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机电一体化一词的来由是什么
、日本企业界在1970年左右最早提出“机电一体化技术”这一概念,当时他们取名为“Mechatronics”,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目前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Opto-mechatronics)(Opto-mechatronics)(Opto-mechatronics)方向发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机械 [jīxiè]
1. [machine;machinery]∶利用力学原理构成的装置
2. [mechanical;rigidly;inflexibly]∶比喻拘泥于成规,刻板而不知变通
机械(machine),源自于希腊语之mechine及拉丁文mecina,原指“巧妙的设计”,作为一般性的机械概念,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主要是为了区别与手工工具。现代中文之“机械”一词为机构为英语之(mechanism)和机器(machine)的总称。机构的特征有:机械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机械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机器具备机构的特征外,还必须具备第三个特征即能代替人类的劳动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故机器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 代机械原理中的最基本的概念,中文机械的现代概念多源自日语之“机械”一词,日本的机械工程学对机械概念做如下定义(即符合下面三个特征称为机械machine):
机械是物体的组合,假定力加到其各个部分也难以变形。
这些物体必须实现相互的、单 把施加的能量转变为最有用的形式,或转变为有效的机械功。
[编辑本段]机械的特征
机械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
机械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机器具备机构的特征外,还必须具备第三个特征即能代替人类的劳动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故机器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的机构。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编辑本段]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1。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机械技术 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它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的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的要求。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制造过程中,经典的机械理论与工艺应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技术,同时 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 系统技术
系统技术即以整体的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 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 自动控制技术
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 传感检测技术
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现代工程要求传感器能快速、精确地获取信息并能经受严酷环境的考验,它是机电一体化系统达到高水平的保证。
(6) 伺服传动技术 包括电动、气动、液压等各种类型的传动装置,伺服系统是实现电信号到机械动作的转换装置与部件、对系统的动态性能、控制质量和功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2、机电一体化专业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机械、电子、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基本理论,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护、调试和维修,掌握应用机电一体化设备加工的工艺设计和加工工艺系统控制要求向机械系统提的基本方法 级工程技术人才。
(2)主干课程: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加工机床、机械加 等)等都包含在其中了。
[编辑本段]机械-机械工程分类
机械的种类繁多,可以按几个不同方面分为各种类别,如:按功能可分为动力机械、物料搬运机械、粉碎机械等;按服务的产业可分为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纺织机械等;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力机械、流体机械、仿生机械等。
另外,机械在其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用等过程中都要经过几个工作性质不同的阶段。按这些不同阶段,机械工程又可划分为互相衔接、互相配合的几个分支系统,如机械科研、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运用和维修等。
这些按不同方面分成的多种分支学科系统互相交叉,互相重叠,从而使机械工程可能分化成上百个分支学科。例如,按功能分的动力机械,它与按工作原理分的热力机械、流体机械、透平机械、往复机械、蒸汽动力机械、核动力装置、内燃机、燃气轮机,以及与按行业分的中心电站设备、工业动力装置、铁路机车、船舶轮机工程、汽车工程等都有复杂的交叉和重叠关系。船用汽轮机是动力机械,也是热力机械、流体机械和透平机械,它属于船舶动力装置、蒸汽动力装置,可能也属于核动力装置等等。
