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德导航的实时路况信息是如何获取的
目前,提供路况服务的公司主要三家,世纪高通,北大千方(收购了原来的掌城),九州联宇。他们给网络地图和google地图这些路况数据的应用商提供数据。路况的采集主要的模型就是浮动车模型,也就是用GPS记录浮动车的速度和方向,然后根据道路匹配计算出路况。目前主要的浮动车都是出租车公司提供。 还有一些成本较高的路况采集方法就是地感线圈、测速摄像头,这些数据一般都在国家部门。 一种相对比较成本高的方式,就是定点上报,也就是在固定的地方有专门的上报人员或者设备来实时上报路况。传统的路况信息检测方法,就是在城市的主干道上安装地感线圈、测速雷达和视频监测工具,这些装置主要是来检测道路的占用率、车流量、车速等传统的路况信息。基于GPS的路况信息监测,这种方式主要就是依赖于出租车上的GPS。像广州的出租车上的GPS终端,每隔一定时间(10s~30s)就会向监测中心发送一次信息,这些信息包括车辆的位置信息,然后购买这些信息的使用权即可。上面说的很好,补充一点,基本每部车上都有导航吧,就算没有开车人手机上也装有地图软件吧,软件后台自动会把当前定位数据显示到总机,总机会根据你定位数据的移动速度判断出路段畅通或者拥堵,都知道阿里的大数据很牛逼,这也是。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我就是高德更新地图的。手机其实也有内置传感器,其中的加速传感器,经常被过载的话,就会反馈为车辆经常,刹车或启动,证明了,此时路况较为拥堵。
2. 哈弗F7导航的其他设置界面包括哪些内容
哈弗F7导航的其他设置界面包括:
〉 清除数据
触摸【立即清除】按钮,可清除全部历史数据,包含收藏夹、电子眼、搜索记录、目的地记录等。
〉 恢复设置
触摸【立即恢复】按钮,可以将导航所有设置项目恢复到出厂默认状态。
〉 卫星状态
触摸【卫星状态】按钮,切换至卫星界面,可查看卫星定位的详细信息。
〉 关于我们
触摸【关于我们】按钮,可以查看版本信息、服务条款和帮助信息。
此问题适用于2018款车型。
3. 想问一下车的导航怎么用,每一个按钮代表啥想连接手机蓝牙怎么弄知道的请帮帮忙!越详细越好!
图像看不清楚!但是都一样的!只要你不懂 地图卡和设置里面的东西,你可以随便琢磨的!至于蓝牙,你先看你导航界面里面有蓝牙 或者无线连接 这功能否。点击他们——-手机匹配-------手机搜索--------手机上找到相应的导航名称----------注意-----手机匹配下面有些有白条,看是否真在匹配------找到后有些直接匹配---有些要密码(1234,或者0000)连接--------有些在蓝牙界面有音乐的图标---可以放你手机上的音乐-------车就可以播放出你的手机音乐--------有些手机不兼容 导航蓝牙顾匹配不起-------
4. 哈弗H4导航路线界面上有哪些信息
哈弗H4此界面可查看不同路线规则下引导路径的概况,包括起点、终点、全程时间、全程距离。
此问题适用于2018款车型。
5. GPS导航地图怎么用凯立德导航详细评测
经常听朋友抱怨说现在的导航仪并不好用,操作体验差、地图更新不及时、路线规划不合理等等,其实想想也是,导航仪并不像手机 凯立德导航系统界面介绍 凯立德系统界面 打开凯立德后即进入导航界面,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大家都知道有完整了解过其界面功能吗?接下来对其系统界面进行简单分析。位于下部的菜单缩放按键,点击即可对凯立德导航界面菜单进行隐藏/打开,长时间无操作即自动隐藏。 语音提示设置 首先看下位于右上角这一侧的三个功能按键,分别为:语音设置、视角选择、卫星信号状态。语音设置中可对导航语音提示进行详细设置。 导航视角切换 凯立德为用户提供了三种导航视角,分别为以北为上、以行驶方向为上、3D视角,用户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切换。 K码介绍再来看看凯立德K码,使用说明系统中已详细阐述,虽然看上去挺实用,例如可与车友分享地理位置信息,但目前K码仍不支持存储功能,从某种角度来说还比较鸡肋。 地图比例凯立德地图比例可缩小至1000km,也可放大至25m。分为15个等级:25m、50m、100m、200m、500m、1km、2km、3km、5km、10km、25km、50km、100km、200km、1000km。笔者不清楚1000km的显示比例意义到底在哪,也许只是为了证明用户还在地球吧。 FM功能凯立德用户在行驶过程中稍微留意会发现有个FM图标,点击该图标即可收听该路段上提供的广播频道,很方便。 导航过程在导航界面的地图区域,未进行导航规划之前,可以:1.在地图区域长按进入浏览模式;2.拖动光标确定目的地/始发地;3.确定目的地后可进行选路方式。
