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信息系统 > 审稿人需要提供哪些信息

审稿人需要提供哪些信息

发布时间:2022-10-03 08:00:37

‘壹’ 选择科技期刊审稿人要遵循哪些原则

根据出版道德委员会(COPE)建议的指导纲领文件(以下是原文翻译),同行评审员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只同意审查那些审稿人具有专门知识专业知识的手稿并进行适当及时的评估
•尊重同行评议的保密性,不得在同行评审过程中或之后透露手稿或其审查的任何细节,超出期刊发布的内容
•不要使用同行审查过程中获得的信息来获取自己或其他人或组织的优势,或者不利于或诋毁他人
•宣布所有潜在的相互冲突的利益,如果不确定某些事物是否构成相关利益,则可以从期刊寻求建议
•不允许他们的评论受到手稿的起源,国籍,宗教或政治信仰,性别或作者的其他特征,或商业考虑的影响
•在他们的审查中客观和建设性,不要有敌意或煽动性,不犯诽谤或贬损的个人评论
•承认同行评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互惠的努力,并承诺能够及时地进行公正的审查
•为期刊提供准确和真实的专业知识的个人和专业信息
•在审查过程中假冒另一个人被认为是严重的不当行为
在同行评审过程中的期望
收到评审请求后,审查同行评审员应:
•在合理的时间框架内作出回应,特别是如果不能进行审查,而不是故意延误。
•如果他们没有执行审查所需的专业知识,或者他们是否能够仅评估手稿的一部分,清楚地列出他们具有相关专长的领域。
•只有当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在相互同意的时间框架内完成审查才同意审查手稿,如果需要延长,请及时通知。
•声明任何潜在的冲突或相互竞争的利益(例如,可能是个人,财务,智力,专业,政治或宗教),如果不确定是否从期刊寻求建议某事构成相关利益。
•遵循期刊的政策,考虑有冲突的情况。如果期刊没有指导意见则应通知期刊,如果:他们在任何作者的同一机构工作(或将加入该机构或在那里申请工作);它们是或已经是最近的(例如,在过去3年)导师,受访者,密切合作者或联合授权持有人;他们有一个亲密的个人与任何作者的关系。
•重新审查他们之前对另一本期刊审查过的手稿,它可能已经做过变动,因为改变两份不同的期刊的评估和接受标准可能不同。
•确保替代评审者的建议是基于适合性,不受个人影响考虑,或受收到的手稿的有某些具体的结果的意图影响(无论正面的或负面)。
•如果只是为了看到手稿而不打算提交审查就不要同意做此次审查。
•如果他们觉得无法提供公正和公正的审查,则拒绝审查。
•如果他们参与了手稿中的任何工作或其报告,则拒绝审查。
•如果要求审查与他们准备的写的手稿或已经在另一个期刊评审的手稿非常相似的手稿,则拒绝审核。
•如果他们与期刊使用的同行评议模型有问题(例如使用开放式),则拒绝审核,因为这会影响他们的审查或导致他们由于无法遵守期刊的审查政策而做无用功。
在审查期间
在审查期间同行评审员应:
•如果他们发现冲突的利益在同意审查时不明显,或者任何可能阻止他们提供公平和公正的审查的事情,请立即通知该期刊。
•在等待有关可能导致请求审查被撤销的问题的期刊的指示时,不要看手稿和相关资料。
•阅读手稿,辅助材料(例如审阅者说明,所需的道德和政策声明,补充数据文件)和日记说明,如果有任何不清楚的情况,请提交任何缺失或不完整的项目,以便进行全面的处理评论。
