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据处理 > 数据分级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数据分级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10-16 11:59:36

1. 非金融专业,我是如何三个月收益10%+的

最近偶尔会有朋友问我基金投资的相关问题,索性就想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分享出来,本人22岁,两年的基金投资经验,所以见识、经验尚浅,写这篇文章只是给大家做一些参考,没有接触过理论指导,都是从实践来讲,我是如何来做基金投资的。为了避嫌,我会把基金名称等不必要信息打马赛克。

先晒晒我的收益率和交易记录,证明我的收益是真实的,这个数据是蚂蚁聚宝统计的,与我个人统计方法不太一样,但是收益率差异也不会很大,如图:

这个是最近三个月的收益,之前一直在天天基金,三个月前转到了蚂蚁聚宝平台。在我两年的投资经历中,这个收益率不算高,比较保守,但因为是定投,轻松了很多。

选择定投对于没时间又没太多金融专业知识的人来说真是福音,定投的科学性我就不在这里证明了,慢慢熟悉了以后如果有时间我还是会按自己的想法略微调整一下,今天主要是讲如何定投。

因为定投属于一个中长期操作,所以从长远角度选基金就尤为重要,第一步,就是如何选择基金。

市场的热点会有很多,你可以挑一个你喜欢或者看好的热点,比如在我投资这个基金之前,我就想入手一个人工智能相关的基金,当时查阅了人工智能方面领先的公司,收集到这些信息:

在这之后,我分别搜集了重仓这些公司的基金,当时重仓捷顺科技的基金有很多,我挑了几个占比份额大的,在查到了重仓这些公司的基金后,正好有一个基金,同时重仓了其中的两只股票,于是这只基金引起了我的注意。但这只是一个初步印象,并不能太说明什么。

然后,就要进行最重要的环节了:看基金档案,基金档案我看的比较多的主要有这么几个:

1.基金类型。每个人的投资风格不同,一般做定投考虑比较多的都是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这种中低风险的差别不是很大,就不多说了。就个人而言,我是更偏好混合基金,因为混合基金比股票基金更灵活。所以在选择基金的时候,我会倾向于选择混合型基金。(事实上,除了这几个,基金分类还有很多,ETF,  LOF,分级基金等,相对于这几个比较复杂,先不说了。)

2.基金规模和成立时间。这个是考虑因素之一,如果两个基金其他方面都差不多,选基金规模大,成立时间久的基金会更好一些,这种基金比较能经得起市场考验。

3.股票持仓。这个也是我花精力最多的地方。一个基金经理的选股是否符合你的想法也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对他的选择,我就拿我选的这个基金举例,因为没有保存当时的数据,只能用现在的,现在的持仓情况已经和当时不同,所以只能作为一个例子说明我的思考过程,结果不具有参考意义。

重仓股票我是会一个个研究的,因为篇幅关系,我只拿一个举例,首先我会用Python在Tushare财经数据接口包调取的数据做成了一个折线图,数据是收集的一年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股票基本上都是跑赢大盘的,而且趋势上升很明显,从整体来看,这个股票初步印象还是不错的,这是一个直观简单的办法,更深入的就是该股的基本面或者技术分析了,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而且牵扯到的东西太多,没办法展开说。

4.在研究完重仓股票后,你就会对你想选择的基金有个大概的了解和偏好,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部分:基金走势。如果说重仓股票代表的是你对未来的预期,那么基金走势就是过去的成绩,是确定性的业绩。这个时候,看一个基金是看不出来太多东西的,所以在研究完重仓股票后,就要挑选几个中意的基金出来,然后比较它们的走势,天天基金里是可以加对比比较的。比如你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图:

这是近1年的数据图,我会从近1年看,到近6月,到近3月,再到近1月,这样从远到近,会更明显地感觉到趋势的变化。我很多选的好的基金都是这样选的,所以现在就都会这样做。尤其当两个基金交叉很密集的时候就更需要多做对比,我曾经在选择一个基金时,有另一个基金很大部分都接近重叠,但最后我还是选择了这个基金,是综合了多方面的考量,三个月后这个基金的排名从六七十名进到了第三名(这个排名我一般以三个月排名为主,三个月也是我自己的一个投资周期)。所以千万不要觉得两个基金走势差不多就无所谓了,未来的发展很可能大相径庭。(阶段涨幅的四分位排名也可以大概了解一下这个基金的业绩水平。)

5.最后一个就是基金经理的了解了。股票持仓是间接了解基金经理,而基金经理资料这里就是直接地了解。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任职时间、各方面的评估(收益率、抗风险、稳定性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关于基金经理的变动,基金经理的变动对基金的影响可以说是股权变更对一个公司的影响,未来的基金发展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差,过去的业绩不再具有太多的参考意义,这时候可以看的就是该基金经理以往管理基金的风格、业绩等,业绩好也未必代表他能管理好这个基金,因为有可能这两个基金是差别很大的,他的很多经验不再适用。如果不喜欢冒太大风险,建议还是注意一下比较好。

最后,选好基金,就是定投操作,从长远来讲,定投的具体时间是没有太大关系的,所以挑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设置为定投时间就OK,如果你觉得定投的时间马上到了,市场还会往下走,你可以跟我一样取消定投自行买入,定投是每个月一投还是每两周一投等都是可以随自己的,只要每次买入的时间差不多是一个固定的周期就可以。

以上是我的一些心得,希望坚持看完的能觉得有启发或者收获,更希望大家都能够感觉到投资的乐趣,欢迎留言和我交流~~

2. 产品规划基本步骤

产品规划是指产品经理通过调查研究,在了解市场、了解用户需求、了解竞争对手、了解外在机会与风险以及了解技术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根据公司自身的情况和发展方向,制定出符合公司和产品定位的规划计划。产品规划是一个战略和战术的策划过程,需要把握市场机会,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完成产品的远景目标。

产品规划是产品经理众多职责中的一项,也是最主要的常规工作内容。产品规划的工作流程也是一种产品需求分析的过程,主要分为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决策需求。

无论是新产品,还是迭代产品,在规划之前都是先从一个想法开始的,所以产品规划首先是获取这个想法或需求,然后对需求进行分析和判断,决策需求的可行性,再对可行的需求评估优先级,安排实施计划,这个过程就是产品规划,也是产品需求分析。