6. GPS导航地图怎么用凯立德导航详细评测
经常听朋友抱怨说现在的导航仪并不好用,操作体验差、地图更新不及时、路线规划不合理等等,其实想想也是,导航仪并不像手机
凯立德导航系统界面介绍
凯立德系统界面
打开凯立德后即进入导航界面,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大家都知道有完整了解过其界面功能吗?接下来对其系统界面进行简单分析。位于下部的菜单缩放按键,点击即可对凯立德导航界面菜单进行隐藏/打开,长时间无操作即自动隐藏。
语音提示设置
首先看下位于右上角这一侧的三个功能按键,分别为:语音设置、视角选择、卫星信号状态。语音设置中可对导航语音提示进行详细设置。
导航视角切换
凯立德为用户提供了三种导航视角,分别为以北为上、以行驶方向为上、3D视角,用户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切换。
K码介绍再来看看凯立德K码,使用说明系统中已详细阐述,虽然看上去挺实用,例如可与车友分享地理位置信息,但目前K码仍不支持存储功能,从某种角度来说还比较鸡肋。
地图比例凯立德地图比例可缩小至1000km,也可放大至25m。分为15个等级:25m、50m、100m、200m、500m、1km、2km、3km、5km、10km、25km、50km、100km、200km、1000km。笔者不清楚1000km的显示比例意义到底在哪,也许只是为了证明用户还在地球吧。
FM功能凯立德用户在行驶过程中稍微留意会发现有个FM图标,点击该图标即可收听该路段上提供的广播频道,很方便。
导航过程在导航界面的地图区域,未进行导航规划之前,可以:1.在地图区域长按进入浏览模式;2.拖动光标确定目的地/始发地;3.确定目的地后可进行选路方式。
7. 汽车导航仪怎么用啊
具体方法如下:
1、首先打开汽车导航仪进入主页面,点击“找目的地”。
(7)导航界面每个信息如何理解扩展阅读:
使用汽车导航仪注意事项:
1、建议在驾驶机动车或骑自行车时不要操作导航系统,保证行车安全。
2、若在飞机上使用导航仪,建议先咨询航空公司。在飞行途中使用电子设备必须非常谨慎。
3、请勿靠近会产生强烈无线电或放射线的场所使用导航仪,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4、使用时请多加小心不要让导航仪摔落、或与硬物摩擦撞击,否则可能会导致机器外观损坏及硬件损坏。
5、请勿将导航仪设备暴露于潮湿或雨水中,如果设备进水或受潮,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无法维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车载导航仪
8. 高德导航术语怎样理解
高德导航术语理解方法如下:
准备材料:高德地图、智能手机
1、在开始之前,建议先打开手机设置,主屏幕上方的快捷设置栏就可以,检查一下,打开移动数据开关,打开位置信息开关,这是使用手机导航的一些前提条件。
9. 导航设计
此文章讲解了什么是导航设计到导航设计的各种类型如何运用到自己的项目当中去.
希望该文章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1、明确用户角色和任务流程
2、搭建清晰合理的信息架构
3、灵活运用导航模式
4、利用推荐算法来简化、关注拇指操作热区来创新
1、明确了用户群体和核心任务之后,就可以解构功能流程、通过信息架构来搭建app的骨骼
2、合理的信息架构
从用户认知出发 :卡片分类法、让用户自己的认知来组织功能点,具体分为封闭式分类和开放式分类
封闭式分类由产品自身特点设立部分分类;
开放式分类完全由用户自行分类;
划分优先级:明确哪些是最重要的、次要及不重要的.
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评估需求强弱、使用频率、任务数量、辅助一决策工具、获取最优解.
