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用的中文文献检索数据库有哪些
1、中国知网:
知网,是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凭借优质的内容资源、领先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中国知网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在2007年,中国知网旗下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获提名奖。
2、万方:
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也是和中国知网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
其开发公司——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在互联网领域,集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
3、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连续更新的动态年鉴资源全文数据库。内容覆盖基本国情、地理历史、政治军事外交、法律、经济、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医疗卫生、社会生活、人物、统计资料、文件标准与法律法规等各个领域。
4、中国引文数据库
该库收录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出版的所有源数据库产品的参考文献,涉及期刊类型、学位论文类型、会议论文类型、图书类型、专利类型、标准类型、报纸类型等超千万次被引文献。
该库通过揭示各种类型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关系,不仅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新的交流模式,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科学管理及评价工具。
5、维普数据库系统
维普资讯网建成于2000年,现已成为全球着名的中文信息服务网站,是Google Scholar最大的中文内容合作网站,中国最大的数字期刊数据库,目前拥有2000余家集团用户,网站注册用户数超过200余万。
网站内容服务包括9000余种/2000万篇中文期刊全文;30余个国家/11300余种/800余万条外文期刊文献;400多种重要中文报纸信息,学科覆盖理、工、农、医、文、史、哲、法各个领域,并提供网上每日更新。
B. 国家图书馆古籍有多少个数据库
22个数据库。
中国图书馆古籍22个数据库发布数字资源,其中,中华古籍资源库发布国家图书馆善本古籍699部、云南省图书馆藏珍贵古籍139部、芷兰斋藏稿钞校本古籍8部、日本永青文库捐赠汉籍17部,碑帖菁华发布国家图书馆馆藏明清碑刻拓片数字资源2595种,黑龙江省图书馆古籍数据库发布古籍影像资源32部100册。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C. 中文数据库有哪些
五个常用的中文数据库:
1、中国知网(CNKI),是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网络出版平台,是全球最大的知识门户网站。
2、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在线图书馆,图书涵盖各学科领域,为高校、科研机构的教学和工作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参考资料,同时也是同学们学习娱乐的好助手。
北大法宝网站网页
4、北大法宝是我国最早、最专业的法律数据库,1985年创立于北京大学,目前涵盖中国法律法规、司法案例、法学期刊、英文译本、专题参考五大部分内容,数据总量100万余篇。
5、北大法意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实证法务研究所研发和维护的法律数据库网站,旨在提供专业、系统的法律信息服务。目前已经构筑起全球最大的中文法律数据库。其中,案例数据库收录的案件总数量超过25万,法规数据库收录的法规文件总数量近40万部。
D. 中医的着名典籍有哪些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2、《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着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3、《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着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iknow-pic.cdn.bcebos.com/730e0cf3d7ca7bcb168debb4b3096b63f724a8b2"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730e0cf3d7ca7bcb168debb4b3096b63f724a8b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wxbohuan.com/pic_730e0cf3d7ca7bcb168debb4b3096b63f724a8b2"/>
4、《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着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着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着。
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权威的医书。