产品需求来自方方面面,由不同的人产生想法并表述反馈给产品经理,主要来自公司内部(老板或领导、其他部门或同事)、外部(用户、客户、合作伙伴)、还有产品经理自己(调研策划或灵感)。

产品规划的工作中,需求决策是一个带有主观因素的过程,有时候主观意识来自领导,有时候来自产品经理自己。这些主观因素会直接影响到产品规划,有时候会带来好的效果,而有时候会带来不好的效果,甚至是适得其反的效果。但是在主观因素之外,产品需求的分析、决策、可行性、轻重缓急等等评估都是有参考标准的,分别可以归纳为三个考虑因素和四个设计理念。

2.1、战略方向

战略方向是一个很宏观的方向,这个方向没有明确的界线标准,但是可以给我们一个参考范围和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又细化成各个阶段,在每个阶段里需要实现的目标又是不一样的,因而需求分析和判断的时候,就要学会取舍决策,放弃或延后不重要的需求。

常见的战略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迭代阶段。在起步阶段的时候,产品规划注重核心功能的实现,目的是将产品快速推出市场验证产品的可行性。到了发展阶段就会注重产品功能的扩展和完善,在这个阶段也会小范围的进行试错实验,摸索产品新价值。当到了迭代阶段的时候,产品基本已经成熟稳定,需求决策就会注重用户体验的提升,商业产品也会进行商业化的尝试。

战略因素除了市场层面,还有公司内部层面的战略,产品在公司整体战略中的意义程度决定了产品实施的资源、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这些力度直接影响产品决策的实施计划。比如在大公司中有很多产品只是战略布局中需要有这个产品的存在,但这个产品不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所以在公司层面的战略中不会投入很多的支持,因此负责这个产品的产品经理在产品规划时,就要考虑到这个因素,避免规划出来的需求没有支持实现。

战略分阶段,阶段分版本,通过这样细化需求标准,决策每个版本需要实现的核心是什么,其中需要考虑产品定位、用户需求和当前的环境,从而决定需求分析和判断的标准。因为再伟大的产品,都不是一口吃成胖子的,都是有阶段性的发展和提升,我们需要找准每个阶段的需求重心。

通过战略因素,可以让我们认识需求决策要参考阶段规划,并不是所有“有用的需求”都要一次实现,这一点需要我们拥有项目管理的一些常识,更多的需要经验积累。

2.2、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和战略方向是有一些重叠因素的,但是战略方向更偏向于市场和公司,而产品定位更注重功能定义,所以产品定位的考虑因素是衡量功能需求的相关性,判断功能需求是否符合产品定位。

通过产品定位,可以明确功能需求的界线,在产品规划中并不是所有“相关的需求”都要实现,我们要充分考虑需求是否符合产品定位。

2.3、用户需求

我们做出来的产品是给用户使用的,产品的价值就是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所以用户需求也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在产品规划中用户需求的参考因素,我们需要注重两个方面,分别是“不把需要当成需求、不把产品形态当成本质”。

① 不把需要当成需求

我曾经公开过一张产品知识结构图,并表示有意要系统化的整理一下产品知识,可能会写一本书。但是之后因为工作忙,就一直没有提上日程,所以很多朋友会私下询问我进度,并且表示非常感兴趣。

这部分群体的需求看似就是产品经理书籍,但实际上这不是真正的需求,他们希望得到的是一个系统化的产品经理知识,而书籍只是这个知识的载体,所以如果我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至于载体是实体书还是视频教程,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们需要认清用户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不要把用户需要书籍当成需求。最后我结合自己的战略和定位,我决定了采用视频的方式满足用户需求,因为视频更生动,并且在市场和商业价值上都比书籍更有优势,也更适合我现阶段可以立马实现的。基于对市场、用户、环境、价值等方面的考量,最终我出版了《 杰出产品经理课 》的视频教程。

② 不把产品形态当成本质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为大家讲解一个产品策划的案例,这个案例中“行李箱”是用户的形态,但真正意义上却不是产品的本质。如果我们把形态当成本质,那么在产品规划和设计时就会把聚焦点放在“行李箱”上面,这样策划出来的方案就很难突破固有形式。

行李箱的本质是大众人群在出行中携带的一个物体,如果将这个概念交给用户的时候,用户出行需要携带一个物体,那么此时的体会就完全不是对行李箱那样了。通过这个概念的调研我们才能看清本质,得到真正的本质反馈。

通过用户需求,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的把握产品规划,增加产品在市场中的价值,提升用户体验和使用率。

2.4、范例讨论

基于上述的三个考虑因素,帮助我们在产品规划时界定了一个考虑范围,在此列举一个例子供大家参考。比如公司战略方向是做一个母婴社区,产品定位是母婴互助交流平台,战略发展阶段是起步阶段,如果有两个需求,第一个是支持会员在交流中艾特其他会员,另一个是支持根据用户喜好匹配广告功能。

针对这样的情况,两个需求我们自己决策呢?

第一个需求,会员在交流中可以艾特其他会员,这个充分体现了产品定位的特性,有效提升互助交流平台的价值,通过艾特提升会员与会员之间的互助交流。第二个需求,根据用户喜好匹配广告功能可以帮助产品进行商业化尝试,实现产品变现的可能。

每个公司或每个产品经理都有自己的环境和决策标准,但是如果是我,我会选择优先实现会员艾特功能。考虑战略阶段为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通常产品还没有占领市场绝对份额,此时进行商业化功能的研发,容易导致“能够提升用户体验的需求”没办法快速实现,如果用户需求和商业需求同步进行,更容易导致团队精力不聚焦。一旦精力分散就容易会出现未经深思熟虑的需求进入执行层面,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产品没有明确的方向、团队成员疲于奔命但却没有实际的成果。

如果团队有非常条理性的策略和有很强的执行力,那么并行需求的实现自然没有问题,通常这种情况都出现在稳定的团队当中,很少起步阶段的团队就能熟练配合。出于我的产品思维,在起步阶段的时候,我会优先考虑产品的用户需求。当然我的决策也不一定是完美的,这个例子只是提供给大家一个思考的议题。

