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健康服务管理主要信息技术有哪些
健康管理是由健康体检发展而来,由健康保险推动而发展,由健康信息技术支撑而普及,由世人不断增长的健康物质和精神需求牵引而壮大。健康管理作为一种全人、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服务,有三部曲:健康状况的检测和信息收集;健康风险的评估和健康评价;健康危险因素的干预和健康促进。
健康信息技术是指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到卫生保健领域,显着改善卫生保健现状的一种方法。在现如今的信息化社会中,健康信息技术已经贯穿于整个健康管理服务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医疗行业,如电子健康档案(EHRs)、专业化健康状况评估系统、医嘱系统、电子护理记录等。
② 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哪些
信息的传递方式,决定了一种生灵的智慧程度,比如在人可感知的范围内,信息在生灵间的传递,由低到高,有五个层级:
第五层级,也就是最低的,是通过外形、色彩等传递信息,被外界感知,如一些植物,你看到叶片枯黄,有可能是缺某种营养物质,这种信息传递的缺点是不够准确,同样的枯黄,有可能是五六个原因造成的,具体是哪个,有可能会被误判。
第四层级,是通过动态和感觉(味觉、触觉、听觉等)来传递信息,如一些低等动物和高等的植物,蚂蚁可能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感觉来传递信息,好处是能够比较准确地传递信息,但缺点是信息的传递方式不够简洁。
第三个层级,是通过音波传递信息,如一些高等动物,好处是传递信息简洁准确,但是不够丰富,如猪、狗和早期的人类等动物,它们能发出不同频率的音节越多,则表达越有效,缺点是,这种信息的传播必须是即时的。
第二个层级,是通过符号传递信息,当人们发明结绳记事后,人类开始用文字及一切符号来传递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直接从其它物种中脱离了出来,进入了第二层级。缺点是,必须要长期的学习这种符号后,才能真正获得这些信息,人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学习符号。
第一层级,可以直接实现心脑频率的对接,直接感知对方的信息,只要处于同一频率上就可以。就像现在的手机信号一样,每个号代表一个特定的频段,只要频段开放且通畅,就可以直接感知,不需要语言和文字。它的传播距离,取决于信号的强弱。
③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健康教育的传播方式 :
教学、影视、书籍、互联网(网站)....
④ 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在生态系统信息流中,系统内信息大多是通过生物体产生和接收形、声、色、香、味、压(力)、磁、电等讯号,并以气体、土体和水体作介质,频繁地转换和传递;部分系统内信息和大多数系统外产生的信息,常通过书刊、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网络以及人们交往过程来传送。信息流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信息输入与输出的数量与质量,以及信息传递方式与效果,在不同的生态系统却是不同的。其主要原因是不同的生态系统中,一方面,由于人的素质(如文化程度、活动能力、精神状态、思维方式和能力等)不同,即使处于相同的地理和社会条件下,也会造成对信息流的接收“灵敏度”不同,使其信息流的通量不一样;另一方面,由于交通、通讯、广播、电视等信息流渠道的发达程度和运转状态不同,造成对信息接收量、传递速率和传递效果的不同。因此,加大生态系统信息流通量的重要措施,首先是提高系统经营决策者素质,其次是改善其交通通讯条件和普及广播电视与网络。
知识点
生态伦理
生态伦理即人类处理自身及其周围的动物、环境和大自然等生态环境的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通常是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人类的自然生态活动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又蕴藏着人与人的关系,表达出特定的伦理价值理念与价值关系。人类作为自然界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自然生态构成了人类自身存在的客观条件。因此,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给予道德关怀,从根本上说也是对人类自身的道德关怀。
⑤ 简述健康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
健康管理有以下三个基本步骤:首先:了解和掌握健康,开展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体检个人健康休息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目前健康状况和疾病家族史、生活方式(膳食、身体活动、吸烟、饮酒等)、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等)和血、尿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等)。
第二步:关心和评价健康,开展健康风险评价和健康评估。根据所收集的个人健康信息,对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个体综合认识健康风险,鼓励和帮助人们纠正不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在健康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为个体和群体制订健康计划。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是鉴别及有效控制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关键。
第三步:干预和促进健康,开展健康风险干预和健康促进。在前两步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个人健康管理计划的目标。即根据个体的健康危险因素,由健康管理师进行个体指导,设定个体目标,并动态追踪效果。
⑥ 信息传递的方式有哪三种
信息传递的方式有:翻译、译进、反馈。
1、翻译
传达人必须把信息进行翻译,成为接受人所能懂得的语言或图像等。
2、译进
接受人要把信息转化为自己所能理解的解释,称为“译进”。
3、反馈
接受人对信息的反应,要再传递给传达人,称为反馈。
信息传递是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严格地说,所有信息处理都是信息在组织内部的传递,也就是信息在物理位置上的移动。信息传递是通过文字、语言、电码、图像、色彩、光、气味等传播渠道进行的。
