病的天敌。
22、疾病——健康的。大敌,疫苗——预防的武器。
23、让每一个未免疫的儿童得到免疫。
24、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
25、预防接种好,宝宝疾病少。
27、打针防病有好处,子女健康才能富。
28、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
29、别忘打针防病保健康。
30、关爱儿童,计划免疫。
31、开展麻疹疫苗接种,控制麻疹流行。
32、健康就是幸福。
33、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
34、接种疫苗,远离疾病。
35、播种健康,呵护未来。
36、实施计划免疫,让您的娃娃获得抵抗力。
37、防病要打预防针,快去当地疾控中心。
38、儿童健康乐全家。
39、服糖丸防瘫防残防麻痹,种疫苗利国利民利自己。
40、一分预防胜于十二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