•如果他们发现他们没有专门知识来评估手稿的各个方面,尽快通知期刊;他们不应该等到提交审查,因为这将不适当地拖延审查过程。
•没有首先获得期刊的许可,不要让任何人卷入审稿,包括他们正在指导的初级研究人员;任何帮助他们进行审查的个人的姓名应包括在返回的评论中,以便期刊记录他们的贡献,也可以使他们的努力得到应有的承认。
•保留所有手稿和审查细节保密。
•如果出现情况,请联系杂志,以防止他们及时提交审查,如果仍然要求进行审查,提供准确的估计时间。
•在双盲审查的情况下,如果他们怀疑作者的身份通知该杂志,如果这种知识引发任何潜在的利益冲突。
•如果他们遇到任何违规行为,对工作的道德方面的担忧,意识到手稿和同时提交给另一个期刊或已发表文章之间的巨大相似性,或怀疑在任何研究或撰写和提交手稿过程中有学术不端, 应该立刻通知该期刊。但是,如果期刊要求提供进一步的信息或建议,审稿人应该保密,不进行个人调查除非期刊要求你这么做。
•不故意延长审查过程,要么延迟提交审查或从期刊或作者请求不必要的附加信息。
•确保他们的审查是基于工作的优点,不受任何个人,财务或其他冲突的考虑或智力偏见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未经期刊许可,不得直接与作者联系。
在准备报告时,评论员应该:
•请记住,编辑正在寻找他们的知识,良好的判断力,并对工作和手稿的优缺点进行诚实和公正的评估。
•如果他们被要求解决原稿的特定部分或方面,并指出这些是哪些,请在开始审查时明确说明。
•按照期刊的指示,对他们所要求的具体反馈意见,除非有很好的理由不要这样做。
•在他们的评论中客观和建设性,并提供有助于作者改进手稿的反馈。
•不作贬损的个人评论或毫无根据的指责。
•具体说明他们的批评,并提供证据,适当提及证实一般性陈述,如“这项工作已经完成”,帮助编辑进行评估和决定,并对作者公平。
•记住作者的论文,如果基本上是清晰的话,不要把它改写成自己喜欢的风格;但是,改进清晰度的建议对于重要。
•请注意由于作者以不是他们自己的语言撰写的语言问题的敏感性,并恰当尊重地反馈。
•明确指出对于支持正在审议的手稿中提出的额外的调查要求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只会加强或扩大该手稿的工作。
•不要以这样的方式准备报告,或者包括建议审查由另一人完成的意见。
•不要以对另一个人反映不当或不公平的方式准备报告。
•不对公司提到的任何竞争对手的工作造成不公正的否定评论或者不合理的批评。
•确保他们对编辑的意见和建议符合他们对作者的报告;大多数反馈应该放在作者的报告中。
•对编辑的保密意见不应该是诋毁或虚假指责的地方,因为知道作者不会看到这些意见。
•不建议作者包括对评审者(或其联系人)的引用仅仅是为了增加审稿人(或其同事的)引用数量,或提高他们或其同事的工作的知名度;建议必须基于有效的学术或技术原因。
•确定期刊是否要对他们的审查意见签字,如果这样做,他们应该觉得做得很舒服。
•如果他们是处理手稿的编辑,并决定自己对该手稿进行审查,如果该期刊采用盲审,请公开透明地进行,而不是打着匿名评审的幌子,除非是另一位编辑对其进行审稿。
对后审查的期望,同行评审员应:
•继续保留手稿的细节及其审查保密。
•如果与期刊联系有关审查手稿的相关事宜并提供所需信息,请及时回复。
•如果有任何相关信息在提交可能影响其原始反馈和建议的审查后发现,请联系期刊。
•阅读其他评论者的评论,如果这些是由期刊提供的,以提高自己对该主题的理解或所达成的决定。
•尝试适应期刊的要求来审查他们审查的手稿的修订或重新提交。

