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有哪些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 1.服务贸易总量 2.国际市场占有率 3.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4.进出口的行业结构5.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6.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7.CA指数8.NRCA指数在国际贸易学说中,引力模型是指两个国家之间的单项贸易流量与其各自的经济规模(GDP)成正比,与两个国家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同时,其他影响因素还有人均收入,人口等涉及效应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市场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两者的交叉效应);第二部分为(增长效应) (产品结构效应) (综合竞争力效应) (产品竞争力效应) (交叉效应)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国某产业或某产品出口额占世界总出口的比重,国际市场占有率高说明该产品或产业的出口份额高,相应的国际竞争力也就强;而产品或产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低则说明国际竞争力的较弱。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是对国际贸易专业的课题进行搜罗大量的相关资料,然后通过阅读,整理出自己的见解与建议,最后形成一篇综合性叙述的论文。一篇优秀文献综述范文,取决于作者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相关文献的掌握,假如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准备工作做得不好,就开始写综述,国际贸易专业文献综述肯定水平不高。
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可以为国际贸易专业论文写作奠定理论技术,还能表现出作者对于文献资料的分析、整理的综合能力,有助于提升国际贸易专业论文的整体水平。一般来说,国际贸易专业优秀文献综述分为摘要、引言、主体以及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我们都应该清楚,服务贸易相对于货物贸易来说,发展的比较晚,因此西方学者们更加注重研究,国际贸易理论是不是适用服务贸易。R.Dick和H.Dicke(1979)最早尝试运用国际贸易理论解释服务贸易。他们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法(RCA )”对18个经合组织国家的RCA指标进行了跨部门回归分析,其结果是,比较优势理论在服务贸易模式的决定中没有发挥作用。A.Sapir独立或者和E.Lutz (1981)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不仅适用于货物贸易,也适用服务贸易,要素禀赋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模式的决定上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国际经济学家所认可的是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模型的修正和扩展从而适用于服务贸易理论的“改进论”观点。
㈡ 论文写作中的所需的数据通常有哪些来源
论文数据来源有:
1、专业行业网站或统计网站(年鉴)。 主要依据主题的相关专业行业网站获取数据,同时注意记录各种数据源。
2、相关的新闻报导,或者是学术文献文献作为数据的来源。 但需要对最新的数据进行整理。
3、上市公司的年报或者市政府门户统计的经济数据,这种数据相对来说比较宏观的数据,准确一点。
4、相应的内部员工提供。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运营数据收集等获得。
资料: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㈢ 求一篇科技服务贸易和专利国际化引力模型论文!!!
(一)模型的建立
使用技术,知识等通过提供知识服务的一种手段服务,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社会行业是服务的对象[25]。随着国际科技对科学技术的日益重视,促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科技服务业已经渗透到产业链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科技水平较低的地区可以采用技术引进的方式,带动国内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减短产品投入市场的过程,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大力发展出口技术产品领域,给独特的优势带来了来影响[26]。
我国政府自2009年开始对PCT申请实行补贴,有学者研究认为由于政府政策的推动,我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会大大上升但质量可能会不尽如人意。从政府开始实施补贴政策直到现在,大约8年的时间里,我国PCT申请数量远超日本,在2016年达到43168份,继2015年后连续四年跃居全球第三位,但这并不值得欢呼雀跃。更多的产业发展优化选择采用国外更为优秀的知识产权作为发展基底,运用他国的专利为自己本国的企业谋求发展,这不仅对我国的企业发展造成压力负担,也造成了无用专利的沉积与国家资源的浪费[27]。
