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信息安全,包含哪些方面
信息安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管理上的安全保护,为的是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的发展趋势:
1、新数据、新应用、新网络和新计算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信息安全的方向和热点给未来带来新挑战
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信息安全带来更大的挑战。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等众多领域得到应用。物联网中的业务认证机制和加密机制是安全上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也是信息安全产业中保障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带来的是移动终端存储的隐私信息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大。
2、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企业对信息安全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
传统的信息安全更关注防御、应急处置能力,但是,随着云安全服务的出现,基于软硬件提供安全服务模式的传统安全产业开始发生变化。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兴起的新形势下,简化客户端配置和维护成本,成为企业对新的网络安全需求,也成为信息安全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3、未来,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是从传统安全走向融合开放的大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网络边界不复存在,给未来的互联网应用和业务带来巨大改变,给信息安全也带来了新挑战。融合开放是互联网发展的特点之一,网络安全也因此变得正在向分布化、规模化、复杂化和间接化等方向发展,信息安全产业也将在融合开放的大安全环境中探寻发展。
Ⅱ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媒体安全等方面。处理秘密信息的系统中心机房应采用有效的技术防范措施,重要的系统还应配备警卫人员进行区域保护。
(2)运行安全。运行安全主要包括备份与恢复、病毒的检测与消除、电磁兼容等。涉密系统的主要设备、软件、数据、电源等应有备份,并具有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的能力。应采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查毒杀毒软件适时查毒杀毒,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的查毒杀毒。
(3)信息安全。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是信息安全保密的中心任务。
(4)安全保密管理。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管理包括各级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三个方面。要通过组建完整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安全保密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利用先进的安全保密管理技术对整个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Ⅲ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内容
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涉及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它研究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内信息的保护方法,是指在信息的产生、传输、使用、存储过程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或能力被非法使用、篡改。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认证性和不可否认性,主要的信息安全威胁包括被动攻击、主动攻击、内部人员攻击和分发攻击,主要的信息安全技术包括密码技术、身份管理技术、权限管理技术、本地计算环境安全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信息安全的发展已经经历了通信保密、计算机安全、信息安全和信息保障等阶段。
(3)安全信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机密性是指信息不泄漏给非授权的个人和实体或供其使用的特性,只有得到授权或许可,才能得到与其权限对应的信息,通常机密性是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保护,防止他人译读信息,并可靠检测出对传输系统的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对不同密级的信息实施相应的保密强度,完善密钥管理。
2、对存储的信息进行加密保护,防止非法用户利用非法手段通过获得明文信息来达到密的目的。加密保护方式一般应视所存储的信息密级、特征和使用资源的开发程度等具体情况来确定,加密系统应与访问控制和授权机制密切配合,以达到合理共享资源的目的。
3、防止由子电磁信号泄漏带来的失密,在计算机系统工作时,常会发生辐射和传导电磁信号地漏现象,若此泄漏的信号被他方接收下来,经过提取处理,就可能恢复出原始信息而造成泄密。
Ⅳ 信息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即寄生系统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授权的复制和安全性。
信息系统安全包括:
(1)物理安全。物理安全主要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处理秘密信息的系统中心房间应采取有效的技术预防措施。重要系统还应配备保安人员以进行区域保护。
(2)操作安全。操作安全性主要包括备份和恢复,病毒检测和消除以及电磁兼容性。应备份机密系统的主要设备,软件,数据,电源等,并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系统。应当使用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防病毒和防病毒软件及时检测和消毒,包括服务器和客户端的病毒和防病毒软件。
(3)信息安全。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不可否认性是信息安全的核心任务。
(4)安全和保密管理。分类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管理包括三个方面:管理组织,管理系统和各级管理技术。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安全保障管理人员,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密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安全保密管理技术,管理整个机密计算机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本身涵盖范围广泛,包括如何防止商业企业机密泄露,防止年轻人浏览不良信息以及泄露个人信息。
网络环境中的信息安全系统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包括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安全机制(数字签名,消息认证,数据加密等),直到安全系统,如UniNAC, DLP等安全漏洞可能威胁到全球安全。
信息安全意味着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受到保护,不会出于意外或恶意原因,被破坏,更改,泄露,并且系统可以连续可靠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会中断,最终实现业务连续性。
