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实现温度传感器数据发送到手机
和我公司的远程温度湿度产品大致一样
这样与手机互通方式或者单项通讯
常用的有2种方法
第1 在集成电路上 增加gprs或cdma等 2G模块 插张手机卡 可以直接发送短信到指定手机
或者利用手机卡网络数据业务 发送到指定服务器或者终端设备 通过手机客户端直接访问或者下载
第2 不用2g、3g模块 加载usb rs485 rs232 tcp/ip zigbee wifi 等模块或者芯片 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与其他设备相连接 最终把数据发送到指定服务器或者终端上 通过手机客户端直接访问或者下载
这些都属于物联网概念。
⑵ iOS 给iot设备配网
手机端发送组播给iot设备, iot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组播信息,链接wifi,链接成功后发送广播告诉手机已连接成功
此处只展示实现组播的功能, 发送什么数据, 怎么发送, 发送多少暂时不讨论
手机端组播,需要使用UDP, 已有现成的GCDAsyncUdpSocket可用,可以节省一部分工作
关于GCDAsyncUdpSocket的使用网上有很多文档,只展示出实现组播功能的一小部分, 当然为了封装成SDK将GCDAsyncUdpSocket 转换成了LZXAsyncUdpSocket 以免项目中再次用到 GCDAsyncUdpSocket 时 冲突
单播、组播、广播差别: https://www.cnblogs.com/wzjhoutai/p/6917477.html
GCDAsyncUdpSocket 组播监听端口接收数据 https://blog.csdn.net/nogodoss/article/details/27313043
⑶ 智能家居如何把数据发送给手机
智能家居一般有个主机会通过它的联网把数据传送到互联网发送给手机。
⑷ 谷歌Android如何从云端推送消息到手机
前不久 Chrome to Phone 已经正式发布,可以让 Android 用户在自家的 PC 和 手机上亲自使用该功能。而 Chrome to Phone 的作者 也发表了一篇技术文章,介绍了C2DM 服务的一些细节。Dave Burke翻译正文:Android Cloud to Device Messaging (C2DM) 作为 Android 2.2 的一部分已经发布了。C2DM 允许第三方开发者开发相关的应用来推送少量数据消息到用户的手机上。C2DM 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允许我们使用多种 Google 开发工具来创建一种简单但相当实用的应用类型。用户可以使用该类型的应用把各种各样的信息从他们的台机或者笔电直接 push 到自家的手机上。来自 Google 20% 工作时间的一个实验性项目 Chrome to Phone 演示了这种类型的应用。Chrome to Phone 包括了一个 Chrome Extension,一个 Android Application,和一个 Google AppEngine 服务器。所有的代码都是开源的,可供其它开发者参考如何使用 C2DM。Chrome to Phone 的消息流是一个很典型的推送服务:用户使用 Android App 在 C2DM 服务器上注册,获得一个设备注册 ID,这个 ID 跟用户的 Google 帐号绑定在一起,并且由 AppEngine server 来维护。 AppEngine server 在验证用户账号的合法性后记录下用户账号跟用户 C2DM 设备注册 ID 之间的映射关系。Chrome Extension 获得浏览器当前访问的网址和标题后,把它们发送到 AppEngine server。 AppEngine server 验证当前登录的 Google 用户账号后,通过该账号查找到对应的 C2DM 设备注册 ID。然后通过 HTTP 把 URL 和标题发送到 Google 的C2DM 服务器。用户手机上的Android 系统(2.2 以上版本)会一直监听来自 C2DM 服务器的推送消息,当 C2DM 服务器接收到 AppEngine server 发送过来的消息,并且这个消息是发送到用户手机所绑定的 C2DM 设备注册ID 时,就会发送给用户手机,而手机上 Android 系统收到消息后则会发起一个 Intent broadcast(意图广播),接着跟该 Intent 对应的 Android App 被激活,再把这个 Intent 转换成相应的新 Intent 并路由到其它 Apps 上面去(比如浏览器,拨号软件,地图软件等)。