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市场是如何调节供求的
“市场均衡发生在供给和需求力量达到平衡的价格与数量点上”,则由于每一笔交易必然是供求双方在价格和数量的平衡点上达成的,因此市场每时每刻都处于平衡之中。但是,这并不是萨氏的本意。他显然看到了平衡背后的不平衡,比如说在供不应求前提下,每一笔交易也都是在交易双方的力量平衡点上达成的,无非供方的力量更强,而平衡有利于供方而己。因此,萨氏的“均衡价格”实际上是指供求双方力量对等时的价格。但是,怎样才算供求力量对等或平衡呢?我们可以说,当供不应求时,供方会扩大生产,并有其他供方进入市场;当供过于求时,供方会缩减生产,并有其他供方退出市场;因此,供方既不扩大,又不缩减,既不进入,又不退出的状况叫供求平衡,这时候的价格则是均衡价格。
由此可见,所谓“均衡价格”的存在是以完全竞争为前提的,甚至可以说“均衡价格”就是“完全竞争”的代名词。因为一旦存在行业进入壁垒,例如专利、学习曲线、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品牌优势、转换成本、资本需求、资源等限制,其他供方无法顺利进入市场,则即使该行业利润及薪水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仍然扩大不了生产,仍然没有其他供货商对现有供货商的竞争。相反,如果存在行业退出壁垒,则虽然该行业利润及薪水水平远远低于其他行业,仍然不会有大量厂商退出该行业,使该行业持续保持过度竞争状态。
事实上,目前绝大多数行业都存在进入壁垒,甚至农业也不例外。以美国为例,美国农业是大农场经济,育种、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运输都是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单位劳动力的粮食产量很高。与这样的大农场相比,小农场甚至象中国这样的极度细分化的小块土地耕作就极缺乏竞争力。如果不存在国界,则中国的农户可能会大量退出市场。
那么,以前是否存在完全竞争呢?我们不妨假设美国建国初期的农业是以小农场为主的完全竞争经济,当粮价低落时,无数农场主会休耕部分土地,或转产疏菜、水果等;当粮价高涨时,农场主们又会扩大耕作面积,开垦新的土地。这样,粮价就可以在均衡价格附近波动。但是,农场主们的耕作技术有高下,土地肥沃程度不同,灌溉条件不同,各地的雨水阳光不同,因此,即使粮食价格在均衡价格附近,仍然将有部分农场主利润丰厚,而另一部分则破产。于是利润丰厚者将收购破产者的土地,破产农场主或者成为农业工人,或者流入城市。这样,农场规模渐渐扩大,技术渐渐提高,农业的进入壁垒不断增高。也就是说,即使在某一时刻某一行业存在完全竞争,它也将逐渐向不完全竞争直至寡头和垄断市场演化。与此相联系,则是价格越来越远离“均衡价格”,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正反馈。
再以人们比较熟悉的彩电市场为例。决定彩电价格的因素主要应该看彩电生产商的实力及竞争态势构成(包括国内外彩电生产商),关税率如何,彩电生产成本,研究与开发成本,彩电技术进展,消费者的平均收入及构成。具体到某一地区的彩电价格,则还应该考虑在该特定市场上,有几家国际性、全国性的厂商或地方性的厂商,其售后服务的网络如何,地方当局是否对当地彩电有保护性措施等。
在彩电生产初期,掌握彩电生产技术的厂商很少,技术成熟程度和生产熟练程度还比较低,批生产的能力还不够,彩电质次而价高。但是由于彩电比黑白电视有重大突破,高收入群体又有足够的购买力,因此厂商完全有可能采用所谓“撇油战略”,把价格定在远远超过研制与生产成本的水平上,获取暴利。对于消费者来说,他并不是根据生产商的成本来购买彩电的,而是根据他的支付能力和彩电所能带来的感官享受与社会荣耀来决定是否购买的。正所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消费者得到了享受与荣耀,生产者得到了暴利,供求双方在高价格水平上达到了平衡。由于利润空间大,实际上这时候的供求平衡点由生产商决定。比如,设生产成本为2000美元,在10000美元的价格上,有2万人购买,生产商获利1.6亿;在8000美元的水平上,有10万人购买,获利6亿;在6000美元的水平上,有30万人购买,获利12亿;在4000美元的水平上,有100万人购买,获利20亿。但是由于初始生产能力只有2万台,生产商就可以定价10000美元,以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如此高额的利润必然吸引其他生产商的觊觎。但是,如果有专利法保护其彩电核心技术的专有,则觊觎者只能望洋兴叹,或转入地下生产。这时候,专利法对于定价就起到了重大作用,它使生产商在一定时期内享有垄断定价权。