信息安全规则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狭隘的安全性和一般的安全性。狭窄的安全性基于基于加密的计算机安全领域。早期的中国信息安全专业通常以此为基准,辅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与编程有关的内容;广义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从传统的计算机安全到信息安全,不仅名称变更是安全发展的延伸,安全不是纯粹的技术问题,而是将管理,技术和法律问题相结合。
该专业培养高级信息安全专业人员,可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
信息安全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信息存储的安全性以及网络传输的信息内容的审计。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验证网络中主题的过程。通常有三种方法来验证主体的身份。一个是主体知道的秘密,例如密码和密钥;第二个是主体携带的物品,如智能卡和代币卡;第三是只有主题的独特功能或能力,如指纹,声音,视网膜或签名。等待。
(4)安全信息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扩展阅读:
针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可采取的防护措施
1、采用防火墙技术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防火墙手段,是通过逻辑手段,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开来。他在保护网络内部信息安全的同时又组织了外部访客的非法入侵,是一种加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联系的技术。防火墙通过对经过其网络通信的各种数据加以过滤扫描以及筛选,从物理上保障了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
2、对访问数据的入侵检测是继数据加密、防火墙等传统的安全措施之后所采取的新一代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手段。入侵检测通过从收集计算机网络中关键节点处的信息,加以分析解码,过滤筛选出是否有威胁到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的因素,一旦检测出威胁,将会在发现的同时做出相应。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误入检测系统、异常检测系统、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
3、对网络信息的加密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有效措施,通过对所传递信息的加密行为,有效保障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不被恶意盗取或篡改。这样,即使攻击者截获了信息,也无法知道信息的内容。这种方法能够使一些保密性数据仅被拥有访问权限的人获取。
4、控制访问权限也是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防护手段之一,该手段以身份认证为基础,在非法访客企图进入系统盗取数据时,以访问权限将其阻止在外。访问控制技能保障用户正常获取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又能阻止非法入侵保证安全。访问控制的内容包括:用户身份的识别和认证、对访问的控制和审计跟踪。
Ⅳ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
Ⅵ 什么是信息安全,包含哪些方面
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是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等方面提出安全保障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降低安全风险到可接受的程度,从而保障系统实现组织机构的使命。所有信息处理调用的指令,包括指示和控制计算机硬件的操作性指令(程序)和信息处理中使用的过程指令。程序包括操作系统程序、电子表格程序、文字处理程序等。过程包括数据输入流程、错误改正流程、数据传送流程等。
数据资源包括:由数字、字母以及其他字符组成,描述组织活动和其他事情的字母数字型数据;句子与段落组成的文本数据;图形和图表形式的图像数据;记录人与其他声音的音频数据。
满足不同需求的、具有各种功能的信息系统构成了信息化社会的基础,它提高了社会各个行业和部门的生产和管理效率,方便了人类的日常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前进。
(1)风险
信息安全风险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信息系统自身存在的漏洞和来自系统外部的威胁。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中存在具有特定威胁动机的威胁源,通过使用各种攻击方法,利用信息系统的各种脆弱性,对信息系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由此引发信息安全问题和事件。
(2)保障
信息安全保障就是针对信息系统在运行环境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制定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在策略指导下,设计并实现信息安全保障架构或模型,采取技术、管理等安全保障措施,将风险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围和程度,从而实现其业务使命。
(3)使命
描述了信息系统在设计、执行、测试、运行、维护、废弃整个生命周期中运行的需求和目标。信息系统的使命与其安全保障密不可分,需要通过信息系统安全措施来保障目标的正确执行。随着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及运行环境的变化,安全保障也需要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从而保障信息系统的正确运行。
风险管理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基本方法。信息安全保障应当以风险管理为基础,针对可能存在的各种威胁和自身弱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信息安全不是追求绝对的安全,追求的是可管控的安全风险。最适宜的信息安全策略就是最优的风险管理对策,这是一个在有限资源前提下的最优选择问题。信息系统防范措施不足会造成直接损失,会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也就是说,信息安全保障的问题就是安全的效用问题,要从经济、技术、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上做出权衡和取舍。
Ⅶ 什么是信息安全,涉及那几个方面
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是指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信息受到保护,并持续正常地运行和服务。信息安全的实质是保护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免受各种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主要目标是防止信息被非授权泄露、更改、破坏或被非法的系统辨识与控制,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可审查性(信息安全5大特征(方面))。视频
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指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应当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于信息安全给出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及管理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及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