分析这种复杂关系,研究机械工程最合理的分支系统,有一定的知识意义,但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编辑本段]机电一体化系统组成
1.机械本体 机械本体包括机架、机械连接、机械传动等,它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起着支撑系统中其他功能单元、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作用。与纯粹的机械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技术性能得到提高、功能得到增强,这就要求机械本体在机械结构、材料、加工工艺性以及几何尺寸等方面能够与之相适应,具有高效、多功能、可靠和节能、小型、轻量、美观的特点。
2.检测传感部分 检测传感部分包括各种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电路,其作用就是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作过程中本身和外界环境有关参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检查到的信息向执行器发出相应的控制。
3.电子控制单元 电子控制单元又称 和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进行。
4.执行器 执行器的作用是根据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驱动机械部件的运动。执行器是运动部件,通常采用电力驱动、气压驱动和液压驱动等几种方式。
5.动力源 动力源是机电一体化产品能量供应部分,其作用是按照系统控制要求向机械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提供能量的方式包括电能、气能和液压能,以电能为主。
Ⅱ 信息化时代的概述
信息化时代历史背景由大机器、大工业和大量人员所从事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不再是主流,而第三产业即服务性产业将明显增加,信息类无形产业将成为关键资源,有力气但未受过教育或受教育较少的人将面临失业。拥有信息和知识的国家将是富有的国家,这样的富国将与信息贫穷落后的国家分道扬镳。国旗、军队和货币是第二次浪潮国家的象征和主权的标志,第三次浪潮的全球化趋势将打破这类国家主权模式和封闭状态,信息一体化将使国家之间传统的国界概念逐步淡漠。托夫勒认为,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进入真正的信息社会,世界正处于新旧时代的交替之中,信息时代已经出现,但工业社会的规模经济还存在,没落的体力劳动和先进的脑力劳动共存。 美国CNN报道说:“在21世纪,我们将处在一个无固定化职业的社会。”不管你是老板,还是工薪族,如果你认为你现在的职业或事业是可以终生不变的,那将是非常危险和不现实的想法。由于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变化一 中国进入一个20:80的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20:80社会含义是什么呢?20:80是世界上一个着名分配法则,全世界20%的人拥有这个国家80%的财富,80%的人在为20%的人实现梦想。20%的是富人,80%的是穷人。说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两极分化时代。 变化二 中国正进入教育大众化时代,竞争更加激烈,就业压力更大。
80年代的大学生可谓是“天之骄子”,“上帝的宠儿”,一时成为党政机关、工厂单位的香饽饽。但仅隔如此几年,大学生遍地都是。大楼掉下一砖头,砸到的十个人中有七个是大学生,两个是硕士生,一个是博士生。此话说得虽夸张,但形象说明就业竞争相当激烈。
据统计,2006年全国高校招生报名人数为950万名,曾创下历史最高记录。2007年到2010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将进入一个持续的高峰期,在此期间,每年的高考人数都将超过1000万人。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年,当时的录取比例只有29比1,而现在的高考录取比例已经是2比1。这说明毕业后找工作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了。
据估计,在过去的20年中,有多达60万中国人到国外留学,其中16万人选择了回国。这些人被称为“海龟”,也就是海归的谐音。但是,现在归国的海龟越来越多,以至于他们现在获得一个最新称呼——“海带”,也就是从国外归来之后没有工作长时间待业的意思。据《文汇报》报道,上海2006年找不到工作的海龟达到了7000人。
“毕业即失业”,多么残酷的现实。有歌曲唱“爱要越挫越勇,爱要肯定执着”,是现在找工作的真实写照。“面霸”是现在大学毕业生的一句行话,是指乐此不疲参加面试的人;“面霸”再被拒绝无数次而坚忍不拔的,就成了“拒无霸”。难道,我们就要一直为找份工作而疲于奔命,就不能跳出这个传统模式吗? 变化三 中国进入一个老龄化社会。
在中国,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经超过1.32亿,而且每年呈20%速度递增。
第一: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第二:养儿防老,第三:自我就业。 变化四 世界进入一人多职业的社会,个人创业成为一种时尚。
大家看过一本叫做《学习的革命》的书没有?作者在这本书中写到:“在21世纪,你最大的雇主,将是你自己!”个人创业已成为一种趋势。也就是说:现在的世界进入了一人多职业的时代。
Ⅲ 盐城市县一体化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上线时间
3月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盐城市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市县一体化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试点建设市县一体化信用信息系统。系统建设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2022年3月份已正式上线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