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化螟 三化螟
在中国 ,三化螟主要分布在北纬 37°~ 38°以南各稻区;二化螟在全国各稻区均有分布;三化螟、二化螟均1年发生 2~7 代;褐边螟在华中稻区1年4代;台湾稻螟在广州附近1年 4~5 代。各螟虫的发生代数有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少的趋势。
卷叶虫
学名 鳞翅目,螟蛾科。
夏秋季幼虫吐丝缀叶成卷叶或叠叶,幼虫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上表皮,形成透明的灰褐色薄膜,后破裂成孔,称“开天窗”。其排泄物污染叶片,影响桑叶质量。9—10月因该虫为害致桑叶枯黄,影响秋季饲蚕或引发蚕病。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l0mm,翅展20mm,体茶褐色,被有白色鳞毛,呈绢丝闪光,头小,两侧具白毛,复眼大,黑色,卵圆形,触角灰白色鞭状。胸背中间暗色,前后翅白色带紫色反光,前翅具浅茶褐色横带5条,中间l条下方生1白色圆孔,孔内有1褐点。后翅沿外缘具宽阔的茶褐色带。卵长0.7mm,扁圆形,浅绿色,表面具蜡质。末龄幼虫体长24mm,头浅超色,胸腹部浅绿色,背线深绿色,胸部各节有黑色毛片,毛片上生刚毛l一2根。蛹长11.0mm,长纺锤形,黄褐色。胸背中央具隆起纵脊,末端生细长钩刺8根。
防治方法
(1)用束草或堆草诱集越冬老熟幼虫。(2)秋、冬季及时捕杀落叶、裂缝或建筑物附近的越冬幼虫,夏季及时捕杀初孵幼虫,必要时摘除受害叶。(3)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4)药剂防治山东一带三代发生区,江苏、浙江四代发生区,要注意防治第3代和第4代。在幼虫2龄末期尚未卷叶前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60%双效磷乳油1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5%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受害重的蚕区应在晚秋蚕后喷洒20%氰戊菊酯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6000倍液,进行多种害虫的普治效果明显。
‘贰’ 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1)危害状况 初孵幼虫群聚食心叶、嫩叶;稍大即蛀茎蛀果。
(2)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25~35毫米,黄褐色,雌蛾体粗壮,前翅鲜黄。雄蛾瘦小,翅色较雌蛾略深,头、胸、前翅黄褐色,胸部背面浅黄褐色,前翅内横线暗褐色波纹状,内侧黄褐色,基部褐色,后翅浅褐色。
(3)防治方法
① 收获后及时处理过冬寄主的秸秆,一定在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处理完毕。
②在玉米螟产卵始期至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2~3次,每亩放1万~2万头。
③喷洒25%灭幼脲3号悬浮剂600倍液,或B.T乳剂每亩用每克含100亿以上孢子的乳剂200毫升,也可制成颗粒剂撒施。
④利用白僵菌粉每立方米秸秆用每克含孢子50亿~100亿菌粉100克,在玉米螟化蛹前喷在垛上。
⑤用青虫菌粉0.5千克拌细土100千克,点施在心叶上。
⑥用黑光灯诱蛾结合田间查卵,在掌握产卵数量和孵化进度及田间危害情况,当春玉米心叶末期花叶株率达10%时进行普治。超过20%或百株着卵30块以上需再防1次,夏玉米心叶末期防1次,穗期当虫穗率达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要立即防治,药剂可选用50%杀螟单可溶性粉剂100克对水灌心叶,或0.1%功夫颗粒剂每株0.16克。也可喷洒5.7%百树菊酯乳油4000倍液,或40%增效速灭杀丁或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此外还可选用滞留熏蒸法。
