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两年来取得了显着成效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两年来取得了显着成效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是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②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谈谈政府信息公开的作用
(一)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信息公开对应的是群众的知情权[3],同时,只有让公众充分行使其知情权和判断力, 才能不断增强社会的自治能力和公众的心理承受能力。实践也证明,在疫情、灾情等重大突 发事件发生时,保持政府与公众、中央和地方之间信息的及时沟通,是对抗各种流言和避免 社会剧烈动荡的重要举措。政府应向公民披露信息,公民有权获得其所需要的政府信息,已 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大趋势, 一个社会性只有信息越公开, 社会性的自主能力和随能 力才会越高,社会性才会越稳定。 (二)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民基本权力及约束公权力滥用有效方法 公权力滥用现象成因非常复杂,但其中有两条极其重要的原因:一是权力高度集中,缺少制 衡机制;二是权力的行使不透明、不公开,容易出现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没有充分的知情 权,公民就难于行使自己的基本权利。赋予公众获取信息的权利以及相应的获得救济权利, 从而使对政府机关权力的制衡机制更加丰富, 政府信息的充分公开是有效防止公权力滥用的 一剂良药。 信息的开放与披露是廉洁政府的保障, 有效抑制在传统行政方式中容易滋生的公 权力滥用现象。 (三)政府信息公开有助于营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 政府只有主动公布其施政方针、 奋斗目标以及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相关信息并自觉接 受群众的监督,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也只有这样,政府才能了解群众的呼声,才能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行政府信息公开, 不仅有利于发展、强化民主政治, 保障公民的权利和维护公众的利益; 增加行政权力行使中的透明度, 有效遏制各类腐败现象, 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提高行政效率、最终会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社会和谐发展。 (四)政府信息公开是建设“三个政府”的主要制度保障 目前正着力于“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 “服务政府”是政府建设的根本 宗旨,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居高临下的“官本位”态度,以服务于民、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 宗旨。 建设“责任政府” 体现了这样的理念:政府每作出一个决定, 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设定一个行业、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公务人员权力的同时,必须设定相应的责任。过去利用 权力可以得到利益,而权利和责任往往分离。现在要求权力和责任一致,权力和利益必须相 分离。 “法治政府”要求规范政府行为,政府要依法办事。为了加快“三个政府”的建设, 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包括政府在内的 一切国家机关的权力都是人民授予的, 人民对国家机关行使公权力的行为有权了解, 以行使 监督的权利。也就是说,从国家机关的权力来源上看,公众享有知情权是理所应当的。就上 海目前“三个政府”建设目标而言,政府信息公开是达成这个目标的重要制度保障。
同学,你在考试吧?上面的,写重点就好,望采纳
③ 信息公开与数据开放有什么区别
一、目的不同
信息公开主要在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知情并不等于获得,获得也不等于可利用。
数据的共享开放是在知情的基础上,让人民获得和利用的数据。
二、内涵不同
信息公开主要停留在政府法规、流程、权力等方面,更多的是规章、制度等信息层面。
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开放主要是指原始数据的开放。
三、对应的环境不用
政府信息公开对应的是互联网早期的通信环境,当时互联网用户端通信速率很低,需要政府向公众提供加工后的信息。
大数据时代不仅表现为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更意味着大量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政府数据开放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升级版,这种升级是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
四、作用不同
信息公开是个人、社会和企业之间衔接桥梁,在各组织之间具有一定的公信力。
数据开放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开发利用,其效率与效益会大大超出原始数据仅由政府机关掌控的模式。
五、要求不同
信息公开是职能的体现。
要实现数据开放共享价值,推动政府数据一站式开放,要在建立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和标准体系的基础上,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有序开放共享数据。数据开放需要注意保密和公民隐私保护问题。
六、本质不同
政府信息公开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公开发布。它是窄带通信环境下政府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多是政府单方行为。
政府数据开放是指对政府和公共机构依据职责所生产、创造、收集、处理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开放,政府数据的开放具有人人可参与性与非歧视性,使用方可在相关网站查询及获取。
④ 行政信息公开制度
法律分析:行政信息公开制度是基于宪法上的知情权以及行政机关的行政说明责任,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获得行使公权力的组织的除外事项之外的任何信息的制度。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设法治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⑤ 保障公众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的措施有哪些
法律分析:保障公众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有以下措施:1、要加强立法。2、在全民、全社会树立思想理念,树立知情权权利意识。3、进一步发展以社会评议为中心的公众参与机制。4、政府要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设法治政府,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条例。
⑥ 建设法治政府中,公开和公正是什么关系
建设法治政府中,公开和公正是以下关系:
公开是法律对政府行政行为程序的要求;公正是法律对政府行政行为实体的要求。公开是公正的保障,公正是公开追求的最主要价值。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
对政府而言,信息公开的意义在于以公开促透明、促公正、促规范、促落实,从而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个国家政府信息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养成,既是历史演进的过程,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条例》仍需在法治理念、底线思维、破解基层政务公开方面持续发力。
持续彰显法治理念。信息公开是法治政府建设的载体,公开、透明、公正是提升法治理念、彰显法治精神的直接表现。信息公开的目的既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表达权与参与权,也是民主监督的一个前提条件,没有公开,权力就会被滥用,监督也无从谈起。
当前改革进入关键期,民众诉求多元,社会矛盾易发多发,都与一些地方政府缺乏法治思维、信息公开不到位有关。“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处理好与广大公众知情权息息相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是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稳定最直接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