5、《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着名医学家张仲景所着《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参考资料:/ke..com/item/黄帝内经/97915"target="_blank"title="网络-黄帝内经">网络-黄帝内经
参考资料:/ke..com/item/难经/1525135?fromtitle=《难经》&fromid=2209301"target="_blank"title="网络-难经">网络-难经
参考资料:/ke..com/item/金匮要略/3011294?fromtitle=《金匮要略》&fromid=9954091"target="_blank"title="网络-金匮要略">网络-金匮要略
参考资料:/ke..com/item/神农本草经/302460?fromtitle=《神农本草经》&fromid=3456179"target="_blank"title="网络-神农本草经">网络-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ke..com/item/伤寒杂病论/1125995?fromtitle=《伤寒杂病论》&fromid=794625"target="_blank"title="网络-伤寒杂病论">网络-伤寒杂病论
E. 古代中药典籍有哪些
以下是中医中药典籍,有些是医有些是药,有些是医、药合集。《金匮要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脉经》王叔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陶弘景《千金方》孙思邈《褚氏遗书》褚澄《方剂导览》刘完素《济阴纲目》武之望《景岳全书》张景岳《古方八阵》张景岳《本草纲目》李时珍《濒湖脉学》李时珍《阐要编》伤寒三论闵庆芝《证治心传》袁班辑《针灸大成》杨继洲《脉诀阐微》陈士铎《四诊心法要诀》吴谦《眼科心法》吴谦《杂病心法》吴谦《正骨心法》吴谦《妇科心法要诀》吴谦《血证论》唐容川《医林改错》王清任《医学妙谛》何其伟《傅青主女科》傅山《医略十三篇》蒋宝素《医源》石芾南《竹林寺女科》竹林寺僧《类症治裁》林佩琴《痧胀玉衡》郭志邃《温热论》叶桂、顾景文《医学三字经》陈修园《医灯续焰》潘楫《黄帝八十一难经》佚名《黄帝内经》佚名《神农本草经》佚名《医脉摘要》佚名《针邪密要》佚名《针灸歌赋》佚名《鬼门十三针》佚名《十二经补泻温凉引经药歌》佚名F. 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的其它类
中国中医药新闻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有关中医药的报刊新闻信息
数据库类型:文献型
收录范围:收录了1989年以来的有关中医药报刊新闻信息6万余条。
着录项目:题名、作者、出处、日期、关键词、内容、栏目分类、地区、管理。
检索途径:可从题名、作者、出处、日期、关键词、栏目分类等途径查询。
海外古籍书目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国外的中医药古籍的相关信息
数据库类型:文献型
收录范围:收录了从战国至清代的海外中医古籍的相关内容,共2万余条。
着录项目:联目号、类号、着作年、藏书号、正书名、修饰语、别名、卷、册、国别朝代、着者姓名、着作方式、版本项、善精孤有无、原丛书名、原丛书类号、子目编号、丛书子目、馆代号。
检索途径:可通过联目号、类号、着作年、藏书号、正书名、馆代号、国别朝代、着者姓名、着作方式进行查询。
G. 中医古籍都有哪些啊
中医古籍还是非常多的,不过很多中医古籍都在国外图片馆中,比如日本的早稻田图书馆馆藏了很多中医古籍,很多珍稀罕见的中医古籍 也都在里面
另外曾经在 医书网 下载到一些的中医古籍类书籍资料,也都是整理国外一些馆藏的中医古籍资料,都是纯古籍扫描版的中医书籍,非常罕见的,你可以看
内景备览(上下卷)
内科秘录(9卷)
内经知要(上下卷)
切要方义(1-5卷)
千金方药注(1-4卷)
千金方衍义(1-36卷)
千金方(1-32卷)
景岳全书(40卷)
本草经百种录(上中下卷)
歌伤寒杂病论俗辨(上中下卷)
经穴汇解(1-8卷)
经穴纂要(1-5卷)
经络歌括(2卷)
经络腧x学 68讲
经验丹方(四卷)
蔓难录(1-5卷)
蕉窗方意解(一二卷)
蕉窗杂话(2卷)
补正辑光伤寒论(上下卷)
金匮二刘合注(上下卷)
金匮玉函经(1-20卷)
金匮玉函要略论注(6卷)
金匮要略 54讲
金匮要略国字解(1-6卷)
金匮要略心典(3卷)
金匮要略述义(1-4卷)
金匮论注(1-8卷)
金镜内台方义(3卷)
难经小解(1-6卷)
难经抄(一二三卷)
难经本义抄(1-6卷)
难经本义(上下卷)
难经疏证(上下卷)
难经经释(一二卷)
难经铁鉴(5卷)
雷公炮制(1-8卷)
风寒热病方纬篇(1-7卷)
麻疹三书(一二卷)
黄帝内经相关书籍整理(124册)
黄帝内经素问(1-9卷)
中西汇参铜人图说
伤寒蕴要.二卷.明.彭用光着.明嘉靖四十年江西官刊本.黑白版
元版.子部.伤寒论注解.存7卷(卷1-3缺).汉.张机撰.金.成无己注解.元刊.1册
元版.子部.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张仲景注解伤寒百证歌5卷.新编张仲景注解发微论2卷.宋.许叔微述.元刊.4册
元版.子部.新刊图解素问要旨论.8卷.金.刘守真撰.马宗素重编.元刊.8册
元版.子部.新刊惠民御药院方.20卷.元御药院编.元刊.10册
元版.子部.新编南北经验医方大成.10卷.首目1卷.元.孙允贤编.元刊.11册
宋版.史部.图经.严州重修图经.存3卷.卷1-3.宋董弅撰.陈公亮.刘文富校.宋刊.明修.4册
宋版.史部.新雕名公纪述老苏先生事实.1卷.撰者未详.南宋刊.1册
宋版.子部.伤寒总病论.6卷.附音训1卷.修治药法1卷.宋.庞安时撰.南宋刊.抄补.4册
宋版.子部.史载之方.2卷.宋.史堪撰.南宋刊.2册
宋版.子部.外台秘要方.40卷.首目1卷.唐.王焘撰.南宋刊.42册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12卷.金.张从正撰.金刊.9帖
宋版.子部.太医张子和先生儒门事亲.零本.金张从正撰.南宋刊.1帖
宋版.子部.新雕孙真人千金方.30卷.唐.孙思邈撰.南宋刊.配元明刊本.24册
宋版.子部.普济本事方.存6卷(卷1-6).宋许叔微撰.南宋刊.6册
宋版.子部.重校证活人书.18卷.宋.朱肱撰.南宋刊.带图本.10册
宋版.子部.鸡峰普济方.存25卷.首目1卷.宋孙兆撰.贾兼重校.南宋刊.24册
