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在各个app、网站上收藏了很多文章来不及看,是我们大部分人面临的难题。
最近我在整理自己的收藏,想改进自己整理信息的方法,于是找到了这本书《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作者是奥野宣之,曾经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过,因为出版了好几本教别人怎么记笔记、怎么读书之类的书,被成为“笔记本作家”。
这本书资历很老了,从第一版到现在已经有10多年,我读的这个是2013年版本,作者已经根据时代的变化做了修订。
即使修订过,这本书的主角仍然纸质笔记本和笔。相信很多人在现在已经不怎么动笔了,但是,这不意味着这本书落伍。
里面整理信息的原理和方法,放在今天还是很有启发。
参考书籍:
奥野宣之,《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2. 如何整理文章
这个问题太笼统了,如果是说把不同的文章整理的话,可以根据体裁、主题等分类。如果是一篇文章的整理的话,就按它的线索,把每一段理清就行了
3. 平时有很多的文章,资料等信息不知道怎么整理,有没有好的方法
首先你需要把文章的种类进行分类然后把文章的数据放置在同一个文件夹内就不错了
4. 怎样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要根据文章的文体特征进行归纳。如果是记叙文,什么人,什么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概括的要点,一般是那个人做了什么事,开始如何,中间经历了什么,结果如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或观点态度。
如果是议论文,从观点入手,总结出论证的方法和论据即可。
如果是说明文,从说明对象入手,分析文章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方面,说明顺序是什么,就能梳理清楚了。
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规律,就会容易多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5.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是我们经常都需要阅读的,而且文章的内容是很长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概括一下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相关资料。
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5、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5)如何整理文章上的信息扩展阅读: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阅读全文,确定本文是写人,记事,写景还是状物。
1、写人:本文通过什么事,体现了某人什么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记事:本文主要写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对某个人的影响,或某人从这件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3、写景:本文通过写某个地方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个地方的喜爱或赞美之情。
4、状物:本文通过写某个物具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物的什么感情?
此外,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给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各段段落大意,再把各段的段落大意按一定的顺序合并在一起,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可以使学生懂得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 段意归并法。
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先把全文读一遍,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再一段一段认真的读,读懂每个段,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只要把每个段落大意合理地连接起来,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题目拓展法。
有的文章的题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从审题入手,弄懂题目的含义,然后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综合归纳法,如写事的文章。
记叙文一般包含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四要素。找出文中的四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四、抓重点词句(中心句、中心段或过渡段)。
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的中心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内容。
五、取主舍次法即重点归纳法。
有时一篇文章,其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5)如何整理文章上的信息扩展阅读:
对于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要素组成,而事件又是由起因、经过、结果构成,所以如果把文章中的要素串联起来,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注意,“串联”不是“拼凑”,不是简单地把这些元素放到一起即可,而是根据总结出的元素,进行二次概括,即删掉与重点无关的语句、删掉句意重复的语句,从中提取最重要、最简洁的要素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
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1、综合六要素法。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做(或说)什么事(或话),结果怎样;在答题时,根据具体情况,尤其是根据作者的表达重点,对有的要素进行取舍。
2、扩充题目法。某些文章的题目,就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另外,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够捕捉到文章的很多信息。我们在读懂题目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再根据内容把文题扩充为一句能够全面概括内容的话。
3、合并段意法。可以分别概括每自然段或每个部分的内容,再加以合并。
4、关键词句提炼法。在读某篇文章的时候,你会经常发现一些高频出现的词语,这些词语就是关键词语。文章中的一些在特殊位置的句子需要格外留意,如文章或段落的开头句、结尾句,承上启下的句子等,往往可以剪裁使用。
注意事项
1、角度合理。一篇文章,可能有几个人物,站在不同人物的角度,概括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根据题目,在理解文意和把握中心的基础上,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分清作者表达情感和主旨的侧重点。
2、简洁准确。既然是概括,就力求字数较少。许多题目有字数要求,更不能啰嗦。这就要去粗求精,简明扼要。那些揭示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的语句要重点保留,不必要的修饰和限制性词语,可以根据情况删去。
6. 教资考试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如何筛选整理文章中的信息
图表信息是指将已知信息用图像或表格形式给出。它要求考生从已知图像或表格中获取信息,回答问题。阅读理解型题目中也会出现图表来配合文字的情况,因此图表阅读是材料阅读的重要部分。
数据表格信息筛选,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把统计表格的某个特征的信息,从多个不同特征的信息中抽取出来,再按其内在联系抽象成知识与规律,形成文字,进行题目作答。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由于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内容丰富、画面感强、生动有趣且易于接受,愈来愈多地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中。阅读视频材料的基本思路是:主体、具体措施、主要内容、结果。依据这样的阅读过程搜集、整合相关信息,并根据试题要求用文字将相关信息表述出来。
7. 请问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4、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5、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集锦二、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1、缩不短.概括课文大意时,常常讲着讲着就接近复述的.2、该不该删.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分不清楚哪些内容该留,哪些内容该删.3、抓不住重点.课文内容那么多,顾前不顾后,很难快速把握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如下五种方法----
1、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满,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2、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如《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课文第一大段主要写了: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国;第二大段主要写了: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第三大段主要写了: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三个大段的内容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钱学森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决心早日回到祖国,而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他,阻挠他回国.最后,在中国人民、世界人民的关心支持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3、重点突出法.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具体的操作:可以先简单地读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然后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弄清作者在重点段中要表达的意思,再联系其余各段作适当补充,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自然概括出来了.如《落花生》一文,重点部分是第二大段:一家人尝花生,谈论花生的好处,并以花生喻做人要做务实有用的人.以此为核心,联系文中其他内容,就不难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一家人在后园过花生节,他们边品尝花生,边谈论花生的好处,父亲以花生来比喻,告诉我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如《伟大的友谊》,直接摘抄过渡段作为全文大意: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共产主义的事业上亲密合作.有时候我们摘录中心句后,还需要“串”.如老舍笔下的《猫》,既写了大猫,又写了满月的小猫 .我们在概括课文大意时,必须把文中两个中心句串联起来:猫的性格很古怪,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还有的时候,中心句表达比较烦琐,我们还需要“缩”,精简一些修饰性的词语,使课文大意表达得更精炼.