创新已成为我国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驱动力。举例来说,这句话用在民族产业华为和中兴上并不为过,华为和中兴在跨国申请专利的国家企业中独占鳌头,得益于企业高层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重视。根据现有的各类财经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华为和中兴的在研发层面而投入在近5年成总体上升趋势,研发费用率也保持在10%左右(研发费用率=研发费用/营业总收入)。再说前几年异常火爆的苹果,在创新方面,这个企业在近几年创新方面改良并不大,不温不火的沿袭前路,但是在创新型氛围中不进步就相当于退步,导致目前市场份额逐渐减少。相对来说,再看国内一些只顾眼前利益,借用他人知识产权研发新产品的品牌,专利的国际化只会导致科技服务贸易的负增长,对我国GDP的增长是极为不利的。
引力模型,表示大范围的空间相互作用的功能,用于预测在空间上相互作用的能力的模型。它源于牛顿定律。这个模型是广泛应用的,在多种学科斗是比较常见的,较常见就是应用到具体国际贸易的理论[28]。在国际贸易理论,引力模型是指单笔交易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正比于各自的经济规模(GDP)。
模型具体表示为:
(模型1)
Tij表示双边贸易额,A是一个权重系数,Yi是i国的经济规模GDP,Yj是j国的GDP,D是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将模型转化成线性对数形式:
(模型2)
专利的国际化,专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矛盾,使用统一的专利标准,简化申请程序,专利是在世界范围内保护。跨国专利申请量直接反映出了一个国家在国际水平上其专利国际化的程度,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与我们所要研究的科技服务贸易紧密相关。故选取跨国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专利国际化的指标。
其中,表示i国和j国的科技服务贸易额线性差异常量,因为是在线性计算式中,其对于科技服务贸易额的对数值的影响不会干涉我们对于科技服务贸易额与专利国际化的关系的观察,故后文中不予讨论。
将专利申请量作为变量添加到模型2构建模型3:
(模型3)
其中Etcj表示第t年中国科技服务贸易对j国的出口量,Ytc表示第t年中国的GDP,Ytj表示第t年j国的GDP,Dcj表示中国和j国的地理距离,Etc表示中国在第t年的国民专利申请量,Etj表示j国在第t年的国民专利申请量,Ptc表示中国在第t年的人口总数,Ptj表示j国在第t年的人口总数,CDtcj表示中国第t年在j国的专利申请量。
在模型3中,解释变量Ytc表示中国的GDP,代表中国的经济规模、供给及需求能力,预期符号为正,表示当中国GDP增加时,中国科技服务贸易的出口额越大。解释变量Ytj表示j国的GDP,代表j国的经济规模、供给及需求能力,预期符号为正,表示当j国GDP增加时,j国对中国的科技服务的需求越大。解释变量Dcj表示两国的地理距离,代表双边贸易的运输成本,是双边贸易的主要阻力因素。预期符号为负,表示中国与j国相距越远,贸易成本越高,我国科技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将减少。解释变量Etc表示中国在第t年的国民专利申请量,代表中的科技服务能力,预期符号为正,表示当中国的国民专利申请量增加时,中国科技服务贸易的出口额越大。Ptc表示中国在第t年的人口总数,预期符号为正,表示中国人口增加时,双边贸易规模扩大,科技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增大。Ptj表示j国在第t年的人口总数,预期符号为负,表示j国双边贸易扩大,中国对j国科技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减小。CDtcj表示中国第t年在j国的专利申请量,表示中国在j国的科技服务保障力大小,预期符号为正,当CDtcj增大时,科技服务贸易的出口额增大。
(二)样本与数据
科技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值等于特许使用费和执照费与其他业务和专业技术服务费之和。
GDP是两国经济规模衡量的标准,是影响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本文拟定使用基于PPP(购买力平价)估算的GDP以消除各国GDP计算体系标准可能带来的误差,由于部分国家基于PPP估算的GDP数据没有记录,本文中GDP数据采用经过换算的基于现行市场价格的美元表示(GDP at market prices (current US$))。GDP资料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整理详情见附录表1和附表2。
本文的地理距离,代表两个首都之间的实际距离,它不受语言等因素如历史,地理距离和模式的专利国际化差异是完全独立的。地理距离资料来源于外文网站。具体数据参见附表7。
这个模型的专利申请数量是国家科学技术服务能力的指标是影响科技服务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资料来源于WIPO公布的专利统计数据。具体数据见附表3。
本文所说的专利国际化所指的是通过建立全球统一化的专利制度到达一国在另一国申请专利得到正规保护的行为。故我们运用了WIPO公布的各专利局收到的按来源国统计的专利申请数据来评估专利国际化的行为。
结果分析显示如下表:
类型
实施者
形式
一国技术的全球化利用
追求利润的企业和个体
出口创新产品;转让许可证和专利;在国外生产内部设计和开发的创新产品
技术的全球化创新(生产)
跨国公司
在母国和东道国开展R&D和创新活动;在东道国购买已有的R&D实验室或进行R&D绿地投资
全球技术合作
大学和公共研究中心
合作科研项目;交换学者或研究者;学生国际流动
国内或跨国企业
特定创新项目的合资企业;交换技术信息和/或设备的生产协议
表6.1 专利国际化实施者与形式
Table6.1 Pat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Implementers andForms
表6.2 专利国际化三指标分布情况
Table6.2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indicators of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atents
从表6.3的第(1)~(3)列可以看到,在普通的固定效应回归中,专利国际化对贸易的增长呈负影响,这让我们想到了内生性问题。专利国际化带来的贸易量的增长可能会带来市场重要性的上升,进而提高了申请专利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可能为了避免本国已有的市场份额被侵蚀而大量申请专利用以迷惑对手。这就需要使用一种可以控制这个内生性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所使用的解决方法为工具变量法。
