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备管理系统包含哪些管理模块
设备管理系统有以下几个常见模块:
1.登录模块: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如果用户名和密码正确,进入主控制平台;否则提示用户明确的错误信息。
2.系统管理模块:
(1)用户管理理子:用于系统管理员进行用户权限设置和用户的浏览,包括用户密码的用户权限的更改,同时为保障系统安全需要进行输入检验,并进行必要的信息提示。一般用户不能使用该项功能。
(2)修改密码子模块:其作用是保障任何用户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
3.设备信息录入模块:
设置和管理基础数据。普通用户只能浏览,无更新权。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1)设备基本信息子模块:用于显示并更新设备型号、制造厂商等基本信息。(2)设备类别定义子模块:用于显示并更新设备类型及其编号。
(3)附属设备信息子模块:用于显示并更新附属设备,以便进行及时刻对和调配。
4.设备运行管理模块:
用于管理设备的日常运行数据,普通用户只能浏览,无权更新。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1)设备运行状况记录子模块:用于显示并更新每次检测设备时得到的数据。(2)设备起停情况记录子模块:用于详细记录设备的起停时间等信息。(3)设备故障记录子模块:用于显示并更新设备的故障记录。(4)设备维修记录子模块:用于显示并更新设备的维修记录。
5.台帐管理模块:
用于管理模块的价值、购入日期和使用日期等相关信息。
6.报废管理模块:
如果设备被认定需要由新产品代替,实施报废处理,则需要将报废的设备从所有相关的设备信息中删除,并新建一个表存放这些报废设备记录。在报废管理界面上,可以选定报废的设备,进行报废处理,也可以显示所有的已报废的设备信息。
2. 设备管理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的工作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前期管理和使用管理工作。
1、前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是指设备在正式投产运行前的一系列管理工作,设备在选型购置时,应进行充分的交流、调研、比较、招标和选型,加强技术经济论证,充分考虑售后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选用综合效率高的技术装备。
2、使用管理
设备的使用期管理分设备初期管理、中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设备的初期管理一般指设备自验收之日起、使用半年或一年时间内,对设备调整、使用、维护、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以及操作、维修人员培训教育、维修技术信息的收集、处理等全部管理工作,建立设备固定资产档案、技术档案和运行维护原始记录。
设备的中期管理是设备过保修期后的管理工作。做好设备的中期管理,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降低维护费用,得到较好的设备投资效果。
设备的后期管理指设备的更新、改造和报废阶段的管理工作。对性能落后,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以及设备老化、故障不断,需要大量维修费用的设备,应进行改造更新。
(2)设备信息资料管理有哪些扩展阅读
设备管理常用于解决以下问题:
1、机械设备管理、操作、维修人员年龄老化,人员流失严重,自有职工比例下滑加快,导致大量无一定工作经历的农民工上岗操作。
2、设备陈旧、老化加快,不少机械设备已到了甚至超过了报废年限,导致此类机械设备的事故隐患不断和维修成本增加。
3、机械设备档案不齐全,设备管理者、使用者对设备使用寿命无法控制,安全隐患较多。
4、不重视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设备带病运转、缺零少件、拆东墙补西墙现象普遍,不能发挥全部机械设备的效能。
5、管理无序,自有设备与租赁设备并用,存在“谁买谁用,谁用谁管”现象,不讲究机械设备的利用率和投资效益。
3.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什么是设备管理:以设备为研究对象,应用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通过技术、经济的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
设备管理的特点:
1、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
2、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
3、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4、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
5、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6、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改变的一个飞跃。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⑴前期管理:设备在投入正常生产运行前的设备管理工作;
⑵计划检修管理:根据设备的检修周期制定的按计划检修的制度。
⑶维护保养管理:在使用中根据设备性能、要求制定的维护、保养、润滑措施的管理。
⑷备品、备件管理:对备件进行技术管理,计划管理,库房管理和经济管理。
⑸图纸资料管理:对设计资料、图纸和随机资料图纸的管理。
⑹统计管理:对企业的设备状况实行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的手段,如设备“五率”(开工率、完好率、运转率、出力率、泄漏率),仪表“三率”(完好率、开表率、泄漏率)等,设备大修基金和折旧费的提取。
⑺检查评级管理:根据检查评级的标准、范围、完好设备标准等进行管理。
⑻更新管理:对老化、高耗能、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⑼固定资产管理:企业资产中单价较高,使用期限较长,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上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工具、劳动设施等。
