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数据处理 > 数据库设计包括哪些

数据库设计包括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02 09:48:57

❶ 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包括哪些步骤

按照规范的设计方法,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⑴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⑵概念结构设计:主要采用E-R模型进行设计,包括画E-R图;
⑶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将E-R图转换成表,实现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⑷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
⑸数据库的实施:包括编程、测试和试运行;
⑹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

❷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图表示。

3.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

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关系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

4. 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

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 数据库实施阶段

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例如SQL)及其宿主语言(例如C),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

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在数据库系统运行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评价、调整与修改。

❸ 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

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是:
1、系统需求分析阶段: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确定系统边界信息需求、处理需求、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然后编写系统分析报告。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概念结构设计,就是将上一阶段通过需求分析得到的用户需求抽象为概念结构,或称为概念模型(整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自底向上的分析)。描述概念模型的有力工具是E-R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逻辑设计,则是将上一阶段的概念结构转换成特定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的过程。
4、物理结构设计阶段:物理设计是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❹ 数据库的系统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数据库设计包括六个主要步骤: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数据需求、处理需求、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 2、概念设计:通过数据抽象,设计系统概念模型,一般为E-R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设计系统的模式和外模式,对于关系模型主要是基本表和视图; 4、物理结构设计:设计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设计; 5、系统实施:组织数据入库、编制应用程序、试运行; 6、运行维护:系统投入运行,长期的维护工作。

❺ (20) 数据库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它们是______。

A.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

分析:

数据库设计的设计内容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和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概念设计

对用户要求描述的现实世界(可能是一个工厂、一个商场或者一个学校等),通过对其中诸处的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数据模型。这个概念模型应反映现实世界各部门的信息结构、信息流动情况、信息间的互相制约关系以及各部门对信息储存、查询和加工的要求等。

所建立的模型应避开数据库在计算机上的具体实现细节,用一种抽象的形式表示出来。

以扩充的实体—(E-R模型)联系模型方法为例,第一步先明确现实世界各部门所含的各种实体及其属性、实体间的联系以及对信息的制约条件等,从而给出各部门内所用信息的局部描述(在数据库中称为用户的局部视图)。

第二步再将前面得到的多个用户的局部视图集成为一个全局视图,即用户要描述的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

逻辑设计

主要工作是将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成数据库的一种逻辑模式,即适应于某种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式。与此同时,可能还需为各种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产生相应的逻辑子模式。这一步设计的结果就是所谓“逻辑数据库”。

(5)数据库设计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数据结构设计形成过程:

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

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

逻辑设计阶段:首先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建立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参考资料来源:数据库设计-网络

❻ 数据库设计分哪几个阶段

按照规范的设计方法,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2、概念结构设计:主要采用E-R模型进行设计,包括画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将E-R图转换成表,实现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4、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

5、数据库的实施:包括编程、测试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

(6)数据库设计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设计原则

1、一对一设计原则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对一关系设计原则进而开展数据维护工作,通过利用此原则能够尽量减少维护问题的出现,保证数据维护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降低维护工作难度。

2、独特命名原则

独特命名原则的应用是为了减少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出现重复命名和规范命名现象出现。

3、双向使用原则

双向使用原则包括:事务使用原则和索引功能原则,软件市场常见的索引模式有:多行检索聚簇索引和单行检索非聚簇索引。

❼ 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哪几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内容

数据库设计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和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具体内容如下:

1、需求分析

内容:调查和分析用户的业务活动和数据的使用情况,弄清所用数据的种类、范围、数量以及它们在业务活动中交流的情况,确定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形成用户需求规约。

2、概念设计

内容:对用户要求描述的现实世界,通过对其中诸处的分类、聚集和概括,建立抽象的概念数据模型。这个概念模型应反映现实世界各部门的信息结构、信息流动情况、信息间的互相制约关系以及各部门对信息储存、查询和加工的要求等。

3、逻辑设计

内容:主要工作是将现实世界的概念数据模型设计成数据库的一种逻辑模式,即适应于某种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逻辑数据模式。与此同时,可能还需为各种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产生相应的逻辑子模式。这一步设计的结果就是所谓“逻辑数据库”。

4、物理设计

内容:根据特定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多种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等依赖于具体计算机结构的各项物理设计措施,对具体的应用任务选定最合适的物理存储结构(包括文件类型、索引结构和数据的存放次序与位逻辑等)、存取方法和存取路径等。