工具变量法:当X与Y内生时,寻找一个变量只会影响X而Y不直接受影响,从而可以准确地识别出X对Y的影响。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本文所研究的专利国际化是一种个人和企业的专利申请行为在国家层面的总和,由于这是一种策略行为所以难免会受到多种多样的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密切的影响就是和这一行为密切相关的国际合作。由此,本文选择了是否是《1970年专利合作协定》(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成员这一变量以用来解决贸易增长和专利国际化的内生性问题。这一工作变量之所以有效的原因是由于从制度环境上来说,加入专利协定可以使个人和各国单位在国外申请跨国专利时使用更长申请宽限期的PCT条款;同样,由于WIPO和国际专利合作协定传递相关文件与信息,所以相关的申请成本有所降低。就这一意义来说,加入专利合作协定一定会对双边的专利国际化水平有所提高,但加入这一国际条约并不会直接影响双边贸易关系,因为这是一个多边条约,不会因为具体的双边贸易关系而影响一国加入与否,这一条约同时直接影响的是双边专利申请情况惟一对贸易产生影响的途径也是通过专利国际化对双边贸易结构和双边贸易量产生影响。在国际贸易研究中最常见的对相关因素直接产生影响的手段之一就是利用双边具体条约。本文使用STATA12.1软件的xtivreg2命令对专利国际化指标(即双边是否是专利合作协定成员)进行了工具变量两个阶段的最小二乘估计。
科技服务贸易额
专利流动对数
专利流动对数
-0.056***(0.010)
/
i国GDP
1.302***(0.055)
0.035***(0.001)
j国GDP
-0.957***(0.063)
0.029***(0.001)
专利合作协定成员方i
/
0.068***(0.004)
专利合作协定成员方j
/
0.079***(0.004)
i国民专利申请量
-0.006(0.006)
0.008***(0.001)
j国民专利申请量
0.018***(0.006)
0.008***(0.001)
i国人口总数
1.250***(0.181)
0.662***(0.018)
j国人口总数
2.163***(0.209)
0.423***(0.016)
i国和j国的地理距离
-0.968**(0.102)
-0.005***(0.015)
样本数
390
390
注:***、**、*分别代表在1%、5%和10%水平上显着,括号内是序列相关与异方差调整后的稳健标准误差
表6.3 科技贸易额和专利流动对数的影响因素
Table6.3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de volume oftechnology and logarithm of the patent flows
这一回归结果的意义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我们所看见的大量的发达国家通过专利国际化来为自己企业的产品在相应的市场争取法律保护其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产品和公司,这些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交易量也有所增加。这一结果同时是在控制双边国家创新水平(以各自国家的本国居民专利申请量度量)之后得到的,所以这一结果实际上反映的是,不仅需要专心致志地切实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敢于将专利和技术国际化,积极主动的到东道申请专利,通过专利国际化来提高贸易的质量。
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的部分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科技服务贸易的全局发展进度,并且在贸易发展的总体上呈现了促进的作用,起到了正面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随着专利国际化的进程发展,伴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对原来的产品造成了一定的压制效果,对一些企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而且如果出现产品可替代的问题,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多方面的竞争,如技术资源与市场份额等,在一国的科技服务贸业的市场中也会发生企业之间互相侵蚀的现象。从这里我们可以对我国企业制定出更重要的方向。在国际科技服务贸易市场中,新旧产品往往生产于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而拥有专利国际化能力的企业就意味着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推动新技术引领的新产品,从而占据新市场的大面积市场份额,将一些缺乏创新技术或专利国际化进度相对落后的企业挤出市场竞争。所以,作为发展中的企业或传统规模的企业都必须注重专利国际化的进程推进和使用,企业必须拥有技术创新的思想,只有通过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运用国际最新技术,才能使企业确保在不断变迁的国际科技服务业市场中处于长期的优势地位,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
科技服务贸易额
1996-2005
2005-2014
专利流动对数
2.754***(0.930)
7.368***(0.920)
人口总数对数
2.536***(0.003)
-0.285***
科技服务贸易指数
-0.068***(0.002)
1.750***(0.342)
国民专利申请量
0.039***(0.213)
0.029***(0.034)
样本数
390
390
表6.4 检验——分时段回归
Table6.4 Test2—point period regression
(三)实证结果与讨论