(路由路径:”Chrome to Phone” Chrome Extension(PC)-> “Chrome to Phone” AppEngine server -> C2DM server -> Android OS(Mobile) -> “Chrome to Phone” Android App -> Android Browser)"Chrome to Phone" Chrome Extension这里一个有趣的设计是像 URL 和标题这样轻量级的数据会附随在推送消息上,直接从 C2DM 服务器发送到手机上。URL 会使用hash编码产生一个 collapse_key 来防止重复发送。另外一个可选的方式是(也更适用于数据量较大的情况),服务器只发送简单的推送消息来激活手机上的 App,然后 App 再访问服务器获得额外的数据。Chrome to Phone 的代码可以在网上找到。 AppEngine 和 Android App 代码都包括了一个可重用的包 com.google.android.c2dm 用于处理底层的 C2DM 交互事务 (例如配置,任务队列管理等)。Chrome to Phone 提供了有用的功能,不过它最有趣的地方是在于提供了如何使用 Android C2DM 服务的示例。译后语: Google 的 Android C2DM 服务能够像 LBS 一样催生出一系列新的应用类型吗?利用从云端的服务器往手机推送消息的功能,让手机跟网络上的其它机器,包括服务器,用户自己的PC等更紧密的联系在一 起,的确提供了一个智能设备跟移动互联网之间如何无缝衔接的一个范例。读者您是怎样看待 Android C2DM 这样的服务呢?欢迎留言。
⑸ 如何把旧手机数据传输到新手机上
现在手机都有一键互机的功能,把新旧手机处于同一个网段,点换机,选择新旧手机,就可以把旧手机的数据全部的传入新手机中。
⑹ 小米曾学忠谈手机影像IoT能力开放 IoT设备可访问手机
11月10日,小米集团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为网友们带来了手机影像能力开放的第二部分——手机影像IoT处理能力开放,为我们揭秘了影像能力的更多玄机。
手机本身有着强大的硬件算力,小米手机的相机在软件、算法和调试能力上做了一定能力的积累,而IoT设备受限于硬件的成本,平台能力等限制,图像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小米的影像能力可以为IoT影像赋能。经过授权的IoT设备可以访问授信手机,确保数据访问安全。IoT设备通过网络可以将照片或者视频通过camera connectivity engine传送给eco engine,它负责对影像做处理,处理完的影像内容既可以返回给IoT设备,也可以留在手机上。
手机处理完的照片在动态范围、对比度、噪声、解析力等方面都可以获得提升,可以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IoT设备连接方式,一是IoT设备可以基于多媒体协议直接连接camera connectivity engine;二是通过IoT设备自己的APP,访问camera eco engine,做图像处理,使用方式由APP自行决定。
⑺ gsm模块与手机怎么连接
gsm模块与手机怎么连接
两个模块都是使用串口操作的吧,可以从一个串口读取了数据,由另一个串口发出就可以了关键是两个模块的配置使用。
需要发送到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在发送到手机,可以参考onenet。
使用iot模块或者GPRS模块DTU透传功能即...
GSM通信需要接一个云平台,然后手机也是登这个云平台获取相应的信息。
你可以用这个模块连接到云平台,然后用云平台进行控制。
⑻ 同一账号上,如何将电脑端平台技术指标同步到手机端上
手机mt4是不能添加自编指标的,目前手机端MT4不支持增加或编辑外来指标的,技术还没发展到这一步。不过手机平台提供30种技术指标,基本上可以满足大多数技术分析需求。如果投资人想要使用mt4自编指标的话,只能使用电脑版mt4.
