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对景观多样性的理解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
一、设计思路
●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围绕探索宗教景观的多样性展开,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并且使学生学会知识运用和迁移,学会观察身边的社会和文化现象。
在第一部分“什么是宗教景观?”中,通过对“文化景观”和“宗教文化景观”抽象的定义和具体的介绍,使学生对“宗教文化景观”有初步的认识,并由世界三大宗教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第二部分“不同的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中,通过三组图片的对比,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讨论探究,在此基础上领会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不同宗教文化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在第三部分“我们也来试一试”中,对探究活动作了详尽的要求和指导,使教学活动更有的放矢,并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 教学目标
1、 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2、 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具有观察身边社会和文化现象的能力。
3、 通过共同观察、相互交流,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
4、在学习和探究活动过程中,初步接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宗教(本土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教学难点: 探究活动的展开。
● 教学方法
图示法、范例教学法等
● 教学准备:
收集世界三大宗教、印度佛塔、日本佛寺、中国佛寺、中国南北方的戏台的图片各一张;教师自己制作的有关宗教景观研究的小报或网页。
二、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先引导学生说出以前所学过的世界三大宗教,然后借助图片,说明各大宗教的建筑风格差异,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课教学)
首先可以这样设问:同学们,你们都旅游过吗?在旅游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景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目的是使学生根据积累的直接经验正确区分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并由此概括出文化景观的含义。再由文化景观引出宗教文化景观的含义。
【板书】 什么是宗教景观?
在学生对宗教景观的的含义清晰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借助三大宗教的图片说明:三大宗教的文化景观差异,建筑风格完全不同。一方面说明了人类文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另一方面也为我们认识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很好的窗口。下面我们以三大宗教的文化景观为例,来学习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融化。
【板书】 不同的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先展示学生熟悉的中国佛寺的图片,由学生扮演导游向其他学生介绍中国佛教建筑的形态和构造,再展示印度和日本佛寺的图片,揭示佛教传播的路线,然后请学习小组讨论三幅图片所反映的佛教建筑的形态和构造的差异并分析其中的原因,讨论结束后由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交流结果。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指出:虽同为佛教景观,但三个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佛教传入中国和日本后佛寺造型都参照了当地宫室和民宅,这说明外来文化只有与本地文化相结合,才能生存与发展。
【承转】 刚才我们研究了印度的佛塔、中国和日本的佛寺的建筑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既然同一种宗教都存在差异,那么不同宗教的差异就更大。
教师展示“天主教堂”“佛教寺庙”和“清真寺”的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可设置如下任务:1、介绍天主教堂和清真寺的建筑形态和构造。2、天主教堂和清真寺的建筑都采用哪项技术?如果你是设计师,请你告诉大家采用该技术优点。3、说一说
天主教堂和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的象征意义。
【承转】 通过相同宗教建筑和不同宗教建筑风格的比较,我们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宗教景观差异很大,那么宗教景观是否仅受文化差异的影响呢?
教师展示“教堂前面的广场”、“中国北方的戏台”“中国南方的戏台”的一组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讨论下列问题:
1、 中国和西方的宗教景观在布局上有何不同?为什么?
2、 中国南北方宗教景观在布局上又有何不同?为什么?
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回答。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有必要对前两目内容作如下总结:通过学习,我们感受了世界各地不同的宗教景观,认识到了宗教景观和各地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它是一个地区或民族文化建筑、生活方式的综合反映和浓缩。宗教文化只有与本地相结合,才能生存与发展。同时,宗教景观与自然条件也有一定的关系。
【板书】 我们也来试试。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说出本地的宗教景观,探讨深入研究这些宗教景观或世界各地
其他宗教景观可以通过的途径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展示自己制作的关于中国佛像研究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的小报或网页。(包括主题:中国佛像研究。内容:1、佛像的发展史,分析其中的影响因素。2、佛像的制作材料及其与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关系。3、佛像手的姿势和象征意义。3、佛像的手持物和象征意义。4、寺庙里的佛像镀金的原因。5、佛像研究的小结等。)并向学生说明研究成果取得的途径和方法:主要通过查找文献资料、网络资源,调查本地的佛像,询问有关人员,掌握了丰富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上述佛像研究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展示结束后,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准备】1、本组同学讨论确定探究的主题和采用的方法。(教师协调,各组尽可能选取不同的主题)
2、组内成员具体分工,制定具体的活动计划。
【活动】1、各组成员分工合作,收集文字、图片资料。
2、对收集的文字、图片资料进行分析,做好归类整理。
【讨论】(1)反映了哪些问题?
(2)找出其中的原因。(具体由学生根据反映的问题进行探究)
【展示】(1)各组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和点评。
(2)各组创办一份《多样文化景观专刊》,要求图片结合文字说明并张贴于教室宣传处进行展评。
(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小节)
(1) 本课时你学到了什么?
(2) 如何开展探究活动?
(3) 你认为开展探究活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课外作业)
完成本课题的课外探究(以下选题作为参考:1、宗教节日与宗教仪式研究。2、基督教对近代中国的影响。3、关于中国清真寺建筑的探究。4、宗教艺术探微等。)
(板书设计)
●什么是宗教景观?
●不同宗教景观告诉我们什么?