就像前面内容所描述的一样,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已经日渐显着,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的影响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们可以按表一与表二进行了检验研究,观察了其中相应的变化。在各个年份里,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额与贸易广度都有着正面的影响,都起到促进的作用,尤其对科技服务贸易额的影响十分显着。从这一结论中可以看出,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显着了。以资金投入为主要显着优势的传统从事科技服务业的企业会逐渐被以创新科技与前端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所取代,一成不变的企业必然会做出让步,这一结论与我们前期的预测是相一致的。随着技术的革新会逐步影响新型产品的发明和制造以及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分工问题和细化,同时也影响全球专利国际化与技术国际化的浪潮和贸易自由投资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从中预想,专利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会在未来对科技服务贸易产生更大的影响。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章通过运用专利申请总量、科技服务贸易总额两类数据,利用引力模型与工具变量法检验了专利国际化与科技服务贸易增长的关系,得到以下的结论。
第一,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增长的影响是有利的,科技服务贸易会被大幅度的推动发展。我们的发现说明,应该通过鼓励企业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研究,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争取通过长时间的努力进入到一个更高的科技平台。并且在保持政策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要制定国际学术交流政策,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放宽科技人员的兼职方向等,加速科技创新的进程。
第二,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的影响是随着时间不断深化的。也就是说伴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专利国际化也在世界贸易中逐渐占据不可或缺的位置,而以专利产权作为核心内容的科技服务贸易也会逐步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流。两国或地区只有在技术专业化领域越接近,研发才越多,跨国专利控制才可能越多。
第三,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业发展也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专利的国际化就意味着技术与知识的全球性扩散,同时也意味着为专利产权带来了一定的限制性的保护,这样一来就相对减少了国内外的一定量的交流与合作。当外国企业控制或者占据某一市场的份额越小,我们与其合作的机会就越少,本国对专利产权的控制就越强,这种情况下无法创新的企业就很难支撑下去,导致本国企业利益受损,科技服务贸易额会大大下降。这就警示我们国内企业要加快创新的脚步,时刻保持着危机感,多利用创新技术与知识加大自己的企业规模,保证自己在相应出口市场的份额不受对手侵蚀。
本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专利国际化和科技服务贸易的增长的关系,为科技服务业提供了全新的经验与警示。从现实意义来看,为科技创新化与专利国际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也为我国参与技术全球化提供了根据与经验。我们可以知道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的增长既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表现了一定的抑制效果,这要求我们必须协调好专利国际化与科技服务贸易的关系才能到达最理想的效果。
(二)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我们提出建议:首先,要促进科技服务业和专利国际化的协同,加强国内科技服务业与全球贸易事务的关联,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其次,进一步强化科技服务业的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发挥专利国际化与技术国际化的协调和规范作用。最后,为了从事科学和技术服务的专业人员提供科技服务专项资金的承诺,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创新国际化,应提供给科研人员更多的福利和生活帮助。
㈣ 论文数据分析需要多少个
200以上。
1、论文数据大概需要200以上个数据,一篇论文需要有多少数据取决于这篇论文的性质和水平。
2、通常来说,本科毕业论文需要的数据并不太多,一般一章左右正文内容就够了,而硕士论文需要3至4章的内容,至于发表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则需要大量的核心数据以佐证你的论点和结论。
㈤ 商业数据分析论文需要有哪些内容
写数据分析的文章或者报告时,必须有以下6大块内容才算完整:
分析背景、分析目的、分析思路、分析内容、结论、建议。
以下是对应每一块内容的写作要求:
分析背景:描述分析内容的写作背景,比如数据集背景介绍、数据集字段的含义等。
分析目的:通过分析达到什么效果,一句话描述,比如:提高xxx的销量。
分析思路:如何开展你的分析。比如先分析什么,再分析什么。
分析内容:分析内容可以按照分析思路列出的论点展开,格式:论点+论据+结论。
结论:这里的结论是对上面每个论点得到的分析结论进行整理归纳,可以分点一 一列出。也可把有联系的结论通过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好的不好的结论都要写出,不能只说好的结论。
㈥ 求 有关 中国服务贸易的论文 的参考文献 !五篇以上!!!!