⑽防腐保温管理:对防腐保温工作的要求管理分工、执行措施进行管理。
⑾技术档案管理:对主要设备运行全过程中的技术资料档案的管理。
⑿设备事故管理:对非正常原因造成设备严重损坏和经济损失过大的为设备事故管理。
⒀润滑管理:把日常润滑技术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搞好润滑工作的有效方法。
⒁电气设备管理:对电气、仪表、设备的使用、维护、校验等管理。
⒂基础资料管理:建立建全设备的验收、交接、档案、台帐考核等资料,以及管理分工、完好标准。
⒃密封管理;对设备的动、静密封点和“跑、冒、滴、漏”的管理。
⒄工程预决算管理:在施工工作开始和结束时根据定额进行预决算的管理。
⒅工程施工管理:在施工期间根据图纸规范、标准对施工质量和进度的管理。
⒆锅炉压力容器管理:对锅炉和压力容器的设计、制安、操作、维护、检修、改造和定期检验的管理。
⒇起重机械管理;对起重设备特定管理措施执行和要求进行的管理。
4. 设备管理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的工作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
5.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企业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下述方面的内容:
设备技术信息——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性能、技术参数、技术指标等与设备性能、使用有关的资料与信息;
设备制造信息——设备图纸、说明书、用户操作手册等设备随机技术资料;
设备采购信息——设备产地、制造商、装箱清单、价格、采购时间;
设备维护信息——设备维护、维修记录、设备备品备件及规格型号以及设备维护管理技术要求;
设备运行信息——设备运行记录。
上述信息是构成完整的设备管理信息必不可少的内容。对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总的原则要求是:通过对设备信息的查询,就能够全面、准确、完整的了解设备制造、使用、维护以及现状等全部情况,能够支持对设备管理的信息支持要求。
6. 设备管理资料有哪些工作内容
设备管理资料是指管理处在设备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的重要设备管理资料。
设备管理资料的保管:
(1)所有资料案卷应集中归类存放在工程部,并标示清楚。
(2)设备管理所涉及的一切资料、记录由相关部门按“文件与记录管理规范”负责管理。
设备管理资料工作内容:
设备管理资料工作主要是指设备的台帐、卡片、档案等的建立和管理。它所提供的资料反映了每台设备的使用及变化情况,同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归纳、整理和分析,可以总结出设备技术状况变化和零部件磨损的规律,从而可针对性地提出维修方案,取得满意的维修效果。
1、设备台帐的建立及其管理
(1)设备台帐的概念及建立
设备台帐是指为汇总反映各类设备的使用、保管及增减变动情况而设立的设备登记薄。设备台帐的建立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设备台帐应在设备分类和编号的基础上,由没备管理部门为主,会同企业财务部门共同建立;
②设备台帐的主要内容有:设备编号、名称、型号、规格、复杂系数、制造厂、制造日期、进厂日期、使用单位、原始价值、折旧率、使用年限、动力配置、随机附件等;
③设备台帐按设备的使用单位和类别设置帐页;
④设备台帐一式三份,由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各执一份。
(2)设备台帐的管理
①不同部门的设备台帐由不同人员负责管理,即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部门的设备台帐,使用单位设备员(机械员)负责使用部门的设备台帐,会计人员负责财会部门的设备台帐;
②每年度开始时,将设备的年初实物数和金额等,按台帐规定内容入帐;每月根据设备变动凭证按台帐有关内容入帐;并结出月末设备的实物量和金额;
③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将设备台帐定期进行核对,做到帐帐相符,以免发生差错。
2、设备卡片的建立及其管理
(1)设备卡片的概念及建立
设备卡片是指为反映和研究每台不同性能和用途的设备使用变化情况,并记录其主要技术特性而设立的登记卡。设备卡片的建立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设备卡片在设备分类和编号的基础上,由设备管理部门为主,会同企业财务部门共同建立;
②设备卡片的主要内容有:设备的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及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及性能、使用单位、使用日期、购置年月、使用寿命、原始价值或重置完全价值、折旧率、大修理费用、大修次数、大修理间隔期等;
③设备卡片按照每一台设备而设置;
④设备卡片应按设备统一分类编号顺序编列号码,以免重复,便于考查;
⑤设备卡片份数一般为一式三份,分别由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会部门管理。
(2)设备卡片的管理
①为便于查找,宜将卡片做成活页,并存放在卡片箱或卡片夹内;
②企业增减设备时,应根据有关凭证增减设备卡片;
③企业租出设备时,应登记租用单位和起止时间于卡片内,并将卡片单独保管;
④设备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应定期核对设备卡片。
3、设备档栗的建立及其管理
(1)设备档案的概念及建立
设备档案是设备从计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护、改造、更换直至报废中所形成和有保存价值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照片、数据等文件资料。凡有条件的企业,其设备管理机构都应建立设备档案室,配备专门或兼职人员保管档案。每台设备建立一个档案袋,主要内容包括:①自制设备的设计、制造过程巾产生的资料;②外购设备进厂后,开箱验收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③设备安装、试车、验收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文件;④设备投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文件;⑤设备使用及维修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文件;⑥设备改进、改装和报废过程中所产生的技术文件;⑦设备封存单及启封单;⑥精、大、稀设备操作人员及其变动记录。