‘贰’ 你知道SCI审稿人看重哪些内容吗

首先,一篇SCI文章映入审稿者眼帘的便是图表,因为图表在纯文字的文章中成为了唯一突出和抢眼的地方。故而,图表的写作是SCI审稿人最爱计较的内容。
对于图表的写作,我们需要遵从以下的原则:
法则一,图表的形式应尽量简洁,所承载的问题不要过多明确图表所要阐述的问题,在图题、图注或图内直接回答这些问题,或者在正文中通过提供更多的背景而间接地回答这些问题。复杂的图表尽量安排到论文的尾部,以便读者在有一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理解。相互间有比较或参照意义的插图可整合为同一个图中的多个分图[(a), (b), (c)],以减少文字表述的复杂性。如果期刊对插图的数量有规定(通常不超过6个),应严格执行;
法则二,图表的设计要基于成果的表达,准确地突出作者的贡献图表是论文中的空白处(blank area),即:图表本身或周边的留空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因此,图表的内容和视觉效果一定要重点突出。尽可能地将论文的代表性贡献用关键性图表清楚地表达出来,不要包含太多不属于本文工作的信息,以免作者的贡献被淹没在无关的细节大海里;
法则三,根据数据或观点表达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表达形式(插图或表格,对于表格或插图的选择,应视数据表达的需要而定。表格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地列举大量精确数据或资料,图形则可以直观、有效地表达复杂数据。因此,如果强调展示给读者精确的数值,就采用表格形式;如果要强调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或变化趋势,则宜采用图示方法,一定要避免以插图和表格的形式重复表述同样的数据)除非重复的理由十分必要;
法则四,图表的表述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水平,应具有“自明性”。
在遵守以上原则的同时,对于SCI写作中图表的制作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以下的错误:
(1)图、表格内容与文字重复。在SCI论文中,相同内容不宜用文字、表格和统计图重复表达,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即可。这方面的原则应是:凡是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表达清楚的就不用图和表格来表达;凡是用表能够一目了然表示的就不用图。为使读者便于对照比较和了解精确结果时,以表格形式为宜。
(2)表格中数值计算不精确,保留位数不一致。表中数值精确与否是决定统计表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科学实验结果是否严密的具体体现。由于表格中的数据是经过原始数据计算得出,因此往往不是整数。应该使用相同的小数位。表格中同一指标数字的有效位数应一致,不足者以“0”补足。计算百分比时,应注意各百分比相加应为100%。
(3)缩略语及量和单位不规范。表格中所列的指标名称不宜随意而定,应使用固定的缩略语。特殊情况下使用不常用的单位和缩写词时,需在表注中说明。表格中的法定计算单位,一律使用符号。单位应该遵循国际标准命名原则。在数字和单位之间应有一个单一空格。
(4)表中分组变量与观测指标的位置颠倒及数据排列不当。表中数据的排列应接同类数据纵排的原则安排,排列不当则导致读表费力,不易对照比较和从中了解变化规律。
(5)表注说明过繁。表注是对表中有关内容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应简明扼要。如需要说明的内容较多时,应移入表前的正文中用文字介绍,表中数据的计算公式,应在论文的“Materials and Methods”部分介绍,不宜列入表注。
(6)罗列原始记录数据。典型的表和图是对结果的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不必全部罗列于表中。表格中的数据一般应是经过统计学处理的。
其次,在大致查看了SCI稿件中图表内容之后,审稿人便会正式阅读文章内容。而在SCI文章的内容中,最先被审稿人关注的便是SCI的摘要。因为这个部分的内容是文章的高度概括。只要阅读这部分的内容,审稿人便能了解文章所论述的主要内容。故而,摘要的好坏也是决定一篇SCI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写作SCI摘要的时候,我们需要体现四点内容:
1、写出文章正文中所采用的材料及简要的处理方法。切记勿将所有的正文大部分截取作为摘要,摘要主要是体现论文的大纲,不用过多作为一个详细介绍,简明扼要描述出正文中实验所采用的材料和简要不可少或者特殊的处理方法,吸引读者,也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可阅读性。
2、重要的结果在摘要就体现出来,比如多重比较结果,或者是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文的重要结果可在摘要体现出来,这样一来道出文章主旨,也给读者一目了然的信息,或者还可以是简单介绍实验,再列出分析结果,不要将读者误导,也不要过多留悬念。读者可能会因为你的论文摘要表现太多迂腐,从而对你的文章提前作出反感心态。
3、最后写出本文的一些重点意义。摘要部分还是要透出文章的科研意义,和实验的价值意义所在,体现出文章的特殊性和现发现等信息。读者是首先透过摘要信息对正文的大致了解的,对摘要的截取要细心斟酌。
4、将结果部分比较重要信息复制过来就可以了。正文的表达中最后会写出结果部分,这些也可以作为摘要的选择。在最后一句提出实验的意义和展望就算是完成了。
最后,除了以上图表和摘要做为审稿人查阅一篇SCI时最为计较的两个要点之外,在一些内容的写作上审稿人一样那么爱计较。这些内容包括了:
1、SCI论文标题要创新、简洁。创新是因为写科技文章的目的在于报道新的科技进展,缺乏创新因素就会失去发表的意义。但运用创新要建立在已有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太过于“创”这个字可能会适得其反。
2、SCI论文写作的实验操作要真实。在遇到实验数据发现偏差时,绝对不能主观臆断,应该完全遵循实际的实验结果。重复实验或增加采样数量是获得最好数据的方法。即便预期的实验结果和实际的实验结果存在偏差,也应根据实际的实验结果来撰写SCI论文。有时候差异也可能使这篇文章具有争论的焦点成为文章的亮点。
3、SCI论文参考文献与引言规范。参考文献规范可以使读者了解文章的依据,也显示出自己对科研工作的准确定位与对知识的尊重。推荐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对参考文献进行编辑可以避免各种细节错误。SCI引言应简练明了介绍科研内容发展历程在这研究方向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4、SCI论文整体的格式要标准化。SCI论文内容段落分明,排版清晰有利于审稿人的审阅。SCI论文段落与段落之间留出空行,使得文章看起来简洁明了。SCI论文正文、标题和参考文献分别用不同的字体区分开来。