产品规划中策略层面的考虑因素帮助我们界定了决策范围,但是这个还远远不够,当策略制定之后,我们就需要细化到设计层面,到了产品设计时,功能定义的细节便被提到了讨论当中。

产品规划的设计是秉承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以用户体验度为原则,对产品功能和体验进行研究并开展设计。通常可以分为四个优先等级,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设计理念。

3.1、有用:识别需求的有效性,抓住核心需求

对于新产品来说,优先且重要的任务是定义产品对使用者“有用”,“有用”是我们在定义及开发之前需要明确的一个产品方向,确保产品有着明确的功能定义和用户定义。

比如冰箱的核心功能定义是保鲜和冷冻,用户定义自然也是使用这两种功能的群体,如果一个冰箱有着时尚的外观和实用的扩展功能,但就是保鲜或冷冻的功能不够完善,那么对于用户来说了,这也是失败的产品,因产品的核心价值对于用户群体没有用。

3.2、可用:重塑并保障需求,满足不同使用场景

当我们了解了产品的方向,那么在开发时就要确保产品“可用”,“可用”是保障一个产品的审核标准,确保产品不会有功能性BUG的出现,确保产品的安全、速度、兼容、流畅等方面的性能。

比如银行网站的核心功能定义是网上银行,虽然网银满足了“有用”,但是却在“可用”上非常差劲,例如不支持非IE浏览器,这就导致了非IE使用环境的用户无法使用网银功能。

3.3、易用:梳理结构流程,便于用户使用

在满足了“有用”和“可用”的前提下,我们才会注重产品的“易用”和“好用”,而这两者就包含了诸多细节,需要我们花心思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易用”的设计理念就是用户体验,需要我们在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用户行为习惯和使用场景,减化用户的学习成本、使用成本。

比如QQ邮箱和网易邮箱,如果根据天或周进行批量删除邮件时,在选择项上面,QQ邮箱只需要操作两步,但是网易邮箱就要很多步,从这个细节上就看出了用户体验,网易无形中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现如今垃圾邮件和无意义的订阅邮件越来越多,当一个邮箱使用很久之后,每天都会收到一些需要删除的邮件,因此删除功能对于邮箱使用者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功能,因此QQ邮箱在易用性上就超越了网易邮箱。

3.4、好用:优化设计界面,符合用户群体喜好

在满足了以上三个条件之后,产品在追求用户体验的层面上就会注重视觉的表现,从视觉图像上激发和提升用户的潜意识操作行为,减少用户的思考时间。

UI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提升用户操作效率,通过色调影响用户的操作习惯,用颜色或图形明确产品功能/内容的主次和展示,让用户不用想就知道如何操作,这也是一种界面语言。

产品设计的四大理念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识别功能定义和用户定义,并且根据设计理念决策需求的优先等级。在产品发展的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先保证完成产品的核心功能,确保产品对于用户“有用”和“可用”,然后快速迭代来完善并改进,优化产品的“易用”和“好用”。

了解和掌握产品规划的三个考虑因素以及四个设计理念,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更准确的决策需求,避免发散性思维产生的诱惑让我们偏离最初的战略方向和产品定位,这也是产品规划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步骤。无论公司中是否有专门的需求决策流程,对于产品经理来说,这个基础知识和步骤肯定是掌握在脑海中的。

需求分析并决策是一个很快速的流程,特别是瀑布开发模式的公司,不会将太多精力放在需求分析和决策上,而是在产品策划的过程中就直接对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决策,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其他工作人员的闲置,保证工作的节奏同步。在大公司或者产品拥有众多决策对象的时候才会细化并单独进行需求分析和决策,其余情况往往都是产品经理直接决策。

当产品经理收集了来自公司内部、外部以及自己构思的需求之后,就要对需求进行决策并细化的规划成各个阶段和版本的需求,并完成当前即将实施的版本的需求文档。对于需求的决策除了上述中的三个考虑因素和四个设计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有一个条理化的思路,对需求进行分类、分位、分级,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决策需求。

① 分类

在工作当中,我们肯定会收到很多需求,为了更好的管理需求,对需求进行分类存储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办法。比如超市的商品,按类别划分区域,按类型摆放货架,这样可以大大的方便管理人员和消费者更容易查找商品,我们对需求分类也是如此,方便我们更好的管理、分析和决策需求。

因为对需求分类是便于产品经理管理需求,所以没有分类标准,完全取决于产品经理个人喜好。分类方式可以根据功能属性分类,例如功能类、数据类、运营类、体验类、设计类。也可以根据职责属性分类,例如技术类、设计类、运营类、编辑类、客服类。也可以根据频道属性分类,例如首页类、栏目类、购物车类、个人中心类。

② 分位

为了进一步决策需求,我们还要对需求进行分位,根据考虑因素和设计理论,从这些需求的重要性和急需性来评估,通过四象限定位法将需求分为四种。以需求的急需性作为横轴,需求的重要性作为纵轴,可以建立如下的产品需求四象限图。

将需求进行分位之后,非常方便我们了解到需求的轻重缓急,也方便我们进一步的评估优先级。

③ 分级

分好类,定好位,下面就要考虑分级了,评估需求的优先等级,决定需求的实现计划。

考虑优先级通常也有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领导的意见,第二个要素是产品经理自己,第三个要素就是团队共同意愿(团队意愿主要就是实现成本、阶段目标等)。

通过分类、分位、分级的三个分析和决策的流程之后,产品经理就能够非常轻松的将需求划分计划,根据不同规划阶段分多个版本实现需求,如果需求很少,那么就一次迭代实现了。

竞品是竞争产品,也就是竞争对手的产品,竞品分析顾名思义是对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和研究对手的优点优势,以便产品经理规划和设计自己的产品,定义产品功能和价值。

竞品分析的工作内容就是从竞争对手或市场相关产品中,根据特定的要求,以接近于用户流程模拟的方式对竞品进行分析和总结。关于竞品分析的总结文档没有特定的格式规范,通常也不必太刻意追求形式,因为这样的东西,达到效果即可,觉得效果不够,也可以再临时补充。下面两张示例配图,一张展示了竞品分析的需求表格,另一张展示了我整理的一份海外房地产网站的分析总结表格。

