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么是关系数据库存储模式
关系数据库存储模式是以关系模型为基础的数据库存储方式,它通过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进行数据的管理。关系模型是目前商用数据库领域最流行的一种数据模型,其基本思想是用二维表表示实体及其联系。二维表中的每一列对应实体的一个属性,并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每一行形成一个有多种属性组成的多元组,或称元组(TUPPLE),与一个特定实体相对应。
采用关系数据库存储方式,其主要特点是:
(1)关系结构灵活,可满足所有用布尔逻辑运算和数学运算规则形成的查询要求。
(2)关系数据还能搜索、组合和比较不同类型的数据,加入和删除数据都很方便。
(3)其缺点是由于许多操作都要求在文件中顺序查找满足条件特定关系的数据,如果数据库较大,这一查找过程要花费很多时间。
在早期的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中,一般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来存储管理属性数据,而空间数据的管理多采用文件的方式来组织管理。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关系型数据库对地理空间数据的表达能力不足;二是因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一些数据模型和数据文件的结合很紧密。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关系对象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管理技术日渐成熟,出现了商用的统一存储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软件系统,如Oracle数据库系统产品Oracle Spatial支持对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使用Esri的Arc SDE可用关系型数据库(RDBMS)管理空间数据。
Ⅱ 解释一下数据库的内模式、模式、外模式是什么意思
一、模式(Schema)
定义: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理解:
①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② 是数据库数据在逻辑级上的视图;
③ 数据库模式以某一种数据模型为基础;
④ 定义模式时不仅要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如数据记录由哪些数据项构成,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而且要定义与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定义这些数据之间的联系。
二、外模式(External
Schema)
定义:也称子模式(Subschema)或用户模式,是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理解:
①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② 外模式就是用户视图;
③ 外模式是保证数据安全性的一个有力措施。
三、内模式(Internal
Schema)
定义:也称存储模式(Storage
Schema),它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例如,记录的存储方式是顺序存储、按照B树结构存储还是按hash方法存储;索引按照什么方式组织;数据是否压缩存储,是否加密;数据的存储记录结构有何规定)。
理解:
①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② 一个表可能由多个文件组成,如:数据文件、索引文件。
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有效组织和管理的方法
其目的有:
② 为了减少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
② 为了提高存取效率,改善性能。
Ⅲ 数据在系统中存储方式的是什么模型
物理模型
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物理模型:描述的是对象系统“如何做”、“如何实现”系统的物理过程。
在数据仓库中的含义 总的来说,数据仓库的结构采用了三级数据模型的方式,即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构建数据仓库的物理分布模型,主要包含数据仓库的软硬件配置,资源情况以及数据仓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