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目前;中国有多少中医;
去年我看过一篇报道:中国目前在册的中医是五十万。 至于中医的文化程度,我认为大部分不是太高。因为中医是一门经验科学,一方面是在临床中总结出来的,另一方面是遗传下来的。真正是中医药大学毕业的人才应该是微不足道的。
希望采纳
② 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的介绍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自1984年开始进行中医药学大型数据库的建设,目前数据库总数48个,数据总量120余万条,包括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疾病诊疗数据库、各类中药数据库、方剂数据库、民族医药数据库、药品企业数据库、各类国家标准数据库(中医证候治则疾病、药物、方剂)等相关数据库。
③ 中国2020现有中医执业医师人数是多少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数据,截止2018年我国中医执业医师(含助理)共57.5万。
按每年平均新增5万估计,2020年我国有中医执业医师约67万。
④ 中医发展现状和前景是怎样的
中医药行业海外日趋流行
近年来,疗效和安全性的逐步提升,使得中医药在海外日趋流行。明星效应的推动也帮助中医药得到了更多的曝光。但是,中医药的海外推广并不尽如人意。如今英国中医药行业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沉淀期”。尽管在争取英国医保体制认可上屡屡碰壁,业界仍在为推动英国中医立法这一终极目标而努力。
海外传播效果颇丰
中医起初是为海外华侨华人服务,随后传播给了华人圈子附近的外国人。如今,中医药在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的传播效果最好,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也有所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培养本土化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行业发展阻碍分析
尽管海外传播取得喜人成果,但中医仍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在医学实践上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除韩日以外,中医并未进入当地医疗体系的主流,大都停留在“个体户式”的诊所模式。在中医接受度较高的荷兰,中医有4000多人,却开有1500多家中医诊所,每间诊所受训的中医人员亦不过3人,中医在立法、标准制定、教学体系、职业系统和社会声誉方面都不乐观。
立法限制人才缺乏
中医药在海外传播的困境,与立法监管方面的缺陷具有密切关系,英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上世纪90年代之前,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诊疗方法在英国发展迅速,其对于部分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良好治疗效果,赢得了英国主流媒体关注和社会认可。然而,英国政府对中医药治疗的零监管也使低水平的中医诊所混入市场,中医诊疗整体水准出现滑坡。90年代末爆发的“中药致癌”事件大大损害了中医药的声誉,其负面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2011年《欧盟传统草药制品法令》正式实施,占据中药市场份额达60%的中成药被禁止出售。目前西方国家对中草药进口的限制仍然是中医药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海外中医药人才缺乏
海外中医药人才的缺失也是影响中医药长足发展的因素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学习中医的人越来越少,后备人才不足成为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部分在英国行医的中医药医生来自中国,年龄较大,在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和新的信息技术掌握方面有一定局限,影响其行医效果。在英国的中医诊所良莠不齐,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服务不佳的诊所被市场淘汰也符合正常市场规律。
完善产业加强监管
如今,中医药的海外传播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央部委和各省区市陆续发布的中医药行业发展扶持文件多达50份,据《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称,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中医药全球发展,支持国际传统医药发展,促进国际中医药规范管理。目前,中国政府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86个,中国政府已经支持在海外建立了10个中医药中心。
中医药的国际化也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各国推进。据《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与沿线国家合作建设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2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注册100种中药产品,建设50家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洲、中东欧等地区和组织卫生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
未来,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应致力于人才供应链、产业供应链、金融供应链的搭建。中医药在海外的推广需要构建相关的政策、市场、科研、教育等全体系专业人才结构;同时搭建贯穿产地种植、生产加工、运输物流、零售服务终端的产业供应链;利用人参、红豆杉等具有金融属性的中草药产品,结合创新金融投资模式,借由金融渠道推进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
⑤ 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的中国中医药数据库介绍
多类型的中医药数据库,以其充实的数据成为中医药学科雄厚的信息基础。所有的数据库都可以通过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提供中文(简体、繁体)版联网使用;部分数据提供英文版;所有数据库还可以获取光盘版。