竞品分析报告(Excel格式)

请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竞品分析报告我也整理成了一篇文章发表, 点击这里阅读 。

在第二章节“ 产品规划和设计的逻辑 ”中,我简单的介绍了万物皆有逻辑的观点。我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际意义上就是人类不断定义逻辑的公式以计算出结果。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都是没有完全凭空冒出来的发现或创新,都是建立在已经存在的事物的基础上,通过渐进式公式演变,推算出新结果/新结论。 既然万物都有逻辑,那么产品策划自然也是有逻辑和公式的,对于产品新人来说,可能由于知识和经验的不足,没办法架起逻辑公式,所以在产品策划当中就会非常的头疼,不知道如何下手。本篇章为大家分享一个产品策划的小技巧,给大家讲解一个如何用定义推演产品的策划,架起一个小小的逻辑公式。 在我们想到产品策划的时候,往往脑海里一下子就会跳到全局性的思考上,这样就会让自己的思维变成一团糨糊,非常不利于产品策划的思考。本篇章分享的技巧就是将命题作文转变成填空选择题,这样就能自然的让产品策划架起一个框架,我们只要像积木一样在框架里寻找灵感。 我们以行李箱为题材,虽然这不是互联网产品,但是产品策划的思路是相通的,所以我就以行李箱的发展历史做一个产品策划的例子。如果你看过以近现代时期为背景的电视剧,那你一定知道,那个时候的行李箱只是一个可以手提到着的箱子,还不像我们现在常见的带轮子的行李箱,那么在行李箱产品创新的时候,行李箱的产品经理是怎样挖掘需求,改革产品的呢? 对于这样的一个产品,当Boss发起这个项目的时候,往往很多人会从时尚的角度去改良行李箱,比如不用木制的,改用皮革,比如色彩更多样化。在这样一个领域当中,就算你调研用户,也不一定能获得创新性信息,因为用户已经潜意识里认为行李箱就应该是这样的,当你调研的时候,往往他们提出的反馈会偏向于时尚和轻重量。这就像WhatsApp产品,在创建之前,人们认为发短信就是应该通过运营商,就算对服务不满,提供的反馈也只是希望其它运营商的短信费或套餐比另一家便宜,完全不会提出新通道的想法。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挖掘需求,策划新产品呢?请看如下一张行李箱的策划过程图,为大家示意了一个策划流程。

首先告诉你,一句话或一个词的产品定位,只是营销宣传的口号,不是产品的固有形态,我们需要对产品的属性、用户群体、使用场景进行细化定义,还原产品的本质。 通过第一层到第二层的定义,我们知道了行李箱就是大众人群在出行中携带的一个物体,如果将这个概念交给用户的时候,他出行需要携带一个物体,那么此时的体会就完全不是对行李箱那样了。通过这个概念的调研,我们从众多反馈中,分析得出两个普遍的用户困惑,携带物体太累(体力消耗)、太麻烦(无时无刻要保证不丢失,存放不能随意)。在这个时候,我们的逻辑公式已经架起来了,在这个框架中,我们只要寻找两点,分别是寻找移动物体但轻体力的产品,以及寻找便于存放的规格尺寸数据。 当我们把这些东西都找到并研究一遍之后,我们就开始进行产品原型的设计了,结合UE和UI的知识,将解决方案的元素融合进产品中,形成新产品。新产品推出市场后,我们通过自身使用、数据跟踪、用户分析等等因素,再不断的迭代完善,于是就有了产品进化。 使用这样的框架积木,是不是产品策划就容易很多了?逻辑公式的原理就是对你的思考过程做一个结构化的规整,避免发散性思维让你不知所措。简单的产品公式就是加减乘除,当我们积累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就可以思考的更多,比如更复杂的函数公式。

人的思维是发散性的,所以很容易在产品规划中犯一些错误,比如规划的时候没有明确方向和识别每一个需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实现成本等。

7.1、闭门造车

一个完整的产品涉及到很多领域的知识,并且后续运营的支撑也要在产品规划时就要考虑进去,所以那怕产品经理知识再丰富,但是在一些专业领域里也没有从事这方面专业人员要清楚。产品经理在产品规划的时候,需要团队协助或沟通的地方,千万别闭门造车,这样很容易导致辛辛苦苦写出来的需求不切实际。

7.2、逻辑不清

因为产品经理的工作是执行层面的,所以如果逻辑不清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这就会导致执行人员也不知道怎么去实施产品需求了。最常见的逻辑不清就是功能需求的流程走不通,没有进行过多条件的流程推演,流程条件不完善。往往工作中和技术人员产生争执也是如此,逻辑不通是非常让技术人员反感的行为。

7.3、大步向前

互联网产品和传统软件业不太一样,互联网产品讲究快速迭代,小步快跑。所以产品经理在规划产品迭代需求的时候,很容易忘记阶段目标和时间计划,这就会导致需求负载,大步迭代。当然也有些公司团队的迭代需求是长周期的大步迭代,所以公司要求的不同,也会有不一样的迭代计划。但是在大步迭代的计划中,也会在其中细分小阶段,小的里程碑,避免大步期间目标迷失和新需求植入,导致迭代混乱。

7.4、快速迭代

有些PM或老板,会听信什么“唯快不破”,刻意追求迭代速度,这种为了快而快的迭代,反而容易把产品带入危机中。比如一周一个迭代,一周5个工作日,在这短短5天里,需要经历策划、设计、开发、测试、上线,很难保证每个需求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如果团队协同不够默契,就会造成致命的伤害。所以产品经理需要懂一些项目管理的知识,不要刻意追求快速迭代,找一个适合团队的时间节奏。

7.5、分不清轻重缓急

如果产品经理分不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很容易导致产品没有明确的方向、团队成员疲于奔命但却没有实际的成果。判定工作内容的轻重缓急除了公司层面的任务之外,还有就是结合产品规划中的需求决策的知识,根据需求的优化等级安排工作计划。

3. 产品特性与过程特性

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的区别
如果说产品特性从安全、法规、性能、尺寸、外观、装配等方面考虑,过程特性仅从产品形成过程中的参数(温度、压力、电压、电流)等考虑是不是很准确呢?
欢迎大家讨论,敬请指教!
简单的讲,产品特性是随着产品走,如过程加工中产品的尺寸.材料等,
过程特性是在过程上不随产品走的东西,如工艺参数温度.压力等.
我一般是作这样的区分.
产品特性能做spc,过程特性不能
产品特性一般是指产品工程规范的要求;过程特性可以指工艺(过程)参数
过程特性保证产品特性
虽然大家说的都对,但是怎样确定产品和过程的特殊特性呢?是不是特殊特性都要采用SPC控制或100%控制或防差错系统?

