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浆细胞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怎样的
浆细胞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RNA.
原因是:浆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所以不存在细胞的复制(DNA--DNA),但可以进行蛋白质(抗体)的合成:DNA--RNA,和RNA--蛋白质的途径。
‘贰’ dna复制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A、该图以DNA双链为模板,表示DNA半保留复制过程,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DNA→DNA,A正确;
B、酶1表示解旋酶,酶2表示DNA聚合酶,B错误;
C、a链和b链的方向相反,子链a链与d链的碱基序列互补,C错误;
D、若c链和d链中碱基A占20%,则T占20%,由于b和c链互补,所以其碱基G=C,占30%,D正确.
故选:AD.
‘叁’ 简述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强调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有DNA到DNA——这代表DNA复制,DNA到RNA——代表转录,RNA到蛋白质——代表翻译,RNA到RNA——代表某些RNA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进行RNA复制,RNA到DNA——指某些逆转录病毒(HIV、致癌病...
‘肆’ 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翻译的方向如何判断
A、在真核细胞中,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A正确;
B、根据图中多肽链的长度可知,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翻译的方向从a→b,B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也含有核糖体,能进行图中①DNA的复制、②转录和③翻译过程,C正确;
D、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这可提高翻译的速度,D正确.
故选:B
‘伍’ 一道关于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的问题
本人才疏学浅...只听说过遗传信息传递
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的几种类型
中心法则及其补充内容告诉了我们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其分解过程包含了如下6点:DNA的复制,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DNA→DNA;DNA的转录,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DNA→RNA;翻译,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RNA→蛋白质;RNA的复制,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RNA→RNA;RNA的逆转录,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RNA→DNA;蛋白质的复制,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蛋白质→蛋白质。但是究竟在生物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应该包含其6点内容中的几种呢?不同类型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也有所差异。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大致分为如下类型:
1.DNA复制型
在DNA复制型的生物中,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流动包含3点:DNA的自我复制,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DNA→DNA;DNA的转录和翻译,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DNA→RNA→蛋白质。这种类型的生物主要针对地球上绝大多数的动植物和噬菌体病毒等。
2.RNA复制型
在RNA复制型的生物中,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流动包含2点:RNA的自我复制,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RNA→RNA;翻译,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RNA→蛋白质。这种类型的生物主要针对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和动物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也有些遗传信息的流动只有1种:RNA的自我复制,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RNA→RNA;这种类型的生物主要针对SARS病毒,流感病毒等。
3.RNA逆转录型
在RNA逆转录型的生物中,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流动包含3点:RNA的逆转录,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RNA→DNA;转录,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DNA→RNA;,翻译,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RNA→蛋白质。这种类型的生物主要针对致癌病毒和导致艾滋病的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
4.蛋白质复制型
在蛋白质复制类型的生物中,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流动包含1点:蛋白质的复制,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蛋白质→蛋白质;这种类型的生物目前只发现一种即盛行欧美的疯牛病病毒(朊病毒)。
‘陆’ 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方向
(1)①为DNA的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在人体细胞中,这两个过程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中也能进行;②为转录过程,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此外还需要ATP供能.
(2)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即图中①过程.
(3)根据图中四条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从a→b.
(4)mRNA中腺嘌呤和尿嘧啶之和为36%,即A+U占36%,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形成该mRNA的DNA片段中A+T占36%,则A=T=18%,因此该DNA片段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的比例在0~36%范围内,即最多是36%.