宋版.集部.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存6卷.唐.杜甫撰.宋郭知达编.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刊.3册
类证普济本事方.十卷.宋.许叔微撰.清钱氏萃古斋抄本
H. 我馆购买的有关古籍的数据库有哪些
主要有:ACSIEEE/IETEI工程索引Elsevier数据库SCIE科学引文索引超星电子图书万方数据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数字资源,欢迎登陆图书馆主页查询哦
I. 中国中医药数据库的中药类
中国中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中药材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是全面介绍中药信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中药约8173种,综合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药海》、《中国药材学》、《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中华本草》等权威工具书及专着,对每味中药进行了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产地、化学成份、药理作用、毒理学、药材基原、资源分布、栽培或养殖、采集加工、炮制方法、药材鉴别等多方面描述。
着录项目:药名、品名、汉语拼音、拉丁名、英文译名、销售地区、保护品种、中药材基原、动植物形态、动植物资源分布、动植物生态环境、药用动植物的栽培饲养、药材的采收与储藏、药用部位、生药材鉴定、中药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中药化学鉴定、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炮制方法、中药剂型、中药制药工艺、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代动力学、毒理学、药物筛选、新药的临床评价、实验动物的品种、方剂组成、药物剂量、药物配伍、药性、归经、功效、性味分类、主治、用法用量、用药忌宜、不良反应及治疗、选方、临床运用、各家论述、考证、以及药物应用鉴别。
检索途径:可通过中药的品名、汉语拼音名、英译名、拉丁名、功效、主治、产地、药理作用、化学成份、药材基原、毒理学、用法用量、服用禁忌等途径进行检索。
中国中药药对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中药材临床配伍药对使用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中药药对又称对药,是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味或多味中药的配伍形式,也是中药特有的特殊配伍方法。本数据库收录中医临床常用药对917对,主要编写参考资料为《中医临床常用药对手册》(王立群,学苑出版社)、《中药药对190种》(沈敏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中药药对大全》(胥庆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施今墨对药》(吕景山,人民军医出版社)。对每一药对,分别介绍药对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作用分类、配伍机制、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对出处、各家论述、注意事项。
着录项目:药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作用分类、配伍机制、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对出处、各家论述、注意事项。
检索途径:可从药对名称、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作用分类、药对出处等字段进行查询。
中国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中药化学成分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中国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为全面介绍中药化学成分的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相关的中药化学成分14032种,该数据库的编制参考了《植物活性成分辞典》(共三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编:陈蕙芳,副主编:马永华,卞学玮。2001年1月第一版)、《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与《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对每一种化学成分的品名、化学名、理化性质、化学结构、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着录项目:品名、化学名称、英文名称、异名、理化性质、分子式、化学结构式、立体结构图、来源、药理作用、功效、临床应用、毒性、不良反应、化学成分分类、用途分类、化学号等字段。
检索途径:可从品名、化学名称、英文名称、异名、理化性质、化学成分分类、用途分类、分子量、来源等字段进行查询。
中国藏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中国藏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藏药材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包括植物、动物、矿物药材在内的1200余种藏药。该数据库的编制参考了藏医药名着《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祖先口述》、《(四部医典)蓝琉璃》、《晶珠本草》等,并综合了近年藏药研究的成果。对每一藏药的介绍涉及其各种命名、基原、形态、资源、性味、用法、考证、临床应用、药理学研究等多个方面。