[1]金雯飞,刁化功. 浅谈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J]. 现代经济探讨,2001,(12).
[2]梁峰.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 北方经济,2010,(3).
[3]李宝杨. 浅析GATS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4).
[4]蒋庚华,张曙霄.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失衡问题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5]李仲广.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潜力惊人[J]. 中国经贸,2011,(2).
[6]李小牧.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1985—2004年的国际收支分析[J]. 国际贸易,2006,(10).
[7]林贤瑛.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及法律对策[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
[8]齐述丽,俞会新.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 对外经贸实务,2009,(2).
[9]梁峰.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2010.
[10]王志伟. 中美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及启示[J]. 对外经贸实务,2009,(11).
[11]王瑞. GATS对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影响的法律研究[D].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2007.
[12]刘伟.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产业竞争力研究[D].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13]曾宪梅,江河. GATS框架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策略[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9).
[14]马骊.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入世承诺研究[D]. 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2003.
[15]余彬.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2008.
[16]孙夏. 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D].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2007.
[17]姜义茂,刘慧芳,李俊. 中国旅游服务出口国际竞争力探析[J]. 中国经贸,2006,(11).
[18]王岩. 浅析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D].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2006.
[19]赵冬东.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20]林沛泉.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21]阮德寿. 越中旅游服务贸易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2008.
[22]韩燕.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分析[D]. 兰州商学院: 兰州商学院,2009.
[23]谭鹏成. 关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流量变化的研究[D].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2009.
[24]陈科. 贸易自由化下的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D].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2008.
[25]肖小文. 论CAFTA《服务贸易协议》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J].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08,(11).
[26]蒋庚华,张曙霄.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内部区域结构失衡问题分析[A]. 李小牧,钱建初.中国商务出版社(China Commerce and Trade Press)[C].: 中国商务出版社(China Commerce and Trade Press),2010:.
[27]谭鹏成. 入境旅游:基于福利恶化型增长视角的分析[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2).
[28]陈昊.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总协定[J]. 沈阳大学学报,1997,(4).
[29]何伟,江旸.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策略分析[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30]周经,吕计跃.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8,(4).
[31]陈科.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竞争力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9,(12).
[32]李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D].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2006.
[33]蒋庚华,张曙霄.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地区差距与地区经济差距的关系[J]. 经济问题,2011,(3).
[34]汪志伟. GATS框架下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立法完善[J]. 黄山学院学报,2006,(6).
[35]孙夏. 提升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8).
[36]冯姝姝. 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研究[J]. 生态经济,2007,(10).
[37]李小牧,宋玮玮.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收支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8,(23).
[38]周经娟,万红光.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9]张汉林,樊莹. 景美更需服务好——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J]. 国际贸易,1997,(2).
[40]梁峰.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空间集聚特征分析[J]. 经济论坛,2010,(3).
[41]周广威.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2010.
[42]史玉江.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2008.
[43]林贤瑛. WTO《服务贸易总协定》对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及法律对策[D]. 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2005.
[44]文斐婧,王柏彬,逄忠臣. 我国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6).
[45]苏科五,李明星. 中国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1990~2006[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46]冯建栋.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及其前景与对策分析[J]. 中国商贸,2011,(9).
[47]李桂香.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宜春学院学报,2011,(3).
[48]曾兴.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 才智,2009,(23).
