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据处理 > gis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需要什么数据

gis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需要什么数据

发布时间:2023-01-30 07:02:06

㈠ 评价单元基础数据的获取

3.3.1.1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评价单元是耕地等级评定的基本单位,为耕地质量相对均一并由线状地物或权属界线构成的封闭的基本空间单位。县域内评价单元采用如下原则划分:

(1)土地特征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原则。单元内同一因素的分值差异应满足相似性统计检验。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地不划为同一单元,山脉走向两侧水热分配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地下水、土壤条件、盐碱度等分等因素指标有明显差异的不划为同一单元。

(2)采用明显可辨的地块自然和权属边界原则。单元界限必须在实地明显可辨,采用控制区域格局的地貌走向线和分界线,如河流、沟渠、道路、堤坝等线状地物和有明显标志的权属界线。单元要保证边界闭合,形成封闭的图斑。

各县域在MapInfo环境下已完成了2001年末1:5万~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数字化工作,用MapGIS自带工具把MapInfo格式文件转化为MapGIS格式文件,根据变更调查资料,把2001年1:5万~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变更到2003年1:5万~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采取以下步骤划分单元:

(1)提取评价对象。提取2003年末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的耕地图斑,为耕地评价对象。

(2)确定评价单元。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耕地图斑为基础,配准并结合坡度图,经整饰后得到耕地评价单元底图。

(3)确定评价单元面积。将2003年末各县域各镇的耕地面积按照2003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该镇所有耕地图斑量算面积的比例分配到各耕地图斑上,得到评价单元面积。

3.3.1.2 评价单元属性数据获取的方法

(1)地貌属性,主要包括海拔与坡度。首先在MapGIS中数字化各县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然后利用Arcview的3D扩展模块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再将DEM模型分别转换成栅格类型的高程、坡度专题地图,最后通过Summarize Zones功能分别实现高程图、坡度图和单元底图的叠加,分别获得各单元内海拔、坡度的最大值、最小值、面积加权平均值,取面积加权平均值作为单元的海拔、坡度指标值。

(2)土壤属性,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土壤pH值、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农用地分等中涉及表层土壤质地、土壤pH值、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指标值,利用第2次土壤普查成果,采用室内分析土壤图及土壤报告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根据土壤图提供的信息初步判断各单元的表层土壤质地、土壤pH值、土层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然后对实地调查中可获取的因素核实校正。

(3)农田建设状况,包括梯地状况与灌溉保证率。主要采取外业调查的方式获得,调查方法分实地踏勘和访问两种,调查时以镇为单位,在重点抽样踏勘的基础上对各行政村内的单元进行调查。

3.3.1.3 评价单元数据获取结果

重庆市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复杂的土地利用类型、各县域实际耕地面积的差异性、比例尺不等(介于1:5万~1:10万之间),导致各县域耕地评价单元数较多、数目不等,全市共获得142319个单元(表3-8),每一个单元获得地貌、土壤、农田建设状况等8个自然属性数据确定的赋值。

表3-8 重庆市各县域农用地分等单元个数

㈡ 怎么用arcgis做土地适宜性评价,需要哪些资料

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必须要的。
对本科生而言,难度是大额些,一般硕士论文的。

㈢ 评价步骤

(一)资料来源及整理

研究资料包括:

1)1∶500000的江西省土壤图、江西省有机质图等(资料来源于江西省土肥测试中心提供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图件)。

2)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文件资料(资料来源于《江西土壤》)。

3)1∶250000的江西省鄱阳湖地区等高线图、江西省鄱阳湖地区行政区划图、江西省鄱阳湖地区水系图、江西省鄱阳湖地区居民点图等(资料来源于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农业地质项目组)。

4)江西省鄱阳湖地区表层土壤pH值图、江西省鄱阳湖地区表层土壤全氮图、江西省鄱阳湖地区表层土壤全钾图、江西省鄱阳湖地区表层土壤全磷图、江西省鄱阳湖地区表层土壤Pb图等(资料来源于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5)江西省水土流失图等(资料来源于江西省水土保持委员会)。