‘叁’ 楸螟防止方法,成虫图片。。。急
成虫 体长约 15 mm,翅展约 36 mm。体灰白色,头部及胸、腹各节边缘处略带褐色。翅白色,前翅基都有黑褐色锯齿状二重线,内横线黑褐色,中室内及外端各有1个黑褐色斑点,中室下方有1个不规则近于方形的黑褐色大型斑,近外线处有黑褐色波状纹2条,缘毛白色;后翅有黑褐色横线3条,中、外横线的前端与前翅的波状纹相接。
3.人工防治 (l)在樟子松梢斑螟化蛹前后铲除凝脂团达韧皮部,以消灭其中老熟幼虫及蛹。 (2)结合冬季抚育修剪,除去黄杨绢野螟的越冬虫苞,集中销毁。 (3)冬春对苗圃、幼林及散生树进行普查,发现虫梁立即剪除,集中焚烧。每年进行2次,并且要与毗邻单位联防,以消灭揪螟。 (4)用高校剪剪除缀叶螟虫巢、沤肥或喂鸡鸭。 (5)对红松人工幼林可于春季剪除赤松梢斑蝗虫害枝,集中烧毁。
4.灯光诱杀对果稍斑螟、赤松梢班螟、黄杨绢野螟、柠条坚荚斑螺、缀叶丛螟、沙枣暗斑螟、黄翅缀叶野螟的成虫可用黑光灯诱杀。
5.生物防治 (1)释放长距茧蜂防治低虫口密度下的微红梢斑螟、樟子松梢斑螟。 (2)对缀叶丛螟可于幼虫入土期于树干基部周围地面喷撒2亿/g白僵菌粉,然后耙松土层,以杀死入上幼虫。亦可招引益鸟除治害虫。 (3)对红脉穗螟在花期或幼果期可应用苏云金杆菌乳剂 100倍液加 3%苦棕油(0204乳化剂乳化)喷雾。
6.化学防治 (l)对幼龄幼虫可喷射90%敌百虫晶体或50%李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m%杀螟松乳油,或50%敌敌畏乳油,或50%磷胶乳油1000倍液。 (2)在 1-2年生幼林对揪螟幼虫可于 4月下旬报施 3%吹哺丹颗粒剂,每株用药 25 g。施药方法:在树干基部周围约 30 cm范围内进行三点理药,人士深 20 cm,每点浇水 500ml,然后封土。对槟榔上红脉稳螟,可在第一批花个别开放时根施3%呋喃丹颗粒剂。如与氮磷钾肥混施则可获防虫增产效果。每株树混合施3%吹哺丹颗粒剂O.25 kg.氯化钾0.15kg,过磷酸钙 0.2 kg、尿素 0.05 kg于树冠下深约 1cm、直径 lm的半环沟内,施后覆土压实。如土壤过干,应适当灌水。 (3)应用 40%乐果乳油或50%杀螟松乳油 100倍液涂抹被害部位,以毒杀沙枣暗斑螟。 (4)对竹螟蜜源地的板栗及株树可用规%敌敌畏 2000倍液喷雾,以毒杀成虫。 (5)应用 50%甲胺磷乳油注入毛竹竹秆,每株 l-2 ml,可毒杀竹螟。 (6)对樟子松梢斑螟可用磷化锌毒签堵孔。 (7)在落叶松隐斑螟幼虫下树越冬前于树干上涂上澳氰菊酯乳油毒林或捆上毒绳,以毒杀之。 (8)对挑蛀螟成虫可用性信息素诱杀。
‘肆’ 你知道哪些关于草地螟的知识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inne),螟蛾科。又名黄绿条螟、甜菜网螟,网锥额蚜螟。草地螟为多食性大害虫,可取食35科,200余种植物。主要为害甜菜、大豆、向日葵、马铃薯、麻类、蔬菜、药材等多种作物。大发生时禾谷类作物、林木等均受其害。但它最喜取食的植物是灰菜、甜菜和大豆等。草地螟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一带。建国以来,草地螟在东北曾于1956、1979、1980和1982年严重发生。形态特征成虫淡褐色,体长8一l0毫米,前翅灰褐色,外缘有淡黄色条纹,翅中央近前缘有一深黄色斑,顶角内侧前缘有不明显的三角形浅黄色小斑,后翅浅灰黄色,有两条与外缘平行的波状纹。卵椭圆形,长0.8-1.2毫米,为3、5粒或7、8粒串状粘成复瓦状的卵块。幼虫共5龄,老熟幼虫16~25毫米,1龄淡绿色,体背有许多暗褐色纹,3龄幼虫灰绿色,体侧有淡色纵带,周身有毛瘤。5龄多为灰黑色,两侧有鲜黄色线条。