5、验证设计

内容:收集数据并具体建立一个数据库,运行一些典型的应用任务来验证数据库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一般,一个大型数据库的设计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循环反复。当设计的某步发现问题时,可能就需要返回到前面去进行修改。

6、运行与维护设计

内容:在数据库系统正式投入运行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其进行调整与修改。除了关系型数据库已有一套较完整的数据范式理论可用来部分地指导数据库设计之外,尚缺乏一套完善的数据库设计理论、方法和工具,以实现数据库设计的自动化或交互式的半自动化设计。

(7)数据库设计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重要性

1、有利于资源节约

对计算机软件数据库设计加以重视不仅可减少软件后期的维修,达到节约人力与物力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软件功能的高效发挥。

2、有利于软件运行速度的提高

高水平的数据库设计可满足不同计算机软件系统对于运行速度的需求,而且还可充分发挥并实现系统功能。计算机软件性能提高后,系统发出的运行指令在为用户提供信息时也将更加快速有效,软件运行速度自然得以提高。

3、有利于软件故障的减少

加强数据库设计可有效减少软件故障的发生几率,推动计算机软件功能的实现。

❽ 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

按照规范的设计方法,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2、概念结构设计:主要采用E-R模型进行设计,包括画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将E-R图转换成表,实现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4、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

5、数据库的实施:包括编程、测试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

主要特点:

⑴ 实现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⑵ 减少数据的冗余度

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⑶ 数据的独立性

数据的独立性包括逻辑独立性(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和物理独立性(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⑷ 数据实现集中控制

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❾ 数据库如何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按照规范设计的方法,考虑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全过程,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6个阶段

1.需求分析

2.概念结构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

4.物理结构设计

5.数据库实施

6.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设计通常分为6个阶段1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2概念结构设计:主要采用E-R模型进行设计,包括画E-R图;3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将转换成表,实现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4: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和存取路径;5数据库的实施:包括编程、测试和试运行;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主要讨论其中的第3个阶段,即逻辑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可以独立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与选用的DAMS密切相关。

1.需求分析阶段(常用自顶向下)

进行数据库设计首先必须准确了解和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也是最困难,最耗时的一步。需求分析是否做得充分和准确,决定了在其上构建数据库大厦的速度与质量。需求分析做的不好,会导致整个数据库设计返工重做。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系统功能,新系统还得充分考虑今后可能的扩充与改变,不仅仅能够按当前应用需求来设计。

调查的重点是,数据与处理。达到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分析方法常用SA(Structured Analysis) 结构化分析方法,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结构入手,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在SA方法中,处理过程的处理逻辑常常借助判定表或判定树来描述。在处理功能逐步分解的同事,系统中的数据也逐级分解,形成若干层次的数据流图。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来描述。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5个阶段。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常用自底向上)

概念结构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它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了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设计概念结构通常有四类方法:

❿ 数据库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它们是

数据库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内容: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

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在数据库领域内,常常把使用数据库的各类系统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

调查和分析用户的业务活动和数据的使用情况,弄清所用数据的种类、范围、数量以及它们在业务活动中交流的情况,确定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使用要求和各种约束条件等,形成用户需求规约。

需求分析是在用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逐步明确用户对系统的需求,包括数据需求和围绕这些数据的业务处理需求。在需求分析中,通过自顶向下,逐步分解的方法分析系统,分析的结果采用数据流程图(DFD)进行图形化的描述。

阅读全文

与数据库设计包括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乡哪个驾校招聘信息 浏览:924
唐桥水果批发市场怎么走 浏览:777
如何转行程序猿 浏览:316
技术控制措施主要有哪些 浏览:980
1kb写多少程序 浏览:178
合法的股市交易平台有哪些 浏览:347
怎么打开mp4文件修改程序 浏览:681
如何进入专利代理公司 浏览:926
速度与时间图像渗透哪些信息 浏览:850
facebook如何复制聊天信息 浏览:89
和cookie相近的技术有哪些 浏览:608
一个美发师技术不好怎么办 浏览:472
怎么代理国际快递 浏览:101
深圳如何补贴电子产品 浏览:198
十佳代理记账要多少费用 浏览:442
手游问道交易时元宝买什么最划算 浏览:428
河北衡水哪里有收藏品交易市场 浏览:51
怎么看网上高铁票上的信息 浏览:568
柚子数据查征信收多少钱 浏览:280
公示信息如何隐藏股东名字 浏览:867