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交换机的三种帧转发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自己看吧,应该比较详细了
1.直通式(Cut Through)
直通方式的以太网交换机可以理解为在各端口间是纵横交叉的线路矩阵电话交换机。它在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检查该包的包头,获取包的目的地址,启动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转换成相应的输出端口,在输入与输出交叉处接通,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的端口,实现交换功能。由于不需要存储,延迟非常小、交换非常快,这是它的优点。它的缺点是,因为数据包内容并没有被以太网交换机保存下来,所以无法检查所传送的数据包是否有误,不能提供错误检测能力。由于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丢包。
2.存储转发(Store &; Forward)
存储转发方式是计算机网络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它把输入端口的数据包检查,在对错误包处理后才取出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通过查找表转换成输出端口送出包。正因如此,存储转发方式在数据处理时延时大,这是它的不足,但是它可以对进入交换机的数据包进行错误检测,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支持不同速度的端口间的转换,保持高速端口与低速端口间的协同工作。
3.碎片隔离(Fragment Free)
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64个字节,如果小于64字节,说明是假包,则丢弃该包;如果大于64字节,则发送该包。这种方式也不提供数据校验。它的数据处理速度比存储转发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⑵ 常用的数据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一、线路交换
所谓线路交换是通过网络中的节点在两个站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讯线路。如图1的电话系统,这种线路交换系统,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节点之间的连接序列。在传输任何数据之间都必须建立点到点的线路。如站1发送一个请求到节点2,请求与站点2建立一个连接,那么站点1到节点1是一条专用线路。在交换机上分配一个专用的通道连接到节点2再到站点2的通讯。至此就建立了一条从站点1经过节点2再到站点2的通讯物理通道。这样就可以将话音从站点1传送到站点2了,一般来说这种连接是全双工的,可以在两个方向传输话音(数据)。
二、报文交换
这种交换方式不需要在两个站点之间建立一条专用通路,如果一个站想要向站点2发送一个报文(信息的一个逻辑单位),它把站点2的地址(编码方式,叫做地址码)附加在要发送的报文上。然后把报文通过网络从节点到节点进行发送,在每个节点中(如要通过多个节点才能发送到站点2)完整地接收整个报文且暂存这个报文,然后再发送到下一个节点。在交换网中,每个节点是一个电子或机电结合的交换设备,每个节点通常是一台通用的小型计算机。它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来缓存进入的报文。一个报文在每个节点的延迟时间等于接收报文的所有位所需要的时间,加上等待时间和重传到下一节点所需要的排队延时时间。
报文交换有以下优点
1、线路效率较高,这是因为许多报文可以用分时方式共享一条节点到节点的通道。
2、不需要同时使用发送器和接收器来传输数据,网络可以在接收器可用之前暂时存储这个报文。
3、在线路交换网上,当通讯量变得很大时,就不能接受某些呼叫。而在报文交换上却仍然可以接收报文,只是传送延迟会增加。
4、报文交换系统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
5、能够建立报文的优先权。
6、报文交换网可以进行速度和代码的转换,因为每个站都可以用它特有的数据传输率连接到其他点,所以两个不同传输率的站也可以连接,另外还可以转换传输数据的格式。
三、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方式兼有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的优点。其形式上非常像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于分组交换网中要限制传输的数据单位长度,一般在报文交换系统中可传送的报文数据位数可做得很长,而在分组交换中,传送报文的最大长度是有限制的,如超出某一长度,报文必须要分割成较少的单位,然后依次发送,我们通常称这些较少的数据单位为分组。这就是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所不同之处。
⑶ 计算机与外设之间数据传送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有四种。