‘叁’ 发表期刊论文第三作者需要作者哪些信息

包括作者姓名,担任什么角色。
作者应该包含:与论文选题和实验设计、资料分析的人员;撰写文章或者对文章关键内容进行修改的人员;参与论文在审稿人进行评估后的修改,能对文章进行答辩的发表者。
作者一般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有时也指某种理论的创始人,或某一事件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在苏联、法国、联邦德国、西班牙等国的版权法中,作者指通过自己的独立构思、运用自己的技巧与方法,直接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并产生出体现创作者个人特性的作品的自然人,其中包括小说家、诗人、散文作家、剧作家、作曲家、歌词作家、记者、画家、书法家、雕刻家、工艺品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摄影家、翻译家、计算机程序编制者等。美、日等国的版权法也承认法人为作者。

‘肆’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审稿人

1、要更新自己的知识,如果对稿件的内容不熟悉,先到Pubmed查查相关的文献再开始审稿。
2、注意自己的语气要中立和客观,不要用带有个人感情色彩的语气去评价文章。
3、审稿最好一气呵成,我是在1天里面完成审稿的初步意见,第二天修改了一些语句就submit;以前我审稿拖拖拉拉,结果有些第一天想好的批评意见第二天就忘了。
4、审稿时文章的整体结论和局部结果都要注意看,以我审的文章为例,作者的结果都是ok的,统计方法也是正确的,但是却带有倾向性地得出了一个研究数据并不支持的结论。
当拿到一篇文章的时候,我的习惯是首先看文章的题目,然后是RESULTS部分,主要是文章的图表,对图表的内容和逻辑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稿子的水平如何相信自己也能初步估计。
无论怎样,审稿人需要有一个结论性的评价,这个评价往往左右着editor最后的判决。当然,reviewer的这个结论包括好几个等级,如excellent,good,minor revision,major revision,最后才是rejection,由此可见,让审稿人下rejection的结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直接拒稿呢,谈一下我的做法:
1. 拒稿的把握,也要看给什么样的杂志评审,如果杂志IF一般,那就要相对宽容一些,不要轻易下拒稿的结论,最起码提一些建设性意见,让作者修改。如果杂志在专业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或者是小领域内公认的牛刊,就要相对严格一些;
2. 课题设计有严重问题,且并不能证明课题结论,这种情况下坚决拒稿,绝不手软;
3. 没有创新性,看了半天只是研究了跟别人一样的东西,没有发表价值,当然,这种情况很少了。一般而言,如果不是绝对的重复别人的研究,而自己有的确做的话,我一般不会拒稿,会让作者结合已经存在的研究结果,分析自己的优劣性,都会给作者一个revise的机会;
4. 实验本身的错误,我认为这个是研究的根本,如果发现问题,拒稿没商量;
5. 面对某些非英语母语国家的文章,个人觉得英语不地道不能成为拒稿的主要理由,当然,英文特别差的除外。顶多我会在major comments里面加一句“English need to be improved under the suggestions of native specialist”之类的话. 所以,如果课题没有大的问题,写成英文,总会有适合自己的杂志的。
一定要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说的话要靠谱。
审过别人的稿子,才会知道英文写的是否漂亮有多么重要。写的好,一读到底,舒服,意见自然好些。写的差,有的句子看几遍都搞不清作者的意思,自然火大!
稿件状况:语言让人费解,引用文献有错误,整个文章逻辑比较混乱。
审稿经验总结:一定要把文章写清楚,不要让审稿人对语言失望,另外,引用文献不要出错,至少引用公式要写正确。
1、注意全面了解所审稿件的相关知识,如有最新高等级的综述发表,那么它会是一个很好也很省力的阅读对象。
2、就文章本身发表意见,最好不要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
