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IP地址属于什么数据类型
int,varcahr是数据库中的,而数据库没有特定的IP类型的。
而int范围不能满足ip的要求,所以只能是
varchar
Ⅱ IP地址的类型有哪些
按照类来分,有5类:
A类:前8位为网络号,后24位为主机号,网络号首位为0。(32位的二进制)
B类:前16位为网络号,后16位为主机号,网络号前两位为10。
C类:前24位为网络号,后8位为主机号,网络号前三位为110。
D类:前4位为1110,后面28位是多播组号。
E类:前5位为11110,后面27位保留。
其中ABC类为网络单播地址,D类为组播地址。E类保留留待后用。
其中AB类现在一般不再用类,因为AB类主机数太多,现在大多使用超网(划分子网和聚合)。
为了缓解IP地址分配殆尽问题,还另外划分了三个私有地址,用于局域网内部,不在外部网络中传播。分别是10.0.0.0/8、172.16.0.0/12、192.168.0.0/16。这就是所谓的内网地址。
Ⅲ IP地址应该怎么填~~
根据TCP/IP协议规定,IP地址是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而且在INTERNET范围内是唯一的。为了方便记忆,就将组成计算机的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分成四段,每段8位,中间用小数点隔开,然后将每八位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由于网络中包含的计算机有可能不一样多,有的网络可能含有较多的计算机,也有的网络包含较少的计算机,于是人们按照网络规模的大小,把32位地址信息设成三种定位的划分方式,这三种划分方法分别对应于A类、B类、C类IP地址。一个A类IP地址可以用于主机数达1600多万台的大型网络。B类IP地址网络所能容纳的计算机数为6万多台。C类IP地址网络最多只能包含254台计算机。 任何第一个字节大于223小于240的IP地址是多点广播地址;IP地址中的每一个字节都为0的地址(“0.0.0.0”)对应于当前主机;IP地址中的每一个字节都为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IP地址中凡是以“llll0”的地址都留着将来作为特殊用途使用;IP地址中不能以十进制“127”作为开头,27.1.1.1用于回路测试,同时网络ID的第一个6位组也不能全置为“0”,全“0”表示本地网络。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地址,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别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远程网上。
2.确定子网掩码数
用于子网掩码的位数决定于可能的子网数目和每个子网的主机数目。在定义子网掩码前,必须弄清楚本来使用的子网数和主机数目。
定义子网掩码的步骤为:
A、确定哪些组地址归我们使用。比如我们申请到的网络号为 “210.73.a.b”,该网络地址为c类IP地址,网络标识为“210.73”,主机标识为“a.b”。
B、根据我们现在所需的子网数以及将来可能扩充到的子网数,用宿主机的一些位来定义子网掩码。比如我们现在需要12个子网,将来可能需要16个。用第三个字节的前四位确定子网掩码。前四位都置为“1”,即第三个字节为“11110000”,这个数我们暂且称作新的二进制子网掩码。
C、把对应初始网络的各个位都置为“1”,即前两个字节都置为“1”,第四个字节都置为“0”,则子网掩码的间断二进制形式为:“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
D、把这个数转化为间断十进制形式为:“255.255.240.0”
这个数为该网络的子网掩码。
3.IP掩码的标注
A、无子网的标注法
对无子网的IP地址,可写成主机号为0的掩码。如IP地址210.73.140.5,掩码为255.255.255.0,也可以缺省掩码,只写IP地址。
B、有子网的标注法
有子网时,一定要二者配对出现。以C类地址为例。
1.IP地址中的前3个字节表示网络号,后一个字节既表明子网号,又说明主机号,还说明两个IP地址是否属于一个网段。如果属于同一网络区间,这两个地址间的信息交换就不通过路由器。如果不属同一网络区间,也就是子网号不同,两个地址的信息交换就要通过路由器进行。例如:对于IP地址为210.73.140.5的主机来说,其主机标识为00000101,对于IP地址为210.73.140.16的主机来说它的主机标识为00010000,以上两个主机标识的前面三位全是000,说明这两个IP地址在同一个网络区域中。
