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众数怎么求
根据计算公式:
(1)哪些数据可以用来计算众数扩展阅读:
众数的特点
1、众数是以它在所有标志值中所处的位置确定的全体单位标志值的代表值,它不受分布数列的极大或极小值的影响,从而增强了众数对分布数列的代表性。
2、当分组数列没有任何一组的次数占多数,也即分布数列中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而是近似于均匀分布时,则该次数分配数列无众数。若将无众数的分布数列重新分组或各组频数依序合并,又会使分配数列再现出明显的集中趋势。
3、如果与众数组相比邻的上下两组的次数相等,则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值;如果与众数组比邻的上一组的次数较多,而下一组的次数较少,则众数在众数组内会偏向该组下限;如果与众数组比邻的上一组的次数较少,而下一组的次数较多,则众数在众数组内会偏向该组上限。
4、缺乏敏感性。这是由于众数的计算只利用了众数组的数据信息,不象数值平均数那样利用了全部数据信息。
2. 什么是众数,众数组定义+例子 说明
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例如,一组数据1,2,3,4,4,5,5,5,6,7,8,8,9中,5出现了三次,比其他任何数字都多,因此5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如果有多个数值出现次数相同且最多,那么这些数值都是众数。比如数据2、2、3、3、4,2和3都出现了两次,比其他数值多,因此2和3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如果每个数值出现次数相同,或者每个数值只出现一次,那么这组数据就没有众数。例如,数据1、2、3、4中,每个数字只出现一次,因此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中位数则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例如,上述数据1,2,3,4,4,5,5,5,6,7,8,8,9中,共有13个数值,中间的数值为第7个,即5,因此5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如果数据组中含有偶数个数值,中位数则为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值。比如数据1、2、3、4、5、6、7、8中,共有8个数值,中间两个数值为第4和第5个,即3和4,它们的平均值为3.5,因此3.5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众数和中位数都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它们的计算方法和特性不同。众数反映了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而中位数则反映了数据的中间位置。通过计算众数和中位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3. 众数怎么求
用观察法可以求得众数。若数据已归类,则出现频数最多的数据即为众数;若数据已分组,则频数最多的那一组的组中值即为众数。
一般来说,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个数出现次数都是最多的,那么这几个数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还有,如果所有数据出现的次数都一样,那么这组数据没有众数。
众数的公式
M0=L+[fb/(fa+fb)]×i。
M0=U-[fb/(fa+fb)]×i。
在上面的等式中:
L——众数所在组下限。
U——众数所在组上限。
fb——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其下限的邻组次数之差。
fa——众数所在组次数与其上限的邻组次数之差。
i——众数所在组组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