通过fmea来确定的!根据过程的风险以及顾客的呼声来确定控制方法!
特性矩阵分析-初始特殊特性清单-FMEA-控制计划?
还是:特性矩阵分析-FMEA-初始特殊特性清单--控制计划?
第一阶段:
确定初始过程特殊特性清单 FMA分析
第二阶段
样件控制计划 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
第三阶段
特性矩阵图 试生产控制计划 PFMEA
第四阶段:
控制计划
产品特性,随着产品走,是在过程中形成的,而过程特性不随产品走,我们只有通过过程特性来控制产品特性。而控制产品特性包括人、机、法、环、测和过程规范,故这些都是过程特性;产品特性可以从料、技术要求、技术规范进行考虑。
谁有更深层次的讨论,请指教。
更正一下。
初始特殊特性清单-特性矩阵分析-PFMEA-控制计划先有特殊特性,才有特性矩阵分析。体现特性和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特性之间的影响。
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的区别:用过程特性去保证产品特性啊!产品特性是要带到最总顾客的手里啊!而过程特性是在过程中为保证产品的特性而对过程设置的特性,过程控制主要控制“过程特性啊”
特殊特性释义

以下是我对特殊特性的一些见解,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评论!也是为了“特殊特性清单是越来越长还是越来越短”的讨论而作
特殊特性是APQP的核心。无论是QS9000还是TS16949,其实对于特殊特性的解释和理解是一样的。不同的是QS9000着重阐明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车厂的特殊要求。如对特性的等级分类以及特性符号标记。而TS16949则体现的是大众化的,灵活的,可根据顾客而定的特性要求。
现在就以TS16949体系中对于特殊特性的理解来展开说明,一直推广到QS9000中的特殊要求。
TS16949中特殊特性的出处说明!
TS16949有两处地方出现过特殊特性。
第一处:
7.2.1.1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
组织必须在特殊特性的指定、文件化、和控制方面符合客户的所有要求。
解释:也就是说凡是客户指定的特殊特性,应在相关文件中体现。
相关文件有:设计FMEA、过程FMEA、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等
在上述文件中应作特殊特性符号的标记。
第二处:
7.3.2.3 特殊特性
组织必须应用适当的方法确定特殊特性。
——所有特殊特性都必须包括在控制计划中。
——必须符客户对特殊特性的定义和符号。
——当客户的设计记录标出特殊特性符号时,组织的过程控制指南和同类文件上,如FMEAs、控制计划、作业指导书,必须标上顾客特殊特性符号或组织的等效符号或记号,以表明那些特殊特性影响的工序。
注:特殊特性应当包括产品特性和过程参数。
解释:显然第二处包含了第一部分的要求。
现在就对特殊特性展开说明!

一、什么是特性:
特性分为两类: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

产品特性:
是指在图纸或其他的工程技术资料中所描述的零部件或总成的特点与
性能,如尺寸、材质、外观、性能等特性。

过程特性:
是指被识别产品特性具有因果关系的过程变量,也成为过程参数。过程特性仅能在它发生时才能测量出,对于每一个产品特性,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过程特性。在某些过程中,一个过程特性可能影响到多个产品特性。

二、什么是特殊特性:
1)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或法规要求的符合性的产品特性或过程参数。
2)影响产品配合/功能或者关于控制和文件化有其他原因(如顾客需求)的产品特性和过程参数。
3)在验证活动中要求特别关注的特性(如检验与试验、产品和过程审核)
说明:特殊特性包括产品特性和过程特性。

三、什么是非特殊特性:
产品的每一尺寸或者性能要求都可成为特性。
特性中有的符合上述要求的或者顾客规定的成为特殊特性,剩下的则成为非特殊特性。
非特殊特性的定义可概括为:有合理的预计的变差,且不大可能严重影响产品的安全性、政府法规的符合性及配合/功能的产品特性或过程参数。

特殊特性的定义应该在上阶段说明得很清楚了。
那么我们通常在QS里看到的、听到的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又是什么呢?
如果手头上有APQP第三版手册的朋友可以看到附录C中对于特性有其说明。很明显可以看到是三大车厂的特殊要求。

这里就涉及到了特殊特性的重要性分等级的问题。
为什么要对特殊特性分等级呢?应为并非所有的特殊特性对客户满意度具有同等的影响力,所以就需要对特殊特性的重要性进行分等级。

特殊特性的重要性分等级可以在后续的控制中提供很大的帮助,如:
确定一种优先控制策略;合理分配资源;把特性作为目标控制的程度;建立的沟通的标准等等!
另外,特殊特性的分等级还为潜在的控制策略提供了很多的提示,如后续的特性矩阵图的制定等等!

那么,既然是要分级,就必须会有分级的标准!

在TS标准中未对分级做任何的说明,也没有提示过,所以我们看到的关键特性和重要特性也是在QS标准中提到的。

QS对特性的分级也是根据三大车厂来进行的。具体可参见APQP第三版附录C。
不过,这里可以简单叙述。我们根据福特的公司为例,基本上可以这样去细分重要特性和关键特性。

重要特性:指那些对顾客满意程度重要的产品、过程和试验要求,其质量策划措施应包括在控制计划之中。

关键特性:指那些能与政府法规符合性或车辆/产品功能安全性并包括在控制计划之中需要特殊生产者、装配、发运、或监控的产品要求(尺寸、规范、试验)或过程能数。
通俗地说,关键特性指符合法律法规的和对安全性能有显着影响地特性。重要特性是对公差配合,性能有重大影响的严重影响顾客满意度的。

也就是说,我们在APQP附录C中看到的主要特性其实就是特殊特性,也就是说重要特性和关键特性属于特殊特性的范畴,只是特殊特性的重要性分级中的不同阶段。

关键特性的重要程度大于重要特性!
APQP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特殊产品、过程特性的识别和控制啊!如果未对产品、过程识别特殊特性、或者对产品、过程识别特殊特性没有进行特殊控制,就等于APQP过程是失败的!
-任何产品均有特殊产品、过程特性!
-特殊特性一定要用控制图控制(除非你取不出计量型数据,顾客要同意你的替代方法,计数型数据就是零缺陷)
-控制图不一定要的!但除非你对特殊产品、过程特性采用了“防错方法”!
特殊特性和关键特性识别出来后需要做什么样操作?