[49]王永玲,希冷洛.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浅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0]徐军.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其对策[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㈦ 五千字的论文需要几种数据
五千字的论文需要200种以上数据。一般论文5000字是以单词进行计算,而不是以字符进行计算。因为五千字的论文也属于一种比较符合规格的了论文。
㈧ 服务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服务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服务贸易论文有哪些参考文献可以参考的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服务贸易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1] 钟毓卓. 中外合作办学研究[D]. 天津大学 2008
[2] 张漾滨.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08
[3] 李勇军. 现代公司的本质:营利性、赢利性抑或盈利性--基于词义辨析与营利性内涵的分析[J]. 北方法学. 2010(04)
[4] 付树林. 非居民税收工作有关问题探讨[J]. 涉外税务. 2010(04)
[5] 徐洁. 宁波大学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6] 税兵. 非营利法人概念疏议[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7] 马强等撰,赵中孚主编.商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8] 孔峰,李志文. 浅析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法律性质[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4)
[9] 税兵. 民办学校“合理回报”之争的私法破解[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8(05)
[10] 郭健威. 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11] 潘起波,范永辉. 论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法律问题的完善[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2] 王德广. 发达国家国际间合作办学的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3(03)
[13] 张蕾,杨艳,张淑玲. 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的`法律问题及法律建议[J]. 高等教育研究. 2001(03)
[14] 王一兵.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趋势与战略选择[J]. 教育发展研究. 1999(02)
[1] 李珊珊. 我国涉外网络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12
[2] 刘峨. 论我国海洋环境侵权的法律适用[D]. 北京化工大学 2011
[3] 聂萼辉. 中国留学生回流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4
[4] 杜文睿. 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职业化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5] 赵少钦. 在昆高校越南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研究[D]. 云南师范大学 2013
[6] 张晓. 论我国绿色贸易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D]. 北京化工大学 2011
[7] 刘志松. 我国国际私法对弱者利益保护的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11
[8] 汪超. 外国留学生演唱中文歌曲的问题及对策[D]. 福建师范大学 2014
[9] 李萌. 创业型留学归国人员满意度及人才引进对策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10] 赵瑞. 日本第三高等学校中国留日学生之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学 2015
[11] 张志群. 加强闽台合作办学学生素质教育管理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12] 王卓.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in Chinese Overseas Students in Australia[D].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14
[13] 马菁.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内部质量保障研究[D]. 东北财经大学 2014
[14] 谭舟宇.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立法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14
[15] 安仲伟. 中国主权财富基金(CIC)“去主权化治理”路径探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14
[16] 苏晓敏. CAFTA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12
[17] 张轩. 中国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研究[D]. 北京化工大学 2010
㈨ 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和其对国民经济整体的效率促进和质量提高的特殊作用,服务贸易研究成为世界性的前沿课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服务贸易论文,供大家参考。
服务贸易论文 范文 一:我国企业服务贸易下税收政策论文
一、服务贸易相关产业的税收政策有待完善
(一)旅游业的税收政策及其不足
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规定是2008年修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第五条第二款。明确以全部价款减除可扣除的费用之后作为营业额,适用税率为5%。旅游业相关税收政策存在以下不足。1.旅游涉税政策单一,但影响行业税负因素较多。旅游涉税政策主要就是营业税暂行条例,缺少对整个行业上下游及周边服务行业一起考虑的综合性政策。与旅游相配套的包括吃、住、行、娱、购等各行业,而这些相关行业税负的叠加也将间接带动我国旅游业的税负上升。对以门票收入、代理收入缴纳营业税的企业,因自身业务开展而发生的费用无法在流转税环节扣除,存在重复征税的可能性。2.旅游税收优惠政策较少。对于旅游消费者而言,在境外旅行购物时,一般都会考虑购物的免税或退税政策,而在国内旅游购物税收政策较少,仅为海南省离岛免税政策和上海在世博会期间的世博园区相关政策。对于旅游服务的开发和提供者而言,可以享受到的旅游行业税收优惠政策也十分有限。