(2)设备档案的管理
①设备档案集中由档案室统一管理,保证档案资料完整、准确、系统地使用;
②制订有关设备档案的借阅、查阅、补充、修改等管理制度;
③设备的维修保养等有关资料应规定专人按规定项目登记入档;
④设备调出时,与该设备有关的资料随同转交;
⑤企业的重点关键设备以及精、大、稀设备等的原始资料应重点建立档案袋。
7. 现代设备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设备管理基础工作内容:凭证管理、数据管理、定额管理、档案资料管理和规章制度管理。
设备数据管理的作用:
(1)通过对物质运动形态的管理,保证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正常进行,保证设备完好,为企业完成生产经营任务提供可靠保证。
(2)通过对价值流(设备采购、维修等费用)的数据管理,使各级人员及时了解设备各项费用的发生及流向,进行费用控制;同时,通过对凭证上的数据与实物核对,避免资产流失。
(3)通过统计与分析,计算和输出各种数据值与目标值对照,采取措施控制超标指标,并为管理部门制定设备管理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维修决策等提供依据。
(7)设备信息资料管理有哪些扩展阅读:
设备资产状况统计,包括以下三方面:
(1)设备拥有量及分类拥有量(分三个层次)
①全部设备:指使用期在一年以上,价值在行业规定限额以上,属于固定资产的所有设备。
②生产设备: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它是企业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生产设备管理范围和管理目录,由行业主管部门规定。
③主要生产设备:指设备修理复杂系数在规定限额及以上的生产设备,是生产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
全部设备、生产设备和重要生产设备总拥有量和分类拥有量数据,由设备管理部门统计员根据设备台账,按期统计、制表
(2)设备资产原值、净值及新度系数
该项统计反映企业每年设备资产规模和老化程度。设备新度系数为设备资产净值与设备资产原值的比,是价值角度,反映报告期内企业设备新旧程度的一个统计指标。通过该指标的统计分析,为企业制订设备更新规划提供依据。
设备资产原值、净值数据由企业财务主管部门提供,由设备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统计,填入表格。
8. 设备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设备管理:以设备为研究对象,应用一系列理论和方法,通过技术、经济的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的科学管理。设备管理的特点:1、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2、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保证;3、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4、是搞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前提;5、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6、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改变的一个飞跃。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⑴前期管理:设备在投入正常生产运行前的设备管理工作;⑵计划检修管理:根据设备的检修周期制定的按计划检修的制度。⑶维护保养管理:在使用中根据设备性能、要求制定的维护、保养、润滑措施的管理。⑷备品、备件管理:对备件进行技术管理,计划管理,库房管理和经济管理。⑸图纸资料管理:对设计资料、图纸和随机资料图纸的管理。⑹统计管理:对企业的设备状况实行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的手段,如设备“五率”(开工率、完好率、运转率、出力率、泄漏率),仪表“三率”(完好率、开表率、泄漏率)等,设备大修基金和折旧费的提取。⑺检查评级管理:根据检查评级的标准、范围、完好设备标准等进行管理。⑻更新管理:对老化、高耗能、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⑼固定资产管理:企业资产中单价较高,使用期限较长,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上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工具、劳动设施等。⑽防腐保温管理:对防腐保温工作的要求管理分工、执行措施进行管理。⑾技术档案管理:对主要设备运行全过程中的技术资料
9. 设备数据管理都有哪些内容
设备数据管理是指通过对设备数据的收集、处理加工和解释,使其成为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有的信息仍是以数据表示的)。它包括对数据进行收集、分类,排序、检索,修改、存储、传输、计算、输出(报表或图形)等这一整个过程。
设备数据管理中的帐和卡:
(1)设备总台帐、分类、分单位帐;
(2)主要设备台帐、卡片、分类帐;
(3)设备管理目录;
(4)主要设备技术资料目录;
(5)设备备件台帐;(6)设备管理、维修人员名册、设备管理协会人员名册;
(7)重要设备定人、定机卡片;
(8)历年设备事故登记册;
(9)历年设备报废登记册;
(10)历年设备调出登记册;
(11)历年设备购置、调入登记册。
设备数据管理中设备统计数字:
(1)设备总数量、总原值、总净值;
(2)设备完好率;
(3)设备事故率;
(4)设备新度系数;
(5)设备大修计划及完成情况;
(6)设备革新改造规划及完成情况;
(7)主要生产设备役龄情况;
(8)设备利用率;
(9)设备折旧基金,大修基金提取、使用、实有情况;
(10)其他有关数据。
设备数据管理中主要显示图表:
(1)设备完好率图表;
(2)设备事故率图表:
(3)设备分布图表;
(4)设备分类图表;
(5)设备油耗、维修费用和其他经济指标完成图表;
(6)其他需要的有关图表。
设备数据管理中定期报表:
(1)主要设备半年报表;
(2)设备年末报表:
(3)年设备大修计划和完成情况报表:
(4)年设备革新改造规划和完成情况表;
(5)年设备购置计划和完成情况表;
(6)其他需要的有关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