为了讨论方便,假设没有专利法保护彩电生产技术,谁都可以生产,则彩电市场将会如何演变呢?可以设想,最早跟进的将是其他黑白电视机生产商,其次可能是其他行业的投资商。然而,没有专利法保护并不等于彩电首创厂自己不保护技术。就在其他厂商试图进入该行业时,首创厂也将采取措施增加该行业的进入壁垒。如果首创厂给核心技术人员人高额薪水,或给技术人员以技术股份,则首创厂将能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保护核心技术。否则,核心技术人员或者被其他厂商吸引,或者自己带走技术,另设彩电厂,从而加速彩电核心技术的扩散。其次,由于学习曲线的存在,首创厂将有可能最早最快地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跟进厂商处于竞争劣势地位。第三,由于首创厂初期的巨额利润存在,首创厂可能已经回收了研究与开发成本,有可能以单纯的生产成本作为定价底线,从而迫使跟进厂商无利可图。也就是说,如果首创厂初期采用“撇油定价”战略,然后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使售价总是低于跟进厂商的售价,则首创厂完全有可能使跟进厂商破产,从而在不断获利的过程中取得垄断地位。当所有跟进厂商发现无法打入该行业而放弃努力时,首创厂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后来者望尘莫及的地步,再度获得垄断定价权。熊彼特曾经认为,创新在短期内会产生超额利润,但是由于追随者蜂起,超额利润最终将被消除。然而,我们从上述分析中知道,熊彼特的观点没有考虑到创新者的市场策略,更没有考虑到从竞争向垄断的转变,因此是不符合竞争内在逻辑的。熊氏观点只有一种作用,即赞美市场竞争,赞美企业家。大概也是因此罢,熊彼特的其他观点并不为后人熟悉,而这一观点却频频出现在九十年代的国际主流媒体上。
当然,彩电首创厂商并没有采取如此高明的定价策略,而其竞争对手也并非完全在直接经济意义上与首创厂竞争,因此彩电技术才不断扩散开来。一般来说,首创厂在获取高额利润后,往往不注意自我保护。或者没能使定价低于跟进者,从而培养了竞争对手;或者不能使核心技术人员满意,造成技术流失,创新能力下降。当然,其竞争对手突破防线的意志和能力也非常重要。如果其竞争对手虽然技术上总落后一步,却拥有雄厚的资本,有能力打价格战,有能力持续亏损,则首创厂就会畏惧三分,与跟进者达成价格妥协,与跟进者分享市场分额。或者由于市场分割,其竞争对手拥有首创厂难以进入的市场,迫使首创厂以技术换市场,则首创厂也得承认竞争对手的存在。但是,如果首创厂定价策略高明,大量实力不够雄厚的跟进者是注定要退出竞争的。中国彩电市场一百多个厂商可以说都是外国彩电商的跟进者,然而经过十多年的竞争,今天已经缩减到十几家厂商。而且事情还没有结束,随着国内彩电市场保护的撤除,随着国外彩电厂商挟首创厂的全面技术优势(特别是数字电视技术)参与国内市场的竞争,十几家彩电生产厂中究竟有几家能迎接挑战,就成了一个问号。有的彩电厂商不明白他们为什么破产,他们常常以“市场风云莫测,价格变化无常”来解释破产,常常安慰自己不过是“没有料到价格会跌落得这么快”。其实,真正使他们破产的并不是市场,而是那有些具备雄厚资金和技术实力、战略策略得当、管理得法的强势企业。如果不明白这一点,那么他们的下一次投资还有可能继续失败。如果明白这一点,那么在进入某一行业市场前,他们就会懂得去了解这一行业的竞争格局,认清对手强弱,认清进入该行业的关键壁垒,认清己方力量的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逐个击破行业壁垒,徐图成长,这才不至于“仓促进入,仓促退出”,一败涂地。