2.掩码的功用是说明有子网和有几个子网,但子网数只能表示为一个范围,不能确切讲具体几个子网,掩码不说明具体子网号,有子网的掩码格式(对C类地址):主机标识前几位为子网号,后面不写主机,全写0。
五、IP的其他事项
1.一般国际互联网信息中心在分配IP地址时是按照网络来分配的,因此只有说到网络地址时才能使用A类、B类、C类的说法;
2.在分配网络地址时,网络标识是固定的,而计算机标识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下面是三类网络地址的组成形式:
A类地址:73.0.0.0
B类地址:160.153.0.0
C类地址:210.73.140.0
上述中的每个0均可以在0~255之间进行变化。
3.因为IP地址的前三位数字已决定了一个IP地址是属于何种类型的网络,所以A类网络地址将无法再分成B类IP地址,B类IP地址也不能再分成C类IP地址。
4.在谈到某一特定的计算机IP地址时不宜使用A类、B类、C类的说法,但可以说主机地址是属于哪一个A类、B类、C类网络了。
通过上面的学习,大家对IP地址肯定有了了解。有了IP地址大家就可以发送电子邮件了,并且可以获得Internet网上的其他信息,例如可以获得Internet上的WWW服务、BBS服务、FTP服务等等。
Ⅳ 请问在ACCESS中建立一个表格,字段名用ipaddress(IP地址)用什么数据类型较好!!!
用字符型,处理起来方便些;
现在IP地址是32位,用INT型还可以,
但IPV6的发展很快,也许有一天必须使用64的IP地址,
那你的程序就又得修改了。
Ⅳ internet ip地址分成a.b.c.d.e.类,网络编号取值范围是多少
A类IP地址的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127,每个A类地址可连接l63877064台主机,Internet上有126个A类地址。 B类IP地址的第一段数字范围为l28~l91,每个B类地址可连接64516台主机,Internet上有16256个B类地址。 C类IP地址的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92~223,每个C类地址可连接254台主机,Internet上有2054512个C类地址。 D类IP地址的第一段数字范围为224~239,D类地址用作多目的地信息的传输,作为备用。 E类IP地址的第一段数字范围为240~254,E类地址保留,仅作为Internet的实验和开发之用。 把32位二进制表示的IP地址分成四个8位组,利用第一个8位组确定类型 A类地址:第一个8位组的首位必须是0,且第一个8位组表示网络标识,也叫网络地址,而剩余的24位表示 主机标识也叫主机地址 B类地址:第一个8位组的前两位必须是10,且表示网络地址的二进制位数为前两个8位组,除去固定的两 位必须为10的位后,所以表示网络地址共14位,主机地址共16位 C类地址:第一个8位组前三位为110,且表示网络地址的8位组为前三组,除去固定的前三位110,表示网 络地址的位数为21位,表示主机地址的位数为8位 D类地址:第一个八位组前4位是1110,该类别地址作为多目广播使用,表示一组计算机 E类地址:第一个8位组前5位为11110,该类别地址作为科学研究,所以留用 标准的A,B,C三类地址,可以看出A类地址的网络数量比较少,但是每个网络中的主机数量比较多,而C类 地址网络数量比较多,每个网络的主机数量比较少 配置标准的ABC三类地址都称为有类IP(有类别) A类地址的范围转化为十进制范围从0--127(第一字段),但是第一个8位组全0(00000000)表示所有网 络不可用,第一个8位组为全1(01111111),表示回环地址,作为测试TCP/IP协议的地址,也不使用,所 以A类IP地址的范围通过第一个字段查看的话是1--126,B类地址的范围是从128--191,C类地址的范围从 192--223,D类地址的范围是224--239,E类地址的范围从240--255 表示主机的二进制位全0或全1不能使用,全0表示本网,全1表示本网广播,这样的地址是不能配置在网卡 上(例如,172.16.0.0表示一个网络号为172.16.0.0的B类网络172.16.255.255表示172.16.0.0网络的本 网广播,如果数据要送往172.16.255.255,意味数据会传送到172.16.0.0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上,也叫做 子网广播),当表示IP地址的32位二进制全为1时(255.255.255.255),表示全网广播,意味数据会送到 全部的计算机 IP地址在规划的时候,分为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私有地址只能在内部网络使用,不能在互连网使用,认 为这样的地址是互连网的不合法地址,在A,B,C三类地址中都选择一部分地址作为私有地址,A类范围 10.0.0.0--10.255.255.255B类172.16.0.0--172.31.255.255C类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
