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地理信息科学就业方向
地理信息科学就业方向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科学与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下就是我整理的地理信息科学就业方向,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生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生可在与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国外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时间较长,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产业,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有许多地理信息系统的高科技企业。我国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时间比较短,虽然也有一些高科技企业,但规模比较小,许多科研成果有待走出实验室,所以公众对其认知度还不高。但应该看到,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属于国家大力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不仅成立“中国GIS协会”和“中国海外GIS协会”以及一批相关高科技企业,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如[2]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已经步入初步繁荣,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具有较强开发和数据处理能力的该专业毕业生也将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1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业排名统计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根据27份就业数据分析出: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所有 1099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996;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理学36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29;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地理科学类4个专业中,就业排名第3。
2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业区域和方向统计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哪个地区需求量比较大?根据27份就业数据分析出:
需求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最多的地区是 杭州,占22%;
需求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最多的方向是 计算机软件,占31%。
;⑵ 学地理信息科学将来可以做什么工作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27
⑶ 地理信息科学就业方向及前景
地理信息科学就业方向及前景:
毕业生可以去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矿产、工程类企业:地质勘查、摄影测量、生产管理、技术开发。
IT类企业: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实施开发、GIS设计与开发、遥感技术、无人机。
建筑类企业:数字城市建设、城镇规划建设。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
地理信息科学主要研究地理学基础知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遥感原理与技术等,运用3S(GPSGISRS)技术,将地球系统内部的物质进行信息化,例如:根据城市地貌制成手机查询的电子地图、远程遥控无人机、实时定位导航等。
主要课程:《摄影测量学》、《GIS空间分析》、《GIS设计与开发》、《遥感导论》、《自然地理学》、《计量地理学》、《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等。
⑷ 地理信息科学就业方向
地理信息科学就业方向是比较广泛的。毕业生可在与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只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⑸ 2022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有哪些就业岗位 待遇好吗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后就业岗位:可在与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参考一: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374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3332元,0-2年工资4373元,3-5年工资5142元,8-10年工资8499元。当然具体的工资情况和你所在地区和工作能力也是有一定的关心的。
参考二: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2000-2999最多,占比50%;0-2年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50%;本科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100%。
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在国外的许多大学,而我国现有140所高校开设有该专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高级人才供不应求。随着国家各个部门信息化的进程,以及国内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开发的高科技企业的增多和发展壮大,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增大,缺口也将扩大。
信息革命的浪潮方兴未艾,信息社会正朝我们一步步走来,我国已将信息产业列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必将获得巨大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将为该专业学子提供更多现代化的、高收入的、令人羡慕的就业岗位。
以上的前景已经过去,现阶段地理信息的人才已供大与需,想从事GIS行业,较强的编程能力才是‘通行证’。
⑹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主要学什么 未来从事什么工作
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遥感原理与技术、数据库结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等。工程数学、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摄影测量学、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GPS理论与应用、GIS设计与开发、网络GIS、计算机图形学。
毕业生可在与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科学、数据库原理、遥感原理与技术、制图学、地理科学、资源与环境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地理信息科学、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的集成与应用以及相关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与开发,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土地、房地产、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地理信息科学开发、管理和有关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只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⑺ 地理信息科学的就业前景如何
摘要 地理信息科学的就业前景还不错,毕业生可在与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工作。该专业可以去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⑻ 地理信息科学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前景怎么样
摘要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研究地理信息采集、分析、存储、显示、管理、传播与应用,及研究地理信息流的产生、传输和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⑼ 2022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就业方向 有哪些出路
随着国家各个部门信息化的进程,以及国内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开发的高科技企业的增多和发展壮大,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增大,缺口也将扩大。未来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将为该专业学子提供更多现代化的、高收入的、令人羡慕的就业岗位。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土地资源、地矿、环境保护、林业、交通、城市管理等空间信息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空间信息管理与服务工作;
在基础测绘、资源普查、地矿勘探、城市信息化建设等空间信息产业相关的公司、企业从事行业软件开发与系统维护工作,在互联网地图服务商从事基础数据采集与维护、互联网地图管理、互联网地图服务开发等工作;
在移动地图服务商从事手机等移动终端地图服务管理、移动终端地图服务功能开发等工作,就业领域广,就业需求大。
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在国外的许多大学,而我国现有140所高校开设有该专业,从事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高级人才供不应求。随着国家各个部门信息化的进程,以及国内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开发的高科技企业的增多和发展壮大,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还将增大,缺口也将扩大。
信息革命的浪潮方兴未艾,信息社会正朝我们一步步走来,我国已将信息产业列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必将获得巨大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的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将为该专业学子提供更多现代化的、高收入的、令人羡慕的就业岗位。
⑽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好找工作吗
地理信息科学的就业前景还不错,毕业生可在与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工作。
该专业可以去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相关部门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
学习内容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科学的历史、现状、应用前景、产业化和最新发展动态,理解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掌握地理学、遥感与测绘科学、制图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方法。
通过本专业学习具备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建库、空间分析和制图输出的技能;能应用或开发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开发面向自然资源、空间规划、交通环保、市政城管等领域的应用系统以满足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等日常工作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交流、合作能力。
树立空间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引领的理念,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利用意识、生态安全意识、人地和谐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素养、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