(二)评价技术路线

采用GIS技术来进行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要经过数据收集、数据编辑、评价因素确定、评价单元划分、面积量算统计和成果输出等过程(图5-5)。首先利用GIS的空间数据输入功能将土壤侵蚀图、江西省鄱阳湖地区表层土壤pH值图、全氮图、全钾图、全磷图矢量化,建立空间数据库;根据评价因素和因素分级标准收集数据,采用Excel建立属性数据库,通过用编码导入到土壤类型图中,作为单元属性数据;通过“指定适宜类-评价因素-质量分”关系表对单元数据进行量化处理,然后根据评价因素权重和相关参数,求算评价指数;采用自然断点法划分单元等别,进行不同等别之间的面积统计,实现等别图的输出,之后针对不同的适宜类应用生态位适宜度法进行多宜性评价,输出综合评价图。

㈣ (四)基于GIS的烟台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

对外开放沿海城市——烟台市是海水入侵发生区,由于海水入侵发生的严重性影响了当地人民的财产安全以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相当大的破坏。因此,研究海水入侵的发生、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海水入侵减灾政策,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是烟台市迫在眉睫的任务,进行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对政治、经济和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1.评判单元的划分

由于海水入侵的发生只能在沿海地区,因此本次研究只在烟台市沿海城市,按照烟台市行政区划,采用行政区划法,以烟台市各个县级市作为一个评价单元。由于烟台市区分布四个区,故在研究时,分别将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和牟平区各作为一个评价单元。由于长岛县受资料的限制,此次研究排除在外。即本次的研究区为:莱州市、招远市、龙口市、蓬莱市、海阳市、莱阳市、芝罘区、福山区、莱山区和牟平区。

2.参评因素的确定

海水入侵有很多影响因子,根据烟台市实际以及材料的可获取性及代表性,本书从研究区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确定研究区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如图2-14所示。

(1)自然因素(B1

岩土体条件(C11)。非量化指标岩土体条件对于不同的海岸有不同的透水性,对海水入侵的影响不同,因此,本书根据烟台市海岸的岩土体特征将烟台市海岸分为四个等级,并给予赋值,见表2-8。

表2-8 岩土体条件赋值表

图2-14 烟台市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

地形地貌特征(C12)。海水入侵发生和发展的基础因素是地形地貌特征。由于海水入侵多发生在沿海地区,那么沿海地区高程相对越大发生海水入侵的几率就越小,相反,高程越小发生海水入侵的几率就越大。因此,选择地形地貌特征中的地面高程作为评价因子。烟台市境内群山连绵,丘陵起伏,地形总趋势是中部高,南北低,北部地势较陡,南部地势较平缓。由大泽山、罗山、艾山、牙山、腊山、昆嵛山等低山构成区内中部山地地形的主体,其海拔均在500m以上,组成全市地形的脊背。最高峰为昆嵛山的泰礴顶,海拔922.8m,为众山之首。向其四周呈放射状低山丘陵,海拔为200~500m,向沿海延伸为山前平原和滨海平原,海拔均在50m以下。其中北部沿海地势最低,地面平坦,微向海面倾斜,其海拔高度1.0~10m,共同组成一典型半岛低山丘陵地形。

年平均降水量(C13)。大气降水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因此,海水入侵受降水补给的影响。假如遇到气候干旱的情况,降雨量减少,对地下水不能充分补给,就会引起海水入侵的速度加快。相反,如果大气降水量较多,就会减缓海水入侵的速度。在尤其是枯水的连枯年份,降水量少,地下水得不到充分的补给,影响农作物生长,那么农业灌溉就需要较多的地下水开采,导致地下水位降低,甚至出现漏斗,这就是造成海水入侵的主要自然因素。