如其说决定论文接受与否的“生死权”在主编或责任辑辑,不如说论文是否接受取决于审稿人的评语和建议。大多数情况,编辑会视审稿评语、意见和建议来决定是否给作者机会或直接接收或拒绝。但有时,某个审稿人在评语中对论文有较高的评价,但却建议拒稿。此时,编辑会综合参考其他审稿人意见来决定。反之亦然,有些审稿人在评语里提了许多”critical”甚至”fatal”意见,但却建议“revision”。编辑往往会根据其经验、杂志要求和其他评语作出拒稿的决定。毕竟,有些审稿人只是“专家”,不一定有足够的能力来判断“该论文”是否应在“该杂志”发表。
有些论文投1分的杂志,我会建议”accept, or minor revision”, 但投5分的杂志,我会”reject”。 不管编辑如何决定,大多数杂志都会通知审稿人审稿结果(这是国内很多杂志作不到的)。
1、对于审稿来说,熟悉相关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完成。
2、审稿时,通常先阅读一遍Abtract,了解文章的目的和大概观点。然后重点阅读methods和discussion部分。材料和方法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对临床型研究而言,患者一般资料,知情同意,实验设计,统计方法这些都需要重点阅读。其次是讨论部分:作者是否根据自己的结果进行讨论,是否提出新的观点或有意义的结论。
3、审稿时依据杂志的影响因子高低适当对标准做出调整是正确的。因为不同的杂志要求不同。像我听过的lancet主编提到,杂志对稿件的要求是first or last,我理解就是creative or decisive,就是说只有最先的具备创新性的东西或是最后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才会被接受。我的审稿原则是:如果文章有闪光点,或能够对临床诊断提供帮助,实验设计没有大问题,那么就初步认定这篇文章可以接受。
4、写审稿意见时,用一两句话大致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方法,然后按次序罗列审稿意见,需要major revision的文章,将最重要的问题列在前面,比如文章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下面可以写一些小问题,比如各个部分的长度,表格或是图表问题等等。
5、英文问题是非母语作者稿件都会存在的问题,程度不同而已,只要对文章的观点和表述造成太大的影响,都是可以接受的,可以在审稿意见最后提一句English should be improved。
我自己投过的一篇稿件,一个reviewer在审稿意见中甚至将错误的语法和用词都帮助纠正,当时觉得这个reviewer审稿非常细致。但我们本身就是非英语,可能一般达不到这个水平了。
我的审稿经验相对较少,但个人觉得审稿时一定要认真。编辑邀请审稿,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对审稿人的信任。审稿时要在杂志和作者的角度分别考虑,做出客观公正细致的评价,这样其实也使自己得到更多的信任和尊重。
1. 整体上宏观把握实验设计和文章组织的合理性,看能不能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文章中的结论(很多文章中的结论是夸大了的);
2. 审查实验数据一定要细心,尤其要重点关注figure legends和figures中的对应性。严格审查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3. 重视统计学分析。
4. 总体原则:客观、仔细、公正。要把意见和建议详细反馈给编辑,这样也会给编辑一个好的印象。
首先实验目的不够明确,Introction绕来绕去,没有明确的落脚点,不像一篇文章,更像课题申报材料。实验设计不够合理,没有围绕实验目的去设计实验,而且加了一些无关的实验。讨论也不够合理。
本来想reject,后来考虑到该研究选题不错,给了major。杂志一共找了4个审稿人,一个给了reject,感觉这是领域内的牛人,另外两个给了minor 不过意见都是瞎写一通,感觉要么是领域外的,要么是和作者认识。
审稿经验总结: (1) 一般杂志都给至少两周的期限,如果不是跟自己的研究领域特别吻合的要不吝时间多看文献不要糊弄。(2) 根据杂志的档次,只要理由充分大胆做决定,不要有倾向性。