(二)交通运输业税收政策及其不足
目前,对交通运输业已实施征收营业税向征收增值税改革,税率从营业税3%变为增值税11%(小规模纳税人3%),交通运输业税收政策不足在于以下两点:1.交通运输相关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较少。税收政策对于交通工具装备制造、国际运输服务公司背后的支持或辅助等行业的扶持有限。例如研发费用中,用于营业税项目的原材料消耗进项税额不能扣除;还有对基于互联网商务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物流业,其相应的仓储厂房可享受土地使用税、房产税优惠等较少。2.船舶登记政策、船员优惠政策力度较小。船舶购置往往金额巨大,购进时的关税、进口增值税等税收成本较高,对中方所有者的“方便旗”船舶进行单独发文的税收减免力度较小。此外,中方船舶往往青睐于雇佣中籍船员,但我国对于中籍船员的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
(三)与企业走出去的税收政策待完善
与企业走出去密切相关的税收政策主要是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三条,及在 财税 [2009]125号文件中详细规定了关于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有关问题。此外,尽管已与一百一十多个国家签署税收协定,但也有尚需完善之处。一是需要用实物及配套服务等形式出资进行对外投资的企业,若不具备出口经营权则不能享受增值税免抵退政策。二是对于境外不具有独立纳税地位的分支机构取得的各项境外所得,无论是否汇回中国境内,均应计入该企业所属纳税年度的境外应纳税所得额,这使得企业在应对不可预见的经营风险时,容易遇到资金瓶颈。三是对于国家鼓励支持、或战略需要、以及具有明显贸易创造效应的被投资企业,其经营产品(如矿石、原油等)或服务的进口没有对应的关税、增值税减免。
二、提升服务贸易相关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推进金融、 教育 、 文化 、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需要完善相关税收政策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加快推进“营改增”步伐,使增值税进一步扩围到服务贸易相关领域
对服务业课征增值税是国际较为通行的做法。目前,我国服务贸易项目中的旅游、建筑、 保险 、金融尚处于应纳营业税范围。今后,对已经适用增值税的服务项目中,需要在退税政策方面予以创新,探索适用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免抵退税政策;对于尚未达到条件扩围入增值税范围的如金融、保险等服务应当考虑给予跨境服务减免营业税;探索不限于技术性离岸服务外包的增值税免税政策。
(二)构筑有助于服务业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
从有助于服务业发展出发,针对服务业产业链各环节,构筑和完善相关的税收政策。比如:促进旅游业发展,可参考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的优惠政策;给予旅游业企业在品牌推广、服务提升等方面研发支出予以加计扣除。重视如旅游、船运、航空等行业从业人员的培养,给予特定职业或岗位个人所得税优惠。为激发旅客购物需求,除机场免税购物以外,可在部分城市试点境外游客购物退税政策,并考虑在合适的旅游景点推广。
(三)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走出去相关的税收政策
对风险投资型、资源获取型、贸易互补型、实物输出型等不同特征投资形式,针对性地制定优惠政策。如对海外非上市公司的投资收益给予一定比例的免税额度;被投资企业的当地产品进口时减免对应的关税、增值税;国内企业以实物及相关服务出口投资给予增值税出口退税认定等。考虑到汇率波动对大额交易可能产生的影响,允许企业选择一定时期内最优汇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不以避税为目的企业利润留存给予一定的免税期限,以提高企业在当地再投资和扩大生产经营的能力;用已征收税款建立应对海外投资综合风险的税款资金池,在企业遇到对应风险项目时,给予适当退税帮助。
服务贸易论文范文二:CEPA实施对服务贸易合作的影响
CEPA实施对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合作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受内地市场准入限制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的发展远远滞后于货物贸易[1]。1995年,香港输往内地的港产口占香港外发加工贸易的比重为71.4%,而香港至内地的服务输出仅占香港服务总输出的16.7%。此后,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服务贸易逐渐出现上升趋势,特别是19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与内地的服务贸易更加紧密。至2000年,中国内地首次取代美国成为香港的第一大服务贸易输出地和输入地。
在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顺利发展以及香港服务经济与内地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背景下,CEPA出台对于加快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合作的促进效应受到广泛关注。CEPA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两地实现货物贸易零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以及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内地对香港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主要涉及的42个行业,包括管理咨询服务、会展服务、 广告 服务、会计服务、建筑及房地产、医疗及牙医、分销服务、物流、旅游、银行、证券及期货等服务行业及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服务行业的开放方式主要为两种:一种是完全开放,即以独资的形式从事特许经营,如物流、零售服务等;另一种是以比世界贸易组织更低的门槛进入内地市场开设分去机构,如银行及保险。2004年CEPA实施以来,香港至内地的服务输出与输入上升趋势更加显着,特别是香港至内地的服务输入。近年来,香港与内地互为双方最大的服务贸易伙伴,且继续保持着上升趋势。2004年以前,香港至内地的服务输入基本处于持平状态;2004年以后,香港至内地服务输入明显上升。从服务贸易总量分析,2010年,香港至内地服务输出额为2305亿港元,是2004年CEPA开始实施时服务输出额的两倍,占香港服务输出总额的28.3%;香港至内地服务输入额为1047亿港元,占香港服务输入总额的26.6%。从服务贸易部门类别分析,香港自内地的服务行业进口基本保持稳定,2004~2007年,香港自内地的商贸服务、旅游服务、运输服务进口额在香港相应行业服务进口总额中的占比分别保持在45%、30%、25%左右。除旅游服务外,香港与内地的服务贸易主要是运输贸易和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这两项服务贸易的发展和香港对内地(特别的珠三角地区)的直接投资及由此形成的“前店后厂”产业分工格局密切相关,同时与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地位密切相关[2]。
