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的内容涵盖了化学、生物、天文、材料、腐蚀、光学机械、自然资源、能源、生态环境、湖泊、湿地、冰川、大气、古气候、动物、水生生物、遥感等多种学科,由中国科学院各学科领域几十个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参加建设。科学数据库基于中国科技网对国内外用户提供服务,在中国科技网上已建立了集中与分布的Web站点19个,数据量约3250亿字节(325GB)。
⑵ 什么是HR数据库,HR是什么意思
HR=Human
Resource(人力资源)
HR数据库就是人才数据库,里面有人才的简历和联系方式。
⑶ 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数据库是什么
储存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资料的地方。数据库,可视为电子化的文件柜,即存储电子文件的处所,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数据库就是用来储存工业和信息化技术技能人才资料的地方。
⑷ 人员数据库和人才库有什么区别
定义不同,作用不同。
1、人员数据库是指反映人力资源及其发展变化特征的具有一定知识性内涵信号的总称。人才库是存储人才档案的数据库。
2、人员数据库的主要作用是开拓人才甄选的渠道,提高招聘成效,人才库则是招聘者招聘与筛选员工的工具。
⑸ 人才库是什么意思
进入人才库意味着准备培养。被组织确定为优先培养的人才,学识、学历得到领导的认可,会被领导培养重用,前途尚可;工作待遇方面不会差的。
人才库就是企业自己的招聘信息库。通过以往收集到的大量简历和人才的各种信息,企业可以建设内部人才数据库,在之后的招聘中可以根据人才库中的信息发布职位信息,也可以从中直接挑选合适人才进行联系。
建立人才库的作用
一、开拓人才甄选渠道,提升招聘质量
人才库可以帮助企业对各种渠道的人力资源储备做一个有效的整合,无论是外部招聘网站、猎头供应商,还是企业内部员工晋升和内部晋升。人才库的使用,可以同时掌握更多的选拔渠道,最终通过有效的比较,为企业挑选出最优秀、最适合的人才。
二、人才信息化管理,降低企业招聘成本
信息化存储可以帮助企业快速筛选重复的简历和信息,有效避免重复购买简历造成的成本浪费。同时,删除重复经历的简历,可以进一步简化和优化人才简历。结合智能搜索功能,可以帮助HR快速找到符合需求的人才,有效提高简历的重复使用率,大大降低企业的招聘成本。
⑹ 什么是数据库,该怎么建立属于自己的数据库
答:
1、网络回答: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2、如果是简单看网络回答,那么新人应该还是完全不明白的,网络回答我是希望可以大家不要建立错误的观念。下面我将用朴实的语言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数据库的主要用途还是在IT行业,一般只有计算机行业的IT专业的人才才会需要学习并且掌握数据库技术,简单举例就是,使用微信或者网络账号,申请了,下次就可以用这个账号进行登录,这也是因为你的账号在网络的服务器的数据库上进行了存储。数据库存储了大量的用户数据。方便在需要的时候查询,增减。
3,首先说明如果是非IT行业,并且只是普通的电脑使用者,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其中还涉及了语法和比较多的命令,数据库的管理软件才能查找自己的数据。相对来说比较麻烦。
4、如果想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可以下载一个mySql,进行安装逐步学习使用,因为数据库技术相对来说需要花费一定(最起码一个月时间)的时间去学习,这里不是一两句可以讲完的。我的回答就这么多了
⑺ CSCD什么意思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英文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
⑻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的背景与历程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心,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实践中,通过观测、考察、试验、计算等多种途径产生和积累了大量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的科学数据和资料,但由于管理手段落后,无法充分发挥这些宝贵信息资源的作用。60年代发展起来的数据库技术,为有效管理和开发应用科学数据创造了有利条件。70年代开始各研究所在自己学科领域中试建数据库,特别是化学领域的专业库得到迅速发展。专业库的建立促进了数据科学管理的进程,然而分散的、独立的库,限制了数据规范标准的统一和共享的实现。为此,中国科学院1983年提出了“科学数据库及其信息系统”的建设项目,1986年被国家计委列为国家“七五”和“八五”期间的重点工程项目。同时,中国科学院将其列入“七五”院重大项目和“八五”、 “九五”院基础研究特别支持项目;“系统网络软件开发”又作为国家基金委1995年网络应用重大项目予以支持,使系统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十多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系统也不断改进和完善。科学数据库的研制和建设过程正是知识积累、加工、利用和传播的过程,是跟踪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过程,是数据资料逐步规范标准和积累的过程,也是广大系统建设者与用户不断沟通,向实用化发展的过程。为此,科学数据库及其信息系统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科学数据库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到2001年已经成为国内信息量最大,学科专业最广,服务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的科学信息服务系统。同时,也成为科研工作的基础设施之一,并将成为未来科学研究必不可缺少的资源。2001年后,“科学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作为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已经纳入了中国科学院“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项目,给科学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一个有利的时机,科学数据库将在“十五”建设期间得到长足的发展,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⑼ 中科院人才入库证书有什么用