⑦ 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古代信息传递
在我国古代,纸还没有发明以前,常见的“信”是用漆书写在薄木板上的,叫做木牍。由于木牍一般一尺长,故又称为“尺牍”。后来,有人把信写在绸子上,叫做“尺素”。
唐代张九龄诗云:“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尺素指的就是“信”。“鲤鱼”也可指代书信,典故出于汉乐府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信笺 信笺指信纸。“花笺”是一种小篇的用华贵纸张制成,并饰有花纹的信纸。古时着名的花笺很多,有五色笺,锦色笺,百韵笺,凤尾笺等。或出之于吴,或出之于巴蜀。最着名的是蜀笺中的薛涛笺。
信封 我国最早的信封是用木板制成的。秦汉时,公私书信大多是写在竹简或木笺上,然后用两块刻成鲤鱼形的木板,作为一底一盖,将笺牍夹在中间。这种木板可算是历史上最早的信封。到了唐代,自贞观年开始,就用朝鲜厚茧纸制信封,形若鲤鱼,两面俱画鳞甲,腹中可以藏书,名曰“鲤鱼函”。
信使 古代称使者为“信”或“使”,合之为信使。如司马相如《喻巴蜀檄》:“故遣信使,晓谕百姓以发卒之事。”相传三国吴人葛玄与河伯书信往还,令鲤鱼充信使。相传大雁也传书,因此,也称信使为“鸿雁”。唐代着名诗人王昌龄有诗曰:“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在外国的,有漂流瓶等。
比较特殊的方法:
1、用候鸟,特别是鸽,雁等作传输工具。
2、作内馅的方式,如藏在鱼肚,饼类,包子等。
3、以特殊声音,如钟声,鼓声,鞭炮声等。
4、以灯光,火光,如孔明灯、烽火台、狼烟等。
5、还有其他记号,摆设等,如诱敌的记号。
现代信息传递
电话,电报,网络通讯等。
从人类的传播历史来说,人类传播信息方式的演变呈现这样一个脉络:视觉文化、听觉文化(直观的感受、“看的精神”)——概念性文化(“读的精神”)——新的视与听的文化(“新的看的精神”)。
因此,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在将来的某一天,图像信息会占据主流,文学也会退到一种极其边缘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能听能看甚至能触能闻的多媒体艺术。
但是,文字是不会像有些人预测的那样,被图像完全取代的,因为文字是积累知识的主要手段,是人类获得抽象思维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人类传播不能缺少的传播媒介。
1、有线通讯传输,如电话,传真,电报,电视等。
2、无线通讯传输,如对讲机,BP机(已淘汰),移动电话,收音机。
3、数字通讯传输,最熟悉的,连网的电脑,数字电视。
4、纸张通讯传输,如书信,报纸等。
动物的信息传递
某个动物个体的姿势、声音等,在被看作主要是对同种其他个体起通信作用时,这就叫做动物的信息传递。荧虫的发光起着告诉异性自己存在的作用。这就是一种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的种类与各个动物种的感觉机能有密切关系,许多种哺乳类,常利用体表的分泌物,尿粪等的臭味作为圈定自己的地盘的信号。
声音是鸟类、哺乳类等高等动物的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鸣禽类用鸣叫来宣告占有地盘,据说吼猴可发出15—20种不同的鸣声,黑猩猩(Chimpanzee)则能发出30种以上的不同鸣声。
把脸部表情、尾部动作或全身姿态的变化等作为信息传递的手段,可以在许多哺乳类动物中见到,这些大致可以解释为感情的自然流露应用于传递信息。但是灵长类有记号化的行为,研究日本猴的骑背(gmountin)现象就是一个例子。
骑背本是交尾的姿态,这里表示骑者高于被骑者的地位的确认以及被骑者对骑者的顺从的手段。至于从兽类的声音和记号化的行为等如何演变到人类的有音节的语言的进化进程,是众说纷云的。总的来说,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播有三种:生态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中的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生态系统调控的基础。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信息传递
⑧ 健康管理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全面结合,真正体现了三级预防。健康管理不仅是一套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程序。
健康管理包括:
健康信息采集:即收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生理指标、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的信息,发现健康问题,为评价和干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即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达到健康警示的作用,并为干预管理和干预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健康促进干预管理:即通过个人或群体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通过以上三个过程达到改善健康状况,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量。
⑨ 作为健康教育者怎样运用健康教育传播技巧
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和过程。其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对健康教育概念的理解
——健康教育是一种活动、是一个过程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和干预为手段的活动和过程
——健康教育是以改变不健康行为和确立健康行为为目标
的活动和过程
——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健康为目的的活动和过程
主体:医务人员
核心: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
主要任务:动员个人为促进自己的健康改善行为
健康教育的定位
健康教育是一套方法体系:应用于针对生活方式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AIDS以及其它各种疾病)的干预、临床治疗质量的提高
健康教育是一个工作领域:调查研究方法、评价方法、传播学方法、行为干预方法等一系列社会学和自然科学方法的综合体
健康教育是一种工作手段:协调人际关系、促进提高社区和机构的文化建设、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
健康教育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既有自然科学的特点,又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特点