‘伍’ 如何审稿

通常来说,需要读三遍文章,第一遍是浏览,也就是获得一个对文章的第一感觉;第二遍则是要深入文章中;第三遍就是确确实实的考虑此文章应该如何修改。建议是,读完第三遍的时候,立刻填写审稿表,因为这个时候文章的内容完全在你自己的脑子里面。你可以将自己的审稿任务,分成三大块:a) 填写评分表; b) 给出对文章的总体意见; c)对于文章某一节,或某一处的具体意见。 通常来说,c) 是需要在文章上直接标注出来的。 除非不允许,否则的话,你应该给编辑邮寄回一份有你标注了你意见的文章。你可以给编辑写一份单独的,保密的意见。很多审稿人评分表中有一项就是“给编辑的保密信息”,这样的话,你可以直接把自己的意见填写在其中。不然的话,你可以在自己给编辑的信息上,注明“confidential”字样。不要因为锯掉一篇paper就不好意思,当然也不要接受一篇你觉得需要修改的paper。读者不愿意读垃圾文章,而作者也会因为你的审稿意见而得到好处,从而发表更高水平的文章。导致一篇烂paper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作者没有介绍清楚他们的算法,概念,背景只是,实际的结果,文章的贡献等等。文章可能需要很多遍的通读修改(语法,拼写,等等)。研究可能陷于较低的质量或者说毫无太大的贡献。研究本身还不成熟,没有达到可以发表的级别。文章也可能是为了赶最后期限,而上交上来的拼拼凑凑的作品。根本不符合期刊或者会议的内容。和某些作者已经发表的内容过于相近。争取在审稿的时候既表现的专业而又不含敌意。如果你确实被作者激怒(比如一篇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根本没有自己读过的文章),你完完全全可以表现出你的愤怒,既可以直接跟作者说,也可以跟编辑说。

‘陆’ 修回稿的cover letter 主要是写什么内容

首先,诚恳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提交文章修改后要附上一个cover letter。里面包含这些内容:

‘柒’ 投稿时要Cover Letter,是个什么东东

Cover letter中文叫做投稿信,是在投稿的时候写给编辑的信,作用跟古时候拜访人家用的拜帖有点相似。如果把期刊编辑形容成住在高墙大院里的名门望族,那投稿人就是希望给伯乐相中的无名小辈,这么说来拜帖一定要精致醒目有特色。不过如果作者已经是业内大牛了,估计投稿信是可以随意一些的。

虽说文章能不能发表靠的还是科研价值本身,但是投稿信也是很重 要的。在现在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权威期刊不缺稿源的情况下,责任编辑做的是择优录用,先淘汰掉一部分感觉上价值不大的稿件。如果投稿信没有含什么有用的信息,文章一眼看上去又没有太多吸引力,一些责任编辑就会很快做出拒稿决定。当然用的是非常委婉的说法,拒稿信用的也是统一模板。比如:

Thank you for submitting your manuscript, referenced below, to <期刊名>.

“文章标题”

We have examined your paper, and conclude that it is not suitable for this Journal. It is our consensus that a specialized journal in this area would bring your paper to the attention of a more interested audience. This is not a judgement on the technical quality of your manuscript.