如果说由于彩电生产所需的资本还不多,技术还不复杂,因此无法阻止其生产技术的扩散的话,大型喷气客机的首创厂波音公司,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首创厂英特尔公司就基本达到了阻止核心生产技术扩散,迫使潜在竞争对手考虑其报复性定价,从而持续垄断市场的目的。事实上,日本所倡导的所谓“雁形战略”正是如此。日本作为头雁掌握核心技术及相应的高附加价值,周围国家则吸收日本扩散出来的非核心技术。如果周围国家研究开发核心技术,则日本以低定价封杀其的市场成长空间。例如,当中国科研机构购买了日本的微波炉,研究其生产技术,并开始形成批量生产时,日本技术生产的质优价廉的微波炉即大量出现在市场上,使国内自主开发的微波炉陷入绝境。当然,仅就发达国家而言,大多数行业的情形介于彩电和喷气客机之间,经过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竞争后,形成了若干资本集团相互默契,联合定价,共享垄断价格的局面。例如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汽车工业、橡胶加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医药工业,甚至是百货业,酒店业。
在这样一个以垄断或寡头垄断为基调的市场结构下,价格往往取决于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取决于替代产业的存在,而不是取决于同行业竞争。也就是说与高价格相伴的是高行业壁垒,它有效地阻止了新竞争者的出现,也有效地阻止了价格向所谓“均衡价格”的回落。美国汽车工业长期以来就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家平分天下,洛克菲勒的石油工业被判分割为七个石油公司后,形成着名的所谓七姐妹,仍然长期垄断市场,直到产油国力量的崛起。最近国际石油巨头又在进行新一轮合并,例如美孚公司和埃克森公司最近宣布的合并。我们注意到,紧接着国际石油工业的大规模合并浪潮的,是最近一轮石油涨价。事实上,石油的生产成本并没有相应上涨,石油需求也没有相应幅度的上涨。造成油价如此大起大落的,是石油开采、加工、存储、运输、销售过程中各大垄断力量的结构的变化,石油大亨和投机商们的操纵。
因此,与其说价格调节供求关系,不如说是供求力量的消长和较量决定价格。供求力量对比时时在变化,价格也就时时在波动。力量对比总是不平衡的,价格也总是不平衡的。用哲学语言说就是,价格是现象,供求力量的消长是本质。是本质决定现象,而不是现象决定本质。萨氏承认:“均衡概念是经济学中最难以掌握的概念之一。……均衡概念具有诡辩性。正如一位权威所论断:‘不要同我谈什么供给和需求的均衡。石油的供给总是等于石油的需求。你找不出二者的差异。’”(第43页)取交易的瞬间来看,供求双方的确是平衡的,这正如“飞矢不动”一样。然而,飞矢毕竟在飞,供求的力量对比也毕竟在时时变动,变动的原因恰恰在于双方的力量的不平衡。如果真的平衡,供求力量对比就不再变化了,“飞矢”就变成“静矢”了。这就是均衡概念的诡辩性,然而在任何一位懂得动与静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人看来,所谓的诡辩性恰恰是辩证性。萨氏此论正好反映出其全部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静态世界观,因此无法理解这个世界的运动。
② 怎么及时掌握各种东西的市场调控行情
散户如何跟紧市场行情 在变化多端的市场行情里,投资者特别是散户在这个如此需要高级和复杂“搏击”技巧的“场所”中,经常被“击打”得遍体鳞伤。散户如何跟紧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并从中赚取一点“犒劳”自己的利润呢? 一、认识市场并掌握相应的应对“工具” 市场并非无规律可循,但它有时候却呈“无序”的混沌性波动。 1.规律可遵循时——基本面分析为主要 市场可以被预测和捉摸,主要在于它遵循供求关系,很大程度上价格终究要回到相应的价值区间里,而价值区间也在不同时期受不同的供求关系而产生“位移”。但供求关系的主要变化是可以被预测和捕捉的。因此投资者在这方面需要提升自己的基本面分析能力,应该对相应投资品种的商品进行研究分析。基本面分析可以提示该商品价格未来的可能波动方向。 2.“无序”波动时——技术分析“显身手” 市场行情的变化并非总是有规律可循,在某些时候市场会脱离基本的供求关系影响而处于“真空”状态,此时市场呈现“无序”的混沌性波动。这个时候市场更多地会受资金影响而呈现出“资金”市。在资金的作用下,市场不遵循供求关系等基本面影响,这时候技术分析就显得更为重要。此时,投资者应提高自己的技术分析水平,特别是均线系统和振荡型指标的运用。 另外,技术分析还可以提供相对精确的出入场点位以及市场变化的可能目标。在期货这个10倍左右的杠杆市场里,精确的点位是必要的,因为散户难以承受较大比例的资金回撤。 