实证分析
1理论基础
CEPA虽然没有对外设立统一关税,但其零关税、开放服务贸易等规定同样适用关税同盟理论。维纳提出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来衡量关税同盟的效果。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国之间取消了关税,从而引起的在本地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被同盟国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所取代,因而新的贸易在同盟国之间被创造出来。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由于同盟国之间的关税保护相当于对非同盟国的减税歧视,使得原来来源于生产成本较低的非同盟国的产品转而向生产成本较高的同盟国转移。
2模型构建和数据采集
巴拉萨模型是研究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的经典模型。该模型假定:区域贸易合作之前进口需求收入弹性是固定不变的,区口需求收入弹性大于合作前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则表明存在贸易创造效应;当区域外贸易合作后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小于合作前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则表明存在贸易转移效应。本文试图运用巴拉萨模型对CEPA实施前后香港和内地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进行比较,进而得出两地在服务贸易领域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为方便检验CEPA实施前后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本文在巴拉萨模型中加入虚拟变量D,CEPA实施前D=0,实施后D=1。本文选取1995~2010年的香港服务输入、香港来源于内地服务输入和内地服务总进口值作为样本进行计量分析。其中,香港相关服务贸易数据来源于香港政府统计处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内地服务进口数据来源于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年鉴。因内地按来源服务输入尚未进行统计,本文采用香港政府公布的按目的地划分的至内地服务输出值来代替内地区域内服务进口值。
3实证结果分析
通过Eviews6.0软件对应用的巴拉萨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各回归方程F检验结果显着,拟合优度在0.85以上。从表1可以看出,CEPA对香港与内地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不同。CEPA实施后,香港的服务总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和区外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均大于CEPA实施前,说明香港存在总服务贸易创造效应,但不存在维纳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具体地讲,香港总进口的需求收入弹性增加了0.00294,而区内进口的需求收入弹性降低了0.003084,说明香港从内地进口的一部分服务产品大于本地生产。区外进口的需求收入弹性上升了0.005739,表明香港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成本低于内地的服务贸易。内地的总服务贸易创造效应明显,但同样不存在维纳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内地总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增加了0.14135,区内进口的需求收入弹性降低了0.004634,说明内地从香港进口的一部分服务产品成本大于本地。CEPA实施后区外进口需求收入弹性比CEPA实施前高0.019923,所以内地没有以香港的服务贸易来替代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可见,香港与内地仍未充分享受到CEPA的优惠政策。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香港与内地服务业发展状况和分部门服务业出口竞争力优势的分析表明:香港与内地在交通运输、旅游及金融等服务贸易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在内地有明显比较劣势的交通运输和金融方面,作为国际转口贸易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与金融中心的香港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在香港有明显比较劣势的旅游领域,内地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在服务产业结构上,香港的会展、中介等领域的丰富 经验 、优秀人才及国际标准能够弥补内地的相应不足。因而,CEPA的实施会有利于两地经济的发展。根据数据统计,香港与内地的贸易依存度在逐年增加,服务贸易关系更加紧密。然而通过巴拉萨模型检验发现,香港与内地仅存在总的贸易创造效应,而不存在区内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转移效应,表明CEPA的实施效果在香港与内地之间的服务贸易领域还未充分体现。香港与内地之间服务贸易受内地市场制度、政府壁垒等因素限制仍需大力推进CEPA的各项政策实施,加快内地与香港在服务业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对接与资源整合。不同社会体制和法律体制、人文环境、语言环境等均会造成两地服务业合作在实际操作中的障碍,例如法律制度、会计准则等。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对CEPA优惠 措施 的落实,进一步改善内地经济环境,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港商向内地扩展服务贸易的交易成本。(2)虽然CEPA降低了香港服务贸易进入内地市场的门槛,但是审批程序的耗时耗力,在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大大削弱了CEPA对两地服务贸易的促进效应。(3)作为亚洲金融中心,香_特的金融优势应发挥在服务贸易领域,尽快完善香港人民币清算体系,建立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消除服务贸易中不同币种的限制。同时,充分发挥香港的金融体系,香港银行应在内地增设营业机构和代表处,为内地企业提供先进的金融服务,加强两地在金融行业的服务贸易合作。
服务贸易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中国服务贸易论文
2. 毕业论文——国际贸易
3. 对外贸易论文
4. 对外贸易方面的论文
5. 经济环境会计毕业论文
6. 对外经济贸易论文
㈩ 求《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的毕业论文,要有计量模型的,有数据来源与详细分析
免费的不可能有计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