蛹蛹长14-20毫米,背部各节有14个赤褐色小点,排列于两侧,尾刺8根。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年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吐丝作茧越冬。翌春5月化踊及羽化。成虫飞翔力弱,喜食花蜜,卵散产于叶背主脉两侧,常3~4粒在一起,以距地面2~200px的茎叶上最多。初孵幼虫多集中在枝梢上结网躲藏,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剧增,幼虫共5龄。
‘伍’ 如何防治草地螟
(1)生活习性与危害特点:草地螟属于鳞翅目螟娥科,别名黄绿条螟。有时危害辣椒,初孵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表皮,长大后可将叶片吃成缺刻或仅留叶脉,使叶片呈网状。大发生时也危害花和幼苗。草地螟是一种间歇性暴发成灾的害虫。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吐丝作茧越冬。翌春5月化蛹及羽化。成虫飞翔力弱,喜食花蜜,卵散产于叶背主脉两侧,常3~4粒在一起,以距地面2~8厘米的茎叶上最多。初孵幼虫多集中在枝梢上结网躲藏,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剧增,幼虫共5龄。
(2)农业防治:耕作栽培,减少虫源。露地冬耕冬灌,将土中的蛹杀死。早春在辣椒田边靠西北方向种一行早玉米,待棚模揭除后,其成虫飞往玉米植株上产卵,然后清除卵粒、减少虫量。实行轮作。推广利用早熟品种,避开危害时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洁田园,在盛卵期结合整枝打杈摘除带卵叶片,减少卵量,摘除虫果,压低虫口基数。
(3)物理防治:诱杀成虫,降低虫量。①杨树枝把诱蛾法:剪取0.6米长带叶杨树枝条,每10根一小把绑在一根木棍上,插在田间(稍高于辣椒顶部),每667平方米10把,每5~10天更换一次,一般从4月上中旬开始,连续15~20天。每天早晨露水未干时,用塑料袋套在把上捕杀成虫。②黑光灯诱蛾法:每3.5公顷安装黑光灯一盏(220伏、40瓦),灯下放一塑料盆,盆内盛水放少量洗衣粉,从4月上中旬田间始见蛾时于傍晚点灯至翌日清晨,可杀死大量飞蛾。③电子灭蛾灯诱杀成虫:在无遮挡的菜地里,每7公顷安装一盏灯(220伏、15瓦),用一根木桩竖立深埋固定,以避免大风刮动而摇摆,灯具安装在木桩上,底部高出植株顶部0.2米以上,木桩周围设置醒目警示牌或安全栏栅,通电后不能用手摸电网,以免触电,注意线路维修,以免漏电,若电网上布满害虫残体,必须停电后再清除。本年用完后妥善保管好灯具,翌年再用。可杀死蔬菜、水稻、棉花、果树等趋光性害虫,并且多数是在产卵前被诱杀。
(4)生物防治:保护天敌,杀死幼虫。保护好天敌如赤眼峰、长蝽、花蝽、草蛉及蜘蛛等。使用生物农药。在产卵高峰期喷施生物农药如Bt乳剂、复方Bt乳剂、杀螟杆菌各500~800倍液,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Ⅰ型1000~1500倍液,对低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注意在使用生物农药时要检查该药是否过期或假冒伪劣产品,并要求在阴天或傍晚弱光照时施药,不能与杀菌剂或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混用,使用过该药的药械要认真冲洗干净;当田间虫口密度大时,可适当加入少量除虫菊酯类农药,以便尽快消灭害虫,减轻危害。
(5)化学防治:使用药剂,毒杀幼虫。在准确测报基础上,重点抓好花蕾至幼果期的防治。根据防治指标(有虫株率2%),及时在1~2龄幼虫期用药,即幼虫还未蛀入果内危害的时期施药防治,将幼虫杀死在蛀果前。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35%农梦特乳油2000倍液、10%菊马乳油1500倍液、48%乐斯苯乳油15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傍晚喷施,每季每种药只可用2次,轮换用药,减缓害虫产生抗药性。