地下水位(C14)。水受到重力作用,由高处向低处流动,在自然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海水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地下水位向海洋方向流动,阻止了海水入侵的发生。基于此,沿海地区如果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降低,甚至低于海水水位,破坏了淡水向海水流动的方向以及两者的自然平衡,从而具备了海水向陆地地下淡水流动的动力条件,造成海水的入侵。由于地下水位与海水入侵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选择地下水位作为评价因子。

单位径流量(C15)。海水入侵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河流的控制。某一地区每年流经流量大,那么河水就会在内地滞留的时间较短,不能充分的入渗到地下水中,入渗量小,补充速度慢,易发生海水入侵;在滨海地区,由于低洼地区面积较大,这一地区年径流量就会小,河流纵比降小,地下水补充速度快,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海水入侵的发生。因此选择地区年径流量与地区面积比值即单位年径流量作为评价因子。

以上数据来源为,MapGIS烟台市地质地图、MapGIS烟台市地形地貌等高线分布图、烟台市1956~2000年平均年降水量、烟台市65个地下水位统测水井、烟台市行政分区(1956~2000)天然年径流量特征值。

(2)人为因素(B2

人口密度(C26)。人口密度是海水入侵发生除自然因素之外的人为条件,与海水入侵的关系密不可分。人口密度过大,快速发展的经济势必会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地下水的大量开采、水资源的污染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人口密度越大,对这些环境条件影响破坏就越明显,就越容易发生海水入侵现象。

用水量(C27)。地下水与海水的一个平衡被破坏就会造成海水入侵现象的结果。用水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是地下水开采量的主要体现。用水量过大,对地下水的需求就会变大,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破坏海水与淡水的平衡,海水向内陆侵染。

以上数据来源为烟台市2011年统计年鉴。

综上所述,地质地理因素控制着海水入侵的发生途径和分布方式,是海水入侵的基础条件。而水资源不足和干旱少雨是海水入侵的背景因素;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海水入侵的诱发条件,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控制着海水入侵的速度和程度。

3.原始数据归一化处理

无论自然因素指标还是人为因素指标,其单位不同,取值范围不同,且绝对数值有较大的差异,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见表2-9。为了将不同的评价指标变为统一的无量纲数据,本书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其归一化公式如下:

Y′=(Yi-Ymin)/(Ymax-Ymin)(i=1,2,3,4,…,m)

式中:m——评判单元的个数;

Xi——该项指标中需要进行归一化变换的数值;

Xmin——该项指标中的最小值;

Xmax——该项指标中的最大值。

表2-9 参评因素原始数据表

每项指标经过归一化处理之后,其值介于0~1 之间,且最大的数据为1,最小的数据为0,数据归一化之后这样就不会出现单位不统一,也不会造成数值小的指标的作用被人为地扩大,数值较大的指标的作用被人为地缩小。

在图2-14所有的参评因素中,岩土体条件(C11)、地下水位(C14)、单位径流量(C15)、人口密度(C26)和地区用水量(C27)的变化与海水入侵灾害危险度呈正向变化,而地形地貌特征(C12)和多年平均降水量(C13)数值的变化与海水入侵灾害危险度呈反向变化。为使各个因素对海水入侵灾害同向影响,这里对C12和C13采取下述标准化公式:

Y′=1-(Yi-Ymin)/(Ymax-Ymin)(i=1,2,3,4,…,m)

依据上述条件,将烟台市个县级市沿海地区灾害危险性评价各个参评因素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后数据见表2-10。

表2-10 参评因素归一化处理后数据表

注:单位同表2-9。

4.参评因素权重的确定

(1)参评因素权重确定方法

涉及多因素、多因子的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是一个综合问题。在评价中,由于对海水入侵的贡献,各因素、各因子不同,那么我们将各因素、各因子具有权衡轻重作用程度的数值称为权值。求权值的过程就是不同因素涉及的不同因子之间的“重要性”程度的分析过程。确定权重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分析,有许多方法,本次烟台市海水入侵灾害评价各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

