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听到熟人在说话,就能判断出谁在说话,这个过程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吗为什么
从语言学纲要中可知
这是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因为符号存在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传递信息都是通过将意义与形式结合的。但是语言符号的形式与一般符号的形式不同,它是一种声音实体。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独特之处,如音高、音色等,我们听到一个人说话时,长时间的接触后,就将这种声音与意义结合起来,从而了解这种声音所传达的意义。
‘贰’ 论析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信息的传递
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毕业论文是不可缺少的一项,但是毕业论文又是十分难写的,让很多同学挠破头皮也难以下笔。在这里我为大家展示一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希望能够帮到同学们!
论文关键词 :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交际障碍
论文摘要: 非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除了要懂得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语言知识外,还必须掌握文字字面以外的蕴含了许多文化因素的非语言交际手段。从而就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等几方面的文化差异及其引起的交际障碍来阐述文化在非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意义。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与种类
人类交际是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的结合,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对于非语言交际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Samovar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有关非语言交际的定义有很多。根据Samovar的观点,非语言交际指的是“在一定交际环境中语言因素以外的,对输出者或接收者含有信息价值的那些因素。这些因素既可以是人为生成,也可由环境造就”。非语言交际涉及文化、民俗、社会学、人类学等许多领域,运用范围广泛,其语义也很复杂。非语言行为只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表达明确含义,孤立地理解某一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常常是难以奏效的。
关于非语言交际的涵盖范围,其分类方法有很多。胡文仲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将非语言行为大致分为四大类: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体态语包括基本姿势、基本礼节动作以及人体部分动作所提供的交际信息;副语言包括沉默、话轮转接和各种非语义声音;客体语包括皮肤的修饰、身体气味的掩饰、衣着和化妆等所提供的交际信息;而环境语则包括空间信息、时间信息等。前两类可称为非语言行为,而后两类则指非语言手段。
二、非语言交际与文化
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是密不可分的。许多非语言行为都是文化习得的结果,人们的非语言交际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是由一定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文化和绝大多数非语言交际行为都是代代相传和后天习得的,都是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形成的某一社会共同的习惯。在非语言交际中,有关文化的表达方式异常丰富,以至于文化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于非语言方面的因素而不是语言方面的因素。Birdwistell认为,没有一种表现行为是适用于所有文化的;所有的行为都是文化的产物,而不是生理上的遗传或天生的。因此,通过非语言方式表达的一些情感都是某些文化所特有的。Samovar认为,通过了解某一文化的非语言表现的基本模式,我们可以探寻人们的举止态度;通过非语言行为模式可以了解一种文化的价值体系;通过对非语言行为的研究可以排除狭隘的文化优越感。非语言行为的差异比语言行为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更为严重,因为非语言行为一般是情感或情绪的表露。由此可见,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和错误破译信息是显而易见的。
1.体态语中的文化差异
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与动作,它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它包括身体语言、手势语、态势语和体语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它也是文化的载体。在体触行为方面,中西文化差异体现得尤为突出。不少美国学者将英美文化列为非体触文化。在西方国家,人们对近体交际的亲密距离非常敏感,人们不才惯相互拥挤,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在捍卫属于自己的领地。尤其是同性之间如拉手、勾肩搭背等行为都被视为禁忌。而在东方的传统文化中,近距离体触并不属于异常现象,人们甚至认为这是一种亲密、温暖的表现,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同性朋友之间的'体触都被认为是非常正常、完全可以接受的非语言交际行为。
2.副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副语言又称伴随语言,它一般指伴随话语而发出的无固定语义的声音。副语言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最显着的方面之一是对沉默的不同态度。Hall曾把“沉默”作为他划分“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一条重要标准。在他看来,东亚文化如中国、日本、朝鲜等属于高语境文化。在这些文化中,信息往往是通过手势、对空间的利用甚至沉默来传递的,因此对信息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语言行为以外的语境。在中英交往中,英语国家的人对中国人经常采取的沉默态度很不习惯。西方有的学者将东方人的“沉默”视为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信心,甚至认为东方人的沉默态度是对交际对方的蔑视或侮辱。而中国人却很重视交谈中沉默的作用,认为停顿和沉默具有丰富的含义。恰到如处的停顿能产生惊人的效果,甚至具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