1、可达性:
移动应用的导航功能可以说是所有页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保证其可达性,并把最关键的要素尽量突出,同时不要影响到内容本身。
2、目的性 :
确保导航中的每个按钮要素简单明了,有明确的引导用户点击的目的性。让用户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以及操作结果是什么。但是不要弄得太过花哨,这样会迷糊用户,起到发作用。
3、易于理解:
如果想设计比较高端的导航功能(例如链接图片、允许滑动或其他手势导航,或者访问隐藏菜单),务必在设计过程中前后保持一致,以便用户熟悉你所使用的模式,同时还加入一些额外的信息(例如小箭头、文字或改变颜色或高亮等)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以微妙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引导。不要给用户呈现“看得见摸不着的导航功能”。
4、通用性:
导航功能应当以一定的形式显示与移动应用的各个界面。各个导航模式不一定要完全相同,但其基本结构应当在应用内保持一致,可以根据背景进行小幅度调整。
1、多个高频需求
2、单个高频若干个低频
3、单个高频无低频需求
1、平面导航 : 最常见的标签时导航、可上方、下方但一般都是在下方
2、分层导航 : 是展现功能架构的父子级,每个页面都有一个子级、直到抵达终点. 要去往另一个终回到父级,从头选择另一个子级.
3、内容驱动导航 : 多见游戏化娱乐型产品,这类具备丰富的多样性
4、抽屉式导航 : 隐藏、收起非核心的操作与功能
跳板式/桌面式:
宫格式导航也叫跳板式导航与快速启动版,是一种类似于手机桌面各个应用入口的导航方式。每个入口的信息都是比较独立的,用户进入一个入口后,只处理于此入口相关的内容,如果要处理其他入口内容,必须要先回到入口总界面。将主要入口全部聚合在页面,让用户做出选择。采用这种导航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少,往往是用在二级页作为内容列表的一种图形化形式呈现,或是作为一系列工具入口的聚合。可以做一级导航以及二级导航也可称为数据入口。
优点:功能扩展性性强可以增加多个入口。
缺点:单项承载信息能力弱,层级深不合适频繁的任务切换。信息互斥,无法给互相通达。只能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操作步骤。无法让用户在第一时间看到内容,选择压力较大。
宫格式导航适合入口独立互斥,且不需要交叉使用的信息归类。
标签式 :
标签式导航,也就是Tab式导航,是IOS平台上公认的最经典的导航模式,市场上80%的应用都在使用,标签式导航关注的是平行空间的展示。
标签栏中可以变形,但不能做导航来使用,而是一个行为召唤按钮,行为召唤按钮是强调某项重要功能的快捷实用,该功能需要是应用最核心且最常用的功能,优先级很高。
优点:适用于多个内容体系,且重要程度相似平级关系,能频繁在不同页面切换,且切换成本 低,只需要一次点击即可。
缺点:占用一定高度空间,且标签数量有限最多5个标签。
选项卡式:
导航在android平台上与ios平台上有不同的规范,规范就不多说了。主要说ios上选项卡的表现,选项卡导航的本质是实现容器内不同视图或内容的切换。目前市场上主要3种形式的选项卡:可分为分段式、固定式、滑动选项卡。
分段选项卡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宽度相同的分段组成,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4个。在视觉上会有一个很明显的描边按钮。分段选项卡经常作为二级导航,对主导航内容再次分类,即可在顶部导航的下方,也可在顶部导航栏上。
分段导航的缺点是标签之间相互关联,只能点击切换,操作效率较低。
固定选项卡于滑动选项卡,两者都可以直接点击或左右滑动切换选项,且一级和二级导航都能使用。他俩的区别就是滑动选项卡可以有更多选项,直接通过手指滑动导航找分类,适用于相关类别多的应用。
列表式导航:
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冷静高效、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的定位去到对应的界面。这种导航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导航模式,纯粹的列表时导航很少见,一般都是搭配着其它的导航来一起使用,大部分都是依附于标签导航之上的,在二次层级上,它们还会将列表分模块进行展示。列表中可以放置图片、标题或者详情文字来展示信息,列表本身是一个传达信息效率很高的载体,因此使用列表的时候要注意每个列表所占的屏幕空间,以及每屏能够显示多少条列表等。