层次排序法(AHP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着名的运筹学专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提出的。由于其方法有较严格的数学依据且原理简单,在复杂系统的决策与分析中被广泛的使用。层次分析法体现了人们决策思维中分解、判断、综合的基本特征。层次分析的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层次递阶结构的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的构造、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的计算、各层因素组合权重的计算。

计算完成之后,依元素相对重要性排序得出最终权重向量的计算结果。

本次烟台市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拟采用上述层次分析的方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工作程序如下:

1)构造判断矩阵。优势指标层次结果模型建立之后,就可确定上层次与下层次之间的隶属关系,但是,在每一层次中需由专家分析判断给出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因此,需要进行判断矩阵的构造,在判断矩阵的构造中,我们采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各元素的权重。例如,如D曾元素当中的Zk与下一层的Z1,Z2,…,Zn因素有联系,则可取表2-11的判断矩阵形式。

表2-11 判断矩阵

上述判断矩阵中,专家或者决策者需要针对一定的原则确定元素中Zk比较Zi、Zj哪一个更重要,并且决定具有怎样的重要程度?其重要程度需要用1~9标度赋予一个整数数值,其含义如下:比较这两个元素,假如两个元素具有相同的重要性,那么取标度为1;比较这两个元素,假如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稍微重要,那么取标度为3;比较这两个元素,假如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明显重要,那么取标度为5;比较这两个元素,假如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强烈重要,那么取标度为7;比较这两个元素,假如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极端重要,那么取标度为9;比较这两个元素,假如处于上述五种情况的中间,那么取标度为2、4、6、8;上述两两比较的元素得出因素i与因素j的标度Zij,那么因素j与因素i比较可得标度为Zji=1/Zij

2)计算重要性排序。依据表2-11得出的判断矩阵,需要计算得出最大特征根和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出的特征向量就是各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换言之,即权数分配。其具体方法如下:

计算表2-11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即

胶东半岛海水入侵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口海岸生态修复技术

计算Xi的n次方根

,即

胶东半岛海水入侵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口海岸生态修复技术

对向量

=[

,…,E]T作归一化处理,即

胶东半岛海水入侵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口海岸生态修复技术

则所求特征向量为E=[E1,E2,…,En,]T

计算表3-10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胶东半岛海水入侵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口海岸生态修复技术

式中:(DE)i——向量DE的第i个元素。

3)检验。所求权数即为通过上述步骤得到的特征向量E,是否合适地分配了权数?这时表3-10判断矩阵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公式为

DR=DI/RI

式中:DR——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DI——判断矩阵一般一致性指标。DI计算公式如下:

胶东半岛海水入侵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口海岸生态修复技术

其中,对于1~9阶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取值如表2-12:

表2-12 层次分析法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值

当DR<0.10时,判断矩阵认为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具有合理的权数分配;当DR≥0.10,判断矩阵则需要调整,直到取得DR<0.10时的满意一致性。

(2)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1)计算B1,B2的权重(B1自然因素,B2人为因素)。

建立判断矩阵(表2-13)。

表2-13 A-B判断矩阵

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

X1=3,X2=1/3

计算Xi的2次方根

胶东半岛海水入侵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口海岸生态修复技术

对方根向量

=(

T规一化

e1=0.75,e2=0.25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

胶东半岛海水入侵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口海岸生态修复技术

式中:(DE)i——向量DE的第i个元素。

胶东半岛海水入侵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口海岸生态修复技术

胶东半岛海水入侵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口海岸生态修复技术

计算得

计算CR

胶东半岛海水入侵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口海岸生态修复技术

二阶矩阵的一致性指标RI=0。

故DR=0<0.1,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2)计算其他二级指标(岩土体条件C11、地形地貌特征C12、多年平均降水量C13、地下水位C14、单位径流量C15、人口密度C26和地区用水量C27)的权重。计算过程见2-14和表2-15,烟台市海水入侵危险度指标及权重见表2-16。