1、无条件传送方式,最简单的传送方式,所配置的硬件和软件最少。
2、查询传送方式,CPU的利用受到影响,陷于等待和反复查询、不能再作他用;而且,这种方法不能处理掉电、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
3、中断传送方式,是计算机最常用的数据传送方式,可随时向CPU发中断请求信号,以便及时响应,及时处理,实现实时控制。
4、直接数据通道传送方式,不经过CPU中转,也不通过中断服务程序,既不需要保存、恢复断点和现场,所以传送数据的速度比中断方式更快。
(3)宏泛数据转发方式有什么特点扩展阅读
计算机的硬件是指组成计算机的各种物理设备,也就是我们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物理设备。它包括计算机的主机和外部设备。
主机的组成:
1、主板:主板就像人的血管以及细胞一样,没有它是运作不开的;
2、CPU:CPU你可以把它当成大脑,因为全部都是由它思考;
3、 CPU风扇:这个是为了帮助CPU运行过久产生的热能导致损坏而用的,帮它散热;
4、 内存条:内存条,其实就是你可以当作空间,比如就像一个人一样,在的空间越小,活动起来越不方便,所以内存越大,运作就顺畅;
5、硬盘:硬盘就是装东西的,数据都是它在管理,没有硬盘,什么都不能操作;
6、电源:电源就是供电的,因为都是 要安装额定的电流才能保证配件不超过电压,损坏;
7、机箱:机箱就是拿来装以上配件的 ,装好了才能算完整的电脑主机。
⑷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1)电路交换:在数据传输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完全的通路。在线路拆除(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电路交换效率不高。
(2)报文交换:报文从源点传送到目的地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报文需要排队。因此报文交换不适合于交互式通信,不能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方式和报文交换方式类似,但报文被分成分组传送,并规定了最大长度。分组交换技术是在数据网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交换技术,适用于交换中等或大量数据的情况。
⑸ 路由器支持的数据包转发机制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
三层交换机采用一次路由多次转发的方式,也就是说对于到达同一目标的数据只需要第一次进行路由查询,以后的就直接转发。而路由器是每一个数据包都是独立路由并转发的。因此在局域网内部,三层交换机的速率要比路由器快很多。
⑹ 简述交换机有几种转发模式,每种转发模式各有什么特点
考题吧?
交换机提供三种交换模式:
存储转发模式
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模式是指交换机收完整个数据帧,并在CRC校验通过之后,才能进行转发操作。如果CRC校验失败,即数据帧有错,交换机则丢弃此帧。这种模式保证了数据帧的无差错传输,当然其代价是增加了传输延迟,而且传输延迟随数据帧的长度增加而增加。
快速转发模式
快速转发(Fast-forward)模式是指交换机在接收数据帧时,一旦检测到目的地址就立即进行转发操作。但是,由于数据帧在进行转发处理时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帧,因此数据帧将不经过校验、纠错而直接转发,造成错误的数据帧仍然被转发到网络上,从而浪费了网络的带宽。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数据传输的低延迟,但其代价是无法对数据帧进行校验和纠错。
自由分段模式
自由分段(Fragment-free)模式是交换机接收数据帧时,一旦检测到该数据帧不是冲突碎片(collision fragment)就进行转发操作。冲突碎片是因为网络冲突而受损的数据帧碎片,其特征是长度小于64字节。冲突碎片并不是有效的数据帧,应该被丢弃。因此,交换机的自由分段模式实际上就是一旦数据帧已接收的部分超过64字节,就开始进行转发处理。这种模式的性能介于存储转发模式和快速转发模式之间。
⑺ 交换机的三种数据传输方式之间的区别
首先交换机有Cut through、Store and forward和fragment free三种传输方式。
(以下为三种数据传输方式对比)
1、Cut through传输方式接收到目的地址后即转发出去。这种方式延时小,但损坏的数据一样转发。
2、Store-and-forward传输方式接收到完整的数据包后,校验好坏,好的转发,坏的丢弃重发。这种方式传输可靠,但其延时较长。
3、Fragment free传输方式接收到数据包后,大于64bytes的转发,小于64bytes的丢弃。这种方式好坏介于上述两种方式之间。
(7)宏泛数据转发方式有什么特点扩展阅读:
三种传输方式优缺点:
一、直通式(Cut Through):
1、当输入端口检测到一个数据包时,就检查该包的包头,根据包内的目的地址把数据包直通到相应端口。
2、优点:这种方式不需要等数据包接收完就开始转发,交换速度快,延迟非常小。
3、缺点:不提供错误检测服务,有可能将出错的数据包转发出去。也不提供缓存,不能将速率不同的端口直接接通,而且容易丢包。
二、存储转发式(Store and Forward):