1、不同国家的佛寺建筑风格。
2、三种宗教建筑差异。
3、宗教建筑布局上的差异及成因。
三、问题研讨
宗教景观作为社会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宗教景观专题的学习和探究,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明显的提升,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重点。
四、知识拓展:
1、 书目推介:(1)《世界三大宗教与中国文化》 (着者:田青 宗教文化出版社)
(2)《佛教二百题》 (主编: 黄颂一 四川人民出版社)
(3)《中国佛教文化小丛书》
(4)《基督教与近代文化》 (主编:朱维铮 上海人民出版社 )
(5)《伊斯兰教基础知识》 (主编:马贤、马忠杰 东方出版中心)
2、 相关网站:(1)http://www.zhongnanshan.net/fjwh/fjyjz.htm
(2)http://www.buddhism.com.cn/l
(4) http://www.norislam.com/index.html
Ⅱ 物种多样性统计数据在哪里可以查询
不知倒啊 你可以找别人
Ⅲ 景观多样性的介绍
景观多样性是指不同类型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Ⅳ 景观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景观的价值取向、景观的社会性、景观的实用性、景观的科技性、景观的生态性、景观中各要素的协调平衡等方面
Ⅳ 景观多样性的描述指标
景观多样性的描术指标有:丰富度或相对丰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相对分块性。
Ⅵ 哪位地理信息系统的高手 可以 提供两个年份的“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的数据源”
以TM影像和野外调查资料为数据源,基于3S技术对1986-2006年广州市森林空间格局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6年广州市森林景观斑块数量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景观结构破碎化程度有上升趋势,主要表现在:多样性指数、分维数增大,聚集度、均匀度减小,在空间和类型上局部变化不同于整体表现。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增长、政府政策是导致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的主要驱动力。随着城市扩展、农田开发等人类干扰的不断加剧,森林景观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开发之间的矛盾将愈加突出。
Ⅶ 园林景观设计知识:植物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有哪些
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分支,它也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地球上的植物约有55万种,其中有花植物为23.5万种。植物种类多样性是植物有机体与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下,通过遗传和变异,适应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植物进化仍在继续,新的植物种类还会出现。平原,高山,沙漠,戈壁滩,盐碱地,赤道,极地,江河湖海及大气,无一处无植物生长。一滴水、生物体内外,都有可能是某些植物生活的场所。植物和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相结合,构成一个自我维持、自我更新、综合协调的生物系统。绝大多数植物都具有叶绿素及类似的色素,能够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自行制造养料,他们被称为自养植物或绿色植物。另外有一部分植物,其体内无叶绿素,不能自行制造养料,他们寄生在其他植物体上,从寄主身上吸取现成的养料而生活,如菟丝子,被称为寄生植物。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1、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基因的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着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在自然界中,对于绝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物种而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往往没有完全一致的基因型,而种群就是由这些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多个个体组成的。
2、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拥有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类群存在着生殖隔离。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组成;物种是进化的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在分类学上,确定一个物种必须同时考虑形态的、地理的、遗传学的特征。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物种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①具有相对稳定的而一致的形态学特征,以便与其他物种相区别; ②以种群的形式生活在一定的空间内,占据着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并在该区域内生存和繁衍后代; ③每个物种具有特定的遗传基因库,同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可以互相配对和繁殖后代,不同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不能配育或即使杂交也不同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3、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之中,不仅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而且生物与其周围的各种环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从结构上看,生态系统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对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进行循环和维持能量在各组分之间的正常流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境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从生物多样性的社会属性研究,森林或园林景观多样性应该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第四个层次。景观是一种大尺度的空间,是由一些相互作用的景观要素组成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景观要素是组成景观的基本单元,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
Ⅷ 什么是景观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景观生态系统类型的丰富性及各景观生态系统中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和复杂性。景观多样性是较生态系统多样性更高一层次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主要包括板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3种类型。板块多样性是指景观中板块的数量、大小、形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类型多样性是指景观中不同的景观类型(如农田、森林、草地等)的丰富度和复杂度;格局多样性是指景观类型空间分布的多样性及各类型之间以及板块与板块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功能联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需在上述4个层次上都得到保护。保护的重点应是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珍稀濒危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既是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保证,又是景观多样性的基础,生态系统的稳定是物种进化和种内遗传变异的保证。
Ⅸ 如何计算景观多样性和景观破碎度
1)遥感图象处理(需要专业遥感图象处理技术),根据的的遥感数据类型进行城市绿地信息提取;
2)进行绿地类型分类,生成绿地景观类型图(矢量、栅格数据都可以);
3)下载景观格局定量分析软件Fragstats进行景观指数分析,有40、50种景观指数,来分析绿地景观的多义性、聚集度、连接度、破碎度等等,这些计算很容易进行;
4)最关键的是有生态学、城市绿地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解释。
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首先至少要掌握三方面的基础知识合技能:一是遥感方面,至少要掌握ENVI或者ERDAS等大型遥感软件1个;二是GIS技能,不要告诉我你不知道ARCgis,或者你至少要会ARCVIEW;三是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如果缺乏这些基本条件,我看你还是先别急着做这方面的研究,先从头学比较好!
Ⅹ 景观多样性的概述
景观要素可分为斑块,廊道和基质.斑块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廊道成线状或带状,是联系斑块的纽带,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基质是景观中面积较大,连续性高的部分,往往形成景观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