故答案为:
(1)细胞核、线粒体 ATP、核糖核苷酸
(2)①
(3)a→b
(4)36%
‘柒’ 遗传信息传递规律是什么
遗传信息传递规律是中心法则。
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也可以从DNA传递给DNA,即完成DNA的复制过程。
这是所有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遵循的法则。在某些病毒中的RNA自我复制(如烟草花叶病毒等)和在某些病毒中能以RNA为模板逆转录成DNA的过程(某些致癌病毒)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
中心法则经常遭到误解,尤其与遗传信息“由DNA到RNA到蛋白质”的标准流程相混淆。有些与标准流程不同的信息流被误以为是中心法则的例外,其实朊病毒是中心法则现时已知的唯一例外。
(7)怎么判断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扩展阅读
遗传信息的转移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用实线箭头表示,包括DNA的复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即
①DNA→DNA(复制);
②DNA→RNA(转录);
③RNA→蛋白质(翻译)。
这三种遗传信息的转移方向普遍地存在于所有生物细胞中。
第二类用虚线箭头表示,是特殊情况下的遗传信息转移,包括RNA的复制,RNA反向转录为DNA和从DNA直接翻译为蛋白质。即:
①RNA→RNA(复制);
②RNA→DNA(反向转录);
③DNA→蛋白质。RNA复制只在RNA病毒中存在。
反向转录最初在RNA致癌病毒中发现,后来在人的白细胞和胎盘滋养层中也测出了与反向转录有关的反向转录酶的活性。至于遗传信息从DNA到蛋白质的直接转移仅在理论上具可能性,在活细胞中尚未发现。
‘捌’ 遗传信息的流动规律
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的几种类型
中心法则及其补充内容告诉了我们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其分解过程包含了如下6点:DNA的复制,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DNA→DNA;DNA的转录,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DNA→RNA;翻译,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RNA→蛋白质;RNA的复制,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RNA→RNA;RNA的逆转录,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RNA→DNA;蛋白质的复制,遗传信息流动方向由蛋白质→蛋白质。但是究竟在生物体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应该包含其6点内容中的几种呢?不同类型的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也有所差异。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大致分为如下类型: 韦斯(Carl Richard Woese)提出了立体化学假说(stereochemical hypothesis),认为氨基酸与它们相对应的密码子有选择性的化学结合力,即遗传密码的起源和分配与RNA和氨基酸之间的直接化学作用密切相关,或者说,密码子的立体化学本质取决于氨基酸与相应的密码子之间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互补性(Woese et al. 1966) 。这可能是密码子起源的一个重要化学机制。
Polyansky等(2013)通过实验和计算发现,mRNAs中不同核酸碱基的密度分布,非常类似于它们所编码的蛋白质中这些相同核酸碱基的氨基酸亲电子密度分布,遗传密码进行了高度最佳化,以最大化这种匹配。
1981年艾根提出了试管选择(in vitro selection)假说,1989年英国化学家奥格尔(Leslie Eleazer Orgel)提出了解码(decoding)机理起源假说,1988年比利时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家杜维(Christian de Duve,197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提出了第二遗传密码(second genetic code)假说。
英国巴斯大学的Wu等(2005)推测,三联体密码从两种类型的双联体密码逐渐进化而来, 这两种双联体密码是按照三联体密码中固定的碱基位置来划分的, 包括前缀密码子(Prefix codons)和后缀密码子(Suffix codons)。不过,也有人推测三联体密码子是从更长的密码子(如四联体密码子quadruplet codons)演变而来,因为长的密码子具有更多的编码冗余从而能抵御更大的突变压力(Baranov et al. 2009)。
2007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肖景发和于军(Yu 2007, Xiao and Yu 2007)提出了遗传密码的分步进化假说(stepwise evolution hypothesis),认为最初形成的遗传密码应该仅仅由腺嘌呤A和尿嘧啶U来编码, 共编码7个多元化的氨基酸, 随着生命复杂性的增加, 鸟嘌呤G从主载操作信号的功能中释放出来, 再伴随着C的引入, 使遗传密码逐步扩展到12, 15和20个氨基酸(肖景发和于军2009)。
厦门大学的有机化学家赵玉芬(Zhao and Cao 1994, 1996, Zhao et al. 1995, Zhou et al. 1996)也曾提出核酸与蛋白共同起源的观点,认为“磷是生命化学过程的调控中心”,因为磷酰化氨基酸能同时生成核酸及蛋白,又能生成LB-膜及脂质体。她认为,原始地球火山频发,焦磷酸盐、焦磷酸脂类化合物容易在地表积累,其P—O—P键含有的能量,通过与氨基酸形成P—N键,最终转移到肽键和核苷酸的磷酸二酯键中。她推测,磷酰化氨基酸在同时生成蛋白质和DNA/RNA的过程中,蛋白质与DNA/RNA可以通过磷酰基的调控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了原始密码子的雏形,并进一步进化到遗传密码的现代形式。但问题是,磷酰化氨基酸为何要导演核酸和蛋白质的共进化故事呢?
也有将关于密码子起源的各种学说分为这样四类的:化学原理(Chemical principles)、生物合成扩展(Biosynthetic expansion)、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和信息通道(Information channels)。根据信息理论研究中的率失真模型(rate-distortion models)推测,遗传密码子的起源取决于三种相互冲突的进化力量的平衡:对多样的氨基酸的需求、抵御复制错误以及资源最小成本化(Freeland et al. 2003,Sella and Ardell 2006,Tlusty 2008,)。
‘玖’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遗传信息传递规律即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DNA是自身复制的模板,DNA通过转录作用将遗传信息传递给RNA,最后RNA通过翻译作用将遗传信息表达成蛋白质.
中心法则强调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
有DNA到DNA——这代表DNA复制,
DNA到RNA——代表转录,
RNA到蛋白质——代表翻译,
RNA到RNA——代表某些RNA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进行RNA复制,
RNA到DNA——指某些逆转录病毒(HIV、致癌病毒)在宿主细胞中进行逆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逆转录酶.
所以中心法则全过程包括5个生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