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根据什么
根据手机号信号位置来定位使用者位置信息。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由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基于电信大数据,由三大运营商统一提供接口,仅须填写手机号、验证码并确认本人授权,无须填写身份证号、家庭住址,不收集其他个人信息,操作上更为简便和安全,充分保护用户隐私。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分析的是“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信令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自动化,有严格的安全隐私保障机制,查询结果实时可得、方便快捷。“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数据可以全国通用,真正做到全国一张网全面覆盖,还可以查询到本人国内手机号的国际行程。这些在确保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会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道路通行、出入境等方面提供科学精准的技术支撑。行程卡提供的位置查询服务数据来源是“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为确保通信连续、实现覆盖无盲区,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质量,行政区划交界处的两地基站信号可能会交叉覆盖,造成结果的偏差。如果用户居住在靠近城市边界的位置,或者长途自驾、乘坐火车等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② 通行大数据行程卡是根据什么判断去过哪些地方的
行程卡是根据手机与附近基站信号通信定位的。
1、基站定位
大家在使用手机的时候,无论是上网、发短信、还是刷视频,都需要通过基站发出的信号进行信息交换。而每个基站的具体信息、编号、位置和对应的运营商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的。
行程码上的信号会随着你的移动进行更新,运营商会收集用户手机和附近基站联系的数据信息,然后上传到行通码系统当中。我们点击通讯行程卡查询系统,同意并授权查询本人在疫情14天内到访的信息,然后就会出现本人14天内的行程和曾经经过的地方。
2、无线网定位
当手机开启无线网后,就自动搜索周边无线网,一旦手机接入无线网,大数据就会根据无线网路由器的全球唯一MAC地址,瞬间完成信息采集,然后上传到行程码系统当中,就能对手机使用者进行精准定位。
3、GPS和北斗定位
国产手机基本上都是兼容GPS和北斗的双模芯片,手机内置GPS会不断搜索太空轨道中的卫星,一旦接入,卫星系统就能根据信号相位差,搜索到用户的具体位置,误差一般在15米左右。一般手机都是支持多种卫星定位系统的,比如GPS、北斗、GLONASS、Galileo等,但是苹果手机不支持北斗卫星系统。
行程卡记录位置出错
行程卡也不是每到一个地方都记录,比如有人乘坐高铁经过数个城市,但是行程码并不会记录所有的城市。这是因为行程码会以你在当地驻留时间达四个小时作为判断条件,小于四个小时的系统会自动判断你只是路过。
不过也有很多朋友反映过自己明明没有去过这个城市,却被记录了,或者去过一个地方行程码却没有发生变化。这样的差错有时可能无关紧要,但是一旦经过的城市是风险区,那就是“飞来横祸”得不偿失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某些的基站数量太多,覆盖范围很容易就延伸到其他城市去了。这样你去了城市旁边的小城市,也可能只记录你在大城市的轨迹。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去了城市的交界处,尽管你没去往那个城市,但是因为距离太近,也会记录成你的轨迹。
③ 行程卡是根据什么定位的是手机卡还是微信
手机卡。
与健康码基于公民填报信息实现运转的机制不同,行程卡获取有效数据的手段,则是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城市基站实现定位,是由中国信通院联合移动、电信、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咱们手机的信令数据,实现用户真实14天行程轨迹查询及显示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移动、电信、联通俗称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我们所使用的手机通讯业务几乎完全基于这三家公司的服务,而他们所建的基站也可说覆盖全国,因此原则上来讲,只要你使用手机,插上了手机卡,你手机所发送的信号就会被附近的基站接收,并对你准确定位,因此只要你的手机有信号,行程卡就能获取你的准确位置信息,并且进行24小时持续更新。
介绍:
行程码是由工信部指导,中国信通院、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共同推出的公益性的行程查询服务。它可以免费为用户提供本人过往14天内到访过的国家和地区停留满4小时的国内城市证明。
这段对行程码的介绍非常详细,首先它是由国家工信部和三大通信运营商联合推出的,所以在中国,只要你的手机使用的是移动、电信或联通的手机卡,手机发出的信号就会被对应的通信公司检测到。
④ 通信行程卡是什么
通信行程卡,即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由中国信通院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利用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为全国16亿手机用户免费提供的查询服务,手机用户可通过服务,查询本人前14天到过的所有地市信息。
2021年1月8日20时30分起,行程卡将不再对包含中高风险区域的地市名称标记为红色,变更为在城市名称后括号备注包含中高风险区域,备注仅作为出行提示,不关联健康状况。
(4)通行大数据行程卡根据什么定位扩展阅读: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以用户在当地是否停留过4个小时等作为主要判断标准。对于这次北京市仅将风险区划定到一栋具体建筑物,但为何“北京市”的字样却变红,其并不清楚具体原因,也尚不了解上级单位更进一步的相关要求。
在2020年这次疫情中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实现了动态监控个人行程的目的。但在现实中,风险地区的划分越来越精细,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的标准仍普遍是地级市等行政单位,其划定范围相对较大,监控方式也已略显落后,未来则仍有进一步改进与细化的空间。
⑤ 通行大数据行程卡是根据什么判断去过哪些地方的
行程卡是根据手机与附近基站信号通信定位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分析的是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信令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高度自动化传输。
行程码通过分析用户手机的信令数据,然后获取用户手机所连接的基站的位置,所以你去过哪些城市,手机只要在开机状态下都会连接附近的基站,运营商通过分析基站数据就能查询出你的行程轨迹,然后将数据上传至行程码系统中。
⑥ 行程大数据是根据什么定位的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是通过手机号信号位置来定位使用者位置信息的。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手机与基站之间的通信定位,因为手机随机移动到任何地方,只要能和基站通信,就能进行数据交互,移动通信网络下的站点划分为很多位置区,每个位置区从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不等(话务量高的地方位置区会小一些,话务量低的地方位置区可以大一些)。
行程码注意事项
为精准把握分区分级防控要求,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有序恢复,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将在全区范围内推广“居民健康码”“个人行程码”。
辖区的高铁南站、汽车站、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网约房、民宿、出租屋、网吧、娱乐场所等人员流动和聚集区域要全面倡导使用“两码”,对所有进入人员逐一查验“两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