二、应对“工具”的具体运用 正确地运用相关的工具来应对市场,投资者才能更大程度地跟紧行情,并赢得属于自己的一份利润。市场分析的主要工具有两个: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而在不同时期或阶段必须使用不同的分析工具。所谓“见招拆招”、对症下药,就是这个道理。这其实需要投资者不仅能熟练应用相应的分析工具,还要能准确判断什么时候使用什么工具。 1.如何用好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法是通过分析期货商品的供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来解释和预测期货价格变化趋势的方法。期货交易是以现货交易为基础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通过分析商品供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可以帮助期货交易者预测和把握商品期货价格变化的基本趋势。在现实市场中,期货价格不仅受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而且还受其他许多非供求因素的影响。这些非供求因素包括:金融货币因素、政治因素、政策因素、投机因素、心理预期等。因此,期货价格走势基本因素分析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进行基本面分析时,首先确定供求关系,这是决定商品价格变化大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后期可能的供求变化中随时调整供求关系变化,并修正商品价格变化幅度及方向。比如2008年的白糖期货行情。在2008年春节期间发生了霜冻灾害,广西地区预计白糖较上一榨季减产150万吨(幅度约21.2%),因此期价从2008年2月初的3900元/吨左右上涨到4800元/吨左右,涨幅达23%,与减产预期幅度相一致。但2008年3月末的产销数据表明,广西产糖765万吨,比上一榨季的708万吨产量还多57万吨。这就与之前预计的由于霜冻灾害预计减产相背,由前期预期的减产转为现实上的过剩!这导致了2008年三季度起期价开始转为消化供应过剩的行情——下跌.这时候投资者应及时调整行情的基本面分析和操作策略。至少在2007/2008年度结束前(即2008年9月份以前)都应该以做空为主策略。 然而在2008年5月—7月上旬之前一段时间,由于通胀影响下的流动性过剩导致原油价格一路攀升,从5月份的110美元/桶左右上涨至7月份的最高139美元/桶,这构成了白糖影响因素中的非供求利多影响。因而郑糖期货在2008年5、6月份期间亦表现出抗跌的盘整小幅反弹行情。 2.如何用好技术面分析 技术分析是指以市场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判断市场趋势并跟随趋势的周期性变化来进行股票、期货、外汇及一切金融衍生品交易决策的方法的总和。技术分析认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这句话的含义是:所有的基础事件——经济事件、社会事件、战争、自然灾害等等作用于市场的因素都会反映到价格变化中来。技术分析法从成交量、价格、达到这些价格和成交量所用的时间、价格波动的空间等几个方面分析走势并预测未来。目前常用的技术分析方法有K线理论、波浪理论、形态理论、趋势线理论和技术指标分析等。 使用技术分析过程中应该时刻记住的一点是:技术分析方法的根源来源于K线,因此任何一种技术分析方法使用时结合K线的特点来分析将更实用和稳定。比如使用均线方法对郑糖901合约日线走势进行分析。2008年5月28日起,期价开始站上30、20日等均线,一般的分析表明当时市场开始处于多头势。但通过K线发现,随后的2周左右时间K线大部分呈小阴方式出现,这实际上说明这个“多头势”存在较虚的力量,因此应提高警惕。而2008年6月18日虽然期价收出中阳突破60日均线和前期横盘区,但随后的几个交易日期价很快重新回落并很快归于均线下方,使得突破成为“假突破”,因此应该得出技术分析结论:期价站上均线时乏力,并假向上突破60日均线,运用相反思维,应该做空。事实是,2008年6月24日之后,期价开始一路下挫,直至2008年10月份,价格从3900元/吨以上跌落2700元/吨下方。 