既应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有关设计和方法,又应用社会学调查方法
介于医学科学与行为科学之间
研究和方法的多元性、综合性和特殊性
健康教育的意义
健康教育是初级卫生保健八大要素之首
健康教育是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
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1. 建立、提高个人及群体对预防疾病和保持自身健康的责任感
2. 促进个人和群体明智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 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疾病与健康问题,创造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
4. 加强社区职能,动员与组织社区人民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5.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社会风俗习惯中的愚昧落后状态
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1. 建立、提高个人及群体对预防疾病和保持自身健康的责任感
2. 促进个人和群体明智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 促进全社会都来关心疾病与健康问题,创造一个有益于健康的环境
4. 加强社区职能,动员与组织社区人民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5.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社会风俗习惯中的愚昧落后状态
社区健康教育
服务对象:辖区内居民
服务内容:
(一)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
(二)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36个月儿童家长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三)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五)开展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戒毒、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
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名度
转变社区居民的健康观念
普及自我保健知识
激励社区居民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改变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
健康教育的信息传播理论
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是传播健康信息,促使人们接受,相信并自觉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按照传播的理论,讲求传播的方法,反馈传播的效应,才能使人们接受我们传播的卫生信息。
(三)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五)开展食品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戒毒、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信息传播理论
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是传播健康信息,促使人们接受,相信并自觉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按照传播的理论,讲求传播的方法,反馈传播的效应,才能使人们接受我们传播的卫生信息。
传播
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
健康传播
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它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不需非自然媒介
– 交流双方可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 针对性强、灵活、具体
– 速度慢、信息量小、易失真
自我传播
是指个人接受外界信息后,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心理过程,是人类进行一切信息交流的生物学基础。
通常是心理活动的描述,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大众传播
是由经过训练的职业性的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运用多种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大众传播的特点
专业人员与特殊传播媒介
– 对象不确定
– 信息量大
– 传播材料可成批大量复制
– 传播速度快
– 覆盖面广
– 传播者和受传者间的交流较难进行
大众传播媒介选择的原则
保证效果原则
– 针对性原则
– 速度快原则
– 可及性原则
– 经济型原则
人际传播基本技巧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说的技巧
3. 提问技巧
4. 反馈技巧
5. 交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 恰当使用健康教育教材
.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良好“第一印象”
以微笑待人
寻找“共同语言”
树立教育者的良好形象
尊重对方的隐私和拒绝回答的权利
说的技巧
原则:使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语言和能够接受的方式,向教育对象提供适合个人需要的信息
内容明确,重点突出
适当重复重要的概念
把握谈话内容的深度。最好使用当地语言和老百姓的习惯用语,避免使用生僻的医学术语
注意观察,及时取得反馈
适当停顿,给对方以提问和思考的机会
3.提问技巧
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的问题比较具体,对方用简短、确切的语言即可做出回答,如“是”或“不是”、“好”或“不好”、“5年”、“40岁”等。适用于收集简明的事实性资料。
开放式提问
开放性提问的问题比较笼统,旨在诱发对方说出自己的感觉、认识、态度和想法。适用于了解对方真实的情况。 如“你今天感觉怎么样?”