中医药数据库检索系统可以实现单库与多库选择查询。单表数据库检索可选择最专指的一个数据库进行相应字段的检索。多库可以进行跨库、多类检索。
⑥ 中国有多少执业中医师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2019年12月5日发布),截止2018年底,我国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共57.5万人。(包含中医执业助理医师8.6万人)。
⑦ 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的中药类
中国中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中药材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是全面介绍中药信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中药约8173种,综合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药海》、《中国药材学》、《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华本草》等权威工具书及专着,对每味中药进行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产地、化学成份、药理作用、毒理学、药材基原、资源分布、栽培或养殖、采集加工、炮制方法、药材鉴别等多方面描述。
着录项目:药名、品名、汉语拼音、拉丁名、英文译名、销售地区、保护品种、中药材基原、动植物形态、动植物资源分布、动植物生态环境、药用动植物的栽培饲养、药材的采收与储藏、药用部位、生药材鉴定、中药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中药化学鉴定、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炮制方法、中药剂型、中药制药工艺、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代动力学、毒理学、药物筛选、新药的临床评价、实验动物的品种、方剂组成、药物剂量、药物配伍、药性、归经、功效、性味分类、主治、用法用量、用药忌宜、不良反应及治疗、选方、临床运用、各家论述、考证、以及药物应用鉴别。
检索途径:可通过中药的品名、汉语拼音名、英译名、拉丁名、功效、主治、产地、药理作用、化学成份、药材基原、毒理学、用法用量、服用禁忌等途径进行检索。
中国中药药对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中药材临床配伍药对使用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中药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或多味中药的配伍形式,也是中药特有的特殊配伍方法。本数据库收录中医临床常用药对917对,主要编写参考资料为《中医临床常用药对手册》(王立群,学苑出版社)、《中药药对190种》(沈敏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中药药对大全》(胥庆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施今墨对药》(吕景山,人民军医出版社)。对每一药对,分别介绍药对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作用分类、配伍机制、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对出处、各家论述、注意事项。
着录项目:药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作用分类、配伍机制、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对出处、各家论述、注意事项。
检索途径:可从药对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作用分类、药对出处等字段进行查询。
中国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中药化学成分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中国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为全面介绍中药化学成分的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相关的中药化学成分14032种,该数据库的编制参考了《植物活性成分辞典》(共三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编:陈蕙芳,副主编:马永华,卞学玮。2001年1月第一版)、《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与《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对每一种化学成分的品名、化学名、理化性质、化学结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着录项目:品名、化学名称、英文名称、异名、理化性质、分子式、化学结构式、立体结构图、来源、药理作用、功效、临床应用、毒性、不良反应、化学成分分类、用途分类、化学号等字段。
检索途径:可从品名、化学名称、英文名称、异名、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分类、用途分类、分子量、来源等字段进行查询。
中国藏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中国藏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藏药材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药材在内的1200余种藏药。该数据库的编制参考了藏医药名着《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祖先口述》、《(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等,并综合了近年藏药研究的成果。对每一藏药的介绍涉及其各种命名、基原、形态、资源、性味、用法、考证、临床应用、药理学研究等多个方面。
着录项目:药名、品名、汉语拼音、拉丁名、英文译名、销售地区、保护品种、中药材基原、动植物形态、动植物资源分布、动植物生态环境、药用动植物的栽培饲养、药材的采收与储藏、药用部位、生药材鉴定、中药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中药化学鉴定、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炮制方法、中药剂型、中药制药工艺、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代动力学、毒理学、药物筛选、新药的临床评价、实验动物的品种、方剂组成、药物剂量、药物配伍、药性、归经、功效、性味分类、主治、用法用量、用药忌宜、不良反应及治疗、选方、临床运用、各家论述、考证、以及药物应用鉴别。