表2-14 B1-C1i判断矩阵

λmax=5.20345,DI=0.05086,RI=1.12,DR=0.04541<0.1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表2-15 B2-C2i判断矩阵

λmax=2.00001,DI=0.00001,RI=0.00,DR=0<0.1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表2-16 烟台市海水入侵危险度指标及权重

5.海水入侵综合危险性指数的计算模型

对烟台市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时,这里采用因素权重叠加法。因素权重叠加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参评因素按照参评因素在海水入侵灾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强度进行分析,从而对因素权重指标进行确定,利用权重的大小反映各评价因素在烟台市海水入侵危险性评价中的不同地位。建立如下的基本模型:

假设有n个评价因素F1,F2,F3,…,Fn;危险性指数设为Y;各个评价因素的权重用X1,X2,X3,…,Xn表示;则模糊模型Y表示为

Y=X1F1+X2F2+X3F3+…+XnFn

针对本次的计算,可得如下的公式,即:假设i 因素j 单元归一化处理之后的数值Fij,i因素的权重的Xi为,那么j单元的综合危险性指数Y的计算公式为

胶东半岛海水入侵地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河口海岸生态修复技术

式中:i=1,2,…,n,n为参评因素,这里n=7;j=1,2,…,m,m为评判单元数,这里m=8。

6.海水入侵综合危险性指数的计算结果

根据频率图与聚类法确定各级的边界,将烟台市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危险度划分为三个等级:

1)高度危险区,0.5000~1;

2)中度危险区,0.3501~0.4999;

3)低度危险区,0~0.3500。

海水入侵危险性指数反映各地区海水入侵发生的可能性,海水入侵危险性指数越大,海水入侵越可能发生,海水入侵的面积就越大。本书以烟台市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指数为基础,将危险性指数0.1定义为代表海水入侵平均距离2.5km,由此计算出海水垂直于海岸线入侵的平均距离。

表2-17 烟台市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结果

应用MapGIS数据分析及作图功能,得出各评价单元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指数及海水平均入侵距离,见表2-17,以海水平均入侵距离为缓冲区半径对烟台市沿海地区各海岸线进行缓冲区分析,得到烟台市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如图2-15 所示,从而实现烟台市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区划。

图2-15 烟台市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灾害危险性评价图

㈤ 基于GIS数字地质图数据库的组成

1.数字地质图

传统的纸质模拟地图是根据地图模型(map model),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符号、制图综合原理和比例,将地球空间实体和现象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基本属性等表示在二维平面上。“数字地图”,简单地说,就是存储在计算机中数字化了的地图。一般来讲,数字地图是以地图数据库为基础,以数字形式存贮于计算机外存储器上,并能在电子屏幕上实时显示的可视地图,又称“屏幕地图”或“瞬时地图”。

(1)地质图

“地质图”乃是一切地质工作中的基本图件,用规定的符号、不同的颜色、描绘一地区的地质现象,反映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各类矿产、各种型式的地质构造线等,反映它们形成的时代、分布和相互关系,以三维空间的立体形状表示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金泽兰等在《地质图编汇法》中,提出地质图是一种将出露在地表的地质构造现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图(通常带有地形等高线,即地形图)上,并用规定的符号、色谱、花纹予以表示的图件。它是为特定目的服务的、有选择性地表示地质对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的符号化表现形式。在地质图上表示的地质对象即可以根据地质属性分类集合进行选择,也可以按照地理范围进行表示,一般情况下是两者结合进行的。总的来说,地质图是现实世界中地质客体在人脑中抽象的、具体的表达,是现实地质对象在图纸上的映射。如图7-11所示。

图7-15 以对象为中心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实现图形和属性统一存储

这种数据模型彻底解决了长期以来空间对象与其属性数据,在物理上分离带来的诸多难题,进而实现基于关系数据库的GIS空间数据一与其他非空间关系数据一体化管理,给GIS系统开发、应用带来了极大的便捷性。如利用空间引擎对空间与非空间数据进行操作,同时可以利用大型关系数据库海量数据管理、事务处理(transaction)、记录锁定、并发控制、数据仓库等功能。

