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信行程卡是什么
通信行程卡,即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由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
2021年1月8日20时30分起,行程卡将不再对包含中高风险区域的地市名称标记为红色,变更为在城市名称后括号备注包含中高风险区域,备注仅作为出行提示,不关联健康状况。
(1)通售大数据行程卡有米字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以用户在当地是否停留过4个小时等作为主要判断标准。对于这次北京市仅将风险区划定到一栋具体建筑物,但为何“北京市”的字样却变红,其并不清楚具体原因,也尚不了解上级单位更进一步的相关要求。
在2020年这次疫情中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实现了动态监控个人行程的目的。但在现实中,风险地区的划分越来越精细,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标准仍普遍是地级市等行政单位,其划定范围相对较大,监控方式也已略显落后,未来则仍有进一步改进与细化的空间。
2. 通信行程卡是什么意思
通信行程卡可以查询个人国内和国际过去14天内的行程。一旦发现用户曾在风险地区逗留过,行程卡就会改变颜色。
通信行程卡是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通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共同推出的行程查询服务。
通信行程卡的原理:
1、通信大数据行程卡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信息、信令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自动化,有严格的安全隐私保障机制,查询结果实时可得、方便快捷。
2、“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数据可以全国通用,真正做到全国一张网全面覆盖,还可以查询到本人国内手机号的国际行程。这些在确保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会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道路通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
通信行程卡的优点:
1、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基于电信大数据,由三大运营商统一提供接口,仅须填写手机号、验证码并确认本人授权,无须填写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不收集其他个人信息,操作上更为简便和安全,充分保护用户隐私。
2、“通信行程卡”分析的是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信令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自动化,有严格的安全隐私保障机制,查询结果实时可得、方便快捷。
3. 什么是行程码呢
行程码就是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一个码也相当于健康码,是由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手机接收的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
各地方各地区在进行防疫工作时,我觉得应该充分理解有效执行这一通知,不应强行要求被检疫人员只能扫本部门本地区的健康码才能放行。所以说,自己所在地区除了有国家统一健康码之外,还有省级,县级与单位级的健康码,还有行程码,这样既利用于有效快捷防疫,也可以观察相应的问题,所以说在疫情期间注意防疫。
4. 到底什么是行程码呀
行程码,即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信通院联合电信、移动、联通,利用通信大数据为手机用户提供的免费查询服务。
行程码就是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作为出行轨迹的记录凭证,是疫情防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行程码” 可以显示用户过往14天内到访国家(地区)和国内停留4小时以上的地市信息,可用于证明该人员过去14天有没到过重点疫情地区和国家。一般用于人 员过多的场合比如(火车站,商场等)。
行程卡的介绍如下:
有可能是当地移动运营商因某种原因,如雷雨天气、台风天气等出现问题导致信号发射塔出现问题,这种情况只能等待运营商进行抢修后才能连接网络。
行程卡全国通用、安全可靠,详细的查询结果只显示在本人手机上;真实准确,通过通讯网络的数据形成信息,能够自动更新。全国15.8亿的移动用户,所有的手机包括非智能手机都可以用。
5. 通信行程卡几种状态
通信行程卡1种状态。
2021年1月8日20时30分起,行程卡将不再对包含中高风险区域的地市名称标记为红色,变更为在城市名称后括号备注包含中高风险区域,备注仅作为出行提示,不关联健康状况。
支持一键查询14天内到访国家(地区)和国内城市(驻留超过4小时)。疫情防控行程卡帮助大家便捷地证明自己的行程,提高企业、社区、交通部门等机构的行程查验工作效率,加速复工复产进程。
技术原理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分析的是 “手机信令数据” ,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信令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自动化,有严格的安全隐私保障机制,查询结果实时可得、方便快捷。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数据可以全国通用,真正做到全国一张网全面覆盖,还可以查询到本人国内手机号的国际行程。这些在确保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会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道路通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
行程卡提供的位置查询服务数据来源是 “手机信令数据” ,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为确保通信连续、实现覆盖无盲区,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质量,行政区划交界处的两地基站信号可能会交叉覆盖,造成结果的偏差。如果用户居住在靠近城市边界的位置,或者长途自驾、乘坐火车等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网络-疫情防控行程卡
6. 大数据行程卡带星带米有啥不同
没有不同。
行程卡是由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
行程卡将不再对包含中高风险区域的地市名称标记为红色,变更为在城市名称后括号备注包含中高风险区域,备注仅作为出行提示,不关联健康状况。3月30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防疫健康码”已整合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相关信息,可在健康码中显示用户,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等行程信息了,助力健康码 “一码通行”。
7. 通行大数据(米)几天能结束
14天。
通信(行)大数据行程卡能够查询个人国内和国际前14天内的行程,国内精确到省市(停留4小时以上),国外精确到国家,14天以后的到过的城市不显示(查询结果可能会有一天的延迟)。
8. 沈阳通信行程卡后面括号里面的字是什么意思
可能是当前沈阳部分区域为疫情中风险地区,只要是经过相关区域并停留一定时长,后面会有括号显示(包含中高风险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