有几种常见的形式列表
分组模式:有多个列表层级组合而成的导航。能很好的解决次要功能非常多的问题。
标题式列表:一般只显示一行文字有的显示一行文字加一张图片。
内容式列表:主要以内容为主,所以在列表中就会体现出部分内容信息,点击进去就是详情。
抽屉式:
目的:是带给用户更为沉浸的体验。
特点:阅读为王,点击切换少,专注于主题信息本身。
表现形态:抽屉式导航很符合产品的二八法则,产品中只有20%的功能常用,所以要凸显剩下的80%不常用,因此要隐 藏,隐藏非核心的操作与功能,让用户更专注于核心的功能操作上去。
优点:它不像标签导航一样强调平级关系切换,而是突出重要核心的功能。侧边导航收纳的标 签可以是5个以上,节省屏幕空间。
缺点:无法快速完成导航切换,操作成本高,可见性低。
何种情况下适合使用抽屉式导航:如果应用的功能和内容都在一个页面里边。只是一些低频操 作内容需要显示在其他页面里边,为了让主页面看上去干净美观,可以选择把这些辅助 功能放在抽屉栏里。
注: 需要用户有一定参与的信息层级,最好不要放置在抽屉栏中。
如果你的信息层级繁多,可以考虑将辅助类内容放在抽屉中。
在大屏时代使用抽屉栏,手势操作显得尤为重要,从屏幕边缘唤出抽屉栏是个很好的选择。
抽屉式导航在android平台上比ios更常使用,由于ios上,抽屉导航没有专门的设计规范,所以使用上比较随意,表现形式也不受拘泥。
主要风格分为三种:1.浮层,导航抽屉处于主页上层。2.叠加式,导航抽屉处于底部。3.嵌入层,导航和主页处于同一层。详细见下图
下拉菜单式:
下拉菜单式导航并不常用。下拉菜单和抽屉导航类似,是以突出内容为主的导航模式,一班位于产品顶部。一般情况下,下拉菜单很容易被滑动选项卡取代,且滑动选项卡可以结合手势操作,使用的效率更高,要做下拉菜单式导航要有很明显的优先级区分。
优点:节省屏幕空间
缺点:不适合结合手势,操作负荷大,不能频繁却换功能。
下拉菜单式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由顶部滑出,一种是由底部滑出
点聚式
是将导航页面分层,无论你达到APP的那个页面,悬浮ICON都是永远悬浮在上面,你依靠悬浮层随时可以去想要去的地方。
注:悬浮icon会遮挡某些页面的操作,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要考虑进去,无论在那个页面永远为悬浮icon留有位置。它更适应大屏的导航模式,注意不要让它遮挡住某些页面的操作。
10. 移动APP的常见的几种导航形式
当确定了APP的设计需求和产品的整体结构之后,要着手开始规划和制作APP的原型及UI界面。一款APP的好与不好,很大部分取决于APP界面布局的合理性。这个时候就要想以最优的设计结构将APP的内容展现给用户,那么,如何将信息以最优的形式展现出来呢?这就涉及到了APP的导航应用方式,可以说一个优秀的导航设计对一款App的核心体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知道了导航的重要性,在考虑导航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可达性:
移动应用的导航功能可以说是所有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保证其可达性,并把最关键的要素尽量突出,同时不要影响到内容本身。
2.目的性:
确保导航中的每个按钮要素简单明了,有明确的引导用户点击的目的性。让用户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以及操作结果是什。不要弄的太过花哨,这样反而会让迷惑用户,起到反作用。
3.易于理解:
如果想设计比较高级的导航功能(例如链接图片、允许滑动或其他手势导航,或者访问隐藏菜单),请务必在设计过程中保证前后一致,以便用户熟悉你所使用的模式,同时还应加入一些额外的信息(例如小箭头、文字或改变颜色或高亮等)来吸引用户注意力,并以微妙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引导。不要给用户呈上“看得见摸不着的导航功能”。
4.通用性
导航功能应当以一定的形式显示于移动应用的各个界面。各个导航模式不一定要完全相同,但其基本结构应当在应用内保持一致,可以根据背景进行小幅度的调整。
明确上述几点注意事项后,将APP的信息结构分层,把主要、最核心、最根本的功能放在第一层级,次要内容放在第二层级甚至更深。然后根据层级关系、结构关系确定导航的形式。
结合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来共同探讨一下目前APP界面常见的几种导航形式,并分析其优缺点,从而进一步判断每一种导航形式更适合应用于哪种类型的APP!