4.GIS与数字地质图数据库的结合

GIS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借助GIS,基于大量综合信息,可进行空间采样,对构造演化、火成活动、沉积相、矿产形成、模拟区域地质演化等复杂问题进行时空和多元统计分析,对成矿预测和矿产勘查提供有力分析工具。在数据量充裕前提下,GIS分析具有定量、定时、定位的特点,可给出动态(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结果。借助深部与时间数据,GIS分析实际上可拓展到四维空间。

P.Gardenfors提出在客观世界和符号表达之间存在着概念层,他将知识表达分为三个层次,即:亚概念层、概念层、符号层,通过亚概念层感知客观世界,然后通过概念层将感知的内容抽象成为概念进行分类,将概念(分类)通过符号层表达出来。地理信息在概念层形成,在符号层表达,所以地理信息库的建立就是通过概念层对地理空间(客观世界)的抽象而形成地理信息概念空间,将该概念空间形式化后就成为本体化的地理信息空间,即可在计算环境下通过符号层(图形)表达出来。

地质信息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构造图7-16中的地质模型,目的是通过有限的、不完全的并且含有各种噪声的观测数据来推断地下空间的物质、能量的分布和流动情况。

图7-16 地质认知过程的简化示意图

大部分矿产都不是暴露在表面,而是埋在地表深部。利用GIS的方法通过了解地表上层物质的空间分布,就可以判断矿藏存在的可能性。在一个找矿预测区域往往已知部分矿区和矿点,这些矿区和矿点具有很多的空间属性和地理属性,要想很直观的用以往普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去把它表达出来,可谓耗时费力。而GIS的出现为矿产资源评价和管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评价工具与手段。GIS是采集、管理、处理、分析、显示、输出多种来源的与地理空间位置相关信息的计算机系统。随着GIS与RS(遥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相结合的“3 S”集成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GIS在地质找矿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目前,GIS与地质空间数据库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建立地质矿产资源数据库

描述矿产地属性的数据内容繁杂,类别众多,可分为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矿产地各类属性信息认识、分析和评价该矿区也很重要。因此,地理空间信息在矿产资源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地质矿产数据库在GIS的支持下,结合矿产资源数据类型可建立多种地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利用GIS先进的数据库和图库管理对于各种地质图件和数据的长期保存及修改变得容易。

(2)图形显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专题图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同时也能有效而直观的反映研究成果。在地质数据库基础上,GIS可将各种数据或分析成果以专题图的形式直观而有效的显示,并可进行人机交互式地设计、编辑、修改。在成果输出方面,GIS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预测成果图件,直观清晰,一目了然。GIS的这些功能,能将各种矿产资源的文字描述与空间地理位置有效的结合与表达,大大提高了矿产资源数据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3)空间分析功能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是GIS区别于其他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标志。地质数据库系统涉及GIS多种空间分析功能,结合地质“专家知识”,为大范围大区域内实现快速、准确的成矿预测创造了有利条件。GIS吸取专家的经验及知识较容易,并且进行成矿预测具有空间直观性,避免了预测中的人为因素;能够弥补一些人工方法的缺陷(如对于断裂控矿影响宽度带的确定)。与传统的方法相比,GIS空间分析功能可以更加迅速地对大量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大大节约了时间,缩短了研究周期,

(4)多源信息的集成

地质数据库的数据是多源数据。有不同精度、不同比例尺、不同数据源、不同格式的数据,借助GIS能将这些多源的数据有机地集成在一起,能提供集成管理多源地学数据(包括以文字、数字为主的属性信息和以图形图像为主的空间信息),具有方便建立模型及进行空间模拟分析的能力,使数据的分析更有效和定量化。进而,可以以多尺度、多方位反映某个地区的地质成矿信息。