着录项目:药名、品名、汉语拼音、拉丁名、英文译名、销售地区、保护品种、中药材基原、动植物形态、动植物资源分布、动植物生态环境、药用动植物的栽培饲养、药材的采收与储藏、药用部位、生药材鉴定、中药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中药化学鉴定、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炮制方法、中药剂型、中药制药工艺、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代动力学、毒理学、药物筛选、新药的临床评价、实验动物的品种、方剂组成、药物剂量、药物配伍、药性、归经、功效、性味分类、主治、用法用量、用药忌宜、不良反应及治疗、选方、临床运用、各家论述、考证、以及药物应用鉴别。
检索途径:可通过 药名、品名(藏名)、汉语拼音、拉丁名、英文译名、药用部位、炮制方法、中药剂型、药物配伍、药性、归经、功效、主治 等途径进行查询。
蒙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蒙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蒙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蒙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了蒙药421种。该数据库的研制参考了《中华本草》蒙药卷。
着录项目:药名、汉语拼音、蒙药名、别名、考证、中药材基原、动物矿物植物形态、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方法、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附方、制剂、药物分类、参考文献、蒙药名出处、参考。
检索途径:可从汉语拼音、蒙药名、别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途径进行查询。
维吾尔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维吾尔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维吾尔族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维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维药423种。该数据库的研制参考了《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
着录项目:药名、汉语拼音、、维药名、别名、考证、中药材基原、动物矿物植物形态、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炮制方法、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代用药、附方、制剂、参考文献、维药名出处、参考。
检索途径:可从药名、汉语拼音、、维药名、别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途径进行查询。
苗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苗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苗族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苗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苗药391种。该数据库的研制参考了《中华本草》苗药卷。
着录项目:药名、汉语拼音、苗药名、苗药拼音、别名、考证、中药材基原、动物矿物植物形态、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附方、制剂、临床研究、维药名出处、参考文献、参考。
检索途径:可从药名、汉语拼音、苗药名、别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途径进行查询。
傣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傣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为全面介绍民族医药傣药的工具型数据库,本数据库研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辑《中华本草傣药卷》,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1995年1月1日实施。本数据库共有记录400条,字段分别为药名、汉语拼音、傣药名、别名、中药材基原、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附方、药物分类、参考文献、傣药名与别名出处、参考。
着录项目:药名、汉语拼音、傣药名、别名、中药材基原、动物矿物植物形态、采收加工、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附方、药物分类、傣药名与别名出处、参考文献、参考。
检索途径:可从药名、汉语拼音、傣药名、别名、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途径查询。
瑶药数据库
数据库主题:瑶族药
数据库类型:事实型
收录范围:瑶药数据库为全面介绍瑶药的参考工具型数据库,共收录瑶药967种。该数据库的研制参考了《中国瑶药学》《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中草药学》等。
着录项目:名称(瑶语译名)、瑶文、别名、来源、形态特征、生态分布、采集加工、性味、功效、传统应用、用法用量、方例、化学成分、药理、化学成分参考文献、药理参考文献、附注等。
检索途径:名称(瑶语译名)、瑶文、别名、性味、功效、化学成分等途径进行查询。
J. 中医古籍有哪些
黄帝内经,伤寒论,针灸甲乙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