5、重点罗列法.不同体裁的文章要点不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事情发生的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中学;主人公:董存瑞;起因:敌人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经过: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包舍身炸毁了暗堡.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把六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包,舍身炸毁了暗堡.战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重点罗列法”采用先分解后综合的思路,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集锦三、读文章,我们要学会抓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既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
1、记人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课文写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然后概括主要内容.如《桥》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挽救了全村人的性命,而他和自己的儿子却被洪水吞没了,塑造了一个英勇无私的共产党员形象.又如《晏子使楚》一文的主要内容是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4、状物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事物?从几个方面写了它的特点?怎样写的?然后进行概括.如《鲸》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集锦四、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阅读一篇文章,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才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同时可以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归纳:
1、段意综合法.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2.分析比较法.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例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花生的特点和好处,后以花生喻人,讲应该怎样做人.所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第二段,特别是爸爸的话.可归纳为:一家人谈论花生的好处,爸爸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文题扩展法.有许多文章题目本身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主要内容.所以,只要仔细解剖题目,把题目扩展开来,就容易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通过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诸葛亮施妙计,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故事.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从题目中,我们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迎送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
4.问题串连法.我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边读边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样有助于我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我们能在阅读中,依据文章的顺序,提出相应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按问题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例如:学习《鲁滨孙漂流记》一课时,让学生阅读,然后设计以下问题:课文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鲁滨孙漂流的原因是什么? 漂流了多少年? 他是怎样生存下来的?认真思考然后回答,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5.概括要素法.凡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把握了.
例如:《西门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概括: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时候,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这里,时间是战国时候;地点是邺这个地方;人物是西门豹;事件是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8. 学霸教你如何整理笔记 省时又高效的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习笔记相信每个人都做过。那么,学霸是怎么整理笔记的呢?下面我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学霸记笔记的高效方法
如何做课堂笔记
使用框架三分法
面对一页空白的笔记本,首先用笔画出简单的“一横一竖”“左宽右窄”的框架将页面分成三个部分,最上面的地方留作标题,下面作为笔记的内容。这样,明确清晰,一目了然。
当然,如果你能做到在不画线的情况下也能很好的分配页面的话,可以不画,以免影响整体性。不同科目也可适当打破常规来做笔记,比如历史,需要画时间轴的时候,就没必要拘泥于现在的框架。
养成取标题的习惯
如果给你一页你半年前做的学习笔记,你是否能一眼了解笔记的内容呢?这个时候,标题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标题可以让你无论在多久之后再翻看笔记本时,都能一目了然。这也是我们介绍的方法与其他笔记法不同的地方。
如何做复习笔记
不同于课堂笔记,复习阶段的笔记,是知识点的精华,是新知的迸发,是全面系统的总结。
这时,做笔记就不要在原来的课堂笔记上添加了,可以再找一个本子,进行梳理总结、习题整理、方法总结。学习笔记是书本的延伸,侧重点是对知识点的理解,细节的打磨,适用于初一初二的同学,而对于初三的同学,复习笔记应该是对初中三年所学知识的宏观把控、多维分析,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脉络梳理和体系设计。如果觉得以上内容不够详细,可以点击查看 记笔记的方法有哪些 相关文章,了解更多!
记笔记的好处做笔记,其实是我们思考的延伸。读一本书也好,参加一场活动也罢,如果没有记录点东西,其实是没发生过的。那么如果我们记录下来的信息,就放在那里,而不去处理,去做二次加工,那也是没有意义。
所以,笔记是需要思考、整理、归类和总结的,在这几个步骤的过程中,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就会对原始数据信息进行过滤,相当于又帮助你理解一遍,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