检索途径:可通过 药名、品名(藏名)、汉语拼音、拉丁名、英文译名、药用部位、炮制方法、中药剂型、药物配伍、药性、归经、功效、主治 等途径进行查询。
蒙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蒙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蒙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蒙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了蒙药421种。该数据库的研制参考了《中华本草》蒙药卷。
着录项目:药名、汉语拼音、蒙药名、别名、考证、中药材基原、动物矿物植物形态、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方法、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附方、制剂、药物分类、参考文献、蒙药名出处、参考。
检索途径:可从汉语拼音、蒙药名、别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途径进行查询。
维吾尔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维吾尔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维吾尔族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维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维药423种。该数据库的研制参考了《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
着录项目:药名、汉语拼音、、维药名、别名、考证、中药材基原、动物矿物植物形态、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方法、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代用药、附方、制剂、参考文献、维药名出处、参考。
检索途径:可从药名、汉语拼音、、维药名、别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途径进行查询。
苗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苗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苗族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苗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苗药391种。该数据库的研制参考了《中华本草》苗药卷。
着录项目:药名、汉语拼音、苗药名、苗药拼音、别名、考证、中药材基原、动物矿物植物形态、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附方、制剂、临床研究、维药名出处、参考文献、参考。
检索途径:可从药名、汉语拼音、苗药名、别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途径进行查询。
傣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傣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为全面介绍民族医药傣药的工具型数据库,本数据库研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辑《中华本草傣药卷》,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1995年1月1日实施。本数据库共有记录400条,字段分别为药名、汉语拼音、傣药名、别名、中药材基原、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附方、药物分类、参考文献、傣药名与别名出处、参考。
着录项目:药名、汉语拼音、傣药名、别名、中药材基原、动物矿物植物形态、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附方、药物分类、傣药名与别名出处、参考文献、参考。
检索途径:可从药名、汉语拼音、傣药名、别名、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途径查询。
瑶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瑶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瑶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瑶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瑶药967种。该数据库的研制参考了《中国瑶药学》《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学》等。
着录项目:名称(瑶语译名)、瑶文、别名、来源、形态特征、生态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效、传统应用、用法用量、方例、化学成分、药理、化学成分参考文献、药理参考文献、附注等。
检索途径:名称(瑶语译名)、瑶文、别名、性味、功效、化学成分等途径进行查询。
⑧ 中国注册中医师有多少人
据国家卫计委2013年发布的卫生统计年鉴中的数字是助理医师2466094,执业医师2020154.
⑨ 中医算是我国独有的医学,为什么学中医的还这么少
其实学习中医并非是学习了几年后就可以直接成为医生给人看病,西医在学了几年后没什么问题,但是中医需要多年的经验和不断的学习,可以说是学一辈子到老了都不一定算是学明白学透彻了,所以在投入多收获少的情况下,多数人就都去学习西医了。
但是当中医学的上升通道和上升空间并不高,学了后不能学以致用就没有什么价值,也不会拥有更多人才从而有什么发展了.因为如果一个家庭全力地让一个高材学生学中医,毕业后工作都找不到,这种专业技术只能当成平时个人养生素养常识来应用,得不到一分钱效益这样的投入是亏的。
然后这个中医人才只能看着现有中医院满额的人干得不知所措,自己还得找一个别完全不对口的工作完成生存大计时,这一行自然发展会有限的.所以任何行业专业如果没有良好的供求,都是没有上升空间的,也就不会形成上升通道,也就没有人会来走这条走不通的路,因为生存成为现实时,发展就只能是个梦想。
⑩ 中国目前有多少西医医生、多少中医医生
你好,西医大概2百万,中医人数大概50W人,西医是中医5倍。中医医生没有近千万,你看现在一般都是西医医院,中医医院很少。现在中医比较衰落,希望国家在中医方面加强培养扶持,啰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