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栅格金字塔
栅格数据源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和遥感影像数据2 部分。遥感影像数据原始数据为ETM+、SPOT4、SPOT5,全省范围是利用ETM多光谱和SPOT4全色光融合而成,示范区影像则是利用SPOT5影像自融合而成,遥感影像通过配准、镶嵌、拉伸、融合、投影、格式转换等操作(李长江等,2004),最终形成GeoTIFF格式的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是利用ArcInfo软件的桌面版或工作站版生成的,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源为等高线、高程点、水系、交通、标准图框等文件,但将全区的数据一起处理生成DEM的数据量太大,在统一投影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投影中央经线为120.5 °)的前提下,先将所处理的图幅与周围8幅图的等高线、高程点及水系、交通图层进行接边处理,最终生成1:10万标准图幅的DEM。
数字高程模型和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层次细节LOD(Level of Detail,LOD)模型进行分块、分层、融合,针对于不同精度地形和影像栅格数据,利用其相互“叠覆”关系来处理,并真正实现海量栅格数据无缝接边处理,且数据的交接处能自动提取覆盖层(不同精度的DEM)数据,极大地提高了海量数据存取质量和速度。具体的栅格金字塔建塔流程如图4-5所示。
(1)矢量数据的整理
用来构建DEM的矢量数据包括高程点、等高线、水系、交通4个图层,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要进行包括格式、投影、高程属性、图幅接边等几个方面的质量检查,以使其在数据范围、精度方面满足构建三角网(TIN)的要求。
数据整理时,首先要检查矢量数据的数据格式是否均为Arc/Info格式,投影是否统一(高斯-克吕格投影平面坐标,中央经线为120.5°,坐标单位为m),通过构建粗略的DEM在三维场景进行检查修正其高程值是否正确,在此基础上,将所要生成DEM的图幅与周边8幅分层进行接边检查,确保跨图幅图元的一致性。
(2)扩边裁剪
为防止标准图幅外缘因无高程信息生成三角网与邻幅的三角网出现“裂缝”,要将某图幅内的数据与该图幅标准图框扩边1/3范围内的数据一起处理。扩边处理时,先把某幅的标准图框扩边1/3并作为裁剪框,在该幅与相邻8幅图的高程点、等高线、水系、交通4个图层分别用裁剪框进行拓扑裁剪,形成的4个图层的数据作为构TIN的数据源,以保证整个区域内TIN的完整性。
图4-5 栅格金字塔建设流程图
(3)一次构TIN
三角网(TIN)是基于三角形对数字高程模型表面建模的一种方法,它是按一定的规则将离散点连接成覆盖整个区域且互不重叠、结构最佳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代表了地表上一块等倾斜的平面。可利用ARCSCENE的3D分析工具Createtin命令进行一次构TIN,其中将高程点作为MASS,等高线作为HARDLINE,并分别选择相应的高程属性字段。
第一次构TIN的同时,要检查并消除隐藏的高程差,不仅对同一条等高线上采样间距过大的高程点列进行内插加密处理,避免出现三角形跨越等高线,而且对山头或凹地无高程点的闭合等高线,狭长而坡缓的谷底等处,内插特征点或特征线,避免出现不合理的“平三角形”。
(4)二次构TIN