再比如2009年2月和3月份时的棕榈油909合约日线图。2月19日期价下破60日均线处于60、30等均线下方。但通过K线走势发现,期价经常呈阳线方式出现且为进一步下挫。实际上,这说明期价虽然暂时处于空头势,但空头的力量较虚。而随后价格缓慢回升,并于3月19日一举站上60、30等均线,形势转为多头势,并展开一波强烈上涨行情,价格从5100元/吨左右上涨至5月13日的最高7086元/吨。 因此使用技术分析时应正确认识其本质,不应只根据表象来进行判断。 技术分析的优点是同市场接近,分析问题较为直接,因此其分析的结果也更接近实际市场的局部现象。技术分析的缺点是考虑问题的范围相对较窄,对市场长远的趋势不能进行有益的判断。基本分析主要适用于周期相对比较长的市场行情预测、相对成熟的市场以及预测精确度要求不高的领域。技术分析适用于短期的行情预测,要进行周期较长的分析必须依靠其他因素,这是应用技术分析最应该注意的问题。技术分析所得到的结论仅具有建议性质,且以概率的形式出现。 综合而言,要真正正确判断市场并跟紧行情,必须使用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这样方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判断失误的概率,进而尽量减少盈利的回撤程度和次数。如此,投资者才能长久生存并稳定获利。 本答案由 叶氺为YE编辑
③ 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方式和方法
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方式和方法
一、产品经理为什么要做市场调研?调研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在做市场调研前,必须有一个自己的调研思路:我们要调研的对象,需要收集的数据,需要达到的效果等。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获得更加有效的数据。 1、通过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确定目标用户、确定产品核心,为了更好的制订MRD; 2、为领导在会议上PK提供论据; 3、提高产品的销售决策质量、解决存在于产品销售中的问题或寻找机会等而系统地、客观地识别、收集、分析和传播营销信息,及时掌握一手资源; 4、验证我们定的目标客户是不是我们想要的,目标用户想要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 5、了解我们能不能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并且乐于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 6、找准产品机会缺口,然后衡量各种因素,制定产品战略线路; 7、调研到最后,目标越明确,需求确明确,也就会觉得,产品越难做,难以打开市场等; 8、对于全新的产品,调研前PM必须先自己有一个思路,然后通过调研去验证自己的想法的可行性。 二、市场调研的方式方法有哪些?怎样确定调研的维度? 1、问卷调查、用户AB测试、焦点访谈、田野调研、用户访谈、用户日志、入户观察、网上有奖调查; 2、做人物角色分析:设置用户场景、用户角色进行模拟分析; 3、情况推测分析; 4、调研的维度主要从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视觉层来展开(不同的产品从不同的层次来确定调研的维度) 三、如何整理市场调研的数据? 对收集到的调研数据,我们需要整理出那些有效的数据,对于无效数据果断丢弃。对有效数据进行细致的处理、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我们收集了不少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用户最直接的对产品的某种需求的体现。作为产品经理,我们视这些数据为宝贝,我们需要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让他们变为珍宝。那我们该如何整理呢? 1、将规范的数据按照维度整理、录入,然后进行建模;不规范的数据的话就必须得自己先通过一些定性的处理,让它变得规范,然后再用工具进行分析; 2、封闭性的问题,设置选项归类即可。