通常特殊特性是在DFMEA中识别出来的,之后会在PFMEA及控制计划中传递。我的理解是特殊特性和关键特性都需要作CPK分析,相应地用到的检具都需要作MSA,我有两个疑问:1.是不是所有的检具,包括专用检具和通用检具(比如数显卡尺)都需要作MSA? 2.作MSA的时机?是不是在小批量试制之前?3. 除了特殊特性和关键特性以外的尺寸,需不需要作CPK分析? 4. 请问一下如果一项内容的CPK<1.33是不是不可以受控V
控制计划中标识的所有检具都要做msa!
2、msa时机-批量试生产中进行!
3、特殊特性均必须进行初始能力研究!其他除外!
4、CPK<1.33是不受控!必须100%检验!
1ts标准要求对于控制计划中提到的测量系统都应进行msa,不仅仅是关系到特殊特性的,当然如果有顾客要求的方法,也可以使用2msa研究时间应开分为:投入使用时、检定期间内等多个时间,不仅仅是只做一次3cpk值的含义是过程能力指数,是否能代表一个过程的能力需要去分析然后确定哪一个或哪一些特性值代表这个过程,不完全在于它是不是特殊特性4cpk<1.33表明控制能力可能不足,不是说过程不受控,而且标准有说明,在控制能力不足时应考虑通过100%检验等方式来进行反应
个人观点,供参考!
1、初始的产品、过程特殊特性最好做一个识别,这个也是为PFMEA做准备。然后通过FMEA分析来确认一下!
2、你要理解产品保证计划是什么意思!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相当于VDA4.3的产品责任书)就是顾客的明确的要求和潜在的期望你采取什么方法来满足;你可以列出顾客要求的所有特性,然后对应的写上保证措施计划。这个也是对后续产品和过程开发的一个技术框架、成本框架!
3、这个可以随意,建议按照惯例来做做!
4、如果你们有设计责任那么图样上要做SC标识的!
.3.6.2 样件计划
当顾客要求时,组织必须制定样件计划和控制计划。组织必须尽可能使用与正式生产相同的供方、工装和制造过程。
A.1 控制计划的阶段
控制计划必须适当的覆盖三个不同的阶段:
a) 样件制造:样件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试验的描述.如果顾客要求,组织必须有样件控制计划。
b) 试生产:样件制造后,批量生产前将发生的尺寸测量、材料和性能试验的描述。在产品实现过程中试生产被定义为样件制造后可能要求的生产阶段.
c) 生产:批量生产中发生的产品/过程特性、过程控制、试验和测量系统的文件.
每个零件必须有控制计划,但是在很多案例中,一个控制计划族可以覆盖采用同一过程生产的许多相似的零件。控制计划是质量策划的输出。
样件的控制计划不是强制的,可以省略!

看看APQP手册,上面有关于试生产控制计划和批产控制计划的区别!
关键在于“检测频次、控制方法”等上有区别!

控制计划的详略结合企业生产过程的复杂程度和操作人员的素质、检测能力、以及防错技术的应用等!
如何详略繁简关键是FMEA的输出!ok?
我公司的控制计划是在批量产品基础上补做的,所以一上来就做生产控制计划,虽然我认为它包含了前面样件、试生产两个阶段的控制计划内容,但苦于无相关三个阶段的范本参照,做该计划时整个团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只要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无论巨细,都应该列入生产控制计划中;另一种是虽然要求详尽,但也应详略得当;我是后一种意见,但不知对否。
先后: 先有流程图,再有FMEA,再有CP

如流程图更改,FMEA,CP应随之更改

FMEA更改,CP应随之更改,可能会引起流程图更改

流程图是作业顺序,FMEA是该作业可能或过去或将来发生问题之记载----写下预防对策,不良风险等等,--------而CP是参照流程图顺序,参考FMEA作成的
对每个产品系列由APQP/多功能小组负责绘制出过程流程图(Flow Chart),这个流程图覆盖了整个产品的生产流程,一般从进料接受到产品交付运输的全过程。它是进行PFMEA的基础。

根据流程图的描述的流程,由APQP小组进行PFMEA分析,找出每个流程环节中的可能的、潜在的以及已经发现的失效模式,针对RPN值的大小对筛选出来的失效模式项目采取措施以降低风险系数,记住:需要保存这些措施的实施记录。PFMEA是进行制定控制计划CP的基础工作。

控制计划是根据PFMEA和相应的产品技术要求来制定的,需要包括对各个流程阶段的控制方法和出现不合格时的反应计划的,有些公司称之为QC工程图,它是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一个文件,然后根据控制计划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和检验检查标准的。控制计划需要分阶段的,一般按照要求分为三个阶段的。

PFMEA是需要评估和更新的,然后看看是否CP需要更新,WI更新的。。。

4. 农业普查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步骤有哪些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以下简称“三农普”)数据处理工作遵循“创新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普查数据处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全面提升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为了做好三农普数据处理工作,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三农普数据处理工作按照“统一标准、分级负责、规范管理、安全高效”的原则进行。

——统一标准: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农普办”)统一部署下,要求数据处理工作“统一技术环境标准,统一数据处理标准,统一数据处理软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普查数据的采集、上报与处理。

——分级负责:本次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分别由乡、县、地市、省和国家级普查机构组织实施。各级普查机构要按照各自分工,做好统筹规划,加强组织协调,按时完成各项数据处理工作任务。