由此可见,海量的地质数据与GIS强大的空间信息处理和分析功能的有机结合,是地质领域对多源地学信息综合分析进行成矿预测划时代的理想工具。

通过以上三个章节的分析论述,GIS在理论和技术上的日臻完善和强大,使得基于GIS地质图数据库的应用更加深入人心。在理论上,地理空间和地理信息空间的点本质认识以及地理信息元组概念的提出对地理信息应用特别是在地质领域的应用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条理论依据和入口;在技术上,以ArcGIS为代表的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的日益完善:在地理信息表达上,以本体为核心的地理信息表达方式为地质信息的表达及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使得原有地理信息所不能完成的知识发现、复杂环境建模等复杂应用在新地理信息系统下成为现实;在地理信息分析技术上,ArcGIS从地理信息库(知识库)、基于知识库的智能可视化,以及地理信息处理三个角度为地理信息的各种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支持,特别是9.0版本开发以后,对探索式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整合使从海量日益复杂的地理信息中进行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可以在空间、时间、属性一体化方式下进行。

㈥ 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用USLE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大,土壤侵蚀量一定小吗

从教育目的方面出发,USLE因为易于理解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但是应用该方程时应注意它是为估计长期平均年土壤损失而开发。你可以尝试在集成GIS平台上的数据体现,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的发展,GIS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土壤侵蚀研究。GIS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的结合,使得流域尺度内的土壤侵蚀定量评价得以实现。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及对栅格数据的计算能力,我们能较快地计算出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对流域内不同土壤侵蚀强度进行可视化,从而查清哪些区域需要加强治理,为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合理依据。我也是说出不成熟见解,不知道能否帮到你,如果没有,还请见谅。

㈦ 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案例分析题 (软件是ARCGIS) 麻烦哪位牛人给以详细的解答,小弟万分感谢!!!

都是一些GIS分析的问题,建议看汤国安写的ARCGIS操作手册

㈧ 如何利用gis技术定量评价土壤侵蚀

首先你要确定评价因子,每个平价因子所占的比重是多少。确定完评价因子后,根据每个评价因子进行GIS的空间分析,再把每个评价因子按比重进行叠加分析,最后出成果图,显示什么地方的土壤侵蚀可能性或者是现状严重等。这是一个思路,还可以做别的分析。

㈨ 请问怎么做土壤侵蚀强度图啊

GIS类软件都可以做。常用的有国产的supermap、mapGIS,国外的ARCGIS。
不过,有些部门有成果图,如土壤侵蚀图可能水利部门有。
土壤侵蚀类型图是表示土壤侵蚀类型、强度和分区的地图。是土壤侵蚀调查研究成果的综合反映,以及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和流域整治的基础图件。土壤侵蚀类型、侵蚀强度和侵蚀分区可以综合表示在一幅图上,也可以单要素制图。大比例尺土壤侵蚀图常用航空像片与地形图判读相结合的方法编制。

阅读全文

与gis土壤侵蚀危险性评价需要什么数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哪个地方有土地市场 浏览:281
电脑软件如何做程序 浏览:985
代理产品主要看产品的什么 浏览:685
查绝经的6项指标数据是哪些 浏览:935
长沙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多少分才能进 浏览:314
如何放大在电脑微信里的小程序 浏览:228
sps数据年龄怎么分 浏览:852
哪些v8车型有闭缸技术 浏览:569
厅级信息中心是什么级别 浏览:439
天津杏花村汾酒怎么代理 浏览:555
如何查询浙江造价信息网里的信息 浏览:589
苹果快捷指令发信息为什么收不到 浏览:485
菜市场鸡档旁边可卖什么不影响 浏览:1311
延安葡萄酒代理有哪些 浏览:454
大润发生鲜区的定义指哪些产品 浏览:1016
excel如何制作多项目数据图 浏览:733
宁德师范学院什么时候出录取信息 浏览:1119
如何退出轻快司机程序 浏览:688
产品流光怎么拍 浏览:566
网站上上传的信息如何排序 浏览: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