探索式提问
又称探究式提问。探索式提问的问题为探索究竟、追究原因的问题,如“为什么”,以了解对方某一问题、认识或行为产生的原因。适用于对某一问题的深入了解。
偏向式提问
又称诱导式提问。偏向式提问的问题中包含提问者的观点,以暗示对方做出提问者想要得到的答案,如“你今天感觉好多了吧?”。适用于提示对方注意某事的场合。但在调查研究,健康咨询等收集信息时避免使用。
复合式提问
复合式提问:复合式提问的问题为2种或2种以上类型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如“你是在哪里做的检查?检查结果如何?”,“你每天都吸烟喝酒吗?”。
反馈技巧
反馈技巧是指对对方表达出来的情感或言行作出恰当的反应,可使谈话进一步深入,也可使对方得到激励和指导。
1)肯定性反馈 :对谈话对方的正确言行表示赞同和支持
2)否定性反馈 :对对方不正确的言行 或存在的问题提出否定性意见
两个原则:
a)首先肯定对方值得肯定的一面,力求心理上的接近
b)用建议的方式指出问题所在。
3)鞭策性反馈:三步
a)对对方的言行作出客观评论。
b)说明这种言行给你的印象。
c)向对方提出要求,并请对方答复。
“你前天没有去作产前检查,我觉得你太麻痹大意了,建议你还是定期去保健所检查,好不好?”
练习——反馈技巧
举例:
孕妇说:“我觉得做产前检查是浪费时间。”
回答:“没错,是会耽误些时间。但产前检查是必要的,咱们来谈一谈为什么要做产前检查。”
练习题:
1、“我这抽烟的老毛病可不好改。”
2、“我天天坚持锻炼,不会得冠心病的。”
3、“我看书上讲的,小孩从两个月起要喂橘子汁.”
5.交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防止出现下列干扰交谈的不良沟通方式:
交谈中突然改变话题
不适当的保证和不负责任的承诺
过分表述自己的意见,主导交谈过程,即在交谈中唱“独角戏”
连珠炮式提问,使人难以承受
对交谈对象的问题所答非所问
态度简单生硬,不耐烦的表情等
过早下结论
6.恰当使用健康教育材料
面向个人的传播材料
向教育对象强调学习和使用材料的重要性,引起对方的重视
提示材料中的重点内容,引导教育对象加强学习和记忆
讲解具体的使用或操作方法,使教育对象能够遵照有关步骤自行操作
在复诊或再次家访时,了解材料的保管和使用情况,必要时再次给以辅导
面向大众的传播材料
张贴宣传画、卫生海报等,可起到宣传鼓动和普及卫生知识的作用。使用时应注意:
地点便利,选择目标人群经常通过又易于驻足的地方
位置适宜,挂贴高度应以成人看阅时不必过于仰头为宜
多使用图画,漫画,图标等清晰易懂的宣传形式,避免过度使用专业医学术语及专业数据
定期更换,注意维护
健康咨询
最简易的教学方式,随时随地都可施行,常应用于家庭访视、诊前诊后等时机。在与对方会谈时,首先要与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继而设法了解其所碰到的困难及问题,了解之后再尽力协助解决困难并教导正确的健康知识。
健康咨询的注意事项
1.建立信任:事前应对会谈对象之背景资料(如:姓名、职业、教育程度等)有所了解,并先从其较关心的事谈起。另外,如果彼此有共同的朋友,可先从此朋友谈起,使他认识你,对你生信赖感。
2.应具有专业性,即本身应对所要谈的内容具有相当的知识,并于事前充分准备,但要注意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