利用Modify TIN命令进行二次构TIN,先打开上一步建好的TIN,并添加交通、线状水系、面状水系3个图层,交通、线状水系作为 HARDLINE,面状水系作为 HARD REPLACE。
(5)生成DEM
DEM格网是基于正方形格网对DEM表面建模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一系列在X、Y方向上都按等间隔排列的地形点的高程值Z表示地形。可采用Tintolattice命令将TIN转为DEM格网,生成过程中对DEM格网间距进行设置,以确保DEM精度。
(6)裁剪DEM
上述的DEM是在扩边基础上生成的,因此必须以标准图框内框为裁剪框进行拓扑裁剪,在Workstation版的Arc/Info下,可使用Latticeclip命令进行DEM裁剪形成标准分幅的DEM。
(7)遥感影像数据的整理。
遥感影像数据主要用于地形表面的纹理,增强真实感。不同精度的卫星遥感影像TM、ETM+、SPOT4、SPOT5等均需要进行必要配准校正,通过控制点配准到矢量数据的坐标系上,以保证遥感影像与地形数据的空间位置一致性。
(8)图像融合
TM与ETM+、SPOT4全色光与TM的图像融合的方法可采用常规的方法,对于示范区的SPOT5高精度遥感影像,首先要对10m分辨率的多光谱波段1(Red)、2(Green)、3(Blue)进行RGB波段彩色合成,合成时采用2(Green)作为蓝波段,(1+2+3)/3作为绿波段,1(Red)为红波段。再在ERDAS软件中将合成后的图像与SPOT5全色光进行自融合,其中低分辨率为前述的多光谱红、绿、蓝波合成图像,高辨率图像为经校正的SPOT5的2.5m分辨率全色波段。融合方法可采用乘积法或主成分分析法等,使影像更加接近真彩色。
(9)生成金字塔文件
利用自行开发的Build3 d1.0建塔工具,将不同精度DEM格网和不同精度的遥感影像数据加入。一般将精度低的DEM放在最底层(图版Ⅳ-1),精度高的DEM放在上层,再添加遥感影像或农业地质专题图数据,并根据数据的精度设置相应每层的网格间距、单块行列数、压缩方式及金字塔层数,即可形成PRD格式的金字塔数据文件。
② ps怎么画金字塔使一面亮一面暗有立体感
钢笔工具绘制路径,一面一面的画,并且一面就是一个图层,不要画在一个图层里面,画好路径之后 Ctrl+回车 转变成选区,拉一下渐变就可以了。
③ wps表格如何做人口金字塔图表
WPS表格没有办法制作,需要用WPS文字来制作。
步骤一:插入形状;绘制前,在WPS的哪个功能点开始。
在菜单栏【插入】→【形状】中,就是要使用到的功能了。
在【形状】中选择等腰三角形,然后在WPS中绘制出来,调整大小即可。
④ 高手快来帮我把这张图PS成埃及金字塔(ps高手进!!)
图呢?
⑤ PS中如何让有颜色的建筑变成那种高楼大厦的感觉
利用ps中的透视变形工具,将建筑呈梯形拉高、形如金字塔状,必要时复制图层向上添加楼层,因为如果只是简单向上拉伸,比例失调会看起来很别扭的。建议找高楼大厦的建筑对照操作。
⑥ 请问photoshop中存储图象金字塔是什么意思
存TIFF的时候,如若设计稿中包含位图,则勾选“包含半调网屏”;如若设计稿中包含矢量图,则勾选“包含矢量数据”(我晕,究竟是不是呀!我乱猜的)。压缩时选“无”即可。因为不是所有软件和输出设备都支持LZW压缩方式;至于“存储图象金字塔”就不用选了,因为这是一种分辨率等比递减的模型构建方式,牺牲分辨率换图象大小。
⑦ 如何用PS把图片部分图像制作成放射状效果
在PS中,把图片部分图像制作成放射状效果需要用到滤镜里的风格化凸出效果。风格化凸出效果使到整张图片呈放射状后,再利用图层蒙版使到图片只显示出背景层,最后用画笔工具通过擦除动作把需要显示出放射状效果的部位显示出来。接下来,我把操作步骤分享出来给大家参考下。
PS CS6
启动PS软件,进入到软件的操作界面;随后,在网上找到一张人物图片,并把人物图片截图保存在电脑桌面上。鼠标点住图片文件直接拖入到软件界面中,自动生成背景层。
