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预防个人信息泄露
1、不要随便填写各种各样的调查问卷。现在在街上、校园、网上都会遇到各种问卷调查,那么此时一定要注意防范,不要轻易填写个人信息。
2、不要贪小便宜。对于一些留下联系方式或者注册某个APP就能得到一些精美的小礼品的活动,千万要注意,因为你的个人信息大部分就是这样泄露的。
3、不要随便扔快递单据。快递单那里会写上你的收货地址、姓名和联系方式,如果随便丢弃,就相当于自己主动泄露个人信息。
4、不要随意丢弃车票和机票。现在的飞机票和火车票都实行了实名制,上面有自己的身份证等信息,随意丢弃会导致信息泄露。
5、及时删除在打印店打印的资料。在打印店打印,很多人喜欢将U盘的文件拷到电脑上,打印之后又忘记删除,特别是一些简历等含有个人信息的资料。
6、网络上的个人信息也需要进行保护。
个人信息泄露八大途径及防范措施:
1、淘汰的旧手机
要谨慎处理自己更换下来的手机。现在手机升级换代速度快,有的人喜欢赶时尚,频繁更换手机,而对载有大量个人信息的旧手机大都采用一删了之的办法处理后,即拿到二手市场变卖,也有的随意送人。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都有上亿部手机被淘汰,二手手机成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
有些收购二手手机的商贩,利用这一漏洞“倒卖”个人信息,他们只要利用简单的工具,就能轻而易举地恢复手机里的数据,然后再以几毛钱一条的价格打包出售机主的手机号、通讯录、支付宝账号等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流向市场,个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警方提醒
在处理旧手机时,首先要将手机存储卡的数据拷贝备份后直接物理销毁。然后是处理手机本机存储的信息,这个可通过反复装满并删除内存、用第三方刷机工具进行一键刷机等方法彻底清除个人信息,从根源上避免个人隐私泄露。总之,旧手机不能随意扔弃,也不能未经处理个人信息就出售或者送人。
2、社交媒体软件
许多人在使用社交媒体软件时不注意保护隐私,随意添加不熟悉的好友,有的在聊天时不自觉地说出自己的姓名、职务、工作单位等信息。也有的将上述内容在QQ、微信中进行标注。
还有一些人经常在朋友圈晒自己的火车票、登机牌、出游地、美食,无意中泄露了个人信息。
另外,有的家长在网上发布孩子的图片或文字记录,泄露了孩子的相貌和姓名,而不法分子会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绑架等。
警方提醒
首先要将加好友的方式设置成验证模式,在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中采用昵称加自己为好友的,一定要询问对方的真实姓名,拒绝添加不明身份的好友。
其次是尽量不在QQ、微信朋友圈等社交软件中,通过视频、照片、文字等形式暴露自己的家庭住址、单位地址、子女情况等信息。
第三,不拉自己的好友进入陌生群,朋友拉自己进入陌生群时也不要参加。在与陌生人聊天时,要特别注意不要轻易说出个人的信息。
3、快递单和包裹皮
网购的繁荣催生了快递业的飞速发展,但很多人在发快递时,忽视对单据妥善保管,而这张小小的快递单上,至少包含了收件人的姓名、地址、联系电话三项重要的个人信息。在网上购物时,小件物品商家大都采用塑料袋包装后,由快递公司打印粘贴收件人信息的胶贴,当购买人收到快递拆开包裹后,将包裹封皮也随意扔掉,而封皮的粘贴上就存有大量的个人信息,比如姓名、家庭地址、电话,有的快递包裹还标注了购买物品的种类、购买时间,以及购买于哪个网物网站等内容。
㈡ 怎样做能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法律分析: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方法有:
1、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
2、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
3、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
4、网购最好去大型购物网站。
5、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㈢ 如何做可以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法律分析: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方法有:1、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2、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3、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4、网购最好去大型购物网站。5、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第一千零三十条 民事主体与征信机构等信用信息处理者之间的关系,适用本编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㈣ 防止信息被泄露的方法有什么和什么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方法有:
1、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随便安装;
2、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修改手机中的系统文件;
3、不要随便参加注册信息获赠品的网络活动;
4、网购最好去大型购物网站;
5、设置高保密强度密码。
尽量防止个人信息泄露首先需要一个良好的信息共享/互联网环境。这就需要国家的法律法规做支撑,为此我们的政府也努力的在这些方面不断的完善当中。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更加谨慎,培养信息安全的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五十三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㈤ 你的信息被泄露过吗该如何避免个人信息被泄露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个人信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个人信息随时都有被泄露的风险。因为人们的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人们有意无意就会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提供个一些网站和机构。如果一不小心将个人信息透露给了一些不法分子,那么很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和隐患。
在生活中要想避免个人信息被泄露,首先,不要点击一些不安全的网站。现在在我们上网的时候,有很多的非法网站通过各种方法来获取我们的个人信心,所以我们在上网的时候一定熬注意不要随意打开不不安全的网站;其次,不要随意扫描二维码。随着二维码被应运各行各业的同时,利用二维码来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事件也层出不穷,所以我们在平时不要随意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最后,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不管在网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不要随意将自己的个人信息透露给陌生人,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我们要注意保护个人的隐私,不要随意向任何人透露个人的重要信息。尤其是身份信息和银行卡信心是需要特别注意的。这样才能防止上当受骗。
你觉的网络是泄露个人信息的罪魁祸首吗?
㈥ 防止信息被泄露的方法有哪些
防止信息被泄露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公共场所尽量不使用不需要密码的免费无线网;
2、请把智能手机的网络设置中的无线网自动连接关闭;
3、清除卡上联系人信息用户在更换手机号码之前,记得清除卡上的联系人信息;
4、解绑银行卡一般可以通过网银专业版或者银行柜台进行解绑。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第二十四条
机关、单位应当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二)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三)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四)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五)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㈦ 如何防止自己的隐私信息泄露
平时在使用手机和电脑的过程中上,稍不注意我们就泄露了自己的隐私信息。今天我就来分享几个避免泄露隐私的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㈧ 怎么防止手机号码泄露个人信息
防止手机泄露个人信息:关闭微信附近的人等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的开关;慎用最好不用免费公共WIfi;关闭App不影响使用的个人信息权限;不点击陌生链接,不浏览非法网站,不随意在网站上留下个人信息;慎用小额免密支付等。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