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数据分析报告有哪些要点
1、确定报告受众和分析目的
无论写什么类型的数据分析报告,都要先搞清楚报告给谁看,不同的受众对一份数据分析报告的期待是不一样的。
2、框架、思路清晰
作为数据分析结论输出最重要的部分,一份优秀的数据分析报告要能够准确体现你的分析思路,让读者充分接收你的信息,所以在制作报告时,框架和思路要清晰。
这里的框架不单指报告的行文逻辑,更多是指数据分析过程的框架,比方说我们拿到一个分析问题,不可能一下子就找到问题背后的原因,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将问题拆解分析,直到得出最终结论,这时候就可能会用到我们常提到的MECE、PEST、AAARRR等分析框架
3、保障数据准确
写一份报告,获取和整理数据往往会占据 6成以上的时间。要规划数据协调相关部门组织数据采集、导出处理数据,最后才是写报告,如果数据不准确,那分析的结果也没有意义,报告也就失去价值,因此在收集整合数据时需要注意数据是否靠谱,验证数据口径和数据范围。
4、让图表传达更加直接
图与表之间,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如何阐述,反映出的问题如何表达,这些都是在做数据分析图表就要弄明白的。很多细心的领导及专门会针对你的数据分析以及结论来提问,因为现状和未来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数据图表展现也要体现你的分析思路,而不单单是为了展示数据。
② 盘点2021年大数据分析常见的5大难点!
2021年已经到来,现在是深入研究大数据分析面临的挑战的时候了,需要调查其根本原因,本文重点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
1、解决方案无法提供新见解或及时的见解
(1)数据不足
有些组织可能由于分析数据不足,无法生成新的见解。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数据审核,并确保现有数据集成提供所需的见解。新数据源的集成也可以消除数据的缺乏。还需要检查原始数据是如何进入系统的,并确保所有可能的维度和指标均已经公开并进行分析。最后,数据存储的多样性也可能是一个问题。可以通过引入数据湖来解决这一问题。
(2)数据响应慢
当组织需要实时接收见解时,通常会发生这种情况,但是其系统是为批处理而设计的。因此有些数据现在仍无法使用,因为它们仍在收集或预处理中。
检查组织的ETL(提取、转换、加载)是否能够根据更频繁的计划来处理数据。在某些情况下,批处理驱动的解决方案可以将计划调整提高两倍。
(3)新系统采用旧方法
虽然组织采用了新系统。但是通过原有的办法很难获得更好的答案。这主要是一个业务问题,并且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情况而异。最好的方法是咨询行业专家,行业专家在分析方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并且了解其业务领域。
2、不准确的分析
(1)源数据质量差
如果组织的系统依赖于有缺陷、错误或不完整的数据,那么获得的结果将会很糟糕。数据质量管理和涵盖ETL过程每个阶段的强制性数据验证过程,可以帮助确保不同级别(语法、语义、业务等)的传入数据的质量。它使组织能够识别并清除错误,并确保对某个区域的修改立即显示出来,从而使数据纯净而准确。
(2)与数据流有关的系统缺陷
过对开发生命周期进行高质量的测试和验证,可以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数据处理问题。即使使用高质量数据,组织的分析也可能会提供不准确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系统进行详细检查,并检查数据处理算法的实施是否无故障
3、在复杂的环境中使用数据分析
(1)数据可视化显示凌乱
如果组织的报告复杂程度太高。这很耗时或很难找到必要的信息。可以通过聘请用户界面(UI)/用户体验(UX)专家来解决此问题,这将帮助组织创建引人注目的用户界面,该界面易于浏览和使用。
(2)系统设计过度
数据分析系统处理的场景很多,并且为组织提供了比其需要还要多的功能,从而模糊了重点。这也会消耗更多的硬件资源,并增加成本。因此,用户只能使用部分功能,其他的一些功能有些浪费,并且其解决方案过于复杂。
确定多余的功能对于组织很重要。使组织的团队定义关键指标:希望可以准确地测量和分析什么,经常使用哪些功能以及关注点是什么。然后摒弃所有不必要的功能。让业务领域的专家来帮助组织进行数据分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4、系统响应时间长
(1)数据组织效率低下
也许组织的数据组织起来非常困难。最好检查其数据仓库是否根据所需的用例和方案进行设计。如果不是这样,重新设计肯定会有所帮助。
(2)大数据分析基础设施和资源利用问题
问题可能出在系统本身,这意味着它已达到其可扩展性极限,也可能是组织的硬件基础设施不再足够。
这里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升级,即为系统添加更多计算资源。只要它能在可承受的预算范围内帮助改善系统响应,并且只要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就很好。从战略角度来看,更明智的方法是将系统拆分为单独的组件,并对其进行独立扩展。但是需要记住的是,这可能需要对系统重新设计并进行额外的投资。
5、维护成本昂贵
(1)过时的技术
组织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采用新技术。从长远来看,它们不仅可以降低系统的维护成本,还可以提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逐步进行系统重新设计,并逐步采用新元素替换旧元素也很重要。
(2)并非最佳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总有一些优化成本的空间。如果组织仍然采用的是内部部署设施,将业务迁移到云平台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使用云计算解决方案,组织可以按需付费,从而显着降低成本。
(3)选择了设计过度的系统
如果组织没有使用大多数系统功能,则需要继续为其使用的基础设施支付费用。组织根据自己的需求修改业务指标并优化系统。可以采用更加符合业务需求的简单版本替换某些组件。
③ 数据采集有什么难点
1、数据量巨大
任何系统,在不同的数据量面前,需要的技术难度都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单纯是将数据采到,可能还比较好完成,但采集之后还需要处理,因为必须考虑数据的规范与清洗,因为大量的工业数据是“脏”数据,直接存储无法用于分析,在存储之前,必须进行处理,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从技术上又提高了难度。
2、工业数据的协议不标准
互联网数据采集一般都是我们常见的HTTP等协议,但在工业领域,会出现ModBus、OPC、CAN、ControlNet、DeviceNet、Profibus、Zigbee等等各类型的工业协议,而且各个自动化设备生产及集成商还会自己开发各种私有的工业协议,导致在工业协议的互联互通上,出现了极大地难度。
很多开发人员在工业现场实施综合自动化等项目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及时面对众多的工业协议,无法有效的进行解析和采集。
3、视频传输所需带宽巨大
传统工业信息化由于都是在现场进行数据采集,视频数据传输主要在局域网中进行,因此,带宽不是主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