鼠标点住图片背景层,往图层面板底部拖,拖到“创建新图层”按钮这里来,那么就把图片背景层复制了一层,图层名称自动显示为“背景副本”。
背景副本图层在选中状态下,鼠标移动到界面上方的菜单栏中,点击“滤镜”,弹出的列表再点“风格化”,接着再点“凸出”。
点“凸出”后,即时弹出一个设置小面板。首先,在类型这一项中,选择“金字塔”;在大小这里,设置数值为4;在深度这里,设置数值为40;再点选“随机”;最后点击确定。
点击确定后,再看界面中的图片,现在整张图片里的图像都呈放射状效果。接下来,需要把这种效果进行一些修改,把人物的脸部以及颈部给露出来,其余部分图像保留放射状效果。请继续往下看其它操作。
背景副本图层同样要在选中状态。鼠标移至图层面板底部这里的“添加图层蒙版”按钮,图层蒙版就作用在背景副本图层中。
紧接着,按下键盘的CRL+I,执行反选命令;看图层蒙版这里,本来是白色的,现在变成了黑色。而界面上的图片本来已显示为放射状效果的,现在看不见了,只看到了背景层的图像。
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画笔工具了,按B键,调出画笔工具,而在操作前,要先检查下界面左下角这里的前景色块与背景色块,是不是白到黑。也就是前景色为白,背景色为黑才是正确的。
调出画笔工具后,在画笔属性栏中,设置画笔的大小,以及画笔笔尖形状。设置好后,鼠标再移到图片这里来,在需要显示出放射状效果的部位慢慢地仔细地涂抹。
在涂抹过程中如果涂抹多了图像,那么,可以按下X键,把前景色与背景色互换,鼠标再在抹多的部位再擦一下,就可以还原图像。那么,到这里,部分图像制作成放射状效果的操作完成。
人物图片来源于网络
⑧ 如何用ps将图中的金字塔裁剪出来,详细点的
这个比较交易的
用钢笔工具;或用其它选择工具;
把金字塔抠成选区,然后,反选,把金字塔外围的删除。
⑨ 用PS将图中的金字塔裁剪出来
⑩ Echarts模拟实现3D金字塔
在我们公司全链路产品设计中,UI设计师以2.5D的形式设计了金字塔形状的分布图。如下图:
我们目前可视化图表有使用Echarts、antv\G2,之相近的是漏斗图,3D效果也未支持金字塔。在搜索后发现highChart的金字塔符合度达90%,奈何需要授权。
只能自己折腾了,实现的具体要求有:
1、保持角度不变(30deg/150deg);
2、支持颜色设置;
3、图例支持交互;
4、支持最小显示;
5、支持tooltips。
有了解Echarts都知道Echarts支持自定义图形,我决定采用这中方式实现设计效果。根据上面的要求,决定分几个步骤实现:
1、定义颜色:支持3D效果分别需要配置两面渐变颜色,图例颜色使用每个数组的第一个颜色;
2、预设数据:为了控制大小的同时避免数量级相差太大,需要把数值转换成百分比(最大100,最小5)用以坐标计算,同时保留原数值用于tooltips展示;ps:处理后包括(原数值:num、原始百分比:percent,支持最小值用于坐标计算的百分比:value),pyramid3dData为实际数据[{name,value}];
3、计算坐标:
a、从金字塔顶点的图形是个三角形,其余都是等边梯形,考虑到3D效果顶部三角形的底边中间点必然向下延伸一段距离?,具体距离应为(顶部y-底右y+(底右x-居中x)*tan(60度)),当梯形时保持平行顶部也需要向下凹陷同样一段距离;
b、从三角形的顶点开始计算,坐标点的顺序从顶点开始计算,顺时针开始,梯形的起点(left-top)是上一个图形的终点(bottom-left);
c、计算出转换后坐标点的位置:
4、定义渲染金字塔各层的函数
5、设置并执行
大功告成!
效果基本已经实现,后续有时间再做优化封装。发现有什么需要改进的欢迎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