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没有患肾炎到底看尿常规中的哪几项,怎样的值才算正常
有了蛋白尿,很有可能就得了肾炎。在检查中,尿检结果会有阳性和阴性两种,如果蛋白质含量越多,那用来表示的“+”号就会越多,同时得肾病的概率就越大。
蛋白质和红细胞是尿常规检查的两个重要指标。如果蛋白质检查中有了“+”号,那就要注意了,就要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正常人的尿液中是没有或者仅有微量的蛋白,检查结果可判断是阴性(-),如果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多到0.15g/24h以上的时候、检查尿蛋白﹥150mg/d,那就是说人体排出尿蛋白量明显多了,尿常规可判断是阳性(+)。
尿液中蛋白质+的增多或者变少,就可以很清楚的反应出肾损伤的程度还有疾病治疗的情况,如果说一直是阳性,那可能肾脏发生了变化。
那么是不是尿蛋白检查中有了“+”号,就说明患了肾病?
1.首先要确定“+”是否一直有,如果检查多次只有一次出现,其他时候都是正常的,那就不能说是患上了肾病,还需要再去医院复查从而确诊是什么病症。
2.一个“+”只能说明有得了肾小球肾炎或者尿路感染这种疾病的可能性。“+”过多那就很有可能是得了肾炎或是泌尿系统的炎症,要确定是不是肾炎,还需要再做检查。
3.要是只有一点蛋白尿,没有出现血尿还有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正常等情况,一般都是病情比较轻,但是还是要定期去做尿检。
那么,尿蛋白“+”变少了,就说明病情有所好转吗?
对于已经得了肾病的人,一般检查出来了病人都会看一下“+”的数量,以此来判断病情目前情况。医生也会看这些。但是尿蛋白越多“+”号,就说明病情越重吗?其实不是的,蛋白尿作为肾脏疾病检查标志之一不能单方面确定病情,尿液中蛋白含量的多少,也不直接说明肾病发生变化的严重程度。
比如说,如果尿蛋白变少了,一方面是肾脏的病变发生了好转,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大多数的肾小球纤维化,使得体内的蛋白质无法过滤,说明肾功能日渐不好、病情加重。
所以,肾脏受损的情况,严重与否,不能仅仅靠着蛋白尿多少来判断,还要看一下身体其他的一些状况、还有肾功能检查,尤其是肾活检等一些检查数据来整体分析诊断。
Ⅱ 如果得了肾炎 血常规会有什么异常
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不一。患者可存在相当长的无症状的尿常规异常期(尿检时发现蛋白尿、血尿)。患者多数以蛋白尿和(或)水肿为首发症状,轻者仅颜面、眼睑及下肢轻微浮肿,重症可表现为周身水肿,甚至出现胸腔、腹腔积液。早期可表现出乏力、腰部酸痛、食欲不振、夜尿增多等。部分患者以高血压首发,出现头晕、头痛,甚至高血压脑病等。晚期可出现慢性肾衰竭症状,如恶心、呕吐,贫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