mt4电脑板自编指标的安装方法很简单,打开MT4平台,之后点击左上角,文件-打开数据文件夹,再找MQL4这个文件夹,进入MQL4这个文件夹之后,可以看到Experts,然后将EA程序复制到该文件夹下。如是技术指标,是复制到Indicators。具体步骤,可以参考:mt4添加自编指标。
⑼ IoT无线通讯技术
Wi-Fi最大的优点是连接快速持久稳定,它是解决IoT设备端连接的首选方案,唯一需要考虑的是智能设备对于Wi-Fi的覆盖范围的依赖导致智能设备的活动范围比较小,缺点是不适合随身携带或户外场景
1、3765C考勤机是一款典型的通过Wi-Fi与云平台连接通讯设备,但是手机与其连接借助的是Bluetooth通讯
蓝牙最大的优点是不依赖于外部网络,便携,低功耗,只要有手机和相应的智能设备,就能够保持稳定的连接,走到哪连到哪,所以大部分运动的智能设备和户外使用的设备都会优先考虑Bluetooth。它的主要不足有:
1.不能直接连接云端
2.传输速度比较慢,只能用于数据量较小的传输
3.组网能力比较弱(距离近(大概10米)、蓝牙的组网一个central只能连接7个外设)
13650签到机采用的蓝牙通讯:校验设备、设置各种参数,签到机的发现采用的Beacon协议(而Beacon协议也是蓝牙协议的扩展):智能手环与手机之间的通讯是蓝牙通讯
Wi-Fi的不足是智能设备移动范围小,蓝牙的短板是设备不能直接连云端和组网能力弱。而WWAN既可以移动,也可以随时联网,看上去好像完全弥补了Wi-Fi和Bluetooth的不足,实际上它也两个主要的短板
1.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较高的费用
2.网络状况不稳定,常常遇到无网或弱网的环境
智能设备车载Wi-Fi
前面介绍了主流的三种无线技术占到了所有IoT使用场景的95% ,剩下的是一些特殊场景用到的无线技术选型
ZigBee,也称紫蜂,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上协议,底层是采用IEEE 802.15.4标准规范的媒体访问层与物理层。主要特色有低速、低耗电、低成本、支持大量网上节点、支持多种网上拓扑、低复杂度、快速、可靠、安全
例如在全屋智能场景中,家中已存在大量IoT设备,如果使用Wi-Fi方案,每个设备配网会非常麻烦,并且Wi-Fi每次做移动,修改密码,智能设备都要一一作出调整。如果使用蓝牙方案,以目前BLE4.2标准,蓝牙的组网一个central连接7个外设,但是蓝牙的组网能力弱也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在全屋智能场景中,经常会使用ZigBee+Wi-Fi的二合一网关。ZigBee和蓝牙一样都是近距离低功耗的通讯技术,但他对比蓝牙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强大的组网能力,在全屋智能场景中,IoT设备多达十几个,蓝牙的配网模式满足不了需求,所以一般会使用搭配ZigBee和Wi-Fi的二合一网关,通过ZigBee连接IoT设备,通过Wi-Fi将数据同步到云端
智能家居场景
智能家居的通信一般使用Wi-Fi,蓝牙,Zigbee。而我们的手机,平板可以通过蓝牙和Wi-Fi接入进行数传通信。电脑可以通过Wi-Fi
此方案中,蓝牙和Wifi都可以作为设备的接入点,即使身边没有专业的Zigbee控制器,也可以通过蓝牙,Wifi这些常用的设备接入,最终通过串口控制另一个可接入模块和Zigbee的主设备
例如飞行器的使用场景,飞行器一般都在没有Wi-Fi的环境使用,所以Wi-Fi不满足,飞行器常常有较远的飞行距离,所以Bluetooth和ZigBee不满足,另外飞行器常常在海边、山上等GPRS无线信号或者弱网的环境使用,所以WWAN也不合适,从上述来看单一的无线通讯模块都不能很好的解决飞行器的通讯需求,所以飞行器需要用的是多种无线模块的组合使用,通过Bluetooth让遥控器和手机连接,通过Sub1GHZ处理长距离时飞行器和遥控器之间的通讯,通过其他波长处理中距离或短距离飞行中的数据通信,这种组合技能满足手机操控,又能在中距离有高质量的图像数据,在远距离还能继续控制
NB-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是一种专为“万物互联”打造的蜂窝网络连接技术,万物互联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顾名思义,NB-IoT 所占用的带宽很窄,只需约 180KHz,而且使用License 频段,可采取带内、保护带或独立载波三种部署方式,与现有网络共存,并且能够直接部署在GSM、UMTS 或 LTE 网络,即2/3/4G的网络上,实现现有网络的复用,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