1、这种方式先将数据包完整的接收下来,经过CRC检查,如果数据包没有错误,再根据地址进行转发。
2、优点:提供错误检测服务,改善了网络性能。支持速度不同的端口的转发服务,可以保证高速端口与低速端口间协同工作。
3、缺点:传输延时较大,而且需要较大的缓存容量。
三、无碎片转发(Fragment Free):
1、它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64个字节,若小于64字节,说明是废包,进行丢弃,若大于64字节,则发送该包。
2、这种方式可保证碰撞碎片不在网络中传播,提高了网络效率,它的数据处理速度介于直通式和存储转发式之间。多用于低端交换机产品。
3、低端交换机产品一般只具有一种交换方式,有些高端交换机产品具有两种交换方式,并且可以根据网络环境自动选择交换方式。
四、按方式分类
1、在串行传输时,接收端如何从串行数据流中正确地划分出发送的一个个字符所采取的措施称为字符同步。根据实现字符同步方式不同,数据传输有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两种方式。
2、异步传输每次传送一个字符代码(5~8bit),在发送每一个字符代码的前面均加上一个“起”信号,其长度规定为1个码元,极性为“0”,后面均加一个止信号,在采用国际电报二号码时,止信号长度为1.5个码元,在采用国际五号码(见数据通信代码)或其它代码时,止信号长度为1或2个码元,极性为“1”。
3、字符可以连续发送,也可以单独发送;不发送字符时,连续发送止信号。每一字符的起始时刻可以是任意的(这也是异步传输的含意所在),但在同一个字符内各码元长度相等。接收端则根据字符之间的止信号到起信号的跳变(“1”→“0”)来检测识别一个新字符的“起”信号,从而正确地区分出一个个字符。
4、因此,这样的字符同步方法又称起止式同步。该方法的优点是:实现同步比较简单,收发双方的时钟信号不需要精确的同步。缺点是每个字符增加了2~3bit,降低了传输效率。它常用于1200bit/s及其以下的低速数据传输。
5、同步传输是以固定时钟节拍来发送数据信号的。在串行数据流中,各信号码元之间的相对位置都是固定的,接收端要从收到的数据流中正确区分发送的字符,必须建立位定时同步和帧同步。位定时同步又叫比特同步,其作用是使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接收端的位定时时钟信号和DCE收到的输入信号同步,以便DCE从接收的信息流中正确判决出一个个信号码元,产生接收数据序列。
6、DCE发送端产生定时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数据终端设备(DTE)内产生位定时,并以此定时的节拍将DTE的数据送给DCE,这种方法叫外同步。另一种是利用DCE内部的位定时来提取DTE端数据,这种方法叫内同步。
7、对于DCE的接收端,均是以DCE内的位定时节拍将接收数据送给DTE。帧同步就是从接收数据序列中正确地进行分组或分帧,以便正确地区分出一个个字符或其他信息。
8、同步传输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对每一个字符单独加起、止码元,因此传输效率较高。缺点是实现技术较复杂。通常用于速率为2400bit/s及其以上的数据传输。
⑻ 三种交换方式的特点 数据交换三种方式中各自的优点
1、数据交换三种方式分别是: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2、第一种:线路交换(电路交换)。建立线路之后、释放线路之前,即使站点之间无任何数据可以传输,整个线路仍不允许其它站点共享;一旦线路建立,通信双方的所有资源(包括线路资源)均用于本次通信,除了少量的传输延迟之外,不再有其它延迟,具有较好的实时性;线路交换设备简单;用户数据透明传输。第二种:报文交换。不独占线路,多个用户的数据可以通过存储和排队共享一条线路;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支持多点传输(一个报文传输给多个用户,在报文中增加“地址字段”,中间结点根据地址字段进行复制和转发);中间结点可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方便接收站点的收取;增加了差错检测功能,避免出错数据的无谓传输等。
3、第三种:分组交换。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⑼ 常用的数据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适用于什么场合可以回答的详细一点,给高分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就是由交换机负责在两个通信站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的固定传输通路,知道通信完毕后再拆除,再通信期间始终由一对用户固定占用。利用电路交换进行通信包括电路建立、数据传输和电路拆除3个阶段。 存储转发交换:主要把待传送的信息再交换设备控制下,先在数据缓冲区存储起来,等到信道空闲时再转发出去。与电路交换相比,存储转发交换具有在通信时不需要一条专用的通路、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以及建立电路延迟小、可进行差错控制等优点。 电路交换目前主要用在电话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