开放性的问题,建议还是先录下来,然后再头脑风暴整理出有用的东西; 3定性的,焦点访谈和深访,都可以录音,在事后可以形成访谈记录;焦点访谈的过程中,可以以卡片的形式或者其他的形式让用户做选择题,可以获取少量的有数据性的东西,其他的更多的是观点、方向性的,这个需要在整理访谈记录的时候根据问题来归纳整理; 4、深度访谈的数据整理,我们以前会做头脑风暴,建立很多个用户模型,强行量化这些数据。这个方法比较有效,特别在做人群研究的时候。 四、如何书写市场调研报告? 对整理后的数据,我们最终需要形成书面的市场调研文档报告,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我们的BOSS,从而获得老板对产品的支持。 1、对市场调研的数据分析后进行的说明总结,用图表或图形的形式最直观呈现; 2、分析用户当前现状,用户对产品的需求点;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方式和方法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④ 农贸市场改造如何赋能数字运营
农贸市场向数字化转型首先要改善市场基础设施,保证环境卫生标准,建立健全的检疫、物流、冷链和垃圾处理管理体系。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结合周边交通条件、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规划配置农贸市场。
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贸市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高农贸市场数据采集和服务水平,通过数字化和电子信息,可以追溯商品来源,让消费者放心。大数据可以方便零售商掌握销售情况,及时调整业务策略。
最终市场采用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市场方面统一管理摊位,模块化管理,随时可以查看摊位租赁情况。支持称重收银一体化,小票即卖即出。帮助经营者实现更规范、更简单的管理。
⑤ 市场数据分析怎么做
1.明确目的和思路
首先明白本次的目的,梳理分析思路,并搭建整体分析框架,把分析目的分解,化为若干的点,清晰明了,即分析的目的,用户什么样的,如何具体开展数据分析,需要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分析,采用哪些分析指标(各类分析指标需合理搭配使用)。同时,确保分析框架的体系化和逻辑性。
2.数据收集
根据目的和需求,对数据分析的整体流程梳理,找到自己的数据源,进行数据分析,一般数据来源于四种方式:数据库、第三方数据统计工具、专业的调研机构的统计年鉴或报告(如艾瑞资讯)、市场调查。
3.数据处理
数据收集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数据,有些是有效的有些是无用的,这时候我们就要根据目的,对数据进行处理,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化、数据提取、数据计算等处理方法,将各种原始数据加工成为产品经理需要的直观的可看数据。
4.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好之后,就要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及工具,对处理过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形成有效结论的过程。
5.数据展现
一般情况下,数据是通过表格和图形的方式来呈现的。常用的数据图表包括饼图、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气泡图、散点图、雷达图等。进一步加工整理变成我们需要的图形,如金字塔图、矩阵图、漏斗图、帕雷托图等。
6.报告撰写
撰写报告一定要图文结合,清晰明了,框架一定要清楚,能够让阅读者读懂才行。结构清晰、主次分明可以使阅读者正确理解报告内容;图文并茂,可以令数据更加生动活泼,提高视觉冲击力,有助于阅读者更形象、直观地看清楚问题和结论,从而产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