为了给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统一的行业标准。
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人才入库证书的作用是追溯个人 教育 、 培训 、认证、履历的职业认证类证书,获得入库证书的前提是通过培训、取得相应证书或工作业绩突出者而对此颁发的证书。
中国科学院(英文名称: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中科院)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⑽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库的内容与特点
科学数据库由中心站点和分布在网上本地和外地的相互独立的若干个专业库子站点组成了网上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多年来,科学数据库的研制者利用这批宝贵的数据资源进行了大量的专业咨询服务、专业应用服务和网上综合科研信息服务,已在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规划决策、科学研究、科技攻关、学科发展、国际合作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多年来,科学数据库采用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的建库和运行服务体系,形成了一个从基本的数据库检索直至专业咨询、决策服务的完整的科技信息服务系统。
科学数据库专业数据库的研制者将多年科研工作积累起来的宝贵的数据资源收集整理,在不同学科的建库单位建成了专业数据库。同时,又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积累的科研工作经验相结合,开发出基于专业数据库的数学模型和专家系统,形成了不同专业的专业咨询系统、科研过程和生产过程模拟系统,乃至于综合科研信息服务系统等等实用系统,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咨询服务和科学数据库的增值服务,直接服务于专业研究和国家经济建设。
1996年科学数据库率先在中国科技网上建立了中心主站点,开始实现了科学数据库集中与分布相结合,通过网络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服务。几年来,科学数据库中心站点将集中在中心的数据库和分布在中国科技网上的19个子站点的专业数据库进行分布式的链接或导航,实现了科学数据库整体上网服务,初步建成了科学数据库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随着网络的发展,科学数据库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专业数据库在扩大用户面上不同程度的做了很多工作,并逐渐得到社会的重视。网上检索服务随着上网内容的不断增加和充实,日益得到用户的瞩目。1998年化学专业数据库与上海热线连接,方便了上海用户的访问;中国菌种目录数据库已经分别在日本农业网和亚太地区高速网上建立了镜像。 “九五”初期,科学数据库系统率先采用CGI技术实现了科学数据库上网服务。随着网络及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科学数据库中心对多层客户机/服务器技术进行研究,就www与数据库之间的多种连接技术进行了跟踪。实现了科学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的分离,用专业的系统同步软件来保证运行环境与开发环境的一致性、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采取了一系列最新的安全防范措施来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多台服务器上安装了自行开发的统计分析软件,用于统计整个Web服务器的被访问情况。
2000年科学数据库有关建库单位合作完成了863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项目《高速计算环境下的科学数据库应用系统》和国家基金委重大应用项目《高速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数据库应用系统》,在高速网和曙光2000-Ⅱ超级服务器上基于科学数据库建立了生物,地学,天文三个应用实验系统,开发了科学数据库应用系统支撑平台。科学数据库应用支撑平台是一个集中高性能计算环境、高速网络环境和丰富的中间件软件环境的综合系统环境。内容是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网格节点上,基于曙光2000-Ⅱ超级计算机和科学数据库系统,建立一个集超级计算机、科学数据库和高速互联网为一体的技术支撑平台,开发基于科学数据库的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应用系统。 科学数据库中心的硬件系统环境是建立了以曙光2000-Ⅱ超级服务器和SGI Challenge L服务器为主体,以及若干DEC,IBM,SUN,SGI工作站组成的网上开发和服务环境。曙光2000-Ⅱ超级服务器包含82个节点,峰值计算能力110G Flops。海量存储环境有1.5 TB的磁盘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