——规范管理:本次普查规模大,技术要求高,数据处理人员多,数据处理设备量大,各级普查机构必须严格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落实责任、强化基础。

——安全高效:各级普查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意识,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数据处理的各项业务规程和安全要求,确保数据处理系统高效运行和普查数据的安全与完整。

二、工作内容

本次普查数据处理对象为以下普查表式:

——农户填报的《农户普查表》;

——规模农业经营户填报的《规模农业经营户普查表》;

——农业经营单位填报的《农业经营单位普查表》;

——村民委员会填报的《行政村普查表》;

——乡镇人民政府填报的《乡镇普查表》。

数据处理工作是要完成上述5种表式的数据采集与录入、数据报送与接收、数据交换与备份、数据审核与验收、数据汇总与反馈,以及数据归档等工作。

三、数据处理流程

本次普查的数据处理是按照“移动采集、网上报送、两级部署、四级审核”的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流程如下:

(一)入户前准备。

在普查入户登记前,普查员领取PDA(移动采集终端(以下简称“PDA”)进行注册,接收数据采集应用程序、普查制度等,并进行数据应用程序的安装和普查制度的加载。

(二)数据采集与报送。

三农普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报送方式。

1.农户、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

普查员入户进行现场登记,通过PDA数据采集程序采集农户、规模农业经营户以及农业经营单位的数据并进行初审,通过移动互联网将普查数据上传到省级农普办。

2.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

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填报的普查数据由乡级普查机构通过固定互联网在普查数据处理系统中进行录入与初审,并报送至省级农普办。

(三)数据审核与验收。

县、地市、省级普查机构利用普查数据处理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审核、查询、验收等工作。

普查数据经省级普查机构审核确认后,向国务院农普办上报净化后的普查数据和审核报告单。

国务院农普办接收、审核和验收省级普查机构上报的数据和审核报告单。

(四)数据汇总。

国务院农普办对验收后的普查数据进行汇总。

(五)数据反馈与归档。

普查数据经国务院农普办评估后进行反馈并归档。

四、数据处理软件

普查数据处理软件由国务院农普办统一开发,包括:移动采集终端管理系统、PDA数据采集程序、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等。移动采集终端管理系统和普查数据处理系统分别在国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两级部署。

(一)移动终端管理系统:负责PDA的注册管理;完成数据采集应用程序、普查制度、程序补丁包、普查制度修订包和培训教材等相关数据向PDA推送等任务。

(二)PDA数据采集程序:负责农户、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的数据采集。完成数据初审、数据上传等任务。

(三)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由数据采集报送、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三个中心构成。省级数据采集报送中心接收所辖地区PDA端上传的农户、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的普查数据、采集与报送行政村和乡镇的普查数据,并由数据交换中心将数据传送到省级数据处理中心,同时与国家级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定时同步。县、地市和省级统计人员登录省级数据处理中心进行数据审核与查询,并在报告期将净化后的数据和审核报告单通过数据交换中心提交到国家。省级数据汇总工作在省级数据处理中心完成。

国家级数据交换中心将同步到的省级普查数据传送到国家级数据处理中心;国家级统计人员登录国家级数据处理中心浏览、查询普查数据;根据省级农普办上报的审核报告单进行数据审核与验收,并完成数据的汇总、反馈与归档等工作。


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示意图

五、数据处理环境要求

(一)乡级数据处理环境要求。

乡级普查机构要具备必要的数据处理办公环境和网络环境,2台以上计算机、1台笔记本电脑、1-2台激光打印机、防病毒系统、大容量移动硬盘等。同时,根据本地区业务情况为一线普查员配备PDA。

(二)县级数据处理环境要求。

县级普查机构必须具备专用的数据处理办公环境,100M以上局域网和2M以上与地(市)级、省级及国家级统计内网接入的网络环境,4台以上计算机、2-3台激光打印机、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等。

(三)地市级数据处理环境要求。

地市级普查机构必须具备必要的数据处理办公环境,具备100M以上局域网和10M以上与省级、国家级统计内网接入的网络环境, 8台及以上计算机、2-3台激光打印机,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以及UPS供电环境等。

(四)省级数据处理环境要求。

1.移动终端管理平台:配备3台服务器,含操作系统、相应的数据库软件和应用中间件。其中,PDA不超过10万台的省,配备1台低档服务器用作数据库服务器,1台低档和1台中档服务器用作应用服务器;PDA超过10万台的省,配备1台低档服务器用作数据库服务器,2台中档服务器用作应用服务器。

2.普查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采集报送中心:配备4台服务器,含操作系统、相应的数据库软件、应用中间件和消息中间件。其中,2台中档服务器用作数据库服务器,2台低档服务器用作应用服务器。

——数据交换中心:配备6台服务器,含操作系统、相应的数据库软件、应用中间件和消息中间件。其中,2台低档服务器作为前置交换服务器,4台中档服务器作为交换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处理中心:配备6-8台服务器,含操作系统、相应的数据库软件、应用中间件和消息中间件。其中,2台高档服务器用作数据库服务器,4-6台中低档服务器用作应用服务器(农户数量不超过1000万时,配备4台;超过1000万时,配备6台)。

3.安全设备:配备1套网页漏洞检测工具,1台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2台应用防火墙,1台堡垒主机,互联网出口处1台DDoS防护设备。省级身份认证系统(在二经普统一配置的基础上或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升级和扩容),用户容量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配备。

4.其他设备:配备2台负载均衡交换机,2台光纤交换机和2台存储设备。

5.网络环境:互联网接入带宽大于100M。

6.机房环境:要求机房承重荷载、用电负荷、空调系统及供配电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机房分区,数据采集报送中心要放入互联网专区(DMZ区),数据交换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要放入等级保护的本项目专区。

设备配置参数参考附件。

(五)国家级数据处理环境要求。

(略)。

六、数据处理人员配备要求

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和系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应设立数据处理相关技术工作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配备相应的数据处理人员。其中,省级数据处理人员配备要求如下:

1.组织协调:1人。负责数据处理相关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系统管理:1-2人。负责系统软硬件的运维管理和相关技术支持等。

