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BMP文件中图像数据是按什么顺序存放的
BMP文件的数据按照从文件头开始的先后顺序分为四个部分:
◆ 位图文件头(bmp file header): 提供文件的格式、大小等信息
◆ 位图信息头(bitmap information):提供图像数据的尺寸、位平面数、压缩方式、颜色索引等信息
◆ 调色板(color palette):可选,如使用索引来表示图像,调色板就是索引与其对应的颜色的映射表
◆ 位图数据(bitmap data):图像数据区
BMP文件头结构体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tagBITMAPFILEHEADER
{ UINT16 bfType; //2Bytes,必须为"BM",即0x424D 才是Windows位图文件
DWORD bfSize; //4Bytes,整个BMP文件的大小
UINT16 bfReserved1; //2Bytes,保留,为0
UINT16 bfReserved2; //2Bytes,保留,为0
DWORD bfOffBits; //4Bytes,文件起始位置到图像像素数据的字节偏移量} BITMAPFILEHEADER;
BMP信息头结构体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_tagBMP_INFOHEADER
{DWORD biSize; //4Bytes,INFOHEADER结构体大小,存在其他版本I NFOHEADER,用作区分
LONG biWidth; //4Bytes,图像宽度(以像素为单位)
LONG biHeight; //4Bytes,图像高度,+:图像存储顺序为Bottom2Top,-:Top2Bottom
WORD biPlanes; //2Bytes,图像数据平面,BMP存储RGB数据,因此总为1
WORD biBitCount; //2Bytes,图像像素位数
DWORD biCompression; //4Bytes,0:不压缩,1:RLE8,2:RLE4
DWORD biSizeImage; //4Bytes,4字节对齐的图像数据大小
LONG biXPelsPerMeter; //4 Bytes,用象素/米表示的水平分辨率
LONG biYPelsPerMeter; //4 Bytes,用象素/米表示的垂直分辨率
DWORD biClrUsed; //4 Bytes,实际使用的调色板索引数,0:使用所有的调色板索引
DWORD biClrImportant; //4 Bytes,重要的调色板索引数,0:所有的调色板索引都重要
}BMP_INFOHEADER;
BMP调色板结构体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_tagRGBQUAD
{BYTE rgbBlue; //指定蓝色强度
BYTE rgbGreen; //指定绿色强度
BYTE rgbRed; //指定红色强度
BYTE rgbReserved; //保留,设置为0} RGBQUAD;
1,4,8位图像才会使用调色板数据,16,24,32位图像不需要调色板数据,即调色板最多只需要256项(索引0 - 255)。
颜色表的大小根据所使用的颜色模式而定:2色图像为8字节;16色图像位64字节;256色图像为1024字节。其中,每4字节表示一种颜色,并以B(蓝色)、G(绿色)、R(红色)、alpha(32位位图的透明度值,一般不需要)。即首先4字节表示颜色号1的颜色,接下来表示颜色号2的颜色,依此类推。
颜色表中RGBQUAD结构数据的个数有biBitCount来确定,当biBitCount=1,4,8时,分别有2,16,256个表项。
当biBitCount=1时,为2色图像,BMP位图中有2个数据结构RGBQUAD,一个调色板占用4字节数据,所以2色图像的调色板长度为2*4为8字节。
当biBitCount=4时,为16色图像,BMP位图中有16个数据结构RGBQUAD,一个调色板占用4字节数据,所以16像的调色板长度为16*4为64字节。
当biBitCount=8时,为256色图像,BMP位图中有256个数据结构RGBQUAD,一个调色板占用4字节数据,所以256色图像的调色板长度为256*4为1024字节。
当biBitCount=16,24或32时,没有颜色表。
BMP图像数据区
位图数据记录了位图的每一个像素值,记录顺序是在扫描行内是从左到右,扫描行之间是从下到上。位图的一个像素值所占的字节数:
当biBitCount=1时,8个像素占1个字节;
当biBitCount=4时,2个像素占1个字节;
当biBitCount=8时,1个像素占1个字节;
当biBitCount=24时,1个像素占3个字节;
Windows规定一个扫描行所占的字节数必须是4的倍数(即以long为单位),不足的以0填充,
一个扫描行所占的字节数计算方法:
DataSizePerLine= (biWidth* biBitCount+31)/8;
// 一个扫描行所占的字节数
DataSizePerLine= DataSizePerLine/4*4; // 字节数必须是4的倍数
位图数据的大小(不压缩情况下):
DataSize= DataSizePerLine* biHeight;
颜色表接下来位为位图文件的图像数据区,在此部分记录着每点像素对应的颜色号,其记录方式也随颜色模式而定,既2色图像每点占1位(8位为1字节);16色图像每点占4位(半字节);256色图像每点占8位(1字节);真彩色图像每点占24位(3字节)。所以,整个数据区的大小也会随之变化。究其规律而言,可的出如下计算公式:图像数据信息大小=(图像宽度*图像高度*记录像素的位数)/8。
Ⅱ 数据的储存结构主要有哪两种有什么主要区别
数据的储存结构主要有: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主要区别
一、存储单元的连续性不同
链式存储结在构计算机中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顺序存储结构在计算机中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线性表的各个数据元素。
二、优缺点不同
空间上
顺序比链式节约空间。是因为链式结构每一个节点都有一个指针存储域。
存储操作上:
顺序支持随机存取,方便操作
插入和删除上:
链式的要比顺序的方便(因为插入的话顺序表也很方便,问题是顺序表的插入要执行更大的空间复杂度,包括一个从表头索引以及索引后的元素后移,而链表是索引后,插入就完成了)
三、适用方向不同
链式存储适用于在较频繁地插入、删除、更新元素时,而顺序存储结构适用于频繁查询时使用。
Ⅲ 数据存储单位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是
数据存储单位从小到大排列顺序是PB、EB、ZB、YB。
数据存储对象包括数据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文件或加工过程中需要查找的信息。数据以某种格式记录在计算机内部或外部存储介质上。数据存储要命名,这种命名要反映信息特征的组成含义。数据流反映了系统中流动的数据,表现出动态数据的特征;数据存储反映系统中静止的数据,表现出静态数据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