‘陆’ 怎样防治草地螟
(1)生活习性与危害特点
草地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黄绿条螟。有时危害朝天椒,初孵幼虫取食叶肉,残留表皮,长大后可将叶片吃成缺刻或仅留叶脉,使叶片呈网状。大发生时,也危害花和幼苗。草地螟是一种间歇性暴发成灾的害虫。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发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吐丝作茧越冬。翌春5月化蛹及羽化。成虫飞翔力弱,喜食花蜜,卵散产于叶背主脉两侧,常3~4粒在一起,以距地面2~8厘米的茎叶上最多。初孵幼虫多集中在枝梢上结网躲藏,取食叶肉,3龄后食量剧增,幼虫共5龄。
(2)农业防治
耕作栽培,减少虫源。露地冬耕冬灌,将土中的蛹杀死。早春在青椒田边靠西北方向种一行早玉米,待棚模揭除后,其成虫飞往玉米植株上产卵,然后清除卵粒、减少虫量。实行轮作。推广利用早熟品种,避开危害时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洁田园,在盛卵期结合整枝打杈摘除带卵叶片,减少卵量,摘除虫果,压低虫口基数。
(3)物理防治
诱杀成虫,降低虫量。杨树枝把诱蛾法:剪取0.6米长带叶杨树枝条,每10根一小把绑在一根木棍上,插在田间(稍高于辣椒顶部),每667平方米10把,每5~10天更换一次,一般从4月上中旬开始,连续15~20天。每天早晨露水未干时,用塑料袋套在把上捕杀成虫。黑光灯诱蛾法:每3.5公顷安装黑光灯一盏(220伏、40瓦),灯下放一塑料盆,盆内盛水放少量洗衣粉,从4月上中旬田间始见蛾时于傍晚点灯至翌日清晨,可杀死大量飞蛾。电子灭蛾灯诱杀成虫:即在无遮挡的菜地里,每7公顷安装一盏灯(220伏、15瓦),用一根木桩竖立深埋固定,以避免大风刮动而摇摆,灯具安装在木桩上,底部高出植株顶部0.2米以上木桩周围设置醒目警示牌或安全栏栅,通电后不能用手摸电网,以免触电,注意线路维修,以免漏电,若电网上布满害虫残体,必须停电后再清除本年用完后妥善保管好灯具,翌年再用。可杀死蔬菜、水稻、棉花、果树等趋光性害虫,并且多数是在产卵前被诱杀。
(4)生物防治
保护天敌,杀死幼虫。保护好天敌如赤眼峰、长蝽、花蝽、草蛉及蜘蛛等。使用生物农药。在产卵高峰期,喷施生物农药如Bt乳剂、复方Bt乳剂、杀螟杆菌各500~800倍液,生物复合病毒杀虫剂Ⅰ型1000~1500倍液,对低龄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注意在使用生物农药时要检查该药是否过期或假冒伪劣产品,并要求在阴天或傍晚弱光照时施药,不能与杀菌剂或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混用,使用过该药的药械要认真冲洗干净;当田间虫口密度大时,可适当加入少量的除虫菊酯类农药,以便尽快消灭害虫,减轻危害。
(5)化学防治,使用药剂,毒杀幼虫
在准确测报基础上,重点抓好花蕾至幼果期的防治。根据防治指标(有虫株率2%),及时地在1~2龄幼虫期用药,即幼虫还未蛀入果内危害的时期施药防治,将幼虫杀死在蛀果前。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35%农梦特乳油2000倍液、10%菊马乳油1500倍液、48%乐斯苯乳油15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于傍晚喷施,每季每种药只可用2次,轮换用药,减缓害虫产生抗药性。
‘柒’ 怎样防治玉米螟
一、生物防治