移动网络作为全球覆盖范围最大的网络,其接入能力可谓得天独厚,基于蜂窝网络的 NB-IoT 连接技术的前景更加被看好,已经逐渐作为开启万物互联时代的钥匙,而被商用到物联网行业中
2014年,华为与沃达丰共同提出 NB-M2M
2015年5月,华为和高通共同宣布了一种融合的解决方案,即上行采用 FDMA 多址方式,下行采用 OFDM 多址方式,命名为 NB-CIoT(Narrow Band Cellular IoT)
2015年8月10日,在 GERAN SI阶段最后一次会议,爱立信联合几家公司提出了 NB-LTE(Narrow Band LTE)的概念
2015年9月,3GPP在2015年9月的 RAN 全会达成一致,NB-CIoT 和 NB-LTE 两个技术方案进行融合形成了 NB-IoT WID。NB-CIoT 演进到了 NB-IoT(Narrow Band IoT),确立 NB-IoT 为窄带蜂窝物联网的唯一标准
2016年4月,伦敦 M2M 大会上华为宣布与沃达丰成立 NB-IoT 开放实验室
2016年4月,NB-IoT 物理层标准在 3GPP R13 冻结
2016年6月,NB-IoT核心标准正式在3GPP R13冻结
2017年一季度,根据《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把 NB-IoT 网络定为信息通信业“十三五”的重点工程之一
2017年4月1日,海尔、中国电信、华为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研发基于新一代 NB-loT 技术的物联网智慧生活方案
2017年4月25日,全球移动通信设备供应商协会发布数据,目前全球仅有4张 NB-IoT 商用网络。但同时又指出,至少有13个国家的18家运营商规划部署或正在测试40张 NB-IoT 网络
2017年5月,软银与爱立信合作,将在日本全面部署 Cat-M1 和 NB-IoT 网络,以期率先在日本国内推出商用蜂窝物联网业务
2017年5月,中国联通上海宣布5月底完成上海市 NB-IoT 商用部署。上海联通在2016年上半年,建设了全球首个 pre NB-IoT 大规模连续覆盖区域—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并携手华为共同发布 NB-IoT 技术的智能停车解决方案
2017年5月,华为 NB-IoT 芯片 Boudica 120在6月底大规模发货
从2018年开始全面推进国家范围内的 NB-IoT 商用部署。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已经推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试用商反馈也是一片良好,垂直使用场景也是数不胜数
NB-IoT目前的应用
综上所述,NB-IoT 就像一个可以保障 5G 大范围完美落地的安全气垫。建设基于 NB-IoT 技术的物联网垂直行业应用将趋于更加简单,分工更加明晰。在 5G 大家庭里,它是一个温润如水的大哥。有山的背膀和水的包容力。是 5G 家里稳定又踏实的“经济适用男”。是家里第一个冲向前线的人,并且为了实现家庭的大目标尽可能完善自己。飞速发展的 5G 时代里,它是勇攀高峰的保险绳
对前面无线通讯技术的做个总结,优缺点以及适用于哪些领域一目了然
对于未来的Bluetooth5.0以及NB-IoT都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技术,Bluetooth5.0相比4.2,在组网和传输距离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连接范围扩大了4倍,速度提高了2倍,无连接数据广播能力提高了8倍,Bluetooth5.0对于ZigBee的冲击影响可想而知
而NB-IoT目前的提出就是针对IoT的使用场景,其中最大的特色是覆盖面广,价格便宜。NB-IoT现在联盟的力量很强大,大部分芯片商,通讯商,电信运营商都参与其中,都在积极的推进NB-IoT的公共网络建设,未来潜力非常值得关注
IoT技术选型及模型设计的思考
什么是NB-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