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数据是合法的吗
法律分析:大数据本身并非违法,因为这只是一种技术,主要是看使用该技术的人是拿来做什么事,如何使用该种技术。如果涉嫌违法收集获取个人数据,侵犯隐私的将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② 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什么权利
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的以下权利:
1、消费者选择权
现在很多平台会根据消费者日常的浏览记录,来推送价格不同的商品。如果消费者日常的消费能力相对高,平台就会自动屏蔽掉一些低价格的商品,这样消费者选择商品的范围就会大大降低。同样也是间接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以及自主选择服务的权利。
2、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保护权
民法典当中有明确的说明,在处理个人信息的时候,需要保证合法,正当。处理信息的规则需要公开,并且要明确的表明信息处理的最终目的,处理的方式以及处理的范围。
如果经营者利用大数据进行差别化定价,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保护权,而且属于滥用消费者个人信息。面对这种情况,消费者完全可以进行起诉,从而保障自己的个人信息。
3、消费者知情权
在权益保护法当中有明确规定,消费者在享受服务或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是有权利了解这一服务或者这一商品的真实情况的。
消费者能够明确要求经营商提供相关的价格情况,虽然说经营商利用优惠的方式来吸引用户并不是违法的,但是如果这一点让消费者明确遭遇到了价格歧视,同样会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贵出许多,经营者运用大数据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分析其消费偏好、习惯,将同一产品或服务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从而获取更多的利益。
③ 大数据杀熟违反什么法律
法律分析:大数据杀熟并非正式的法律概念,一般是指经营者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运用大数据和算法分析其消费偏好、消费习惯、支付能力等信息,建立用户画像,将同一商品或服务以不同的价格卖给不同的消费者从而获取更多消费者剩余的经营行为。
通过收集用户信息,运用大数据和算法建立用户画像进而提供个性化推荐,是网络平台极为常见的经营模式,比如手机淘宝几乎可以实现“千人千面”,提供最贴心的剁手服务。建立用户画像的算法并不复杂,商家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的用户画像可能比你更了解自己。
一般而言,大数据杀熟在两个阶段涉嫌违法,一是在用户个人信息收集阶段,可能涉嫌违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非法收集、分析、滥用用户个人信息事实上是当前互联网平台的通病,不限于大数据杀熟问题;二是在大数据杀熟实施阶段,涉嫌实施价格欺诈,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条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 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④ 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权利
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以下权利:
1、消费者知情权,在权益保护法当中有明确规定,消费者在享受服务或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是有权利了解这一服务或者这一商品的真实情况的,消费者能够明确要求经营商提供相关的价格情况,虽然说经营商利用优惠的方式来吸引用户并不是违法的,但是如果这一点让消费者明确遭遇到了价格歧视,同样会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2、消费者选择权,现在很多平台会根据消费者日常的浏览记录,来推送价格不同的商品。如果消费者日常的消费能力相对高,平台就会自动屏蔽掉一些低价格的商品,这样消费者选择商品的范围就会大大降低。同样也是间接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的权利,以及自主选择服务的权利。相关法律规定,为了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经营者在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时候,需要同时向消费者提供不针对个人特征的商品服务;
3、消费者个人信息受保护权,民法典当中有明确的说明,在处理个人信息的时候,需要保证合法,正当。处理信息的规则需要公开,并且要明确的表明信息处理的最终目的,处理的方式以及处理的范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二十九条 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