Ⅵ IP数据报格式
首先介绍一下IP数据包的首部
版本字段表示使用的协议版本:IPv4/IPv6;
首部长度:单位是4B,最小为5。比如确定“首部长度”是8,那么首部的大小就是8*4B=32B。因为固定部分是20B,所以首部长度字段至少为5;
区分服务:指示期望获得哪种类型的服务。比如数据报需要优先发送,强调这个数据报的优先级,就在区分服务这儿规定。
总长度:首部+数据,单位是1B。有16位,最大可以表示 B。但是实际中永远不会用到这么大,有MTU的限制。
标识、标志、片偏移:用在IP数据报分片时候,见本文靠后面那块。
生存时间:TTL。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就 -1 ,等到为0时候就丢弃。
协议字段:数据部分使用的协议,有以下几种
首部检验和:只检验首部,就是求和。因为TTL每次都变化。
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32位
可选字段:0~40B。用来支持排错、测量以及安全等措施。
填充字段:全0.用来补全首部使得是4B的整数倍。
最大传送单元:链路层数据帧可封装数据的上限,以太网的MTU是1500字节。
如果所传送的数据报长度超过某链路的MTU值,就需要分片。
标识:同一数据报的分片采用同一标识。
标志:只有2位有意义 x _ _
中间位DF ( Don't Fragment ) :
DF=1,禁止分片
DF=0,允许分片
最低位MF ( More Fragment ) :
MF=1,后面“还有分片”
MF=0,代表最后一片/没分片
片偏移:指出较长分组分片后,某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 以8B为单位 。由此可以得知除了最后一个分片,每个分片长度一定是8B的整数倍。
Ⅶ IP地址有多少类每一类的范围是多少
1.A类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每个字节是8位)的网络地址和3个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127。每个A类地址可连接16387064台主机,Internet有126个A类地址。
2.B类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28~191。每个B类地址可连接64516台主机,Internet有16256个B类地址。
3.C类IP地址
一个C类地址是由3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192~223。每个C类地址可连接254台主机,Internet有2054512个C类地址。
4.D类地址用于多点播送。
第一个字节以“1110”开始,第一个字节的数字范围为224~239,是多点播送地址,用于多目的地信息的传输,和作为备用。全零(“0.0.0.0”)地址对应于当前主机,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5.E类地址
以“11110”开始,即第一段数字范围为240~254。E类地址保留,仅作实验和开发用。
几种用作特殊用途的IP地址
①主机段(即宿主机)ID全部设为“0”的IP地址称之为网络地址,如129.45.0.0就是B类网络地址。
②主机ID部分全设为“1”(即255)的IP地址称之为广播地址,如129.45.255.255就是B类的广播地址。
③网络ID不能以十进制“127”作为开头,在地址中数字127保留给诊断用。如127.1.1.1用于回路测试,同时网络ID的第一个8位组也不能全置为“0”,全置“0”表示本地网络。网络ID部分全为“0”和全部为“1”的IP地址被保留使用。
Internet的设计者也不清楚它会怎样发展。一些人设想一个Internet会是包含有许多主机的几个网。另一些人则预言有许多的网而每一个网上的主机并不太多,作为折中, Internet的地址是适合大网和小网的。它们被确定为32位但有三种类型。地址是自定义的,它的最高位定义地址的类型。A类地址支持多个主机在一个网:最高位为0,跟随有7bit网络部份和24bii主机部份。在B类地址,最高位是非0,跟随有14bit网络号和16bii主机号。C类地址以110开始,跟随有2lbit网络号和8bit主机号。按常规,Internet地址由加点的字符给出。地址由四部份10进制数组成,用点作分隔。例如,10.0,0.51和128.10.2.1分别是A类和B类的Internet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