Sincerely yours,

但是实际上,这篇第二天就被责任编辑拒稿的文章其实符合期刊发表的研究方向,因为有几篇相关的文章就是发表在该期刊上。不过被拒了也就拒了,再去辩解也毫无意义。不过好奇之下,还是去google了一下责任编辑的背景,主要是做光学的,跟文章所属的电磁方向虽然是一大类,但还是有所区别。再回头看那个投稿信,用的就是以前的模板,只是用两句话简要介绍了一下文章的主要结果。模板如下:

Dear editor,

We would like to submit our manuscript entitled “<文章标题>”, which we wish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期刊名>.

There are couplers of results in this paper may be found interested by the general readers. <然后文章的主要结果>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considering our manuscript for potential publication.

Best wishes.

虽然投稿信也用两句话说明了一下文章结果的价值,但是在这种责任编辑只是大同行的情况下, 如果这两句话不能打动他,那么他就不一定能够认同文章的价值,就会直接作出拒稿的决定。

所以在重新投其他的期刊的时候,就意识到原先投稿信的分量还不够,还要加上一段文字说明为啥文章适合发表在该期刊上。上个月就有一个影响因子还不错的期刊的编辑给大家发了一个邮件,明确说明了,要是在投稿信里面没有加上这些文字,文章会被直接拒稿。

最能反映适合程度的当然是列出自己已经在该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然后说明这两篇文章是有相关性的。如果没有过往记录呢,找出几篇该期刊最近2,3年发表的,被引用次数还不错的文章列举上去也是很有用的。5年前甚至10年前的就不要列了,因为现在期刊的scope都在不断地调整中,以前的热门方向,也许现在期刊已经看不上了。投稿信加上了这部分之后,重投了另外一个影响因子相当的期刊,文章很快被送审,很快给录用了。虽然不一定是投稿信带来的差异,但是还是愿意在心里认为投稿信也是要用心去写的。

不过也要记住,投稿信不要写得太长,最好在一页内把重要的东西说清楚。写得太长,编辑也会没有耐心看的。

有些人建议在投稿信中把推荐的审稿人也加上。这个视情况而定,如果期刊投稿的时候本身就要求填写几个推荐的审稿人,那么就不用占用投稿信的空间了。但是如果投稿系统没有这一项的话,那在投稿信加上会更好一些。提供的信息可以是审稿人的头衔、姓名、地址和电子邮件。记得多次确认一下,电子邮件是人家有效的而且是常用的。最后,若还是不放心, 可以请专业的论文润色公司如英论阁www.enago.cn提供协助

‘捌’ 关于《APPLIED PHYSICS LETTERS》投稿要求都有哪些

APPLIED PHYSICS LETTERS有版面费但是没有审稿费APL的稿件不需要自己排版,你可以把图片直接放在段落之间,也可以放到文章的最后

全文字数在3500以内,包括图片换算的字数,链接里有相关信息(期刊作者投稿须知:publishing.aip.org/authors/journal-guidelines)。

APL投稿应该也需要一个cover letter,可以从网上下一个通用的版本进行修改。

准备2-3个推荐审稿人,需要email,地址等信息。

阅读全文

与审稿人需要提供哪些信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安装程序已在运行中 浏览:163
大数据二维码是什么 浏览:565
手机拍照有哪些技术 浏览:880
山西清香型酒有哪些代理品牌 浏览:171
希捷是做什么产品的 浏览:496
上海做老房子交易的中介有哪些 浏览:673
数据线车载蓝牙郑州哪里有卖的 浏览:214
算法中代理模型是什么 浏览:717
excel数据怎么导入外部 浏览:436
如何入住微信小程序 浏览:976
哪个微信小程序可以看户型图 浏览:587
奶粉dha含量看哪个数据 浏览:335
练吃鸡技术在哪里练 浏览:325
存在的科学技术问题是什么意思 浏览:414
怎么测量产品孔的角度 浏览:643
昆明的菜市场为什么都关了 浏览:198
白天菜市场有什么好吃的 浏览:38
什么是摄影信息特性 浏览:428
远洋市场帝王蟹多少钱 浏览:468
督促程序的范围是什么 浏览: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