标签式导航,也就是常说的Tab式导航。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常见的导航形式。
标签式导航可分为 顶部标签式导航、底部标签式、舵式导航(底部扩展式导航)。
顶部标签式导航
顶部标签式导航顾名思义,存在于页面的顶部。顶部标签导航多应用于Android平台,因其平台特性,底部含有虚拟的物理按键,如华为手机存在手机屏幕内的物理按键。
很多App为了适配安卓平台,采用了顶部标签式导航,目的是为了不与底部虚拟按钮组合在一起产生的信息堆叠和误操作,这也是一种妥协行为。但不断升级的Android平台app现如今也和ios尽量保持一致。
不过也有很多ios平台根据产品结构应用此类型的导航。
上图是虾米音乐app首页导航模式,采用了顶部标签式导航。这样设计是为了 更多展示标签下的内容,还有一点是支持快捷操作 。方便展示/点击下方快捷区域的内容和按钮(当前曲目、歌手、播放/暂停和下一曲)。
底部标签式导航
底部标签式导航是最常用的导航形式,一般存在于页面底端,不超过5个模块。
如果应用需要用户 频繁的在不同分页切换 ,可以采用这种导航,如上图微信最新版的APP界面设计图。这种导航栏符合拇指操作热区。
舵式导航(底部扩展式导航)
舵式导航是底部导航的一种扩展形式,是一种变体。因为它的样式很像轮船上用来指挥的船舵,两侧是其他操作按钮。
当页面有处于同一层级的几大部分内容,同时又需要一个非常重要且频繁操作的入口 ,就可以采用这种APP导航模式。 中间项标签不紧操作最频繁,最重要,且需要引人注意,方便寻找 。
左图为懒人听书App,右图为新浪微博手机客户端。两款App的主要功能都采用了舵式导航的布局方式,将操作最频繁的按钮进行特殊处理,在视觉设计上突出,与导航上的其他按钮进行区分,引导用户操作。
顶部导航+底部导航(双导航模式)
今日头条和网易新闻这种新闻类APP,由于内容、分类较多,运用顶部和底部双tab导航,而切换频率最高的tab放在顶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新闻在每个tab都是沉浸式阅读,最常用的操作是在一个tab中不断地下滑阅读内容,将常用的tab放在顶部,向左或向右滑动切换tab的手势操作,能带来更好地阅读体验。
在两种情况下可以选择顶部tab式导航:某项功能必须固定在底部,那么其他tab只能固定在顶部,但为了方便操作,顶部tab导航最好支持手势操作,即滑动即可切换;该APP是沉浸式体验,如新闻、小说等,为了带给用户更好的阅读体验,可以将tab放在顶部。
实际上,底部Tab模式导航在iOS和Android上一直是最安全的一种导航模式,他不怎么出彩,但是绝对不会犯错。在大屏幕时代,底部Tab模式的导航更能适应,也更好设计。
适用于:
入口分类数目不多,可以控制在5个以内,且用户需要在入口间频繁切换来执行多个任务
注意:
结构太过复杂而且不稳定的应用不适合标签式导航。
抽屉式导航模式一般采用将导航主体隐藏在app侧边的方式,以一个按钮来呼出导航,在使用完成之后在使用相同的按钮隐藏起来。一拉一缩,从形象上与抽屉类似,因此称之为抽屉式导航。
抽屉式导航的核心思路是“隐藏”。隐藏非核心的操作与功能,让用户更专注于核心的功能操作上去。 设想你的产品信息层级有非常多的页面和内容,难以在一屏内显示全部内容,那么你一定首先会想到去设计一个底部或顶部的tab导航,但导航太多无疑显得臃肿,而且使用户难以点击,那么这个时候,抽屉式导航是个不错的选择。
抽屉式导航存在几个缺陷:
1.左上角的导按钮存在于单手拇指操作热区难以到达的位置,导致导航按钮难以触达;2.降低了用户对产品一半的参与度;3.可见性低。
有些人认为“现在的APP的发展不仅仅是从前单一的功能,功能随产品的发展变得越来愈多,抽屉式导航已经不适应大多数的产品,这种导航终将被遗弃”。但是,导航栏的使用方式并不是单纯随着看产品的功能增加而不被使用,而是随着整个产品的信息结构和功能形式来设计决定的。抛开产品的功能表现而去讲产品设计是不合理的。
何种情况下适合使用抽屉式导航:
1.如果应用主要的功能和内容都在一个页面里面。只是一些低频操作内容需要显示在其他页面里。为了让主页面看上去干净美观,可以把这些辅助功能放在抽屉栏里。