3.客体语中的文化差异
客体语言指人工用品,包括化妆品、修饰物、服装、衣饰、家具等。这些物品具备双重功能:实用性与交际性。以交际角度来看,这些用品都可以传递非语言信息,都可以展示使用者的文化特性和个人特征。东西方文化对嗅觉信息的感受也不一样。中国人适应人身体的自然气味,中国人很少习惯使用香水;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对这种人体的自然气味是很难接受的。因而无论男女都注重对身体气味的掩饰,都习惯每天使用香水。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注意正确对待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身体气味,即身体气味的文化差异,不能从本民族的喜好出发去厌恶、反感外族文化的生活习惯。
4.环境语中的文化差异
环境语也是非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从非语言交际的角度来看,环境指的是文化本身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环境。环境语包括时间、空间、颜色、信号等。这些环境因素都可提供交际信息,所以环境语也能展示文化特性。
Hall在其《无声的语言》中对不同文化对于空间、领地、近体距离等的不同认识作了详尽研究。他认为,人的空间观念是后天习得的,因此人们的领地要求和空间关系在每种文化中都有其特定的规则与程序。文化不同,人们对空间的需求和与空间有关的交际规则也不同。在中国,人们比较能够容忍拥挤;而在英美国家,一旦公共场合出现拥挤,人们会马上尽量回避,因为他无法适应过近的近体距离与体触。西方人的领地观念明显强于东方人,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无形的领域被侵犯,就会马上采取各种反应进行维护。领地观念最突出的心理反应是对待隐私的不同态度。英美文化中的人十分重视保护自己的隐私,这也是他们与中国人交往时感受到的最大的文化冲突之一。东西方文化对待时间的观念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讲,西方人具有更强的时间观念性,他们非常注重守时,并十分珍惜时间。
三、结语
从以上阐述不难看出,在非语言交际中文化因素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忽视了文化的重要性,必然会导致交际中的误解与障碍,最终导致交际失败。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文化差异是真正理解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前提,它有助于消除不同文化的冲突与冲击,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叁’ 为什么在传播过程中存在语言表述的局限性
宇宙是无限的, 宇宙中的物质也是无限的, 按这个推理宇宙中发生的事件应该也是无限的, 信息是外部世界所有一切的客观影象.
比如说机算机中存储的信息, 而人脑对信息的了解是通过语言,语言是掌握信息的唯一手段, 事实上人脑思靠的过程也潜在的也是通过语言, 所以说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但是语言的字符是有限的, 因此语言的描述能力也是有限的.
那么就存在一个问题: 用有限的语言是无法描述无限的宇宙中的信息的, 那么在宇宙中必然存在人类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事件, 语言无法表达那么人脑就不能去认识这种事件, 按这个推理人是无法完全认识宇宙……
‘肆’ 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的手段
除了语言之外,人们还使用其他的信息传递工具:(1)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等辅助性的交际工具(2)体态语等伴随性的副语言交际工具,(3)盲文、手语等类语言交际工具.但这些交际工具或者使用范围的有限,或者运用效率低下,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很难与语言这种交际工具相提并论.
文字记录语言,打破了语言交际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教学生识字、阅读、写作.但是,文字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远不能和语言相比.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是不能没有语言;没有语言,社会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存在,估计有几十万年.今天世界上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多得多.文字产生以后要随着语言的发展而演变,它始终从属于语言,是一种辅助的交际工具.
总之,在上述的种种信息传递工具当中,身势等伴随动作是非语言的交际工具;旗语之类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之上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伍’ 为什么说非语言信号所传递的信息比语言信号所传递的信息更真实
这样说的是绝对的,但是我觉得这样说的理由就是语言信息的传递会经过人们不自觉的加工人传人会离事实越来越远,但是非语言传递的信息是靠,自身的观察和各种综合信息的判断
‘陆’ 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非言语行为所传递出的信息大致占到
在面对面的交流过程中,信息的传递是在语言和非语言两个层次上同时进行的。一般来讲,通过非语言传达的信息占整个交流过程总信息量的比例是大于50%。
信息传递通过文字、语言、电码、图像、色彩、光、气味等传播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送方式有单向传送、双向传送、半双向传送、多道传送等。
(6)为什么语言不涉及信息的传递扩展阅读:
信息传递的特点:
1、涉及的数据量大。数据一般需存放在辅助存储器中,内存中只暂存当前要处理的一小部分数据;
2、绝大部分数据是持久的,即不随程序运行的结束而消失,而需长期保留在计算机系统中;
3、这些持久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所共享,甚至在一个单位或更大范围内共享;
4、除具有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等基本功能外,还可向用户提供信息检索、统计报表、事务处理、规划、设计、指挥、控制、决策、报警、提示、咨询等信息服务。
‘柒’ 社会行为的群体内部都能用语言传递信息吗
社会行为的群体内部都能用语言传递信息吗?可以用语言传递信息呀。在科学这么发达,用语言传递信息是非常容易的。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很方便很快。就好比说跟人对面做说话一样,那样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