玉米螟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有寄生卵赤眼蜂、黑卵蜂,寄生幼虫的寄生蝇、白僵菌、细菌、病毒等。捕食性天敌有瓢虫、步行虫、草蜻蛉等,都对虫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主要的防治方法有赤眼蜂灭卵、利用白僵菌治螟和利用苏云金杆菌治螟。
二、化学防治
1、心叶期防治。目前,在玉米心叶末期的喇叭口内投施药剂,仍是我国北方控制春玉米第一代和夏玉米第二代玉米螟最好的药剂防治方法。
2、穗期防治。当预测穗期虫穗率达到10%或百穗花丝有虫50头时,在抽丝盛期应防治一次,若虫穗率超过30%,6-8d 后需再防治一次。
三、诱杀成虫
根据玉米螟成虫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可诱杀大量成虫。在越冬代成虫发生期,用诱芯剂量为20ug 的亚洲玉米螟性诱剂,在麦田按照15个/hm2设置水盆诱捕器,可诱杀大量雄虫,显着减轻第一代的防治压力。
(7)黑光灯诱螟蛾中蕴含了什么信息扩展阅读:
玉米螟危害:
玉米螟主要以幼虫危害玉米,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前后钻食心叶,当叶片展开时形成排列整齐的“一”字形孔洞;玉米抽雄穗后蛀入茎秆或雄穗茎内;在吐丝后可以咬食玉米花丝,之后危害嫩粒或蛀入穗轴中进行咬食。
被害的茎秆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的输送,使玉米穗部发育不全而减产,茎秆被蛀后易被风折断。
越冬幼虫5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代成虫盛发,在玉米上产卵。1代幼虫6月中下旬盛发为害,此时玉米正处于心叶期,为害很重。2代幼虫7月中下旬为害玉米(心叶期)和玉米(穗期)。3代幼虫8月中下旬进入盛发,为害玉米穗及茎部。
雄穗抽出后,玉米螟幼虫就钻入雄花为害,往往造成雄花基部折断。幼虫即转移雌穗取食花丝和嫩苞叶,蛀入穗轴或食害幼嫩的子粒。另有部分幼虫由茎秆和叶鞘间蛀入茎部,取食髓部,使茎秆易被大风吹折。受害植株子粒不饱满,青枯早衰,有些穗甚至无子粒,造成严重减产。
‘捌’ 农田用黑光灯诱虫捕杀是一利用了昆虫的什么
农田使用黑光灯诱虫捕杀是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
昆虫对光产生向着光源方向活动的反应,称为趋光性。各种昆虫对不同光波有不同的反应。
在有趋光性的生物中,拥有正趋光性的会靠近光源, 而有负趋光性的会躲避光线的刺激。大多数夜出性昆虫(如夜蛾、螟蛾)、地下害虫(如蝼蛄)以及叶蝉、飞虱、金龟甲等对灯光(特别是短波光线)表现出正趋性。
‘玖’ 4月份在黑光灯下诱到的蛾子叫什么
螟蛾,鳞翅目蛾亚目螟蛾科的通称。全世界已有1万种以上 ,中国记录有1000余种,螟蛾身体细长脆弱,小型或中等大小。有喙或者萎缩。有单眼及复眼。触角细长。幼虫一生蜕皮4~5次,分5~6龄。蛹裸露纺锤形。 在茎秆内、树杈间、土壤中吐丝化蛹。成虫在夜间飞翔。但在仓库和居室内不论白天夜晚都活动。成虫寿命约一周左右。发生世代随同种类而异。多数种类一生须转换寄主,能迁移。以幼虫越冬。
‘拾’ 如何识别玉米螟与玉米粘虫
玉米螟和玉米粘虫是玉米的两大主要害虫,两种害虫常在地里同时为害玉米,其危害特点相似,经常混淆,现将其区别方法简介如下:
一、 害虫种类:
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名钻心虫;
玉米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五色虫。
二、形态特征 :
玉米螟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0-30mm,圆筒形,头黑褐色,背部颜色有浅褐、深褐、灰黄等多种,中、后胸背面各有毛瘤4个,腹部1—8节背面有两排毛瘤,前后各两个,腹足趾钩3序缺环。蛹黄褐色;
玉米螟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