2.如果应用有不同的视图,且他们是平级的,需要用户同等地对待,抽屉栏将会浪费掉大多数的用户对于侧边栏中入口的潜在参与度和交互程度。
3.在大屏时代使用抽屉栏,手势操作显得尤为重要,从屏幕边缘唤出抽屉栏是个不错的选择。
注意:
需要用户有一定参与的信息层级,最好不好放置在抽屉栏
跳板/快速启动/宫格导航是将主要入口全部聚合在页面,让用户做出选择。
采用这种导航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少, 往往用在二级页作为内容列表的一种图形化形式呈现,或是作为一系列工具入口的聚合。 如下图新浪微博,点击导航栏中间的发布按钮,弹出二级菜单,这个二级页面就是采用的宫格式导航,作为发布微博的入口。
这种导航模式非常常见,但是却不常用。
无论你用的是Android还是iOS,每天一打开手机,宫格式导航就会对你说hello了。
每一个APP都是一个宫格,这些宫格聚集在中心页面,用户只能在中心页面进入其中一个宫格,如果想要进入另一个宫格,必须要先回到中心页面,再进入另一个宫格。每个宫格相互独立,它们的信息间也没有任何交集,无法跳转互通。因为这种特质,宫格式导航被广泛应用于各平台系统的中心页面。
宫格式导航的缺陷 :
信息互斥,无法相互通达,只能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操作步骤。无法让用户在第一时间看到内容,选择压力较大。
何种情况下适用于宫格式导航:
适合入口相互独立互斥,且不需要交叉使用的信息归类
注意:
一旦入口需要有所交集,必然导致更多的操作负累,这个时候只能根据产品特性做出权衡,如果不适合,建议果断拒绝这种方式。
列表式导航结构清晰,易于理解,冷静高效,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的定位去到对应的页面。作为辅助导航来展示二级甚至更深层级的内容
列表式导航分为3类: 标题式列表、内容式列表、嵌入式列表。
标题式列表 :一般只显示一行文字,有的显示一行文字加一张图片等等。
内容式列表: 主要以内容为主,所以在列表中就会体现出部分内容信息,点击进去就是详情。
嵌入式列表: 嵌入式其实就是由多个列表层级组合而成的导航。能很好的解决次要功能非常多的问题
所有关于列表导航的例子大部分都是依附于标签导航之上的。前面我就说过现在以列表形式作为主导航的产品是越来越少,因为确实它不是一个好的主要展示形式。 列表项目可以通过间距、标题等进行分组,形成扩展列表。 列表菜单导航可以将重要的UI部分以列表的形式进行呈现,让用户可以滚动查看自己要执行的操作或内容。
而在二次层级上,它们还会 将列表分模块进行展示 ,如微信中“我的”模块“新消息通知、隐私、通用”是一组,“帮助与反馈、关于微信”又是一组。虽然你能看到,但是不仔细观察就不会发现其中的要点。只要善用这个细节,可以更好的加以区分次要功能,并提升用户体验度。
悬浮icon导航,是将导航页面分层,无论你到达APP的哪个页面,悬浮icon永远悬浮在上面,你依靠悬浮层随时可以去想要去的地方。
悬浮式icon会遮挡某些页面的操作,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进去,比如无论在那个页面永远为悬浮icon留有位置。
标签式导航: 最常用、最不易出错,请第一时间考虑它
抽屉式导航: 如果你的信息层级繁多,可以考虑将辅助类内容放在抽屉中
跳板式/宫格式导航: 不建议在APP中作为主导航使用,如果非使用不可,请增加跳转的关联性
列表式导航: 作为辅助导航来展示二级甚至更深层级的内容,每个APP必不可少,但请注意数量与分类
悬浮式导航: 更适应大屏的导航模式,不妨试一试,但注意不要让它遮挡住某些页面的操作
还是那句话,优秀的app导航设计,能够合理地完美展示产品的功能,并快速引导用户使用,增强用户的识别度。合理的导航设计,会让用户轻松达到目的而又不会干扰和困扰用户的选择。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还有一路陪伴的行业大牛为我指点迷津!如果内容观点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