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承诺失信敏感舆情是什么意思
承诺失信敏感舆情是围绕承诺这一主体,而产生的舆论信息的合集。
对于政务单位来说,网络敏感舆情会危害政务单位执法的公信力,容易造成群众信任危机,干扰政务部门依法公正地开展监察、管理、审计等活动,妨碍政务部门履行职责。
网络敏感信息主要指的是什么:网络敏感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类,一类是企业内部敏感信息,如公司重大决策、公司合同、公司重要的会议记录、公司服务器用户名和密码、公司开发的项目应用程序和脚本。
Ⅱ 敏感内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违反国家现行法律法规。
· 破坏社会公共安全。
· 鼓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 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
· 宣扬色情、淫秽、暴力、教唆犯罪。
· 攻击政府、政府官员。
· 含有种族、肤色、性别、性取向、宗教、民族、地域、残疾、社会经济状况等歧视内容的问题和回复。
· 含有侮辱或诽谤他人,对他人构成伤害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
· 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 含有破坏社区公共秩序的内容。
· 灌水或张贴垃圾信息。
· 宣传无关内容,发表含有广告性质的问答。
· 含有影响网友正常浏览的内容或格式。
· 与栏目主题无关的内容。
· 违反网站的其它具体规定的情况
Ⅲ 什么是涉及敏感信息
所谓敏感信息是指其丢失.不当使用或未经授权被人接触或修改会不利于国家利益或联邦政府计划的实行或不利于个人依法享有的个人隐私权的所有信息。
Ⅳ 敏感信息主要指什么
Ⅳ 敏感信息保护四严禁”内容是什么
根据相关资料查询显示:敏感信息保护四严禁内容
1、严禁在互联网计算机及与之相连的软件,U盘,移动硬等移动存储介质上存储,处理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2、严禁在互联网网盘和云盘中存储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3、严禁使用互联网电子邮箱收发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4、严禁在即时通信,微信,微博,论坛等互联网应用中发布国家秘密和内部敏感信息。
Ⅵ 如何监控公司敏感信息
企业敏感信息的管控办法
1.做好敏感信息的收集
既要求及时发现,又要防止遗漏。因此,建议借助一些专业的大数据舆情监控系统,如识微商情,在实现全网信息覆盖监测的同时,还能提供7*24小时的实时监测,帮助企业全面、及时获取关注的敏感动态。与此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敏感信息可通过关键词自动分类识别,同步生成可视化的分析图表、简报,第一时间上报到相关责任人,为后续的处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2.做好敏感信息的引导
首先是官方微信、微博、网站、视频账号的及时发声,在基于事情真相的基础上第一时间澄清说明,并在调查结果出来的同时拿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使事态朝正面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应该通过权威媒体正面信息维护压制负面出现,提高企业声誉及说服力。
3.做好敏感信息的处理
在企业遇到一些不利的敏感信息时,不要着急,首先看是不是侵权诽谤,如果是,通过举报就可以处理掉了。如果是中性提问,或者是侵权不太厉害,那么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能联系危机公关来处理,如果对方恶意攻击性很强,那就要通过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Ⅶ 敏感信息与工作秘密的区别
敏感信息与工作秘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不利于个人的行为,后者是与国家或商业有关的;敏感信息是指其丢失,不当使用或未经授权被人接触或修改会不利于国家利益或联邦政府计划的实行或不利于个人依法享有的个人隐私权的所有信息;工作秘密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产生的事项,其主体是各级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团体,则大多数产生的是商业秘密。
Ⅷ 涉密信息包括哪些
涉密信息包括国家政务、安全、科技、军事等领域的绝密文件及保密设施的信息及内容等,一般范围为对内涉密及对外涉密。另外一类为企业单位的商业保密文件的信息内容等。
我国的国家秘密分为秘密、机密、绝密三级,涉密信息也按照秘密、机密、绝密三级进行分级管理。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保密管理原则,涉密信息使用单位应负责本单位涉密信息分级保护的具体实施工作。
涉密信息分级保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单位内部的保密、商业秘密、信息化、业务工作、密码、保卫和人事等部门,各相关部门只有密切合作、统筹实施,才能保障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
(8)企业敏感信息包括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涉密信息保密规定:
1、规划和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同步规划落实相应的保密设施。
2、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研制、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保密要求。
3、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配置合格的保密专用设备,防泄密、防窃密。所采取的保密措施应与所处理信息的密级要求相一致。
4、计算机信息系统联网应当采取系统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和系统安全保密监控管理等技术措施。
5、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访问应当按照权限控制,不得进行越权操作。未采取技术安全保密措施的数据库不得联网。
Ⅸ 敏感信息保护四严禁的内容是什么
国家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敏感信息。
严禁使用非涉密计算机及其网络存储、处理、传输涉密信息。不在非涉密网络中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敏感信息,不使用互联网电子邮箱、即时通信工具(QQ、微信、MSN、微博)等办理涉密业务,或者存储、处理、传输涉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