3.网络管理:1-2人。负责网络环境的运维管理和相关技术支持等。

4.应用管理:4-6人。负责各应用系统的管理和相关技术支持等。其中,移动终端管理平台1-2人;数据采集报送中心1人;数据交换中心1人;数据处理中心2-3人。

5.安全管理:1人。负责信息安全管理。

6.机房管理:1人。负责机房环境的管理。

7.PDA管理:1-2人。组织地市级农业普查办公室进行PDA的验收和发放,联系并指导上网卡的登记注册等工作。

七、安全保密

三农普数据处理工作依托于网络进行,信息网络的安全保密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安全管理,在数据处理中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各级农普办要按照国家相关的安全保密管理要求制定本级的三农普数据处理安全保密管理办法。

省级节点在系统部署时,应遵循专区专域的原则,并对数据库等重要系统的访问采取最小授权的白名单访问控制策略。省级和国家级的数据交换通过统计专网进行。地市和县级农普办数据处理要按照三农普数据处理安全保密管理办法开展工作。

各级数据处理人员都要遵守普查保密规定,对经手的普查资料严格保密。

八、技术培训

三农普数据处理技术培训工作根据业务情况分级或跨级组织与部署。

九、数据处理经费

按照财政分级负担原则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普查数据处理设备由各级财政分别负担。国家农普办将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申请三农普数据处理专项设备的中央投资。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现行投资政策规定,中央财政资金只能用于中西部地区的普查设备补助。请各级普查机构提早做好普查数据处理设备经费的申请和落实工作。

十、组织实施

国务院农普办设立数据处理组,统一部署、组织和实施三农普数据处理工作。

各级普查机构应按照国务院农普办的组织形式,成立数据处理组。各级数据处理组接受上级数据处理组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并在本级农普办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级的数据处理工作。

(一)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做好三农普数据处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三农普数据处理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有关数据处理的各类标准;数据处理软件和硬件的采购;组织数据处理工作试点;数据处理软硬件的技术培训;数据处理环境的搭建等。

(二)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组织普查员完成普查数据的现场录入和数据上传;组织乡级普查机构进行数据的网上报送;组织完成数据审核、验收、汇总和数据归档等工作。

(三)资料开发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完成三农普汇编资料的分类汇总等工作。

(四)工作总结阶段。

从工作组织、系统环境保障,技术方案、主要问题及经验等方面,对本次数据处理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十一、工作任务

各级普查机构数据处理工作任务如下:

(一)国家级。

1.负责制定数据处理工作方案与实施细则。

2.负责制定数据处理设备配备方案和组织数据处理设备的采购。

3.负责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4.负责国家级数据处理环境的准备和部署,负责系统安全。

5.负责组织国家级数据处理试点工作。

6.负责组织编写数据处理软件操作手册。

7.指导省级数据处理工作和负责相关的技术支持。

8.接收省级上报的普查数据。

9.负责审核、验收、汇总、备份及归档普查数据。

10.完成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二)省级。

1.负责制定本省的数据处理方案和实施细则。

2.负责组织接收并验收采购的数据处理设备。

3.负责组织落实省级数据处理试点工作。

4.负责本省数据处理环境的准备和部署,负责系统安全。

5.负责本省相关的数据准备和PDA端的数据推送。

6.协助本省资产管理部门进行PDA设备及IT资产的管理。

7.指导地市级数据处理工作和负责相关的技术支持。

8.接收普查数据,并进行数据备份。

9.审核本省普查数据,并向国务院农普办提交审核报告。

10.完成本省的数据汇总。

11.完成本省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三)地市级。

1.负责制定本地市的数据处理工作计划与细则。

2.负责组织接收并验收采购的数据处理设备。

3.负责本地市数据处理环境的准备及系统安全等工作。

4.协助本地市资产管理部门进行PDA设备及IT资产的管理。

5.指导县级数据处理工作和负责相关的技术支持工作。

6.对本地市数据进行审核。

7.完成本地市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四)县级。

1.负责制定本县的数据处理工作计划与细则。

2.负责组织接收并验收采购的数据处理设备。

3.负责本县数据处理环境准备和系统安全等工作。

4.协助本县资产管理部门进行PDA设备及IT资产的管理。

5.指导乡级数据处理工作。

6.对本县数据进行审核。

7.完成本县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五)乡级。

1.负责制定本乡镇的数据处理工作计划与细则。

2.负责本乡镇数据处理环境准备和系统安全等工作。

3.组织本乡《乡镇普查表》、《行政村普查表》的数据录入与上报工作。

4.组织和指导普查员注册PDA,接收和装载省级普查机构推送的数据。

5.组织和指导普查员利用PDA对《农户普查表》、《规模农业经营户普查表》和《农业经营单位普查表》的数据进行现场采集、初审与上传。

十一、时间进度安排

(一)软件开发。

2016年9月底前,完成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

(二)系统环境准备。

2016年10月底,完成数据处理软硬件设备采购,搭建好系统环境。

(三)数据处理试点。

2016年10月底,完成数据处理试点工作。

(四)数据处理软硬件培训。

2016年11月底前,完成数据处理软硬件培训工作。

(五)数据采集与处理。

参见三农普方案。

(六)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阅读全文

与数据分级的三个阶段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二手车交易门店一般赚多少 浏览:390
湖南品牌白酒代理利润多少 浏览:47
微投交易怎么赚钱 浏览:405
银行交易明细里的au是什么交易 浏览:666
洛阳代驾代理加盟多少钱 浏览:980
除甲醛公司怎么去打开市场 浏览:757
河南理工电子信息类在哪个院系 浏览:678
贵州酱香型散酒如何代理 浏览:596
戴可斯的产品怎么样 浏览:95
青岛旧家电市场哪里有 浏览:858
人事代理和劳务派遣有什么区别 浏览:647
禅城区农贸市场有哪些 浏览:869
西安灞桥二手市场在什么地方 浏览:451
油漆技术员调色打板是什么 浏览:957
负责市场综合监督管理主要有哪些 浏览:546
专科大数据技术专业怎么样 浏览:396
姜山镇有多少流动人口最新数据 浏览:652
如何加盟代理服务商 浏览:353
门诊病历信息需要登记什么 浏览:633
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蟠龙校区占地多少 浏览: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