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业经营中的八个数据指标
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的准确性(Accuracy)是指数据的采集值或者观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也叫误差值,误差值越大,数据的准确度越低。数据的准确性由数据的采集方法决定的。
数据的精确性
数据的精确性(Precision)是指对同一对象在重复测量时所得到的不同观测数据之间的接近程度。精确性,也叫精准性,它与数据采集的精度有关系。精度越高,要求数据采集的粒度越细,误差的容忍程度也越低。
例如在测量人的身高时,可以精确到厘米,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误差只会在厘米级别;在测量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时,可以精确到千米,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误差会在千米级别;用游标卡尺测量一个零件的厚度时,可以精确到 1/50 毫米,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误差也只会在 1/50 毫米级别。因此,可以说采用的测量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着数据的精确性。
数据的真实性
数据的真实性,也叫数据的正确性(Rightness)。数据的正确性取决于数据采集过程的可控程度。数据采集过程可控程度高,可追溯情况好,数据的真实性就容易得到保证,而可控程度低或者无法追溯,则数据的真实性就难以得到保证。
为了提高数据的真实性,采用无人进行过程干涉的智能终端直接采集数据,能够更好地保证所采集的数据的真实性,减少人为干预,减少数据造假,从而让数据更加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数据的及时性
数据的及时性(In-time)是指能否在需要的时候获到数据。例如企业在月初会对上个月的经营和管理数据进行统计和汇总,此时的数据及时性是指这些数据能否及时处理完成,财务能否在月度关账后及时核算。数据的及时性是数据分析和挖掘及时性的保障。如果企业的财务核算流程复杂,核算速度缓慢,上个月的数据在本月月中才能统计汇总完成,那么等需要调整财务策略的时候,已经到月底了,一个月已经快过完了。特别是当企业做大了之后,业务覆盖多个市场、多个国家,如果数据不能及时汇总,则会影响到高层决策的及时性。数据的及时性与企业的数据处理速度及效率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提高数据的及时性,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管理信息系统,并在管理信息系统中附加各种自动数据处理功能,在数据上传到系统中之后自动完成绝大部分报表,从而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使用计算机自动处理中间层数据是提高企业数据处理效率的有效手段。
企业除要保证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外,还需要从制度和流程上保证数据传输的及时性。数据报表制作完成后,要及时或者在要求的时间范围内发送到指定的部门,或者上传到指定的存储空间中。
数据的即时性
数据的即时性包括数据采集的时间节点和数据传输的时间节点,在数据源头采集数据后立即存储并立即加工呈现,就是即时数据,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再传输到信息系统中,则数据的即时性就稍差。例如一个生产设备的仪表即时地反映了设备的温度、电压、电流、气压等数据,这些数据生成数据流,随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这个数据可以看作即时数据。而
当将设备的即时运行数据存储下来,用来分析设备的运行状况与设备寿命的关系时,这些数据就成了历史数据。
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采集的程度,即应采集的数据和实际采集到的数据之间的比例。例如在采集员工信息数据时,要求员工填写姓名、出生日期、性别、民族、籍贯、身高、血型、婚姻状况、最高学历、最高学历专业、最高学历毕业院校、最高学历毕业时间共 12 项信息,而某个员工仅仅填写了部分信息,例如只填写了其中的 6 项,则该员工所填写数据的完整性只有一半。
一家企业中的数据的完整性体现着这家企业对数据的重视程度。要求采集的数据在实际中并未完整采集,这就是不完整的数据,这往往是企业对数据采集质量要求不到位导致的。
另外,对于动态数据,可以从时间轴去衡量数据的完整性。比如,企业要求每小时采集一次数据,每天应该形成 24 个数据点,记录为 24 条数据,但是如果只记录了 20 条数据,那么这个数据也是不完整的。
数据的全面性
数据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不同,完整性衡量的是应采集的数据和实际采集到的数据之间的比例。而数据全面性指的是数据采集点的遗漏情况。例如,我们要采集员工行为数据,而实际中只采集了员工上班打卡和下班打卡的数据,上班时间员工的行为数据并未采集,或者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来采集,那么这个数据集就是不全面的。
再例如,我们记录一个客户的交易数据,如果只采集了订单中的产品、订单中产品的价格和数量,而没有采集客户的收货地址、采购时间,则这个数据采集就是不全面的。
腾讯 QQ 和微信的用户数据记录了客户的交流沟通数据;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用户数据记录了用户的交易数据;网络地图记录了用户的`出行数据;大众点评和美团记录了客户的餐饮娱乐数据。对全面描述一个人的生活来说,这些公司的数据都是不全面的,而如果把他们的数据整合起来,则会形成更加全面的数据。所以说,数据的全面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过度追求数据的全面性是不现实的。
数据的关联性
数据的关联性是指各个数据集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员工的工资数据和绩效考核数据是通过员工关联在一起来的,而且绩效数据直接关系到工资数据。采购订单数据与生产订单数据之间通过物料的追溯机制进行关联,而生产订单又是由员工完成的,即通过员工作业数据与员工信息数据关联起来的。
本书探讨的企业经营数据,每个数据集都是相互关联的,有的是直接关联的,如员工工资数据和员工绩效数据;有的是间接关联的,如物料采购订单数据与员工工资数据。这些数据是由公司的资源,包括人、财、物和信息等关联起来的。如果有任何的数据集不能关联到其他的数据集,就会存在数据割裂或者数据孤岛。数据割裂和数据孤
Ⅱ 企业生产指标统计数据有哪些
工业领域统计范围、采集渠道及主要指标解释 一、统计范围 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 二、采集渠道 规模以上工业法人单位按照《工业统计报表制度》要求,如实填报统计报表,通过联网直报系统上报统计数据。北京统计部门经过审核,汇总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数据,经国家统计局统一审核评估后对外发布。 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包括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三部分。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这个最终成果反映的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工业增加值不是直接统计的指标,而是通过相关统计指标计算出来的。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指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作为总量指标计算出来的,反映一定时期全国或某一地区工业生产增减变动的相对数,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Ⅲ 企业经营数据
