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怎么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1、平均数,统计学术语,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2、中位数(Median)又称中值,统计学中的专有名词,是按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
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位于数据中间的数即为中位数。
3、众数(Mode)指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用M表示。
众数不用计算,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为众数。
(1)出现极端数据如何求数据平均数扩展阅读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来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统计量,它们各有特点。对于平均数大家比较熟悉,中位数刻画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众数刻画了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情况。
平均数非常明显的优点之一是,它能够利用所有数据的特征,而且比较好算。另外,在数学上,平均数是使误差平方和达到最小的统计量,也就是说利用平均数代表数据,可以使二次损失最小。
因此,平均数在数学中是一个常用的统计量。但是平均数也有不足之处,正是因为它利用了所有数据的信息,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例如,在一个单位里,如果经理和副经理工资特别高,就会使得这个单位所有成员工资的平均水平也表现得很高,但事实上,除去经理和副经理之外,剩余所有人的平均工资并不是很高。这时,中位数和众数可能是刻画这个单位所有人员工资平均水平更合理的统计量。
中位数和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特点都是能够避免极端数据,但缺点是没有完全利用数据所反映出来的信息。由于各个统计量有各自的特征,所以需要我们根据实际问题来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当然,出现极端数据不一定用中位数,一般,统计上有一个方法,就要认为这个数据不是来源于这个总体的,因而把这个数据去掉。比如大家熟悉的跳水比赛评分,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呢,就认为这两个分不是来源于这个总体,不能代表裁判的鉴赏力。于是去掉以后再求剩下数据的平均数。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处理的数据,大部分是对称的数据,数据符合或者近似符合正态分布。这时候,均值(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一样的。
B. 比赛打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怎么算
1、可以利用excel表格进行操作,首先在表格中输入所有的分数。
C. 高中柱形图平均数怎么算的
平均数的估计值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
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有直观、简明的特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如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成绩等等。
性质:
1、样本各观测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和为零,即离均差之和等于零。
即用公式表示
(3)出现极端数据如何求数据平均数扩展阅读:
只有在数据分布偏态(不对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区别。所以说,如果是正态的话,用哪个统计量都行。如果偏态的情况特别严重的话,可以用中位数。
除了需要刻画平均水平的统计量,统计中还有刻画数据波动情况的统计量。比如,平均数同样是5,它所代表的数据可能是1、3、5、7、9,可能是4、4.5、5、5.5、6。也就是说5所代表的不同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是不一样的。
很自然的想法就是用最大值减最小值,即求一组数据的极差。数学中还有方差、标准差等许多用来刻画数据特征的统计量。当然这些都是教师感兴趣、值得了解的内容,不是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
出现极端数据不一定用中位数,一般,统计上有一个方法,就要认为这个数据不是来源于这个总体的,因而把这个数据去掉。比如大家熟悉的跳水比赛评分,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呢,就认为这两个分不是来源于这个总体,不能代表裁判的鉴赏力。
于是去掉以后再求剩下数据的平均数。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处理的数据,大部分是对称的数据,数据符合或者近似符合正态分布。这时候,均值(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是一样的。
D. 统计学中,数据里遇到极端值,怎么算标准分
需要剔除前两名么?
按照统计学中讲的,你计算他们的标准分的时候,拿40W的销售额做例子,也就是40W-平均数然后求平方然后再乘以他在销售总额中所占的比率,有了比率这个加权的因素存在应该能够反映出差距来啊
第二个问题,貌似书上没有用中数代替的,中数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