商业计划书参考格式
摘要:(引导并说服投资者完整阅读商业计划书)
机会(清楚解释这一点),管理小组资格(包括过去的成功经历),市场(市场规模和股份预期值),竞争优势
公司(你是谁)
公司历史,公司规模及高级管理人员(总经理,财务管理、技术总管及营销总管)的业务水平、经历、业绩及持股情况,公司的地址和设施。
产品/服务(生产什么以及为什么你的产品比同类产品来得好)
产品/服务说明:公司目前所有产品清单极其使用领域,产品处于何种阶段,产品的创新处,在国内外领先程度(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竞争比较:国内外主要竞争对手产品开发情况或产品销售情况,与其相比贵公司的优势或劣势
管理小组(告诉他们为什么完善的管理能够使商业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组织结构;管理小组:公司重要股东情况,董事会成员的简历,公司员工激励制度,奖惩分配及员工持股情况简介;人事计划(所需人员及工资)
市场(使投资者相信你的产品/服务拥有市场并且知道你市场的力量)
市场组成部分,目标市场,市场走势和发展,竞争(别人的优势和劣势,你是怎样比较的),竞争优势(为什么你的产品/服务比你的竞争对手强)
市场销售和促销(详细阐述你将如何销售你的产品/服务)
销售渠道,促销/广告,定价,客户服务
风险及外界因素(你们的风险是什么)
影响收益的因素:政治,经济萧条,价格上扬,经济走势
战略(你的目标和你将如何实现你的目标)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竞争优势
财政方案(具体的财政预算数据)
所需资金(金额,用途、资金使用率),产品价格及生产成本
3-5年的收益损失方案;资金周转,资产负债表;创业投资退出方式安排
总结(概括全文)
他们为什么要投资你的公司?是什么使得这一商机变得格外特别…….为什么你会成功。
Ⅳ 如何分析企业的运营能力, 重点分析哪些指标,请详细解释。
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流动负债
长期偿债能力:
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总额/全部资产总额
权益总额=全部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有形净值债务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无形资产-递延资产)
利息保障倍数=税息前利润/利息费用
应运资金与长期负债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资产
盈利能力:
长期资本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费用)/(长期负债平均值+所有者权益平均值)
资本金收益率=净利润/资本金总额
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平均值
普通股股东权益报酬率=(净利润-优先股股利)/(股东权益平均值-优先股股东权益平均值)
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股利总额/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普通股每股帐面价值=(股东权益总额-优先股股东权益)/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数
总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净额)/平均资产追总额
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利息支出净额)/销售收入
销售净利润=净利润/销售收入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营运能力指的是企业资产的周转运行能力,通常可以用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这四个财务比率来对企业的营运能力进行逐层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企业的营业状况和经营管理水平。我们以苏宁电器为例,向投资者介绍如何进行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总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苏宁2004年销售收入为91.1亿元,平均总资产为14亿元;2005年销售收入增加到160.4亿元,平均总资产更是增长了2.3倍,达到31.9亿元。由于总资产的增长幅度超过了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总资产周转率由6.49下降到5。
该比率的下降与苏宁在2005年大规模开张新店有直接的关系。为了完成“全国性布网”的战略格局,苏宁在2005年新开门店65家,新登陆了20多个城市,而原先的物流、服务体系的辐射半径有限,因此苏宁要进行大量的管理平台的建设,以此来支撑以后在同一个城市建设其他卖场的物流和管理。这使得苏宁扩张战略的初始成本相对较高。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通过这个比率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短期内营运能力的变化。从报表中看出,苏宁2005年销售收入近160亿元,增长幅度达到42.9%,而平均流动资产增加了一倍以上。流动资产的大量增加没有带来同样幅度的销售收入的增长,因此流动资产周转率由2004年的7.36下降到2005年的5.61,说明苏宁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有所下降。
存货和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通过对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进一步分析流动资产周转率的变化。苏宁以现货销售为主,因此,应收账款仅占流动资产的4.75%,而存货占50%。
存货周转率指的是企业的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余额的比率。存货周转状况也可以用存货天数来表示,即表示存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天数越短,说明存货周转越快。苏宁2004年存货周转率为15.05,而2005年这一比率下降到10.33。相应地,存货周转天数由24天延长到35天。存货变现速度的明显下降,说明苏宁可能存在销售能力下降或者存货过量的问题。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的是企业一定时期赊销收入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该指标用来衡量企业的应收账款转变为现金的速度。由于赊销收入不容易取得,在实务中多采用销售收入替代赊销收入进行计算。苏宁的顾客主要是个人消费者,以钱货两清的方式进行交易,赊销收入占应收账款的比例很小,所以用销售收入数据得出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非常高。一般说来,企业的该项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催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可以减少坏账损失,而且资产流动性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会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流动比率低的不利影响。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催收账款的效率太低或信用政策十分宽松,会影响企业资金利用率和资金的正常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